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質量管理標準規定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職責、管理內容和方法、報告與記錄。
本標準適用于仙居縣供電局。
2職責
2.1職能
2.1.1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是企業技術監督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生產局長的領導下,進行電能質量技術監督。
2.1.2生技科為電能質量技術歸口職能部門,設立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兼職員,負責日常管理。
2.2權限
2.2.1生產局長權限:
有權召開電能質量技術監督領導小組會議,分析指導電能質量指標監督管理工作。貫徹執行上級下達的有關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各項規定,檢查和督促各單位、各部門電能質量檢查監督的管理工作。
2.2.2有權對各級領導和管理人員提出電能質量檢查監督管理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在分管的電能質量檢查監督管理工作范圍內,有權檢查和督促電能質量檢查監督工作開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分析,提出意見及處理辦法。
2.3責任
2.3.1生產局長是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第一負責人,負責領導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工作。局生技科為歸口管理的職能部門,設置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兼職,統一負責電能質量的技術監督管理工作,局用電科、基建科、調度室、檢修隊、集控站等按照各自的分工,共同負責搞好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
2.3.2局生技科的主要責任:
2.3.2.1對全網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歸口管理,制訂局實施細則,督促、檢查、推動我局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負責。
2.3.2.2對組織貫徹、執行國家和電力行業(國家電力公司、網公司、公司)的有關電能質量的法規、標準、規程、導則、規定、條例、實施細則等負責。
2.3.2.3對制訂并督促實施改善和提高電能質量的計劃和技術措施負責。
2.3.2.4對在電網規劃、設計、基建、技改項目中涉及電網有功、無功平衡、補償容量、設備、調壓裝置的選型、參數、配置地點的審查及大容量非線性用電設備接入系統諧波審查,以及工程質量驗收、試運行工作負責。
2.3.2.5對提出城網無功補償的配置原則,制訂地區負荷功率因數的管理、考核辦法。制訂電網容性和感性無功補償設備的技術條件和規范,審查城網規劃中無功電壓部分規劃負責。
2.3.2.6對全局綜合供電電壓監測點設置及測量統計的監督檢查,全地區負荷功率因數和綜合供電電壓合格率的統計考核。無功補償裝置及調壓裝置設備及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統計分析及考核負責。
2.3.2.7對組織召開全局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會議,總結交流技術監督工作,推廣新技術,布置年度工作任務,定期發布電能質量情況負責。
2.3.2.8對影響電能質量的干擾源防治工作,并組織重大電能質量事故(或異常)的調查負責。
2.3.2.9對本縣電網諧波測試工作的監督檢查負責。
2.3.3局用電科是用戶、小電廠和配電網電能質量管理和監督的職能部門,主要責任是:
2.3.3.1對制訂局用電科各類用戶電壓和無功功率的管理、考核辦法負責,對影響和干擾電能質量的用電設備進行監督負責,對全市用戶無功補償裝置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統計分析及考核負責。
2.3.3.2對地方電廠建設項目的有關審查,提出無功出力等有關意見,地方電廠有功、無功、電壓的管理。制訂地方電廠無功、電壓管理和經濟考核辦法負責。
2.3.3.3對制訂地方電廠接入系統和并網協議中有關無功電壓技術原則,組織制訂各級用戶無功、電壓技術原則負責。
2.3.3.4對用戶電壓質量的管理,指導、幫助用戶做好無功電壓就地平衡工作,推廣用戶側就地補償和隨機補償負責。
2.3.3.5對全局用戶類供電電壓監測點的設置及測量統計的監督,全局用戶功率因數和供電電壓合格率的統計考核負責。
2.3.3.6局校表室能質量計量監督部門,對全局電網電能質量指標計量標準及企業量值傳遞等管理工作的開展,并提出年度分析報告負責。
2.3.3.7對非線性用戶報裝審批把關,統計并及時報生技科。
2.3.4局基建科組織對電網基建工程無功補償設備和調壓方式、設備選型的設計審查,并負責實施。
2.3.5局調度室為電力生產的運行指揮部門,局電能質量運行監督職能部門,設置電能質量運行監督專責(職),主要責任是:
2.3.5.1制訂提出局電能質量指標運行監督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
2.3.5.2對編制本地區電網的低頻減載方案及低頻減載設備的運行、管理、督促各級調度實施、實行保證頻率質量的工作負責。
2.3.5.3對監督主系統運行的無功電壓水平,主網運行中的無功平衡和電壓偏差的調整與控制,編制小電廠和變電所母線無功電壓曲線和母線電壓控制點、監測點的電壓偏差值并下達執行。電網的運行方式應包括電力電量平衡、無功電力平衡、電壓調整等保證電能質量的內容,值班調查員應在進行有功電力調度的同時進行無功電力調度與電壓調整及變電所無功、調壓設備的運行操作提出指令性和指導性意見負責。、
2.3.5.4對電網規劃審查與輸變電項目的接入系統設計審查,提出有關電網有功平衡、無功平衡、補償容量、調壓裝置、配置地點的意見,接入電網的地方電廠并網調度協議的制訂負責。
2.3.5.5負責按月和不定期對主網及發電廠電壓質量運行情況進行監督。負責對發電廠電壓質量進行考核,負責提出年度運行監督分析報告及出現問題時的專題報告,并提出改進措施建議。
2.3.5.6對重大電能質量事故或異常的情況調查等其它運行監督工作負責。
2.3.6局檢修隊責任:
2.3.6.1對變電所綜控器質量的檢驗、測試、安裝維護負責。
2.3.6.2對無功補償裝置的測試、維護、處理,確保無功裝置可投率負責。
2.3.6.3對參加重大電能質量事故或異常情況調查,提出因設備原因造成電能質量事故的分析報告,提出對電能質量干擾源的防止措施負責。
2.3.7集控站責任
2.3.7.1對電能質量指標,完成及傳遞工作負責。
2.3.7.2對無功補償裝置運行情況、典型事故或異常的分析,提出反措,按年或不定期報告。
2.3.7.3對參加本地區負責規劃、設計、基建、技政工程審查,保證電能質量項目提出意見并督促與主體工程同步投產負責。
2.3.8對參加重大電能質量事故或異常情況調查,提出因設備原因造成電能質量事故的分析報告,提出對電能質量干擾源的防止措施負責
3管理內容和方法
3.1指標監測及運行監督
3.1.1電能質量的檢測有連續檢測,不定時監測和專項檢測三種方式。
3.1.1.1電網各電壓等級供電壓偏差和電網頻率偏差的檢測應用連續檢測方式。
3.1.1.2電壓波動和閃變、三相不平衡度和諧波的測量應用不定時檢測。
3.1.1.3干擾源接入電網(或容量變化)前后應進行有關電能質量指標的專項檢查。
3.1.1.4為保證電壓質量,設置電網口子負荷功率因數值,以連續檢測方式進行。
3.1.1.5電壓偏差的監測儀表應符合電力行業標準D*500-92“電壓監測儀訂貨技術條件”。
3.1.2電能質量檢測點的設置
3.1.2.1供電電壓偏差監測點應設置在變電所的全部35kV、10kV母線上及國電公司農村電網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辦法規定對各類用戶電壓質量監測要求的地點,并包含特殊用戶和訂有電能質量指標條款合同的用戶。各類用戶監測點設置應經上一級電能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批準。
3.1.2.2其他電能質量指標監測點按合同檢測需要設立。
3.1.2.3在各關口計量點設置功率因數檢測點。
3.1.3電網供電電壓的質量標準
3.1.3.1電網運行電壓標準
3.1.3.1.1各變電所10kV供電母線電壓標準為額定電壓的0~+7%。
3.1.3.2用戶受電端供電電壓允許偏差值:
3.1.3.2.135kV及以上用戶供電電壓正負偏差絕對值之和不超過額定電壓的10%。
3.1.3.2.210kV及以下三相供電電壓允許偏差為額定電壓的±7%。
3.1.4供給用戶受電端的電能質量其他指標應符合3.1.3條要求。
3.1.5地區電網口子負荷功率因數標準,由市局按年分地區下達。
3.1.6各項電能質量指標運行合格率計算。
3.1.6.1電壓合格率的計算:
電壓超上限與超下限時間總和(分)
Kj(監測點電壓合格率)=(1-¬¬——————————————)×100%
電壓監測總時間(分)
Kj(主網監測點電壓合格率)
Kw(主網電壓合格率)=————————————————
n
注:n為主網電壓監測點數
Kz(局綜合供電電壓合格率)=0.5A+0.5[B+C+D]/3
注:A、B、C、D按國電公司農村電網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管理辦法規定設置的各類電壓合格率。
3.1.6.2頻率合格率的計算:
∑ti
K=(1-——)×100%
To
式中:ti測試期內第I次不合格時間(分)
To測試總時間(分)
3.1.6.3對不定期檢測點或專項監測點*,測試期電能專項指標運行合格率:
m
K*=(1-——)×100%
mo
注:m為測試期內該電能專項指標實測不合格的次數
mo為測試期內總測量次數。
此式適用于電壓波動和閃變,三相不平衡度或諧波運行合格率的測試計算。通常應采用專用儀表、儀器測量。
3.1.6.4功率因數合格率的計算:
監測期內功率因數不合格小時數
Kg=(1-————————————————)×100%
監測總小時數
3.1.6.5無功裝置可投率的計算:
∑(無功補償裝置不可投容量(kVar)×不可投時間(時)
Kk=[1-———————————————————————×100%
無功補償裝置設計總容量(kVar)×運行監測總時間(時)
注:n為本單位無功補償裝置組數
3.1.7各項電能質量指標運行偏差應在國家標準允許偏差之內,考慮到電網結構,運行方式及用戶用電特性等因素,各項電能質量指標運行合格率標準為:
3.1.7.1連續運行統計期(年、季、月)內電網頻率合格率應不低于99.5%。
3.1.7.2連續運行統計期(年、季、月)電壓合格率應不低于下列值:
電網各電壓級電壓合格率:97%。
專線和10kV及以上用戶受電端電壓合格率:95%。
380(220)V用戶受電端電壓合格率:92%。
3.1.7.3電壓波動與閃變合格率應不低于:99%。
3.1.7.4三相電壓不平衡度合格率應不低于:98%。
3.1.7.5電壓正波畸變合格率應不低于:98%。
3.1.7.6地區電網口子負荷功率因數合格率應不低于:95%,無功裝置可投率應不低于95%。
3.1.8各級用電部門應加強對各種影響和干擾電能質量的用電設備的運行監督,當干擾超過標準導致有關電能質量指標運行合格率低于本規定時,應及時報告,并安排測試,查明原因,并責任產生干擾的用戶限期采取措施改善。
3.1.9對于干擾影響電能質量和污染電器安全使用環境的電氣設備、工程,必須在該設備,工程立項前,根據當地電網條件,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對接入電網運行產生的干擾、影響進行技術評估。發現不符合規定時,該設備、工程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與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接入使用。
3.1.10加強對并網運行的發電廠和電網的運行監督,包括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調整,控制和改進,使電網供電頻率和供電電壓調整在標準規定允許范圍之內。
3.2檢測設備的管理
3.2.1公司對用于電能質量檢測儀器、儀表裝置實行產品質量許可制度,未經電力管理部門認定的電能質量檢驗測試中心(站)檢定,測試合格的產品,不得用于電網中電能質量指標的監視和測試。
3.2.2應加強對電能質量檢測儀器,儀表裝置的質量監督和管理,校表室負責編制此項監督維護制度,按計劃進行檢驗,并建立有關檔案。
3.3技術監督的管理
3.3.1電網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異常監督實行整改聯系單制度。
3.3.2電網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實行報告責任制度。
3.3.3電網35kV、10kV電壓及電壓質量指標統計(按月、年),功率因數合格率統計表(按月、年)報送市局生技處和調度所各一份,綜合供電電壓合格率統計(按月、年)及年度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報告報市局生技處,月、年統計表于月后10日內報出,年度報告于年后15日內報出。
3.3.4各級電能質量統計報表應逐步實現電子文檔上報方式。
3.3.5各部門發現電能質量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本級的歸口管理部門,屬重大電能質量事故或異常的情況變亦應立即報告本電網電能質量技術監督主管領導和上級監督管理部門,經技術分析后,由歸口部門簽發電能質量整改聯系單,整改內容納入相應單位的工作考評中。
3.3.6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在電網內實行考核制度,對各項電能質量指標實行統計及專項工作情況進行考核。
3.3.7各級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有關部門應建立和健全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基礎資料和檔案管理,加強電能質量事故及其分析處理、改善電能質量措施的檔案管理,加強電能質量信息管理。
3.3.8每年應對電能質量指標進行評估,針對電能質量存在的問題采取防治和改進措施。
3.3.9用戶對電能質量問題有權反映,申述。相應的電網經營企業應依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3.3.10電能質量不合格引起的民事法律責任,應由造成電能質量不合格的責任者承擔。因電能質量問題發生責任糾紛時,由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組織檢驗、測試,依據檢驗測試數據、技術報告進行協調和技術仲裁。一方對仲裁結果有異議時,可申請上一級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復核。
4報告與記錄
4.1本標準形成的報告和記錄主要有:
a)年度電能質量檢查監督工作計劃和總結。
b)功率因數合格率及電壓合格率統計報表。
c)典型日高峰、低谷潮流、電容器運行情況報表。
4.2標準形成的報告和記錄,按工作規定和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及時準確上報。
4.3本標準執行情況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
篇2:電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1條電力網電能損耗率(簡稱線損率)是國家考核電力部門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也是表征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水平、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
為推動各級電力部門加強線損管理,根據國務院頒發的《節約能源管理暫行條例》和能源部頒發的(“節約能源管理暫行條例”電力工業實施細則》,特制訂本規定。
第2條各級電力部門要強化規劃設計,改善電網結構,實現電網經濟運行;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改進經營管理;研究改革線損管理制度,努力降低電力網電能損耗。
第3條本規定適用于全國各級電壓的已投入運行的電力系統。
第4條各電業管理局(以下簡稱網局)、各省(市、自治區)電力局(以下簡稱省局)可根據本規定的要求,結合本地區和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電力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第二章管理體制和職責
第5條各網局、省局應建立、健全節能領導小組,由主管節能的局領導或總工程師負責領導線損工作,確定生技、計劃、調度、基建、農電、用電等部門在線損工作方面的職責分工和綜合歸口部門。歸口部門應配備線損管理的專職技術干部,其他部門可設置線損工作的專職或兼職技術干部。網局、省局的職責是:
1.負責貫徹國家和能源部的節電方針、政策、法規、標準及有關節電指示,并監督、檢查下屬單位的貫徹執行情況;
2.制定本地區的降低線損規劃,組織落實重大降損措施;
3.核定和考核下屬單位的線損率計劃指標;
4.總結交流線損工作經驗和分析降損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節能領導小組有關線損的日常工作,由歸口部門辦理。
第6條供電局(電業局、地區電力局、供電公司)(以下簡稱供電局)、縣電力局(農電局、供電局、供電公司)(以下簡稱縣電力局)應建立、健全由生技、計劃、調度、用電、計量、農電等有關科室人員組成線損領導小組,由主管節能的局領導或總工程師任組長,負責領導線損工作。歸口部門應配備線損專職技術干部,處理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其他科室和基層生產單位應設置線損專職或兼職技術干部。供電局、縣電力局的職責是:
1.負責監督、檢查全局線損工作;
2.負責編制并實施本局線損率計劃指標、降損規劃和降損措施計劃;
3.落實并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線損率指標。
第7條各級電力部門的線損歸口單位線損專職人員的職責是:
1.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線損率計劃指標;
2.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局的降低線損的措施計劃,并監督實施;
3.總結交流線損工作經驗,組織技術培訓;
4.按期組織線損理論計算,定期進行線損綜合分析,編制線損專業統計分析報告;
5.會同有關部門檢查線損工作、線損率指標完成情況和線損獎懲的實施情況;
6.參加基建、技改等工程項目的設計審查;
7.與有關部門共同擬定線損獎金分配方案。
第三章指標管理
第8條各級電力部門按期編制、下達線損率計劃指標,并組織、督促努力完成。線損率計劃指標的編制以線損理論計算值和前幾年線損率統計值為基礎,并根據以下影響線損率升降的諸因素進行修正:
1.系統電源分布的變化、負荷增長與用電構成的變化;
2.電網結構的變化、系統運行方式和系統中的潮流分布的變化;
3.基建、改進及降損技術措施工程投運的影響;
4.新增大工業用戶投運的影響;
5.系統中主要元件的更換及通過元件負荷的變化。
第9條線損率指標實行分級管理,按期考核的原則。也可根據本地區、本單位具體情況實行逐級承包。其管理與考核范圍按調度管轄、電壓等級和承包單位劃分。
凡由網局、省局調度管理的送電、變電(包括調相機等)設備,在送變電過程中的電能損耗稱為網損,分別由網局的網調、省局的省調負責管理,并接受考核;凡由供電局管理的送、變、配電(包括調相機等)設備,在送變配電過程中的電能損耗稱為地區線損,由供電局負責管理,并接受考核。地區線損還應分解為送變電線損和配電線損,分別由供電局所屬地區調度所、地區供電局、縣電力局負責管理,并接受考核。
第10條線損率指標在實行分級管理、按期考核的基礎上,由供電局負責管理的送變電線損和配電線損,可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將線損率指標按電壓等級、分變電站、分線路(或片)承包給各基層單位或班組。
第11條轉供電、互供電和兩個以上供電局共用線路的線損,由供電局雙方根據具體情況協商或由上一級主管網局、省局協凋解決。跨大區電網、跨省電網供電的過境網損,由雙方網局、省局共同協商解決。
第12條用戶專用線路、專用變壓器的電能損耗由產權所有者負擔。如專用線路、變壓器產權雖已移交供電局,而該線路、變壓器又系專供某特定用戶者,其電能損耗的負擔也可經雙方協調確定。躉售部分在躉購單位管理范圍內所發生的電能損耗由躉購單位負擔,任何部門及個人無權減免應承擔的電能損耗。
第13條為了便于檢查和考核線損管理工作,根據具體情況可建立以下與線損管理有關的小指標進行內部統計和考核:
1.技術措施降損電量及營業迫補電量;
2.電能表校前合格率、校驗率、輪換率、故障率;
3.母線電量不平衡率;
4.月末及月末日24點抄見電量比重;
5.變電站站用電指標完成率;
6.高峰負荷時功率因數、低谷負荷時功率因數、月平均功率因數;
7.電壓監視點電壓合格率。
網局、省局、供電局均應逐級統計和考核上列各項小指標。各局亦可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增加若干小指標進行內部統計和考核。
第14條各級電力部門應對線損率進行月統計季考核。根據部頒的統計辦法按期編送統計報表。當線損率有較大變化時,必須進行分析并查出原因。
第15條為使線損分析工作不斷深入,使它能夠反映出各種電壓等級電網的網絡結構、設備技術狀況、用電構成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特點,各級電力部門除執行部頒的統計辦法和有關規定外,應開展以下線損統計和分析工作:
1.網損和地區線損中的送變電線損分析應分壓、分線進行,配電線損的分析應分區、分站、分線或分臺區進行,并分別與其相對應的線損理論計算值進行比較,以掌握線損電量的組成,找出送變配電系統的薄弱環節,明確降損的主攻方向;
2.按電力網中元件分類統計分析線損。按電網中升、降壓變壓器、配電變壓器和各級電壓的輸、送、配電線路等主要元件的技術參數,通過理論計算和統計分類,掌握電網中線路總損耗,各級電壓等級線路的損耗及所占比重,變壓器總損耗,各級電壓變壓器的損耗及所占比重,其中變壓器銅損和鐵損又各占若干等等,便于找出問題,采取措施;
3.按售電構成統計分析線損.。電壓等級劃分,將無損的用戶專用線、專用變電站、通過用戶的轉供電、躉售電等相應的售電量扣除后進行統計分析,以求得真實的線損率。
第16條各級電力部門應認真總結線損管理經驗,計算降低線損的效果。每季進行一次線損分析,每半年進行一次小結,全年進行一次總結,并分別報送有關上級。
第四章技術措施
第17條各級電力部門在進行電網規劃設計時,應按照原水電部頒《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和《城市電網規劃設計導則(試行)》的有關規定執行,并將降損節電作為綜合技術經濟分析的重要內容之一,以便合理加強電網的建設和改造,不斷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性。
第18條各級電力部門每年應制訂降低線損的技術措施計劃,分別納入基建、大修、技改等工程項目安排實施。
第19條各級電力部門都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降損措施。重點抓好電網規劃、調整電網布局、升壓改造、簡化電壓等級、縮短供電半徑、減少迂回供電,合理選擇導線截面、變壓器規格、容量及完善防竊電措施等項工作。首先要對投資少、工期短、降損效果顯著的措施,抓緊實施。
第20條按照能源部頒SD325―89《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技術導則》和《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管理條例》的規定,并按照電力系統無功優化計算的結果,合理配置無功補償設備,做到無功就地補償、分壓、分區平衡,改善電壓質量,降低電能損耗。
第21條各級調度部門要根據電力系統設備的技術狀況、負荷潮流的變化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做到電網經濟運行,大力推行帶電作業,維持電網正常運行方式;要搞好變壓器的經濟運行,調整超經濟運行范圍的變壓器,及時停運空載變壓器;排灌用變壓器要專用化,在非排灌季節應及時退出運行。
第22條各級電力部門應有計劃地逐步將高能耗的配電變壓器更換或改造為低能耗的配電變壓器。凡新購置配電變壓器必須是低能耗的,否則各物資部門不得購買,供電部門不準裝用。使用部門不得投入運行。
第23條各級電力部門必須定期組織負荷實測,并進行線損理論計算。35千伏及以上系統每年進行一次計算,10千伏及以下系統至少每二年進行一次。遇有電源分布、網絡結構有重大變化時還應及時計算,線損理論計算應按管理與考核范圍分壓進行,其計算原則和方法可參照部頒《電力網電能損耗計算導則(試行)》的有關規定。理論計算值要與統計值進行對比,找出管理上和設備上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為提高理論計算的準確度和速度,應使用電子計算機計算,并不斷開發和充實計算程序。
第五章用電管理
第24條各級電力部門必須加強用電管理工作,加強各營業管理崗位責任制,減少內部責任差錯,防止竊電和違章用電。堅持開展經常性的用電檢查,及時發現由于管理不善所產生的電量損失,以降低管理線損。
第25條合理安排抄表例日,應使每個月的供、售電量盡可能相對應,以減少統計線損率的波動。對專用線路、專用變電站、躉售單位和季節性供電的用戶以及有條件實行月末日24點抄表的用戶,均必須在月末日24點抄表,月末日24點抄見電量和月末抄見電量應占總售電量的75%以上。其余用戶的抄表例日應予固定,不得變更。
第26條加強對用戶無功、電力的管理,提高用戶無功補償設備的補償效果,幫助督促用戶按照《全國供用電規則》、部頒《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管理條例》和《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的規定,采用集中與分散補償相結合的方式,增加無功補償設備,提高功率因數,使之達到規定的標準值。
用戶安裝無功集中補償設備,應同時安裝隨電壓、功率因數或時間變化能自動投切的裝置。無自動投切裝置的新用戶不予接電,已投產的老用戶限期補裝。
第27條凡實行功率因數調整電費的用戶,應裝設帶有防倒裝置的無功電能表,凡有可能向電網倒送無功電量的用戶,應在計費計量點加裝帶有防倒裝置的反向無功電能表,按倒送的無功電量與實用無功電量兩者絕對值之和,計算月平均功率因數;根據電網需要,對大用戶(由各供電局確定報省局批準)實行高峰功率因數考核;對部分大用戶還可逐步試行高峰、低谷功率因數考核。
第28條發電廠直供的用戶,其功率因數考核標準,可由當地供電局根據電壓和無功潮流計算確定,并應報省局核準。
第29條嚴格發電廠廠用電、變電站站用電的管理,應消除發電廠內及附近和變電站內及附近的無償用電和違章用電現象。廠、站用電均應裝表計量,并接受當地供電部門的用電監察。站用電應計入線損中,應列為考核變電站的一項技術經濟指標。發電廠和變電站的其他生產用電(如大、小修、基建、修配、熔冰、試驗等)和非生產用電(如辦公樓照明、職工宿舍用電等)應由當地供電部門嚴格管理,裝表計量收費,不得計入廠用、站用電和線損之中。
第六章電能計量管理
第30條發電廠與電力網的關口電能計量裝置、變電站和用戶的電能計量裝置均應由當地供電局進行測試和管理。特殊情況可由網局或省局指定單位進行測試與管理。
第31條電能計量裝置應按部頒《電能計量裝置管理規程》、《電能計量裝置檢驗規程》和網局、省局的有關規程的規定,定期進行檢驗和調換。高壓電能表調前合格率應達到99%以上,高壓電能表故障率應小于1%,檢驗率應達到100%,低壓三相電能表輪換率應達到l00%。
第32條電能計量裝置接線應正確可靠,各元件的誤差必須在允許范圍之內。Ⅰ、Ⅱ、Ⅲ類電能計量裝置實行綜合誤差考核管理。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電壓降,Ⅰ類不應超過二次額定電壓的0.25%;Ⅱ、Ⅲ類不應超過0.5%。
第33條各級電力試驗研究所負責對電能計量設備進行監督,對電能標準表計負責傳遞、檢定工作,并對發電廠、供電局、縣電力局使用的標準電能表,至少每六個月檢定一次,標準互感器至少每兩年檢定一次。對大型發電、供電設備、重要聯絡線的電能表及其他重要關口電能表也應進行監督,定期抽查檢驗,并指導發電廠、供電局采取針對性措施,以保證電能計量的準確性。
第34條新投產的發電廠、變電站的電能計量裝置的裝設地點、安裝條件以及電能計量裝置準確度等,應根據考核電力系統技術經濟指標、分壓分線統計分析和合理計費的要求安裝,并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已運行的發電廠、變電站電能計量裝置不全和準確度不合要求的,由發電廠、供電局、縣電力局逐步更換和補齊,首先要對大型發電機組、樞紐變電站、重要聯絡線、大用戶的主要計量點,應分期、分批換裝為0.5~1.0級電能表及0.2~O.5級測量用互感器。大用戶專用變電站和專用線路計量電能表用的測量用互感器的裝設應按《電力裝置的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和《全國供用電規則》的規定執行。凡新裝或增裝的電能計量裝置均應有電能計量管理負責人和線損專責人參加設計審查和驗收。
第35條發電廠和變電站的運行人員應加強對電能計量的運行管理,按月做母線和全廠、站的電量平衡計算。發電廠和22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母線的電量不平衡率不超過±1%;220千伏以下變電站母線電量不平衡率不應超過±2%
第七章獎懲
第36條根據財攻部、原勞動人事部、原國家經委(86)財工字第l7號文《頒發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原材料、燃料節約獎試行辦法》和能源部有關規定實行節電獎。
第37條節電獎按照定額進行考核。網局和直屬省局的線損率定額,由能源部核定;省局的線損率定額由網局核定;供電局的線損率定額由網局或省局核定。
第38條節電獎獎金由主管局統一分配,不得挪用。各級節能管理部門負責管好、用好該項獎金,發給與降損工作有關的單位和個人、,要防止平均主義。并應制訂出相應的線損獎分配和獎懲辦法。節能管理部門應提出獎金總額的30%~40%用于獎勵節能效果顯著、對節能工作貢獻大的單位和個人。
第39條能源部、網局及省局對降損節電工作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以表彰;對不能完成能耗定額的單位,相應扣減其節能獎金額;對長期不能完成節電任務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
第八章附則
第40條本規定自頒發日起實行。
第41條本規定由能源部負責解釋。
篇3: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實施細則
1總則
1.1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是保證電力系統和電力用戶安全穩定生產的主要措施之一,為加強我公司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工作,提高電能質量,保證發電機組及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1.2電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所有并網的與電能質量有關的發電設備都應接受當地電網公司的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歸口管理。并網運行的風電企業與主管電力公司簽訂并網協議時,應包括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方面的內容。
1.3定期組織電能質量監督工作執行情況分析研究會,及時發現問題,并制定針對性措施,加以落實執行。
2各級專責人職責:
2.1監督組組長職責
2.1.1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電能質量監督指標和規定,審批電能質量監督制度,掌握電能質量工作基本情況,定期組織分析研究會,布置、檢查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
2.1.2建立健全有關部門各崗位職責,督促各級監督人員搞好監督工作。
2.1.3對電能質量監督工作存在問題及影響電能質量的因素分析原因制定對策上報公司領導。
2.1.4組織開展有關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技術交流與培訓、新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提高電能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水平。
2.2公司監督專責人職責:
2.2.1接受監督組組長領導,協助組長搞好監督工作;
2.2.2掌握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基本情況,經常對下一級工作進行檢查,并將具體情況及時匯報監督組組長。
2.2.3制定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計劃,并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執行,負責年底匯總本公司電能監督工作完成情況。
2.2.4負責制定電能監督工作技術管理內容。
2.3風場負責人的職責:
2.3.1貫徹執行公司的電能質量技術監督的方針、政策,參與制定、修訂公司電能質量技術監督有關規定和技術措施;
2.3.2根據風場電能質量情況,組織實施技術監督工作計劃;
2.3.3對本風場設備缺陷故障及時處理,并分析制定有效的反事故措施落實執行;
2.3.4對風場技術監督進行日常管理,組織進行技術培訓,
2.3.5參加主要設備的選型、監造和交接驗收。
2.4風場專責人職責:
2.4.1完成公司專責人下達的監督工作。定期向專責人匯報監督工作執行情況
2.4.2及時發現影響指標計劃完成不利因素,并匯報。
2.4.3每月按規定向公司監督專責報送有關電能監督的報表及總結,對監督工作提出建議意見。
3監督內容及指標:
電能質量監督內容是:電壓、周波、波形,在規定范圍內變化及無功補償裝置;
3.1電壓質量分為電壓幅值質量和電壓波形質量,電壓幅值質量指標包括電壓偏差、三相電壓不平衡度、電壓波動和閃變;電壓質量檢測點為110kV母線電壓、35kV母線電壓、發電機出口電壓。
母線的三相電壓不平衡度、電壓波動和閃變應符合GB12326-2000、GB/T15543-95的要求。
3.2頻率正常變化范圍是50±0.2HZ,最大不超過50±0.5HZ。
3.3波形為正弦波,電壓波形質量指標為電壓諧波,諧波應符合GB/T14549-93的要求。
3.4自動無功補償裝置調節響應速度、精度滿足電網公司要求。
4監督指標
4.1電壓合格率
4.2頻率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