水電站地下洞室開挖施工安全防護要點
水電站地下洞室開挖施工安全防護工作要點
1.地下洞室掌子面開挖注意事項
(1)作業(yè)前應使用恰當的工具事先敲幫問頂,探測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2)對已松動的巖塊進行徹底處理。
(3)修復加固被放炮崩倒、松動的支架后,才允許進入掌子面作業(yè)。
(4在松散、軟弱、破碎、多水等不良地質條件下進行施工,對洞頂、洞壁應采用素噴、網噴、鋼構架或混凝土襯砌等圍巖支護措施。
(5)在地質構造復雜、地下水豐富的危險地段和洞室關鍵地段,應根據圍巖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和技術要求,設置收斂計、測縫計、應力應變等監(jiān)測儀器。
(6)進洞深度大于洞徑5倍時,應采取機械通風措施,送風能力必須滿足施工人員正常呼吸需要(3m3/人?分),并能滿足沖淡、排除爆炸施工產生的煙塵需要。
(7)鑿巖鉆孔必須采用濕式作業(yè)。
(8)設有爆破后降塵噴霧灑水設施。
(9)洞內使用內燃機施工設備,應配有廢氣凈化裝置,不得使用汽油發(fā)動機等施工設備。
(10)洞內地面保持平整、不積水、洞壁下邊緣應設排水溝。
(11)應定期檢測洞內粉塵、噪聲、有毒氣體。
2、爆破作業(yè)
(1)爆破作業(yè)的基本安全要求
1)認真執(zhí)行爆破作業(yè)安全規(guī)程和安全規(guī)定,切實做好爆破作業(yè)的安全檢查和安全處理。
2)爆破作業(yè)要做到“三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信號,劃定安全警戒區(qū)、明確安全警戒人員。
3)認真編制爆破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并做好作業(yè)技術交底工作。
4)從事爆破工作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yè)安全技術培訓,技證上崗。
5)爆破材料必須符合標準和工地使用條件,每批爆破材料使用前必須進行有關性能、工藝參數的試驗。
6)嚴禁邊打眼、邊裝藥、邊放炮及擠壓裝有雷管的起爆藥。
7)嚴格火工器材的安全管理使用、保管、加工、回收、運輸等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工作,凡有火工器材的場所嚴禁煙火。
8)在同一地點、露天淺孔爆破不得與深孔、洞室爆破同時進行。
9)裝藥前,非爆破作業(yè)人員和機械設備均應撤離指定安全地點或采取防護措施,撤離之前不得將爆破器材運到工作面。
10)在無照明的夜間、中大雨、濃霧天、雷電和五級大風(含五級)等惡劣天氣,均不得進行露天爆破作業(yè)。
11)點炮人員事先必須選定安全隱蔽地點,當爆破地點沒有可靠的撤離條件時,嚴禁使用火藥起爆(按規(guī)定要求點炮)。
12)地下洞井內空氣含沼氣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時,禁止進行爆破作業(yè)。
13)防止因爆破引起的工程質量事故,以及加劇不良地質地段巖體的惡化。
(2)爆破作業(yè)的審批程序、信號和安全警戒
1)爆破作業(yè)的審批程序。
A)爆破設計時,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否則不得進行爆破作業(yè)。
B)備施工隊在進行爆破作業(yè)前,必須領取“爆破作業(yè)準爆證“,在核定的時間內實施。
C)“爆破作業(yè)準爆證“應由承包人安全科會同調度室審核簽發(fā),保留存根備案。
2)爆破作業(yè)的信號
A)視覺信號。各作業(yè)點在進行爆破作業(yè)前應樹立起紅旗標志,以提示人們注意爆破的方位,有效地選擇避炮地點,作業(yè)完畢后收回。
B)音響信號。采用警報器、廣播等音響工具所發(fā)生的信號。
3)爆破作業(yè)的安全警戒
A)各施工隊進行爆破作業(yè)時,必須布置嚴密的安全警戒。安全警戒一般分為兩道設置,離爆破中心點300~500m范圍為第一道警戒區(qū),在裝藥點50m范圍內設置第二道警戒區(qū)。第一道警戒區(qū)由責任心較強的作業(yè)人員擔任,第二道警戒區(qū)的警戒任務由爆破作業(yè)人員、安全監(jiān)督員等擔任,嚴禁無關人員進入該警戒區(qū)。
B)擔負安全警戒任務的人員應有口哨、佩戴胸卡或持紅旗,警戒過程中,必須堅守崗位,嚴格履行職責。
C)在預告信號發(fā)生后,各安全警戒點應將警戒范圍的人員、車輛迅速組織撤離。所有無關人員應聽從安全警戒人員的指揮,迅速撤離,不得無故拖延,影響爆破作業(yè)。
D)標識與警示。施工區(qū)域和現場,應設置文明施工、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標牌、標語及宣傳欄(櫥窗);夜間施工要保證作業(yè)場所和相關通道有足夠的照明。施工現場相關部位的安全警示標識必須醒目,臨邊、孔洞、人員進出口等部位安全防護設施必須完善。施工現場出入口處應建立值班檢查室,有專人負責,禁止閑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篇2:基礎工程開挖安全防護措施
基礎工程開挖安全防護措施
1、平基大面積開挖后,應按規(guī)范要求放邊坡,設置足夠的基坑地下水和雨天積水的降排水設施設備,基坑上沿設置臨邊防護,每下降一個施工高度應檢查清除邊坡上的松散層或設置防垮塌屏障。用電設施、機械設備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tǒng)。
2、根據現場情況在場地四周用鋼管及木板搭設擋土板。
3、用頁巖磚砌井圈,高出地面200防止出渣時坑口掉石傷人。
4、挖孔樁施工過程中,在土層內嚴格按設計澆注護壁混凝土,當發(fā)現土層中有淤泥易跨塌,應減少每次護壁高度,盡快施工混凝土護壁。另外采取打入鋼筋,塞草墊(見基礎施工方案)。
5、挖孔樁內出渣時,利用專門的橡皮桶吊出,禁止使用小籮筐之類的移掉渣的工具。使用的繩子應采用尼龍繩,每天作業(yè)前應檢查繩子。每天作業(yè)前應檢查繩子有無破損,不能保證安全的要及時更換。坑內作業(yè)人員必須堅持戴安全帽。出渣時,為基坑不深時,人員應出坑再吊土。當基坑較深,不便于出入時,坑內設置半幅模板作水平防護板,人員在板下站立,防止掉渣傷人。
6、坑內人員出入時,必須使用專門的鋼筋(φ16)爬梯出入,同時腰系尼龍繩,坑口有人收繩并監(jiān)護。嚴禁利用機械卷揚設施作人員的出入工具,此條必須作強制性規(guī)定,在交底時下達。
7、為了防深坑中沼氣等有毒氣體傷人,每天開班前,應利用小型空壓機,放入氣管對坑底進行掃氣10分鐘以上。測試是否有毒或缺氧,確定井下安全后才能下井作業(yè)。挖孔樁施工時,坑口必須有人監(jiān)護,隨時查看是否缺氧(由坑口出渣人員兼職)。并采用鼓風機送風。
8、施工現場的一切電源、電路的安裝和拆除必須由持證電工操作,電器必須嚴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器。各孔用電必須分閘,嚴禁一閘多用。孔上電纜必須加空2.0m以上,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孔內電纜、電線必須有防磨損、防潮、防斷等保護措施。照明應采用安全礦燈或36V以下的安全燈。
篇3:基坑支護降水土方開挖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基坑支護、降水及土方開挖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1降水作業(yè)
1.1本工程地下水位-5.00m,基坑開挖深度最大為-14.500m,遠遠低于地下水位,根據施工區(qū)域內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開挖范圍和深度,以及防坍防陷防流砂的要求,采用井點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期間必須監(jiān)測地下水位,并保證地下水位經常低于開挖底面1.5m以上。
1.2在第一個管井井點或第一組輕型井點安裝完畢后,應立即進行抽水試驗,如不符合要求,應根據試驗結果對設計參數作適當調整。
1.3在降水期間,定期進行沉降和水位觀測并作出記錄,并應經常觀測并記錄水位,以便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2基坑支護
2.1根據本工程《基坑工程施工方案》,基坑支護方式采用樁錨支護體系,局部與酒店相連處因樁機不能就位,采用鋼管樁。
2.2基坑周圍嚴禁超堆荷載。基坑邊堆置各類建筑材料的,應按規(guī)定距離堆置。各類施工機械距基坑邊的距離,應根據設備重量、基坑支護、土質情況確定。
2.3基坑作業(yè)時,應指定專人指揮、監(jiān)護,出現位移、開裂及滲漏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將作業(yè)人員撤離作業(yè)現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作業(yè)。
2.4采用灌注樁作基坑開挖的支護結構,按照有關樁基礎施工的規(guī)定進行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灌注樁作擋土墻,宜按間隔跳打(鉆)的次序進行施工。
2.5采用錨桿噴射混凝土作樁間護壁,為基坑開挖的支護結構,其施工安全和防塵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2.5.1施工前,應認真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應認真檢查和處理錨噴支護作業(yè)區(qū)的危石。施工中應明確分工,統(tǒng)一指揮。
2.5.2施工機具應設置在安全地帶,各種設備應處于完好狀態(tài),張拉設備應牢靠,張拉時應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夾具飛出傷人。機械設備的運轉部位應有安全防護裝置。
2.5.3錨噴支護必須緊跟工作面;應先噴后錨,噴射混凝土厚度應為50mm,噴射作業(yè)中,應有專人隨時觀察土體變化情況。
2.5.4施工中,應定期檢查電源電路和設備的電器部件;電器設備應設接地、接零,并由持證人員安裝操作,電纜、電線必須架空,嚴格遵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確保用電安全。
2.5.5噴射機、水箱、風包、注漿罐等應進行密封性能和耐壓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5.6噴射混凝土施工作業(yè)中,要經常檢查出料彎頭、輸料管、注漿管和管路接頭等有無磨薄、擊穿或松脫現象,發(fā)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2.5.7處理機械故障時,必須使設備斷電。向施工設備送電前,應通知有關人員。
2.5.8噴射作業(yè)中處理堵管時,應將輸料管順直,必須緊按噴頭防止擺動傷人,疏通管路的工作風壓不得超0.4MPa。
2.5.9向錨桿孔注漿時,注漿罐內應保持一定數量的砂漿,以防罐體放空,砂漿噴出傷人。
2.5.10施工中,噴頭和注漿管前方嚴禁站人。噴射混凝土作業(yè)人員工作時,宜采用電動送風防塵口罩、防塵帽、壓風呼吸器等防護用具。
2.5.11錨噴作業(yè)區(qū)的粉塵濃度不應大于10mg/m3。
2.5.12防塵措施,錨噴支護施工中,宜采取下列方法減少粉塵濃度:①在保證順利噴射的條件下,增加骨料含水量;③在噴射機或混合攪拌處,設置集塵器;④如粉塵濃度較高,應設置除塵水幕;⑤加強作業(yè)區(qū)的局部通風。
2.6檢驗錨桿錨固力應遵守下列要求:①拉力計必須固定可靠;②拉拔錨桿時,拉力計前方和下方嚴禁站人;③錨桿桿端一旦出現縮頸時,應及時卸荷。
2.7預應力錨索的施工安全應遵守下列要求:①張拉錨索時,孔口前方嚴禁站人;②拱部或邊墻進行預應力錨索施工時。其下方嚴禁進行其他操作;③對穿型預應力錨索施工時,應有聯(lián)絡裝置,作業(yè)中應密切聯(lián)系;④封孔水泥砂漿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不得在錨索端部懸掛重物或碰撞外錨具。
2.8基坑頂四周地面找坡至雨水排水溝,坑壁(邊坡)處如有陰溝或局部滲漏水時,必須設法堵截或引出坡外,防止邊坡受沖刷而坍塌。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內造成邊坡土體破壞。
2.9雨后加密對邊坡及周邊建筑物的沉降及位移觀測頻次,及時分析雨水對它們的影響,發(fā)現問題,及時反饋并分析,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使基坑不發(fā)生意外破壞和變形,確保工程順利施工。
3土方開挖作業(yè)
3.1基坑開挖上口線東西方向長約166m,南北方向長為101m。槽底標高:與酒店相連處13軸~15軸范圍內為從-14.500m至-8.300m漸變階段,其余部分為-8.300m。基坑開挖面積約為16400m2,坑底面積約為14000m2,土方量約為11.2萬方,加上護坡樁施工產生的土方,土方量共計12萬方。土方施工特點:開挖面積大,土方量大,基坑深。
3.2采用機械挖土,采用從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腳底的操作方法,機械旋轉半徑內不得有人。
3.3土方開挖后,按照現場安全防護要求在基坑的周圍搭設安全保護欄桿,避免人員墜落坑中,造成工傷。施工中禁止向基坑內投擲物品,以免砸傷槽底施工人員。夜間應設紅燈示警。
3.4基坑內局部土方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發(fā)生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挖土,并應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繼續(xù)挖土。
3.5開挖深度超過1.5m,應設人員上下坡道和爬梯,以免發(fā)生墜落,開挖深度超過2m的,必須在邊沿設兩道1.5m高護身欄桿,危險處,夜間應設紅色標志燈。
3.6坑邊開挖線1700mm以外用紅白相間的φ48鋼管設1.5m高的護身欄,上桿距地1.45m,下桿距地0.6m,立桿間距為3m,和樁頂梁上預埋鋼筋焊接,外側滿掛密目網,下口設掃地桿封嚴。
3.7土方施工中,施工人員要經常注意檢查邊坡是否有裂縫,一旦發(fā)現,立即停止一切作業(yè),待處理和加固后,才能進行施工。
3.8開挖土方時,應有專人指揮,防止機械傷人或墜土傷人,挖土機的工作范圍內,不準進行其它工作。
3.9基坑邊1m以內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機具。
3.10基坑開挖時,兩人操作間距應大于2.5m。多臺機械開挖,挖土機間距應大于10m。
3.11挖土應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或逆坡挖土。
3.12基坑開挖應嚴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時應隨時注意土壁的變動情況,如發(fā)現有裂紋
或部分坍塌現象,應及時放坡或支撐處理,并注意支撐、防護的穩(wěn)固和土壁的變化,確定安全后,方可進行下道工作,有護坡樁和護坡墻的基坑在開挖時,定人定時對邊坡進行監(jiān)測。
3.13基坑四周應設安全欄桿,人員不得趴在欄桿上往坑底看;拋擲物料工具。
3.14基坑上下應先挖好階梯或開斜坡道,采取防滑措施,禁止攀邊坡上下;
3.15用手推車運土,應先平整好道路,不得放手讓車自動翻轉;
3.16基坑清土時,應從中央開始,退向坑邊,已清理好的地方不再上人,澆筑混凝土時,施工人員可站在木板上操作,盡可能減少對基底土的擾動;
3.17重物距邊坡應有一定距離,汽車不小于3m,起重機不小于4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度部不超過1.5m,材料堆放應不小于1m;
3.18挖土機也按規(guī)定離坡邊有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防塌方,造成翻車事故,一般距離不小于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