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治高處墜落安全技術專項方案

防治高處墜落安全技術專項方案

2024-07-11 閱讀 5098

項目部防治高處墜落安全技術專項方案

根據建設部建委(2003)82號文件規定,為預防施工現場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特制訂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安全技術專項方案如下:

一、強化落實對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及體檢工作。

1、對所有高處作業人員在作業前應做好專項高處作業安全知識教育,提高作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

2、特種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

3、作業前應進行專門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4、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進行相關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5、高處作業人員應經過體檢,合格后方可上崗。嚴禁患有高血壓、恐高癥的人高空作業,嚴禁酒后上高作業。

二、提供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品,規范各類安全警示標志、防護設施。

1、加強對安全帽、安全帶、安全往的檢查驗收,嚴防假、冒、偽、劣產品進入施工現場,督促作業人員按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

2、有針對性地將各類安全警示標志懸掛于施工現場各相應部位,發揮其警示、警告作用。

3、施工作業人員不得隨意拆除各類安全警示標志、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防護裝置,對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

三、完善洞口、臨邊防護

1、預留洞口防護

(1)邊長或直徑在20-50cm的洞口,可利用鋼筋砼板內鋼筋或固定蓋板防護,做到定型化、工具化。

(2)50-150cm的洞口,可用鋼筋砼板內鋼筋貫穿洞口構成防護網,網格大于20cm的,要外加密。

(3)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應設防護欄桿,洞口下張小眼安全網.

(4)預制構件的洞口(包括缺件臨時形成的洞口)參照上述規定防護或搭設腳手架,滿鋪竹笆,固定防護。

(5)垃圾井道、煙道、管籠井應隨樓層施工進度及時安裝防護,每隔二層或不大于10米張掛安全網,門口處設防護欄桿,消除洞口隱患。

2、樓梯口防護

(1)應隨著施工進度及時做好樓梯口、樓梯邊的臨時護欄。

(2)頂層樓梯平臺應隨施工進度及時設置臨時護欄或正式欄桿。

3、臨邊防護

(1)對樓層臨邊、陽臺臨邊、屋面臨邊應隨施工進度及時安裝臨時防護欄桿,高度不低于1.2米,設二道橫桿,長度大于2米時,應設置立柱,立柱可利用結構物或在板內預埋鐵件焊接。

(2)張掛好安全網。

4、電梯井口防護

(1)電梯井門口用圓鋼制作防護門,門高1.8米,寬度根據電梯井門大小而定,門上部左右角用螺栓固定。

(2)電梯井內每隔二層或不大于10米張設安全平網,生根牢固,在電梯井壁四周打入八只φ12膨脹螺栓與5×5×50角連接或用φ48×3.5鋼管扣件連接牢固。

(3)搭、拆時應有專人負責監控記錄。

四、腳手架工程(落地、懸挑、升降)

1、腳手架搭、拆應有施工方案,并履行交底簽字手續。

2、搭、拆作業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簽字手續,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并經過體檢合格。

3、高處臨邊搭、拆時應系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并佩戴正確。

4、做好施工層及以下四步一隔,防止人員和物料墜落。

5、按規范做好拉結(水平不大于3.6米,垂直不大于3.6米,采取梅花形拉結),防止腳手架倒塌。

6、腳手架應設專用通道,嚴禁作業人員攀爬架體。

7、升降腳手架應設置安全可靠的防傾覆、防墜落裝置,升降時腳手架上不準有其它施工人員,每升降一次后應進行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

8、拆除腳手架前應對腳手架全面檢查,在確定無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方可開始拆除作業,如有拉結已被拆除的,應先加固,以確保拆除作業安全順利進行。

9、拆除應按自上而下順利,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得上下同時作業。

10、在搭、拆腳手架時,如已拆開扣件,均不得中途停止,對留存的腳手架的斷面必須做好封頭,防止人員墜落。

11、遇有惡劣氣候影響施工安全時(如風力大于6級、大雨、雪、霧天氣)不得進行高處腳手架搭、拆作業。

12、搭、拆時應設置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記錄。

五、人貨電梯的安、拆及使用

1、人貨電梯的安、拆應有施工方案,安、拆單位應符合資質要求,安、拆前履行交底簽字手續。

2、安、拆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并經過體檢合格。

3、安、拆作業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懸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

4、安裝后應由專門檢測單位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5、樓層卸料平臺應鋪設牢固,二側防護應嚴密。

6、樓層層頭門向內開啟,有駕駛員負責關閉,嚴禁樓層作業人員違規開啟層頭門。

7、防墜裝置靈敏有效,通訊裝置正常。

8、駕駛員應持證上崗,嚴禁超載,吊籠未停穩不準開啟籠門。

9、安、拆時應設立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記錄。

六、塔吊的安、拆及使用

1、塔吊的安、拆應有施工方案,安、拆單位應符合資質要求,安、拆前履行交底簽字手續。

2、安、拆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并經過體檢合格。

3、安、拆作業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懸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

4、安裝后應由專門檢測單位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5、內爬扶梯應設安全圈,與樓層連接通道二側防護應牢固嚴密。

6、三限位、五保險應靈敏有效。

7、駕駛員掛鉤指揮應持證上崗。

8、吊裝區域應設警告標志,吊臂半徑范圍內臨設應搭設防墜棚。

9、安、拆時應設立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記錄。

七、各類固定、移動式操作平臺及卸料平臺

1、固定式、移動式操作平臺及卸料平臺應由項目工程師按現行的相應規范進行設計、計算及繪制圖紙。

2、應對制作、搭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3、操作平臺可采用φ48*5mm鋼管、扣件連接,平臺擱柵間距不應大于40cm,臺面應滿鋪5cm厚木板或竹笆。

4、有登高扶梯。臺面四周有1.2米高圍護,在0

.6米、1.2米處設欄桿二道。

5、固定、移動式操作平臺高度達到2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1.5米;平臺高度達到3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2米;平臺高度達到4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2.5米;平臺高度達到5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2.8米。底邊以正方形為宜,平臺高度不宜大于5米,作業臺面不宜大于10平方米,立柱上部宜向內傾斜15度左右。

6、移動平臺主輪宜用手推車車輪,用轉輪的不小于φ30cm為宜。

7、卸料平臺不得與腳手架連結,應獨立與建筑物拉結牢固。

8、卸料平臺制作(搭設)完畢后,必須經過驗收合格掛牌后方可使用。驗收牌上應注明容許荷載值,嚴禁超載。

9、移動平臺移動時,平臺上面不得乘人,嚴禁人在平臺上攀拉平臺移動,以免造成平臺傾覆。

10、操作平臺在移動后,作業前應用木楔將輪子固定。

八、模板工程

1、模板支拆應有施工方案,并履行交底簽字手續。

2、支、拆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3、支、拆人員應正確戴好安全帽。

4、臨邊無防護設施情況下支、拆模板應系好安全帶。

5、搭設排架不得與腳手架連接,不得隨意拆除腳手架拉結,梁底橫楞不得伸出腳手架外立桿,以妨礙張掛安全網。

6、隨著拆模進度及時做好洞口的封蓋工作。封蓋應按照工具化,定性化要求,封蓋牢固。

7、模板支、拆時應設立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記錄。

九、鋼筋工程

1、鋼筋綁扎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2、作業人員應正確戴好安全帽。

3、臨邊無防護設施情況下綁扎鋼筋,應系好安全帶。

4、現場綁扎懸空大梁鋼筋時,必須搭設腳手架,綁扎3米以上柱頭鋼筋時不準站在綱箍上綁扎,必須搭設操作架,綁扎3米以下柱筋可用馬凳。

十、砼澆搗工程

1、砼澆搗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2、作業人員應正確戴好安全帽。

3、離地面2米以上澆搗過梁、雨蓬、小平臺等,不準站在搭頭上操作,如無可靠防護設施時,必須系好安全帶。

4、泵車送料時,平臺上不準過量堆放,嚴防平臺超載而倒塌傷人。

5、井架吊籃起吊或放下時,必須關好井架層頭安全門,頭、手不準伸入井架內,待吊籃停穩后,方可進入吊籃卸料。

十一、裝飾工程

1、裝飾工程作業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2、外腳手架轉入裝飾階段后應重新進行檢修、驗收。

3、室內滿堂腳手架應編制搭、拆方案,搭、拆前應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

4、作業層應滿鋪竹笆,滿鋪竹笆有困難而使用木跳板的,跳板不得有探頭板,跳板頭與橫鋼管應有鉛絲綁扎,并每軸設一條生命線,作業人員系好安全帶。

十二、基坑工程

1、基坑四周應設圍護欄桿,高度1.2米。

2、基坑上下通道應設專用扶梯,二側設防護欄桿。

篇2:高處墜落管理制度范本

1、為了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制定出適合本管段工程項目施工特點的安全技術措施,同時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及制定責任制。項目部安全質量監察部門對各隊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各隊從事高處作業人員要定期進行體檢,凡患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貧血、弱視、癲癇等以及其它不適于高處作業者不得從事高處作業。

3、高處作業面上的材料應堆放平穩,工具應隨時放入工具袋內,傳遞物要安全可靠,嚴禁拋擲。

4、氣候惡劣(六級及其以上強風、大雨、雷電、大雪、濃霧等)及夜間無足夠照明時,嚴禁進行高處作業。

5、在高處作業時,必須設置牢固完備的安全防護設施,操作人員使用的安全帶(或安全繩)的尾繩長度不宜超過2米。

6、高處作業使用的各種機電設備和索道、纜風繩、地籠等設施,應按有關規定并應指定專人負責,定期和在大風、大雨、大雪、雷擊后進行檢查維修。

7、高處作業用的梯子應堅固完整,梯階間距以30cm為宜,單面梯與地面夾角以60~70度為宜。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穿平底鞋,嚴禁穿硬底、帶釘和易滑的鞋。

8、高處上下交叉作業時,必須在上下兩層中間設置密鋪棚板或其他隔離設施。

篇3: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正副主管、生產經理

組員:各車間主管和班長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車間主管1)、通訊聯絡組(組長:人資部經理)、疏散引導組(組長:車間主管2)、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物流經理、機電科長),組員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對施工現場發生的高處墜落事故進行應急處理。

2.培訓和演練

2.1由生產部負責組織各車間班組按高處墜落事故"應急相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

2.2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

2.3應急物資的準備:簡單擔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砂布。

2.4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

3.防墜落措施

3.1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經過現場培訓、交底、安裝人員必須系安全帶,交底時按方案要求結合施工現場作業條件和隊伍情況做詳細交底,并確定指揮人員,在施工時按作業環境做好防滑、防墜落事故發生。發現隱患要立即整改,要建立登記,整改檢查,定人、定措施,定完成日期,在隱患沒有消除前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如有危機人身安全的緊急險情,應立即停止作業。

二、應急響應

1.一旦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由安全正副主管或行政主管專員組織搶救傷員,并負責打事故搶救電話"120",由車間主管保護好現場防止事態擴大。其他小組人員協助安全正副主管或行政主管做好現場搶救工作,班組長協助送外搶救工作,如有輕傷或休克人員,現場由安全專員組織臨時搶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最大努力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度,損失降到最小。

2.事故后處理工作

2.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2.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各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2.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2.4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2.5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三、預案終結

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3.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3.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3.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3.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3.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