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1、目的:確保個體防護用品在供應、使用、貯存和維護方面的風險辨識,并符合當前的法律規定,保障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2、范圍:適用于各種防護用品的需求評估、供應、培訓、使用、維護、貯存、和審核。
3、職責:廠辦、安全環保部:負責個體防護用品的發放標準、選型、審批、檢查和監督管理。
營銷部:負責個體防護用品的采購、保管、發放。
有關車間部門:負責執行規定。
4、程序:
4.1個體防護需求評估
車間主管根據崗位產品和環境的特點對所需要的防護用品進行評估,包括種類規格數量等。并向全體人員傳達結果。
物料供應和貯存
4.2.1勞動防護用品的質量優劣關系到職工的安全與健康,采購時必須把好質量關。采購時,選擇的勞動防護用品應有“三證”,即生產許可證、安全鑒定證、產品合格證。
4.2.2嚴禁采購無證及偽劣產品。
4.2.3勞保倉庫應準備常用的勞動保護用品并保持一定的備用庫存量。貯存地必須防止個體防護用品受污染、丟失或受有害物的損壞,防潮、防陽光。
4.2.4為規范勞動保護用品和管理,各車間部門上報的零星采購計劃需廠辦審核登記后方可采購。
發放
4.3.1根據工作性質需要,相關操作人員都有權享受符合國家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各車間必須按規定發放。
4.3.2各車間不得隨意發放,應根據工作性質按規定發放勞動防護用品,以保證起到防護功能。
4.3.3發放時,必須根據其工種的性質、環境配備相適應的防護用品。
4.3.4凡從事多項作業人員,應按照其從事的主要或危害最大的工種發放給必備的勞動防護用品。
4.3.5特種勞保用品由車間負責人造計劃,由生產部副總審批并交廠辦登記歸檔。
使用和維護管理
4.4.1在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上,堅持宣傳教育與強化管理,使使用者熟悉勞動防護用品的標準使用范圍和使用方法。
4.4.2職工作業時,應根據作業工種性質和生產環境,選擇使用合適的勞防用品,確保勞動者在作業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4.4.3在使用前,應進行檢查損壞情況如破縫、傷口、裂縫或形狀變形或失效。
4.4.4勞動用品只有使用正確規范,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
4.4.5各車間應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及時更換報廢期和失效的勞動防護用品。能回收的盡量回收,失效的嚴禁使用。
4.4.6勞動用品應專地存放、專人保管。
4.4.7小量精選個體防護用具保存在應急設施貯藏箱中,作為事故應急備用。這些只有在不可預料情況下,立即需要個體防護用具時才使用。
5、培訓
5.1提供合適的信息教育和培訓,使他們能有效地利用提供的個體防護用品,保護他們免受工作場所對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危險。
5.2教育個體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缺陷、有效期的正確認識,受污染的個體防護用品的處理。
6、監督管理
6.1安全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采購的和使用的勞動防護用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必要時,引進新型防護用品。
6.2安全部門和人力資源部應組織對職工進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方面的教育培訓。
6.3車間及有關部門的各級領導對違反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行為要立即予以制止。
6.4安全部門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以備應急時使用。
6.5廠辦對審批發放的勞動防護用品進行登記。
6.6安全環保部門對違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的行為有權進行處理。
篇2:從業人員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范本
一、生產部負責統計各工種從業人員的數量,根據國家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編制年度勞動用品購買計劃,報請公司總經理審批,財務部門根據計劃從安全費用上落實資金,綜合部根據計劃進行采購;
二、所購買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必須有三證、即生產許可證、安全簽訂證和產品合格證,由生產部驗收后方可入庫;
三、各車間統一開具出庫單到綜合部審批發放,綜合材料庫庫管員根據出庫單發放勞動防護用品,領取時須做必要的質量檢查,一旦使用后出現質量問題不得退庫;
四、使用者嚴格按照規定方法使用,佩戴、維護勞動防護用品;
五、綜合部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統一建立管理臺賬,詳細記錄姓名,工種、品名、發放標準、領用時間等事項,發放標準執行國家或行業標準,不得降低標準或減少勞動防護用品種類;
六、勞動防護用品費用由公司承擔,統一購買,不得以實物或現金代替勞動用品發放;
七、有下列行為之一者,一經發現核實,由綜合部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罰款處理。
(1)采購勞動防護用品無三證的。
(2)故意損壞勞動防護用品的。
(3)不按規定使用、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的(發現一次罰款100元)。
(4)弄虛作假騙領勞動防護用品的。
(5)個人私自購買不合格勞動防護用品的。
(6)使用已損壞或失效的勞動防護用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