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減小職業危害日常監測制度

減小職業危害日常監測制度

2024-07-11 閱讀 7519

1.目的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員工身體健康制訂本辦法。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施工生產單位。

2.術語和定義

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工作及其他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職業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國家公布的職業病范圍的疾病。

職業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場所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相伴隨,對從事該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影響的各種危害。

職業禁忌癥----是指從事特定職業或者接觸特定職業危害因素時,比一般職業人群更易遭受職業危害和易患職業病,或者可能導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從事作業過程中,可能導致對他人健康構成危險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狀態。

有害作業----是指在施工生產環境和過程中存在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職責

(1)工會負責對職業病防治實行民主管理和群眾監督。

(2)安全監督部門負責職業危害因素的辨識、評價、制定職業危害防治措施,開展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負責職業病的統計、報告和檔案管理工作

(3)勞動人事部門負責對職業病患者調換工作崗位,安排休養。

(4)各施工生產單位負責職業病防治措施的實施,對職業病防治設備進行經常檢查、維護和定期檢測,保持正常運轉,并按規定發給員工符合質量要求的個人衛生防護用品和保健食品。

(5)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享有獲得職業病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的權利。

4.一般規定

(1)各級安全部門、工會組織、各施工生產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經常性的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和培訓。

(2)各施工生產單位和部門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對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和每年一次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合同制工人、農民合同工應當在解除合同前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

(3)各單位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與禁忌相關的有害作業。

(4)施工生產單位應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中毒和職業病的有害作業場所,配備醫療急救藥品和急救設施。

(5)嚴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標志。

(6)各級安全部門應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定期對有毒氣體、粉塵、噪聲等有害因素進行檢測,并送檢測結果。

(7)各施工生產單位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無毒材料,控制、消除職業危害和生產單位的生產成本。

5.職業病管理

(1)職業病的診斷鑒定,由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或項目合同醫院初步診斷,報公司安全監督部,由公司安全監督部報告市職業病防治所,由市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診斷鑒定。

(2)當公司安全監督部接到市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的結論定為職業病后,填寫職業病登記表,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職業病報告。

(3)急性職業中毒和其他急性職業病診治終結,疑有后遺癥或者慢性職業病的,應當由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予以確認。

6.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費是針對從事有害作業人員營養需要,有助于增強抗毒害能力,預防職業中毒和職業病的一項勞動保護輔助措施。

(2)保健食品費按從事有害作業的實際天數計算,20天以上者按一個月發放,不足20天的按實際工作日計算。

(3)在設備、容器及通風不足的場所配合有害作業者,可與直接從事有害作業人員享受同等保健食品。

(4)保健食品費申請表由有害作業施工生產班組填寫,經單位負責人和安全員簽字后,報項目部安全部門審批發放;無項目的現場由各專業公司安全員審批發放。

(5)保健食品費發放范圍和標準參照施工所在地現行標準執行,改、擴建及檢修工程參照廠方標準執行。

(6)暑期施工的防暑降溫費標準參照公司文件規定執行。

篇2:生產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監測制度

1.目的

為了正確評價生產環境中塵毒、噪聲等對職工健康的危害程度并進行監護,鑒定各部門安全衛生工作的成效,必須對生產環境中的塵毒、噪聲進行定點、定期監測。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全公司各生產環境。

3.作業場所危害因素

氯氣、塵毒、噪聲

4.職責

4.1安全部負責生產環境塵毒、噪聲監測點的定點和定期監測。

4.2各部門單位負責不符合糾正措施的落實。

5.工作要求

5.1塵毒監測點、噪聲監測點由安全部會同各單位依據下列原則和標準確定。

5.1.1根據塵毒物質經常逸散和產生噪聲的范圍,工人經常停留或持續操作的地帶,能反映工人實際接觸塵毒、噪聲的地點作為監測點。

5.1.2凡屬同種物質存在同一廠房,不應以作業崗位確定監測點,應按實際情況確定監測點。

5.1.3在同一地點有兩種毒物存在時,應分別按實際存在的毒物的種類,確定若干個監測點。

5.1.4在同一個地點有混合性粉塵存在時,只確定一個粉塵監測點。

5.1.5塵毒監測點及噪聲監測點一經確定,既應作為固定的監測點,并建立監測記錄。

5.2塵毒、噪聲監測點不得隨意增減和變動,因故需要增減或變動時,必須由安全部審批。

5.3塵毒、噪聲監測由安全部負責監測,每周一次,并認真記錄。

5.4安全部負責對動火、設備內等特殊作業場所進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并依據結果判定合格與否。

篇3: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制度

1目的

為適時監測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保護員工免受職業病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公司粉塵區、噪聲源區及有毒有害氣體區;主要具體位置:乙炔發生崗位、乙炔壓縮車間、乙炔充裝崗位、丙酮補加崗位、氧氣車間灌裝崗位、氬氣車間灌裝崗位。

3職責

3.1綜合管理部負責組織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并建立職業衛生管理檔案。

3.2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本部門職業衛生日常管理,配置職業健康安全設施,設置警示標志,督促員工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4內容

公司生產活動中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場所和崗位必須按規定進行危害因素監測。

4.1驗收監測

公司新、改、擴項目必須嚴格執行“三同時”原則。工程竣工后要進行職業危害驗收監測,驗收不過關的項目不得投入生產。

4.2年度監測

4.2.1其他塵檢測,乙炔裝置一層、乙炔裝置二層;檢測頻率為三年一次。

4.2.2噪聲檢測,乙炔發生裝置二層、乙炔壓縮車間、乙炔充裝崗位、氧氣車間灌裝崗位、氬氣車間灌裝崗位;檢測頻率為三年一次。

4.2.3有毒物質檢測:丙酮補加車間,檢測頻率為三年一次。

5.附則

5.1本規定由綜合管理部制定并負責解釋。

5.2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