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場所環境監測評價制度
1、礦通防科由專人負責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工作,監測人員應當經資質認證合格的培訓機構培訓,持證上崗。
2、對不具備監測能力的項目,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技術服務機構進行監測,按相關規定支付技術服務費用。
3、自測項目應有相適應的監測設備和條件,并實施經常性維護、檢修,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所用監測計量器具按照規定進行定期檢定。
4、監測項目和測試條件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及相關規定的要求。
5、監測方法按照國家有關煤礦職業危害標準執行。
6、監測頻次應根據生產工藝、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性質、變化情況以及危害程度分類,一般連續采樣測定3天,每日上、下午各一次。
7、公司勞動工資部應對各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結果和評價結果進行搜集、匯總、存入煤礦職業危害檔案,定期上報有關單位。
8、勞動工資部應及時向作業人員公布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評價結果,并報集團公司和自治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篇2:危險廢物環境監測制度
1、制定環境監測制度的目的:為了更好的達到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綜合利用危險廢物的目標。環境監測制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間斷或不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過程的工作。
2、本公司環境監測的對象:生產場所中的環境空氣中無組織排放顆粒物(染料塵)、廠界環境噪聲以及污水站臭氣(VOCs)排放指標。
3、環境監測的頻率:本公司委托第三方環境監測公司每月對各項目進行一次環境監測。在出現應急事故或設備故障造成環境影響的情況下進行臨時性監測。
通過環境監測了解危廢綜合利用工作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改進方法,加強管理,提升環境質量。
篇3:環境監測制度
公司應定期(一般每年一次)組織進行環境監測,由安環部主導,聯系相關有監測資質的的單位,對廢水處理、大氣污染排放、噪聲等進行監測。財務部協助監測經費繳納工作。
1、制定環境監測制度的目的:為了更好的達到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綜合利用危險廢物的目標,特制的本制度。
?環境監測制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間斷或不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過程的工作。
2、本公司環境監測的對象:生產場所中的環境空氣中無組織排放煙塵、廠界環境噪聲以及脫硫塔、除塵器的煙氣、污水水質等排放指標。
3、環境監測的頻率:本公司委托吳忠科信環保公司環境監測站每年二次度對各項目進行環境監測。在出現應急事故或設備故障造成環境影響的情況下進行臨時性監測。
?通過對的環境監測了解危廢綜合利用工作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改作方法,加強管理,提升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