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技術填空題(6)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技術填空題6
501.道路兩側做寬、深各(300~200mm)的排水溝。
502.夏季職工宿舍要(防蚊蠅)。
503.工地職業食堂要(防食物中毒)。
504.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底座應高于地平非同凡響(50mm)并夯實,做好排水。
505.小型鍋爐的容量(20t/h)以下,中型鍋爐,大型鍋爐。
506.中壓鍋爐的壓力一般在(1.57~5.9MPa)。
507.鍋爐結構主要由(鍋筒)、水冷壁、集箱、對流管束、煙火管等受壓部件及其他部件組成。
508.以下不屬于鍋爐附屬設備的是(煙火管)。
509.立式直水管鍋爐,由鍋殼、爐膽、上下管板、直水管等主要(部件)組成。
510.鍋爐主要受壓部件中起匯集、貯存、凈化蒸汽和補充給水作用的是(鍋筒)。
511.結構簡單、緊湊、易于移動安裝和檢修,對水質要求不太高的是(臥式鍋殼式)。
512.為了保證鍋爐燃燒過程的正常進行,空氣需要不斷地被送入(爐膛)內,并及時將燃燒所產生的煙氣引至爐處,所用設備為鼓風機和引風機。
513.下列不屬于按殼體幾何形狀分的是(厚壁容器)。
514.屬于中壓容器的壓力值為(P=1.6~10MPa)
515.壓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壓力大于或等于(0.1MPa)。
516.按工作溫度分,屬于低溫容器的溫度是(-20~500C)
517.下列不屬于第二類容器的是(中壓搪玻璃壓力容器)
518.下列不屬于按制造方法分的有(鋼制容器)
519.壓力容器的結構比較簡單,它主要是由一個能夠承受壓力的(殼體)和其他必要的連接件和密封件組成。
520.以下壓力表除(有限止釘的壓力表,在無壓力時,指針能回到限止釘處)外,均應停止使用。
521.鍋爐上裝設的安全泄壓裝置是(安全閥)。
522.水位計是鍋爐上主要(安全裝置)。
523.鍋爐與壓力容器使用的壓力表一般都是(彈性元件式),而且大都是單彈簧管式壓力表。
524.鍋爐與墻壁之間至少留有(70cm)的間距。
525.鍋爐房內(必須)配備有防火砂箱或化學滅火劑。
526.因為它要承受較高的壓力,需要較厚的(殼壁)。
527.對流管束又稱對流排管,是由外徑38~51mm的許多(無縫鋼管)組成。置于上下鍋筒之音,是水管鍋爐的主要受熱面。
528.冬季液化石油氣瓶嚴禁火烤和沸水加熱,只可用(40度以下溫水)。
529.鍋爐房屋頂不準用(簡易油氈層頂)。
530.負責壓力容器的技術安全管理工作的(專職壓力容器的管理人員。)
531.壓力容器一般只發生事故,大部分都是(破壞性)事故。
532.事故原因一時查不清,(應迅速報告上級,不得盲目處理)。
533.在發現鍋爐缺水時,(先判斷是輕微還是嚴重缺水,然后施以不同的處理方法)
534.重大事故是指鍋爐壓力容器(由于受壓部件嚴重損壞,或附件損壞等,被迫停止運行,必須進行修理的事故)
535.“叫水”方法只適用于相對容水量(較大)的小型鍋爐。
536.滿水事故是鍋爐水位高于水位表(最高)水位線時造成的事故。
537.發現汽水共騰時,應減弱燃燒,降低負荷,(關小主汽閥,打開蒸汽管道及過熱器,全開連續排污閥)。
538.(爐膛爆炸)導致爐墻、構架損壞,造成停爐及人員傷亡。
439.高壓氣瓶的工作壓力大于(5MPa).
540.按容積(V,升)分屬于容積氣瓶的是(12L 541.盛裝永久性氣體的氣瓶都是在較高壓力下充裝氣體的鋼瓶。常見的壓力為(15MPa) 542.焊接氣瓶除了由瓶體、瓶閥、瓶帽、低座、防振圈組成外,一般還有(搞護罩) 543.瓶帽一般不能用(普通塑料)材料制作。 544.P=19.6MPa氧氣瓶的色環為(白色環一道) 545.溶解乙炔氣瓶是專門用于盛裝(乙炔)的氣瓶。 546.外表顏色為深綠色的氣瓶用于盛裝(氫氣)。 547.氣瓶在使用中,距明火不應(小于10m)。 548.氧氣瓶內氣體不得用盡,必須留有(0.1~0.3MPa) 549.瓶帽上開有對稱的排氣孔目的是(旋轉方便)。 篇2:冶金電工安全培訓復習填空題 冶金公司電工安全培訓復習填空題 1、井下照明電壓,運輸巷道、井底車場應不超過220V;采掘工作面、出礦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間,應不超過36V;行燈電壓應不超過36V。 2、電機車牽引網絡電壓,采用交流電源時應不超過380V;采用直流電源時,應不超過550V。 3、井下電氣設備不應接零,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不應用于井下供電。 4、井下固定敷設的照明電纜,如有機械損傷可能,應采用鋼帶鎧裝電纜。 5、敷設在硐室或木支護巷道中的電纜,應選用塑料護套鋼帶鎧裝電纜。 6、不應用木材覆蓋電纜溝,不應在排水溝中敷設電纜。 7、電力電纜懸掛點的間距應不大于3m,控制與信號電纜及小斷面電力電纜間距應為1.0m-1.5m,與巷道周邊最小凈距應不小于50mm,不應將電纜懸掛在風、水管上,電纜上不應懸掛任何物件,電纜與風、水管平行敷設時,電纜應敷設在管子的上方,其凈距離應不小于300mm。 8、高、低壓電力電纜之間的凈距離應不小于100mm;高壓電纜之間、低壓電纜之間的凈距離應不小于50mm并應不小于電纜外徑。 9、巷道內的電纜每隔一定距離和在分路點上,應懸掛注明編號、用途、電壓、型號、規格、起止地點等的標志牌。 10、井下變(配)電所,高壓饋出線應裝設單相接地保護裝置,低壓饋出線應裝設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裝置應靈敏可靠,值班人員每天應對其運行情況進行一次檢查,不應任意取消。 11、變(配)電所硐室的頂板和墻壁應無滲水,電纜溝應無積水。 12、變(配)電硐室人口應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標志牌,高壓電氣設備應懸掛“高壓危險”的標志牌,并應有照明。 13、井下所有作業地點、安全通道和通往作業地點的人行道,都應有照明。 14、井下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及電纜的配件、金屬外皮等,均應接地。 15、鎧裝電纜每隔100m左右應接地一次,接線盒的金屬外殼也應接地。 16、主接地極應設在井下水倉或積水坑中,且應不少于兩組。 17、接地裝置所用的鋼材,應鍍鋅或鍍錫,接地裝置的連接線應采取防腐措施。 18、對重要線路和重要工作場所的停電和送電,應持有主管電氣工程技術人員簽發的工作票,方準進行作業。 19、不應帶電檢修或搬動任何帶電設備;檢修或搬動時,應先切斷電源,并將導體全放電和接地。 20停電檢修時,所有已切斷的開關把手均應加鎖,應驗電、放電和將線路接地,并且懸掛“有人作業,禁止送電”的警示牌。 篇3:企業職業病防治法試題答案(填空) 企業職業病防治法試題與答案(填空) 姓名:分數: 第三條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六條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 第三章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 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應當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必須采用,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第三十六條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一)獲得、培訓; (二)獲得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三)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四)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改善工作條件; (五)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 (六)拒絕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 (七)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職業病防治法試題(答案) 姓名:分數: 填空 第三條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第四條勞動者依法享有職業衛生保護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六條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 第三章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 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應當采取下列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四)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六)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必須采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并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第三十六條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一)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二)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三)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四)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 (五)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六)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 (七)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