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計量管理實施辦法
計量管理實施辦法
本辦法是企業的基本計量制度,是各項計量工作要遵循的準則。它確定本企業計量管理體系以及各項計量工作的要求。
一、機構設置
本公司質管科設兼職標準計量員。受公司經理直接領導,對全公司質量、計量工作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協調。
二、管理內容
計量管理工作要突出合理、科學、準確,要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使計量工作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推進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經濟效益。強調統一管理,做好上承下達。即企業的計量工作要接受上級計量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同時要對企業內部的計量工作實施統一管理。具體有:
1、宣傳貫徹國家計量法令、法規、方針和政策。
2、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訂有關計量管理制度、辦法,做到各項計量工作有章可循。
3、制訂本公司年度計量工作計劃和計量工作近遠期規劃。
4、統一管理全公司的計量器具。制訂量值傳遞系統表和計量器具周期檢定計劃表,組織計量器具檢定工作,保證各種計量器具的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
5、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制訂計量器具購置計劃。做好計量器具的入庫、流轉、使用、降級、報廢等工作,防止不合格計量器具流入生產過程。
6、參與企業科研、生產、經營和能源管理,管好計量數據,使準確可靠的計量數據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7、普及宣傳計量知識。
8、統一組織計量人員的培訓和考核。
9、統一監督全公司的計量工作,并代表本公司負責企業內外計量糾紛的處理。
計量管理工作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計量管理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計量管理的工作目標: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推進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發揮作用。
一、計量工作要求
1、配好生產工藝、產品質量、能源管理、經營管理、計量測試等所需的計量器具;管好數據。
2、保證在用計量器具的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
3、把由于計量工作失誤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二、計量器具管理
1、嚴格執行量值傳遞系統,按照檢定周期送檢計量器具,保證在用計量器具的受檢率達100%、合格率達90%以上。
2、做好在用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帳、物、卡齊全,符合。
3、做好庫存計量器具的保管工作,進出庫要登記,防潮、防銹等條件要保證。
4、做好計量器具檔案的管理工作,對檢定證書、使用說明書、歷史記錄卡、修理記錄、原始材料等入檔齊全,分類科學,發揮作用好。
5、做好計量器具的入庫、發放、周檢、返回、抽檢等各個環節的檢定工作。
6、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好計量器具。
7、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計量器具管理的規定。
三、完成公司交辦的其他工作。
計量管理工作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計量管理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計量管理的工作目標: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推進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發揮作用。
一、計量工作要求
1、配好生產工藝、產品質量、能源管理、經營管理、計量測試等所需的計量器具;管好數據。
2、保證在用計量器具的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
3、把由于計量工作失誤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二、計量器具管理
1、嚴格執行量值傳遞系統,按照檢定周期送檢計量器具,保證在用計量器具的受檢率達100%、合格率達90%以上。
2、做好在用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帳、物、卡齊全,符合。
3、做好庫存計量器具的保管工作,進出庫要登記,防潮、防銹等條件要保證。
4、做好計量器具檔案的管理工作,對檢定證書、使用說明書、歷史記錄卡、修理記錄、原始材料等入檔齊全,分類科學,發揮作用好。
5、做好計量器具的入庫、發放、周檢、返回、抽檢等各個環節的檢定工作。
6、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好計量器具。
7、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計量器具管理的規定。
三、完成公司交辦的其他工作。
計量器具周期檢定、檢查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計量器具周期檢定、檢查的時間、程序、責任和仲裁。一、周期檢定、檢查的時間
根據國家計量器具檢定規程和計量器具的準確度等級、使用頻率、使用的環境條件等因素對企業在用計量器具制定不同的檢定、檢查周期。檢定、檢查周期的編制必須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
二、周期檢定、檢查程序、責任
1、計量檢定人員應按周期檢定、檢查計劃表及時做好在用計量器具的檢定、檢查工作,其周期檢定、檢查率應達到100%,周期檢定、檢查合格率均應達到90%以上。
2、計量器具到周檢期限,計量人員應及時將《計量器具送檢通知單》送至有關使用人員。收到計量器具后,應及時將計量器具交檢定、檢查人員檢定、檢查,無特殊情況不得延誤。
3、計量器具超期未發《計量器具送檢通知單》由計量人員負責。
4、超周期計量器具一律不準使用。如操作者接到《計量器具送檢通知單》不送檢,按違反制度處理;由于計量器具失準造成損失的,由操作者負責。
5、經檢定、檢查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應根據情況作修理、降級、他用或報廢處理。降級作專用的計量器具,必須刻有專用標志,另立帳冊,定期檢定、檢查。
6、每件計量器具經檢定、檢查后應作好記錄,存檔備查。合格的簽發合格證書。
7、每月底應將周期檢定、檢查受檢率、檢查合格率報主管領導。
三、仲裁
當計量器具檢定后發生爭議時,計量人員應根據爭執雙方的意見,對計量器具作出仲裁檢定,必要時可送上級計量技術部門檢定。
計量器具的采購、入庫
流轉、降級、報廢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計量器具的采購、入庫、流轉、降級、報廢的程序和要求。一、采購根據本公司產品生產工藝和技術改造需要新添置、增設計量器具的部門和車間,按實際需要,將型號、規格、準確度要求交公司計量部門商定后,報主管領導批準,方可采購。
二、入庫
1、新購計量器具入庫前,應將計量器具連同原始合格證等技術資料送公司計量部門作入庫前檢定,檢查。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和自已不能檢定的計量器具,送政府計量技術部門檢定。簡易低值的計量器具應查驗出廠合格證及外觀質量。合格的方可入庫。檢定不合格或技術資料不全,不具備入庫條件的不得入庫。
2、入庫后的計量器具,應根據其要求,做好防潮、防霉、防銹等工作。
3、不能入庫的計量器具由購入者按規定處理。
三、流轉
1、各部門需增添計量器具,須填寫申請報告,經公司計量部門審查,主管領導批準,給予領用。領出前公司計量部門應作出庫檢定或檢查,合格的方可發放。
2、長期不用的計量器具,公司計量部門應通知其歸還入庫。
3、職工在公司內調動工作,人事部門應同時通知公司計量部門,以便辦理計量器具轉移手續。
4、職工調出公司時,人事部門應同時通知公司計量部門,以便辦理計量器具歸還手續。
四、計量器具的降級、報廢
1、計量器具經檢定部門檢定,超出檢定規程規定的準確度要求,又無法修復的,憑檢定部門的檢定結果通知單,由公司計量部門填寫《計量器具報廢(降級)審批表》,經主管領導批準,作報廢處理,并銷去原計量臺帳。報廢的計量器具由公司計量部門封存。
2、計量器具經檢定部門檢定超出檢定規程準確度要求,但在某些部門、埸合仍有使用價值的,計量人員簽發限用證,并經有關領導批準。指定使用地段或范圍。
3、人為造成計量器具損壞,無法修復或遺失的,計量人員應填寫《計量器具損壞(遺失)賠償通知單》,根據情節輕重和計量器具的使用年限,由計量人員提出賠償金額,經公司經理批準,由責任人賠償。并銷去計量器具臺帳。
計量器具使用、維護、保養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計量器具的使用、維護、保養的行為規范。
一、計量器具的使用
1、在用計量器具必須具有有效的合格證書。附件齊全,有專人使用和保管。
2、使用要合理。不能用高精度的計量器具測量低精度工件,更不能用低精度計量器具測量高精度工件。專用檢具不能作他用。
3、使用方法要符合使用說明書和其他規定的操作程序,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如校對“0”位,擦凈油污等。使用中要文明操作,輕拿輕放,放置平穩,更不能將計量器具作其他工具使用。用后要對計量器具作必要的保養。
4、計量器具領用時手續要齊全,用途要明確,不得轉借他人或自行調換使用。
二、計量器具的維護、保養
1、使用者發現計量器具有失準的情況,應及時報送標準計量室處理,嚴禁自行亂拆亂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使用后的計量器具,要洗擦干凈,作必要的技術保養,有包裝盒的應放入包裝盒內,達到防潮、防銹、防腐蝕。
3、長期不用的計量器具要定期進行保養,如通電、上防銹油等,保證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
三、要定期對計量器具的使用、維護、保養的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好的給予表揚、獎勵,不好的給以批評甚至處理。
計量原始數據、統計報表、
證書標志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計量原始數據、統計報表、證書標志的管理辦法。
一、原始記錄
1、在用計量器具在計量室建總臺帳,各工具室設分臺帳,原始數據要齊全、準確、可靠。
2、在用計量器具的檢定、檢查、修理、抽檢和周期檢定合格證等原始記錄要資料完整、文字清晰,記錄上有關人員的簽字要齊全。
3、能源、工藝、產品質量、原材料進出廠、成品出廠等計量測試、抄表、檢測的數據記錄,應做到字跡清晰、保管完善。
4、送上級計量部門檢定的計量器具,有關文件應建冊立帳,以備查驗。
二、統計報表
1、各類統計報表必須符合法定計量單位。
2、各類統計報表的數據必須是計量檢測數據。
3、各種計量檢測數據的原始記錄必須完整,并有有關人員簽字。
三、計量器具的證書、標志管理
1、計量器具的檢定證書由按法定程序批準的有關人員簽發。
2、經檢定、檢查合格的計量器具簽發合格證書;檢定、檢查后限用的計量器具使用限用證書;長期不用的計量器具簽發封存標志;對已不用的計量器具簽發禁用標志。
計量人員培訓、考核、任用、獎勵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各類計量人員培訓、考核、任用和獎勵的規范。
一、計量人員培訓、考核、任用
1、計量人員均須接受培訓,并參加國家統一考試和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管理和檢定等工作。
2、計量人員必須熱愛計量工作,精通業務,熟悉計量法律、法規,熟悉所使用的計量標準和受檢計量器具的原理、結構和性能。并具有相當于中專(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3、計量人員應具有細致、踏實的工作作風,工作有條理,記錄認真,字跡清晰端正。
4、計量人員應能熟練維護和保養使用中的計量器具,能夠準確判斷設備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及時解決發生的問題或提出處理意見。
5、計量人員應能深入生產第一線了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計量工作的要求,并組織有效實施。
二、獎勵
1、對認真貫徹執行計量法律、法規和公司有關規章制度,敢于同違反《計量法》等行為作斗爭者給予表揚或獎勵。
2、對計量管理工作或計量檢測工作有貢獻者,給予表揚或獎勵。
計量技術檔案、資料保管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計量技術檔案、資料保管及使用等方面的行為規范。
一、歸檔、保管
1、凡新購或在用計量器具的合格證、使用說明書、檢驗單等均應歸公司計量部門入檔保管,并進行登記編號后歸檔。
2、歷次送檢、送修的計量器具,其檢、修后的合格證及檢定結果,均應歸檔。
3、歷年的計量器具帳冊、周期檢定計劃表、工作計劃、總結等必須歸檔。
4、能源、工藝流程、質量監控、經營等計量檢測原始記錄(抄表單據等),各部門應妥善保存,月報時應送一份至公司計量部門存檔。
二、查閱、借用
各部門需查閱上述資料,可向公司計量部門查閱。外借的必須辦理借閱手續,說明用途,規定歸還期限,閱后歸還,不得遺失。外單位借用須經總經理批準。
計量器具現場抽(檢)查制度
本制度規定了在用計量器具實施現場抽(檢)查的規范。
對在用計量器具實施現場抽(檢)查,根據抽(檢)查得出計量器具在使用周期內的合格率,從而知道使用者對計量器具的使用和保養是否正確、正常;安排的檢定周期是否合理、恰當。該制度是保證計量器具能正常處于合格狀態的一個重要環節。
1、計量器具的抽(檢)查一般在檢定周期的中途進行,一般情況下每半年一次,抽件數量不得少于在用計量器具總量的10%,同時要注意抽(檢)查的計量器具品種和范圍,并做好抽檢(查)記錄。
2、計量器具抽(檢)查的重點應是重點機臺和關鍵工藝。
3、巡回檢查不定期進行。檢查的內容主要是使用者對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有懷疑的計量器具;各種設備上的指示儀表。
4、要根據抽(檢)查結果,合理確定和修訂檢定周期,以保證周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
計量器具分類管理規定
一、根據計量器具的可靠性和計量器具在生產和管理中的作用,對企業不同用途類別的計量器具實行“保證重點,兼顧普遍,區別管理,全面監督”的管理辦法,以確保生產、科研和經營管理中各種計量器具的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使本企業的計量器具科學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特制訂計量器具分類管理辦法。
二、計量器具的分類
1、A類計量器具:列入強制檢定的企業最高計量標準器;用于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如電能表、水表、物料進出廠的臺秤;用于質量管理中心試驗室的全部檢測儀器、儀表。
2、B類計量器具:各生產車間、部門用于工藝控制,質量檢測,有計量數據要求的計量器具,如萬能量具、專用檢具、架盤天平、壓力式溫度計等;用于公司內部核算的能源、物料管理用的計量器具,如臺秤、架盤天平、電能表等。
3、C類計量器具:生產設備和裝置上固定安裝不易拆卸的計量器具。主要有生產設備上的溫控儀表、壓力表和電接點壓力表、電流表、電壓表、時間繼電器;配電室內除電能表以外的其它指示性儀表和部份簡易量具等。以及國家規定標有CCV標志的計量器具。
三、周期檢定、檢查方法
1、A類計量器具:由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定點定時檢定,檢定周期嚴格按國家計量檢定規程規定執行。
2、B類計量器具:根據計量器具的使用環境、使用頻率、準確度要求等經濟合理調整安排檢定周期,保證一次周期檢定合格率在90%以上。檢定周期一般不超過國家檢定規程規定的最長時間要求。
3、C類計量器具:原則上在設備、裝置大修和使用人員發現計量性能不合格時進行檢定、修理。正常情況下根據C類計量器具檢查辦法每年實行周期檢查和抽查,判定計量性能是否合格,并出具測試證書。
C類計量器具檢查辦法
根據計量器具分類管理規定,特制訂本檢查辦法。本辦法只適用于本公司確定為C類計量器具的檢查。
一、設備、裝置上的指示儀表(一般屬于技術工藝等要求)
1、壓力表(電接點壓力表)的檢查
⑴由持有計量檢定員證書的計量人員,公司設備管理人員和本設備、裝置的操作人員進行檢查。
⑵設備未工作時,先觀察外觀和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是否正常,零位是否準確。再觀察生產過程中是否有異常現象,同一設備、裝置二只(多只)壓力表的指示值規定相同時指示值是否基本一致。
⑶如無異常情況,檢查人員作好檢查記錄,出具測試證書。
⑷在設備、裝置大修、生產過程中發現有異常時進行檢定、修理。
2、溫控儀的檢查
⑴由持有計量檢定員證書的計量人員,公司設備管理人員和本設備、裝置的操作人員進行檢查。
⑵設備未工作時,先觀察外觀和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是否正常,零位是否準確。再觀察生產過程中是否有異常現象,在工藝控制的溫度范圍內能否啟動和停止工作,同一設備裝置二只(多只)溫控儀的指示值規定相同時指示值是否基本一致,每次指示溫度是否穩定。
⑶如無異常情況,檢查人員作好檢查記錄,出具測試證書。
⑷在設備、裝置大修,生產過程中發現有異常時進行檢定、修理。
3、三表的檢查
⑴由持有計量檢定員證書的計量人員,公司設備管理人員和本設備、裝置的操作人員進行檢查。
⑵觀察外觀和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是否正常,零位是否準確,了解生產過程中是否有異常,二只(多只)三表的指示值規定相同時指示值是否基本一致。必要時,可用相應的儀表進行比對。
⑶如無異常情況,檢查人員作好檢查記錄,出具測試證書。
⑷在設備、裝置大修,生產過程中發現有異常時進行檢定、修理。
4、時間繼電器的檢查
⑴由計量人員,公司設備管理人員和本設備、裝置的操
作人員進行檢查。
⑵觀察外觀和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是否正常,零位是否準確,了解生產過程中是否有異常,用秒表測定時間繼電器的控制時間。
⑶如無異常情況,檢查人員作好檢查記錄,出具測試證書。
⑷在設備、裝置大修,生產過程中發現有異常時進行檢定、修理。
二、其它簡易計量器具如鋼卷尺、鋼直尺(用于貿易結算的除外),檢查進廠時的檢定合格證并登記造冊,當其刻度不清楚和相互作用不好時,實行報廢換新。
篇2:計量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華南公司計量工作,充分發揮計量工作在生產過程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根據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相關管理辦法,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實施細則。第二條公司計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有關計量的法律法規;執行政府計量部門和上級業務部門的規章制度;完善公司計量管理體系:建立計量器具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體系;不斷提高計量測試水平。第三條本細則適用于公司所屬各單位。第二章計量工作機構及職責第四條生產運行部是公司計量工作的職能管理部門。第五條計量職責(一)公司計量管理辦公室主要職責:1.宣傳貫徹國家有關計量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與標準規范,執行上級有關計量的規章制度,制訂公司計量管理實施細則,指導公司各有關單位執行,并監督、考核其執行情況;2.組織制定公司計量工作年度計劃和發展規劃,并負責其協調和實施;3.負責組織建立、健全公司計量器具量傳體系和計量量值溯源體系,監督檢查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工作;4.負責組織計量器具的選型和計量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成果的試驗驗證和推廣應用工作;5.負責新建、改(擴)建項目中計量技術方案的審查和竣工驗收;6.負責計量器具、計量數據與計量資料的歸口管理和業務指導;7.負責申報計量培訓項目,組織開展計量人員的培訓工作;8.負責公司所屬單位計量事故的調查處理和計量糾紛的協調處理;9.負責天然氣流量的監視測量和天然氣輸差的監督控制工作;10.負責公司最高標準器的建立、維護工作;11.負責公司最高標準器的周期送檢,督促檢查公司所屬各單位對在用計量器具周期檢定計劃的執行情況;12.負責對公司各類計量器具作業指導書的起草及操作使用的業務指導;13.負責計量器具及其零配件購置計劃的匯總、審核;14.負責組織實施計量巡檢,確保計量器具合格使用,督促公司所屬各單位落實本實施細則各項要求;15.負責內外計量業務的協調。(二)公司基層單位主要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計量的法律法規和上級計量管理部門有關計量的管理規定;2.負責本單位計量工作年度計劃的編制并組織實施;3.負責本單位計量操作人員培訓計劃的制訂和實施;4.負責本單位計量器具、計量人員的建檔管理;5.負責本單位量值傳遞工作的開展,確保量值的溯源和計量器具的有效使用;6.組織本單位計量巡檢的實施,確保所屬各站或單位按規定要求實施各項計量操作及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上報;7.負責本單位天然氣輸差的監控、分析和處理。(四)配氣站的主要職責:1.認真執行公司計量管理的有關規定;2.負責本站計量器具的日常維護和保養;3.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正確規范使用本站計量器具;4.建立健全本站天然氣流量計量參數檔案、計量器具等各種計量技術資料,并確保計量數據的準確無誤。5.定期進行節流裝置的清洗檢查、流量計配套儀表(如:變送器)的零位檢查,發現超差,應立即上報以便及時處理。6.對儀表檢定進行監督和核驗。對現場檢定(校準、標定)儀表的驗收,由當班人員在驗漏、啟表后對比檢定前后的示值,確認儀表運行正常的情況下簽認;對送檢儀表的驗收,由班長對儀表和檢定證書(復印件)進行核驗,確認無誤后簽認。7.隨時掌握儀表運行動態,發現異常,屬本站操作范圍內的應及時處理和上報,不屬本站操作范圍內的應及時上報。8.及時填寫本站各種計量報表,并按照規定要求上報。9.拒絕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第三章計量人員及職責第六條計量人員是指計量管理人員、計量檢定人員和計量操作人員。第七條計量管理人員是指從事計量管理工作及計量技術工作的人員;計量檢定人員是指經考核合格,持有計量檢定證件,從事計量檢定(校準、標定)工作的人員;計量操作人員是指直接出具天然氣生產或銷售數據以及其他測試數據或影響計量結果的操作人員。計量操作人員包括外銷計量操作人員和配氣站計量操作人員等。第八條計量檢定、外銷計量操作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或省級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或相應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考核合格,計量檢定員應持有有效證件才能從事相應的計量檢定,外銷計量操作員應持有有效證件才能從事相應的計量操作。第九條新增計量管理人員應具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并具備一年以上計量或燃氣類相關專業技術工作經驗。第十條新增計量檢定人員應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經所在單位和生產運行部考查合格后試崗6個月后,經公司批準后方可改換工種。經兩次考核均不能取證者,不能從事計量檢定工作。第十一條計量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知識更新,由計量管理辦提出計劃,列入公司培訓教育計劃安排。第十二條公司計量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未經人事部門和安全環保質量部同意不得改換崗位。第十三條公司各單位應設專(兼)職計量管理崗位。各基層單位至少應配2名計量人員(包括計量管理人員和計量檢定人員,均應取得檢定員證)。第十四條計量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負責國家計量法規和上級計量制度在本單位的宣貫;負責本單位計量工作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的編制,并組織實施;負責本單位量值傳遞工作的開展,保證計量器具合格使用;負責本單位計量量值的建立和建檔管理,保證計量量值的溯源和計量數據的歸口管理;負責本單位計量器具、計量人員的建檔管理;負責對本單位實行計量巡檢,確保所屬各站或單位按規定要求實施各項計量操作及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上報;負責指導計量操作人員正確規范使用和維護計量系統、計量器具和計量裝置;負責本單位天然氣輸差的監控、分析和處理。第十五條計量檢定員的主要職責:1.正確規范使用計量標準器具,并負責維護保養,使其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2.嚴格按照計量技術法規或計量標準規范、操作規程開展計量檢定(校準、標定),確保本單位計量器具在有效期內正常使用;3.負責計量器具運行狀態的標識及鉛封;4.負責出具檢定(校準、標定)證書和填寫檢定(校準、標定)記錄,確保檢定(校準、標定)記錄的完整和檢定(校準、標定)數據的準確可靠;5.負責計量器具或計量裝置的故障診斷及故障處理;6.負責指導計量操作人員正確規范使用和維護計量系統、計量器具和計量裝置。第十六條計量操作員的主要職責:1.嚴格執行計量操作規程,正確使用計量器具,確保計量器具保持良好運行;2.嚴格填寫計量記錄和檔案資料,確保其完整和準確無誤;3.正確錄取、計算和填寫計量數據,確保計量數據準確無誤;4.監督和驗收計量檢定員對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標定);5.拒絕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第十七條原始記錄及證書管理一、原始記錄的設計應按照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和計量標準操作程序進行。盡可能保證檢定現場的足夠信息,便于數據追溯。數據修約處理應符合GB/T8170-1987數值修約規則要求。記錄的修改應采用杠改,保全修改前信息,修改人應在修改處簽名。二、凡經檢定/校準、比對的計量器具、裝置均應有原始記錄及檢定/校準證書副本,經授權核驗員審核后應由指定人員統一保存,年底整理后送文件資料室歸檔,管理期限不少于2個檢定周期。三、向上級法定計量檢定部門送檢獲得的檢定證書原件統一由文件資料員存擋。第十八條事故分析報告管理一、事故嚴重性分類因工作人員造成標準儀器,儀表設備損壞者定為設備事故;因計量工作原因造成其他部門相關損失的為責任事故。按事故損失具體價值分為六種:1.嚴重事故造成損失在10000元以上者;2.重大事故造成損失在5000元以上者;3.事故造成損失在2000元以上者;4.障礙造成損失在500元以上者;5.異常造成損失50元以上者;6.過失造成損失在50元及以下者;二、發生設備事故和責任事故,當事者均應立即口頭報告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按職責將事故分析書面報告按規定逐級上報,不得隱瞞和不報。三、事故發生后,應按“四不放過”的原則,組織有關人員總結教訓,改進工作。四、認真貫徹執行《計量標準操作程序》和檢定規程,所有工作人員,應經考試合格,取得上崗資格后方能工作。五、每季必須堅持不少于一次有針對性的安全學習活動,并做好各方面的記錄。第十九條計量標準文件集管理一、計量標準技術資料應設專職或兼職人員分類、統一保管。計量標準技術檔案必須按標準項目分類整改,裝訂成冊歸檔,妥善保管,以便查詢。二、下列計量標準文件集應存檔管理:文件集應當包含如下18個文件:1)計量標準考核證書;2)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證書(如果適用);3)計量標準考核(復查)申請書;4)計量標準技術報告;5)計量標準的重復性試驗記錄;6)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考核記錄;7)計量標準更換申報表;8)計量標準封存(或撤銷)申報表;9)計量標準履歷書;10)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11)計量檢定規程或技術規范;12)計量標準操作程序;13)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使用說明書;14)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的檢定證書或校準證書。三、檔案的查詢1.公司有關部門或外來人員需借閱質量檔案時,須經主管領導批準后,辦理查詢手續。2.對外提供計量標準檔案資料,必須經主管領導批準。四、建立技術檔案借閱制度,保證資料無涂改、損壞、丟失、缺頁,保證清潔完整,外借時應登記,不得轉借他人,按期歸還;若發現技術檔案的資料有丟失或損壞后,保管人員應立即報告主管領導。五、新建計量標準裝置(包括標準設備),隨箱所帶技術資料,開箱取出后,應先交計量專職資料保管員登記注冊后才能借閱。六、各類計量檢定/校準能力比對、計量標準期間核查的原始記錄經審核后,交資料管理員存檔第二十條計量器具的鉛封在校準的適當階段,應對計量器具上影響其性能的可調部分進行鉛封或采取其它防護措施;在貿易交接的天然氣計量器具中,應對速度式流量計、流量計算機設置密碼,并記錄和保存修改的內容和時間。第二十一條計量器具的清洗與示值(零位)檢查(一)對有清洗檢查要求的計量器具其清洗周期按表二執行。(二)對有示值檢查要求的計量器具其檢查周期按表三執行。流量計及相關清洗檢查周期(表二)序號類別計量器具名稱ABC分類清洗檢查周期清洗檢查方法1流量計標準孔板節流裝置清洗檢查A15天1.孔板清洗檢查操作2.閥式孔板節流裝置清洗檢查操作B1個月2標準孔板節流裝置的直管段清洗檢查(由各分公司組織實施)A站場檢修期間標準孔板節流裝置的直管段清洗檢查操作B站場檢修期間3旋進旋渦流量計清洗檢查A6個月智能流量計清洗檢查操作B12個月4智能氣體渦輪流量計清洗檢查A3個月B12個月5氣體質量流量計清洗檢查A6個月B6個月6其它流量計前的過濾器3個月備注:若氣質較臟,影響了流量計的正常運行,應縮短清洗檢查周期儀表零位(示值)檢查周期(表三)序號類別計量器具名稱ABC分類零位檢查周期檢查方法壓力儀表天然氣流量計量壓力(差壓)變送器回路零位檢查和導壓系統檢查A7天天然氣流量計量壓力(差壓)變送器回路零位檢查操作程序B1個月備注:該檢查周期為最低要求,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檢查周期。第二十二條不合格計量器具的處理(1)計量器具出現下列情形之一,則視為不合格:已經損壞;顯示記錄不正常;功能出現了可疑;超過了規定的檢定或校準周期;封印的完整性已被破壞。(2)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進行標識。(3)不合格計量器具應排除不合格原因并經確認合格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4)不合格計量器具在調整、修理前,如果確認計量器具在以往的測量中出現了明顯的誤差風險,而且誤差范圍不能被接受,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直到準確性等指標符合要求,方可重新投入使用。(5)如果上述措施不能成功,則應考慮報廢。除一般壓力表低值易損的計量器具外,其他計量器具的報廢應由修理人員填寫《計量器具降級(報廢)申報表》交計量管理人員審核;并填寫《計量器具報廢登記表》。(6)不合格計量器具一旦進入報廢程序,應及時貼上“禁用”標識并單獨存放,由分公司統一處理。報廢孔板在未上交分公司前,配氣站應使用封條的方式進行封存。第二十三條天然氣輸差。(一)輸差監控應按管線、行政管理區域進行動態監控。(二)月輸差控制指標:±5.0%;(三)凡涉及兩個及以上單位的管線輸差,由管線管理單位負責監控,相關單位應每日提供數據,并建立有效的數據通報信息渠道。(四)異常輸差處理。重要的外銷、內部交接計量輸差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第二十四條計量數據資料的使用。(一)公司及其所屬單位均應對計量數據進行歸口管理,避免計量數據使用混亂。(二)班組的計量數據由班長統一管理上報;公司所屬單位的計量數據由計量管理人員審核把關,歸口管理;公司的計量數據由計量管理辦審核把關,歸口管理。各方面使用和上報的計量數據均應出自于其所屬單位的計量管理人員。(三)計量數據資料未經公司同意不得外泄。第四章計量監督第二十五條應定期實施計量監督檢查,以保證公司生產和經營管理活動過程中對計量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的要求。第二十六條計量管理辦應按監督檢查計劃定期對各基層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及技術指導,每年不得少于兩次;對公司配氣站(含撬裝站)進行監督檢查,每季不得少于1次;對重要外銷計量點的計量管理情況進行抽查。第二十七條各基層單位應定期對各配氣站進行計量監督檢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對大宗用戶的外銷計量點進行巡回監督檢查,每10天1次;對其他較重要外銷計量點進行隨機監督檢查。第二十八條計量監督檢查應按《集團計量管理辦法》進行,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其管理單位應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完成,其整改情況納入下一次檢查的內容。第二十九條配氣站計量操作人員應按照公司的相關生產要求進行日常計量巡回檢查和計量資料的錄取和記錄。對用于外銷的天然氣流量計,當發現供氣量可能高于流量計的上限流量或可能低于流量計下限流量時,應縮短巡檢周期,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不出現天然氣流量的漏失計量,并做好記錄。第三十條本細則由生產運行部負責解釋第三十一條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執行。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3:三民醫院醫療計量管理實施細則
人民醫院醫療計量管理實施細則
(一)強制檢定
1.對在冊的強檢計量器具應有送檢年度計劃明細表。
2.所有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應按規定的確認間隔(即檢定周期)進行檢定。
3.對送檢的計量器具應作出受檢率(送檢數/在用數)、合格率(檢定合格數/在用數)的統計表。
4.工作計量器具應連續定期檢定,并保存好檢定合格證或校對記錄。
(二)計量器具的標記管理
1.對所有計量器具試行A、B、C等標志管理,A類代表強檢計量器具,B類表示依法管理計量器具,C類表示一次性或指示性計量器具。
2.對強檢計量器具試行彩色標志,合格的標記用綠色,準用標記用黃色,不合格禁用標志用紅色。
(三)不合格計量器具管理
1.對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應有禁用紅色標記,停止使用,隔離存放。并設立專用不合格計量器具禁用、停用登記本。登記本內應記錄名稱、使用部門、檢定日期、檢定單位、檢定人、不合格原因、處理意見、最后結論、備注等內容。
2.不合格計量器具經修理并檢定合格后,可再次投入使用,把維修報告及檢定證書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