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運行分析管理規定
運行分析管理規定
1.總則
1.1運行分析中確保安全經濟運行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通過對設備狀況、運行狀況、倒閘操作、電網異常等現象的分析,能及時發現問題,以便采取對策,從而達到不斷提高安全經濟運行水平和技術管理水平的目的。
1.2為搞好運行分析,明確運行分析的管理職能、運行分析的內容與要求,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職能
2.1在分管總經理的領導下,由生產安全部負責全局送、變、配設備的運行分析歸口管理工作。
2.2各生產單位由一名所長分管運行分析工作。
2.3各生產班組由班長負責組織運行分析工作。
3.運行分析內容
3.1調度運行分析
3.1.1分析運行方式的安全、可靠、經濟性能。
3.1.2分析電壓質量、無功電力平衡。
3.1.3分析調令票,操作票及各項規程和制度的執行情況。
3.2變電運行分析:
3.2.1運行崗位分析:分析“兩票三制“的執行行情況。
3.2.2事故及異常運行情況分析;分析發生事故和異常情況后,對處理及有關操作進行分析評價,總結經驗教訓。
3.2.3缺陷分析:要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確定缺陷性質、總結發現缺陷和判斷缺陷的經驗體會,制定監視和消除的對策。
3.2.4儀表活動分析:當發現各種儀表、計量指示異常后,應對其運行分析判斷。
3.2.5負荷及電壓分析:分析主變和線路負荷變化情況;分析母線電壓質量是否合乎要求,以及電容器無功出田徑運行情況及對電壓的影響。
3.3專業分析:
3.3.1絕緣分析:定期召開絕緣、油務分析會,對電氣設備的絕緣運行情況、缺陷、絕緣事故、預防性試驗及絕緣配合等問題進行研究,對絕緣油的防劣化和油質再生不斷地提出改進措施,并提出絕緣反事故措施。
3.3.2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分析:對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運行中的問題,檢驗工作整定計算、圖紙資料等進行定期分析。及時了解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情況,分析原因,提出對策,要提高動作正確率。
3.3.3電能平衡分析:計量部門應分析各變電所的電能平衡情況,要分析超標原因,提出對策。
3.3.4線損分析:分析各級線損指標完成情況,對超標部分分析原因,提出降損措施。
3.3.5遠動裝置的分析:分析遠動數據的采集、傳輸、處理等各環節運行情況和測試中的異常現象。
3.3.6通訊分析:分析通訊各環節的運行狀況。對異常現象作出分析,提出處理措施。
4.運行分析的要求
4.1各變電所、調度、遠動、通訊每周定期召集一次運行分析會。
4.2各專業班組每月定期召集一次分析會。
4.3生產安全部每季組織一次運行分析,對全公司設備及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預防措施。
4.4每次運行分析應記入運行分析記錄簿。
救助站制度
篇2:環形供電系統安全運行規定
1.井下各雙電源高壓進線、有母聯開關的變電所,正常情況下,應保持單母線分列運行方式(母聯開關斷開并掛“禁止合閘”牌)。特殊情況下確需并列運行時(通過母聯開關用一趟電源帶負荷),必須經機電運輸部部長或電氣主管工程師同意方可允許。無母聯開關的,其兩路進線高壓總開關只能一趟線路合閘帶負荷,另一趟線路處于斷開位置并懸掛“禁止合閘”警示牌。
2.所有高壓停、送電均由生產技術部調度室調度員統一指揮,機電副總、機電運輸部部長及電氣主管技術人員配合,無調度命令任何人無權改變變電所高壓供電的運行方式。
3.變電工要嚴格執行變電工安全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停、送電倒閘順序,嚴禁帶負荷閉合或斷開隔離開關及其它各種無消(滅)弧裝置的刀閘。
4.線路由于改造等原因發生變化時,機運部主管電氣技術人員必須及時書面通知生產技術部。
5.生產技術部調度在指揮高壓停、送電時,不得違反“高壓停、送電”及“倒閘”操作的基本安全操作規程。
6.高壓供電線路發生故障后,調度員要準確判斷故障線路,迅速指揮切除故障線路的電源饋出開關與關聯開關,并掛禁止合閘牌。調度員在機運部業務人員協助下可以通過“倒閘”等方式盡可能快地用雙回路中的另一趟無故障回路向重要負荷(如通風、排水)供電;故障處理完畢后及早恢復正常供電方式。強力皮帶、水泵、絞車等大型設備,在處理線路故障或倒電源后,均必須檢查確認電動機的轉向是否正確,確認無疑后方可正式啟動。
7.機運部電氣主管技術人員要定期對供電線路的負荷情況進行計算,對礦井井下主干線路的負荷按計算結果及時做出調整。調整負荷時必須辦理相關的停電手續,說明停、送電倒閘步驟,嚴禁無計劃停、送電。
8.礦井發生重大斷電事故時(如主扇停電、井下重要負荷停電等),按《三礦重大停電(失電)事故應急預案》相關規定處理。
篇3: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監督管理,預防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的發生,保障通信網絡運行穩定可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簡稱電信監管部門)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和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的預防、報告、處理等活動的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是指為通信局(站)內各種通信設備負荷、保證建筑負荷、一般建筑負荷等提供用電的柴油發電機組、高低壓配電設備、直流配電設備、蓄電池組、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等設備組成的供電系統。
第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各級機構是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應當遵守本辦法和通信局(站)供電系統總技術要求及其他技術規范,加強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建立健全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監督制度,完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條件,確保通信網絡運行穩定可靠。
第五條電信監管部門是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范圍內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在本行政區內按照職責分工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第二章運行維護責任
第六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責任制,不斷完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規程;
(二)落實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所需經費,保證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投入的有效實施;
(三)督促、檢查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工作,對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狀況進行考核與評估,及時消除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隱患;
(四)組織制定、實施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
(五)組織對相關人員進行網絡運行安全的教育和培訓;
(六)及時、如實報告電信網絡運行事故。
第七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和網絡運行維護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管理能力,負責指揮、協調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管理工作。各級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管理人員應當確保每天24小時溝通渠道的暢通。
各級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知識,熟悉并嚴格執行有關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制度和操作流程,提高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技能,以及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八條市電引入與供電系統的配置應當滿足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等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并做好以下檢查工作。
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應當采用兩路市電供電方式,并配置一套發電機組。兩路市電應當從兩個穩定可靠的獨立電源引入,并配置自動倒換裝置,兩路市電不能因檢修同時停電。發電機組的容量應當能同時滿足通信負荷功率、蓄電池組充電功率、機房保證空調以及照明、消防電梯、消防水泵等其他保證負荷功率。
當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不具備引入兩路市電的條件時,應當配置兩套發電機組。發電機組的容量要求同上。
為保障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供電系統應急安全,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應當配置一定數量的移動發電機組。移動發電機組的容量應當滿足上述重要通信局(站)應急搶修使用。
為保障移動通信基站供電系統應急安全,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應當根據當地自然災害的發生頻次和嚴重程度配置一定數量的移動發電機。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省級機構相關移動發電機配置數量不足時,應當由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總部在公司內部緊急調度。移動發電機的容量應當滿足移動通信基站應急搶修使用。
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做好發電機組燃油供給保障的應急預案及演練。
第九條儲油容器設置和線路敷設應當滿足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并做好以下檢查工作。
總儲量超過1立方米的柴油燃料容器不應當設置在通信機樓或辦公樓內,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以及與架空電力線的水平間距應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不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應當進行改造。儲油室應當定時排風。儲油容器應當設置水位監測點,防止儲油容器進水導致發電機組無法啟動。
交流電源線、直流電源線、信號線嚴禁交叉、重疊。雙回路配電的線路應當分開敷設,暫無法分開時應當采用規范的防護隔離措施。通信配電線路及機房輔助照明線路應當采用阻燃、耐火型的電纜、母線槽和電源開關。
第十條省級、地市級通信樞紐等重要通信局(站)的高壓配電室應當實行24小時有人值守制度,并實行集中監控;應當對市電供電、發電機組、蓄電池組的充放電狀態、電壓、電流等狀態予以監控、檢查;應當安裝門禁系統,記錄機房值班人員的出入情況,避免值班人員擅離職守。
無人值守配電室的電源運行情況應當實行定期巡視、集中監控。
第十一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定期檢測通信網絡供電系統的運行情況(檢測細則見附件1),保證市電供電、發電機組、蓄電池組、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等電源設備的各環節處于良好狀態。
發電機組應當每月開機檢測一次,半年帶載運行30分鐘以上,并記錄水溫、機油壓力、啟動情況,以及啟動電池充電電流、市電與發電機組倒換、發電機組之間倒換情況等重要信息。
蓄電池組應當每季度檢測一次,應當對每組電池的電壓、充放電電流、標識電池的溫度、儲備容量、電導(內阻)等進行檢測。
不間斷電源設備(UPS)應當每月檢測一次,應當對零線電流、電力電容的溫升進行檢測,定期更換電力電容和風扇。不間斷電源設備(UPS)輸入端嚴禁主路與旁路接在同一開關上。
防雷接地系統應當每年雷季前按照有關技術規范檢測一次。
第十二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建立通信網絡供電系統的統計信息制度,每季度向電信監管部門報送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情況。(統計信息內容見附件2)
第十三條發生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后,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修,并按照電信網絡運行事故處理流程報告電信監管部門。
第十四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排除事故隱患,落實整改措施,并將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報相關電信監管部門。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責任制度、對相關行業標準的執行情況、對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制定和演練情況、對相關人員網絡運行安全的教育和培訓等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對轄區內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保障重要通信局(站)供電系統應急安全的移動發電機組實施登記管理,協調、調度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移動發電機組,實現緊急狀態下企業間的相互支援。
第十七條電信監管部門按照有關測試方法,組織對雙路市電的真實性、發電機組的容量是否符合本辦法第八條的要求進行檢查和安全性評估。
第十八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督促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對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調查處理,督促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及時提交書面報告并進行責任追究。必要時,電信監管部門可以直接組織事故調查。
第十九條電信監管部門應當結合通信行業實際情況,組織對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從業人員和代維人員進行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的教育和培訓。
第二十條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電信監管部門應當責令追究責任并要求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在行業內予以通報批評。
(一)未建立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維護責任制度和運行維護規程的;
(二)未執行通信網絡供電系統相關行業標準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
(三)未保證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投入的;
(四)未及時消除通信網絡供電系統運行安全隱患的;
(五)發生由于供電系統原因造成的電信網絡運行事故,未及時、如實上報的;
(六)未按要求向電信監管部門報送統計數據的。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