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10KV開閉所運行管理標準規定

10KV開閉所運行管理標準規定

2024-07-11 閱讀 2399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仙居縣供電局10千伏開閉所運行管理的內容和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仙居縣供電局10千伏屋內開閉所運行與設備管理工作。局生產領導、供電所領導及線路專業人員、專管人員、檢修人員必須熟悉掌握本標準。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DL408-91能源部《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部分)

華東電管局《關于加強供電運行工作的若干意見》

DL558-94電力工業部《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

3職責

3.1職能

3.1.1生技科為開閉所管理的職能部門。

3.1.2開閉所由所在地供電所負責運行、操作、及維護。

3.1.3全局開閉所統一由局變電檢修隊檢修。

3.2權限

3.2.1生技科有權對開閉所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檢修提出建設性意見。

3.3責任

3.3.1生技科對開閉所運行的專業管理負指導、監督責任。

3.3.2運行單位和設備主人對開閉所的正常運行、周期檢修負管理責任。

3.3.3檢修隊對開閉所設備安裝、年度預試和缺陷修理的質量負責。

4術語和定義

開閉所

經一回或多回10千伏線路匯入,能進行功率交匯、分配的由環網設備組成的配電裝置。它分為屋內裝置和箱式裝置兩種,一般用于城網。

屋內裝置一般由6-16只環網柜組成,能形成“雙環網”供電方式。

箱式裝置是一組組合電器,體積小占地少,一般適用于“單環網”供電方式。

本標準敘述的是屋內裝置無人值班和值守的開閉所。

5管理內容要求和方法

5.1管理內容

5.1.1生技科負責對開閉所運行管理規程規章的制訂,發展計劃編制、業務指導、布置運行維修工作,設備缺陷和大修管理,下達生產指標并考核。

5.1.2線路所屬的供電所是開閉所設備的運行單位。應明確專管人員為運行設備主人。當開閉所數量達到10個以上投入運行,可組成運行操作班,主要負責開閉所的運行、維護和操作管理。其職責

如下:

5.1.2.1按周期和要求對所轄開閉所進行巡視工作,并認真做好記錄。

5.1.2.2調度所轄設備,按調度命令組織完成操作任務和進行事故異常處理。

5.1.2.3負責辦理兩票工作,根據工作票要求,實施現場安措,工作許可和驗收、終結手續。

5.1.2.4負責建置各種臺帳、圖表、資料、記錄,并實施,對建置的各種資料的完整性、正確性、及時性負責。負責崗位培訓及新工人的技術業務、安全知識的培訓。

5.1.2.5負責進入開閉所的外來建筑施工、油漆安全教育工作。負責現場安措、許可、監護工作。

5.1.2.6負責設備的定期維護,結合停電機會組織設備清掃。

5.1.2.7負責設備大修驗收,參加新建工程、擴建、改建工程設備交接驗收和投產運行工作。

5.1.2.8負責編制年度大修計劃,并上報。

5.1.3開閉所設備的修試由設備主人向局申請計劃,檢修隊負責開閉所內的設備安裝、年度預試,根據運行單位提供的消缺計劃,及時組織小修或大修,確保修試質量,按規定時間提供試驗報告。

5.2設備的巡回檢查

5.2.1巡視設備必須按規定的周期、項目和指定的線路進行,即為定時間、定項目、定線路。

5.2.2巡視設備應集中思想、遵守電業變電安規有關巡視規定,采取“看、聽、嗅”等方法進行觀察分析,每次巡查應做好記錄(巡視記錄),發現設備缺陷和異常情況,做好詳細記錄(缺陷記錄),按規定分類上報,并督促消缺。

5.2.3開閉所運行管理工作需要局有關部門(單位)配合的協調工作由生技科負責,固定資產和年度大修、修試月度計劃由生技科管理并安排批準。

5.2.4巡視周期,正常巡視每月1次;新投產3個月之內每月2次,待設備穩定后減到1次;每2個月安排一次夜間熄燈巡視。

5.2.5根據特殊天氣情況,進行特殊巡視或故障巡視,在下列情況下應特巡或故障巡視:

5.2.5.1設備在異常運行有重要缺陷。

5.2.5.2氣候異常,如大風、大雨、大霧、大雪、雷雨之后,嚴寒冰凍。

5.2.5.3高溫高負荷或超載運行。

5.2.5.4新設備投產或設備大修后。

5.2.5.5采用特殊運行方式或采用新技術后。

5.2.6正常巡視允許單人進行,故障巡視必須兩人進行,遇有雷雨天氣,單相接地故障的巡視必須穿絕緣靴進行。

5.2.7巡視項目

5.2.7.1設備狀態與模擬圖是否相符。

5.2.7.2門窗關閉完好,各進出孔洞堵實,無小動物活動痕跡,捕殺措施投入。

5.2.7.3電纜頭(電纜頭瓷瓶)是否完整清潔,有無裂紋、放電、發熱和音響現象;接地引線有無松動、斷股和銹蝕現象;外皮有無損傷,層(溝)無積水。

5.2.7.4開關柜的“五防”裝置良好。

5.2.7.5通過觀察孔柜內檢查項目:

5.2.7.5.1瓷質部分清潔,無破損裂紋或放電痕跡。

5.2.7.5.2各部份接點無發熱現象。

5.2.7.5.3開關、閘刀的分、合實際位置與一次模擬圖相符;機構邊桿肖子齊全,無脫落。

5.2.7.5.4CT、PT無異常聲,表面清潔無放電痕跡,PT中性點電阻及開口燈泡完好。

5.2.7.5.5避雷器瓷質完整,硅橡膠無龜裂,無裂紋及放電閃絡痕跡,內部無響聲,接地良好。

5.2.7.5.6盤面的儀表、信號燈和監視燈的指示正確,各相電壓平衡,無異常聲、異味或發熱,二次端子及熔絲無生銹、氧化、松動、冒火現象。

5.2.7.5.7設備標志齊全,電纜標牌完整。室內清潔整齊,安全工器具、消防設備完好、完整。

5.3設備的維護及試驗切換

5.3.1設備的清掃按“逢停必掃”的原則進行,但每年不少于一次。室內(電纜層)清掃工作每月一次,每6個月大掃除一次。

5.3.2每季進行一次照明燈切換試驗檢查,不亮燈泡進行調換。

5.3.3每次巡視對帶電指示儀切換檢查良好,電壓、電流的切換開關檢查三相平衡。

5.3.4電力電纜停用3個月必須進行充電試運行,否則投運前做預試。

5.3.5PT中性點安裝防諧措施的電阻及開口燈泡每年檢測二次;一次為2月份,另一次結合預試進行,主要測回路電阻。

5.3.610kV開關百次操作檢查,切換100個循環(合、分一次為一個循環),應對開關的外觀和機械傳動各部分進行仔細檢查,適量加潤滑油等維護,有問題即行處理,并作記錄。

5.3.7消防設備定期檢測,并記錄。

5.3.8每年1-2次投藥滅鼠。

5.4操作管理

5.4.1設備管轄范圍劃分:開閉所中與10千伏干線相關連的設備(開關、閘刀、地刀)屬調度設備(相當環通開關閘刀),開閉所中所有出線饋線設備屬供電所設備(相當支出開關閘刀等),特殊出線的饋線可作為調度設備。

5.4.2操作管理的原則:接發令管理按現線路操作相同,開閉所內的現場操作按變電《安規》要求執行,調度管轄設備按調度命令執行,供電所管轄設備按所負責人命令執行。

5.4.3開閉所倒閘操作的全過程,應始終貫徹監護、核對、復誦制,都應使用線路倒閘操作票。嚴格按照華東電管局關于電氣倒閘操作的“六要十二步”進行,操作必須兩人進行,一人監護(審票),一人操作(填寫操作票)。操作票原則上按典型操作票填寫。

5.4.4倒閘操作人員應根據值班調度員(或供電所負責人)的操作命令(口頭或電話)填寫倒閘操作票。操作命令應清楚明確(按調度術語),受令者應將命令內容向發令人復誦,核對無誤。操作時必須將操作票帶到現場按變電“六要八步”實施細則逐項進行,接地線號碼在現場填寫,全部操作完成后必須進行復查。

5.4.5所有的操作任務,應記錄在倒閘操作記錄上。

5.4.6操作中發生疑問時,不準擅自更改操作票,必須向值班調度(供電所負責人)匯報,弄清楚后再進行操作。

5.4.7在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或設備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操作人員(專管員)可以不經許可,即行斷開有關設備的電源,但事后必須立即報告上級,恢復送電的操作,仍應填寫操作票。

5.4.8對調度員(供電所負責人)發布的操作命令有錯誤時,則應提出意見,在調度員(供電所負責人)仍重復命令時操作人員(專管員)必須執行,但如果執行該命令對人身、設備有明顯嚴重威脅時,可拒絕執行,并立即報告有關領導。

5.4.9每個操作任務結束后,應對被操作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并核對各對應的測量、計量表計運行情況,然后翻正模擬標志,匯報調度員(供電所負責人)。

5.4.10雷電時,禁止倒閘操作。

5.4.11填寫操作任務和具體操作項目時,干線應寫清設備的雙重命名(即名稱和編號),支線應寫全稱。經上級批準的典型操作票只能作填寫參照依據,不能代替實際操作票。

5.4.12兩票統計按省局“電氣操作票和工作票合格率統計方法執行”。

5.4.13按操作順序進行操作,如遇設備故障,需停止操作,應與值班調度員(供電所負責人)匯報,由值班調度員(供電所負責人)決定停止操作或作其他處理,如處理后可繼續操作(但不得恢復原狀態),操作票可繼續執行,如故障嚴重、設備需改檢修狀態,則應由調度(供電所負責人)發令,按事故處理,可不開操作票,原操作票蓋“不執行”章,注明原因,故障處理后,應重新填寫操作票進行操作。

5.4.14使用過的操作票,每月定期組織評價并考核合格率和使用率,操作票(包括作廢、不執行)至少應保存一年,使用的錄音帶應保存三個月。

5.5設備缺陷管理

開閉所的缺陷管理按局《供電設備缺陷管理標準》執行。

5.6技術資料管理

5.6.110千伏開閉所應有下列圖紙:(開閉所現場和供電所各一套)。

5.6.1.1系統一次主接線圖。

5.6.1.2配電裝置圖。

5.6.1.3防雷接地圖;

5.6.1.4二次原理、安裝圖。

5.6.1.5一、二次電纜敷設圖及電纜清冊。

5.6.1.6土建圖。

5.6.1.7城網模擬圖。

5.6.210千伏開閉所運行具備下列規程和規定(存放供電所):

5.6.2.1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變電所部分和線路部分)。

5.6.2.2華東電管局:關于加強供電運行工作的若干意見。

5.6.2.3典型操作票。

5.6.2.4電力電纜運行規程。

5.6.2.510千伏開閉所運行管理標準(本局)。

5.6.2.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包括各級補充規程)。

5.6.2.7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

5.6.2.8華東電網供電設備評級標準。

5.6.2.9電氣操作票和工作票合格率統計方法。

5.6.2.10變電倒閘操作“六要八步”實施細則。

5.6.310千伏開閉所內應有下列上墻圖表:

5.6.3.1模擬圖。

5.6.3.2崗位職責。

5.6.3.3定置圖(消防器材、巡視路線、工器具等)。

5.7消防、保衛及文明生產管理

5.7.1設備專管員是開閉所的防火工作責任人。

5.7.2每所配置1211滅火器4kg2-4只,定點布置不得任意變更,防火安全檢查每季一次。

5.7.3開閉所內嚴禁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蝕物質。

5.7.4嚴格出入制度,本局生產、基建人員憑工作票進所,外單位人員及參觀訪問者需有本局人員陪同,并作登記。

5.7.5未經有關部門同意,不準向外單位人員提供本所資料、圖紙,不準在所內攝影。

5.7.6發生火災和破壞性事故,除迅速處理外,應保護現場,并向上級及時報告。

5.7.7美化、綠化環境,搞好所容所貌,創造一個寧靜舒適的生產環境,按6.2要求做好所內所外清潔工作。

5.7.8開閉所廠房鑰匙供電所存放一把,崗位工保管一把。

6報告和記錄

6.1本標準主要報告和記錄有:

6.1.110千伏開閉所應有下列資料:(存放在供電所)

6.1.1.1交接和預防性試驗報告。

6.1.1.2設備技術專檔(設備臺帳)。

6.1.1.3固定資產登記卡。

6.1.1.4主設備工廠技術說明書(副本)。

6.1.1.5上級頒發專業管理文件。

6.1.1.6設備定級資料。

6.1.1.7運行、維修工作計劃及月報。

6.1.1.8設備事故、異常及運行分析專題報告。

6.1.210千伏開閉所應有下列記錄:(以下未注明均分析合裝崗位工保管)

6.1.2.1設備巡視維護記錄。

6.1.2.2倒閘操作記錄。

6.1.2.3工作票記錄。

6.1.2.4設備檢修試驗記錄(儀表)。(現場)

6.1.2.5設備缺陷記錄。

6.1.2.6消防、安全工器具檢查,換藥、試驗記錄(現場)。

6.1.2.7運行日志(包括出入登記)。(現場)

6.1.3開閉所內桌臺板下應有下列表格:

6.1.3.1設備定級表。(季定組)

6.1.3.2開關操作次數統計表。(按月統計)

6.1.3.3熔絲配置表。

6.1.3.4設備限額表。

6.1.3.5調度員、工作票簽發人、負責人、許可人名單。

此外供電所可根據管理需要增設少量記錄。各種資料、記錄要求必須有完整性、正確性。

6.2本標準執行情況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

篇2: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成本管理體系運行

4.7.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按成本管理體系策劃(見4.6)輸出的結果,持續有效地實施和運行成本管理體系,以確保成本管理體系活動和成本發生過程在受控的狀態下進行(見4.7.2和7.1)。

目的和意圖

本要素條款規定了成本管理體系運行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按成本管理體系策劃(見4.6)輸出的結果,持續有效地實施和運行成本管理體系,并對成本管理體系運行實施控制。

●組織成本戰略方針和成本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其成本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來保證的。因此,組織應對其成本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予以控制。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控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識別和確定與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證有關的活動;

――對這些活動應進行策劃,并確保這些活動處于受控狀態(在規定的條件下進行)。

●成本控制(CCA2101:2008標準第2.6.10條)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滿足成本要求。

●成本保證(CCA2101:2008標準第2.6.13條)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滿足成本要求的信任。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涉及所有要素條款,是體系所有要素有效運行的保證。

篇3: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運行要求標準解釋

CCA2102:2008《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解釋:運行要求

標準條文

組織應依據成本管理體系文件、成本水平要求文件和成本發生過程控制文件的要求實施和運行成本管理體系,識別和確定與策劃、控制、保持和改進有關的活動,確保這些活動通過以下方式在規定的條件下進行:

a)由于缺乏文件化的要求而導致偏離成本戰略方針、成本目標、成本計劃、成本動量標準和成本改進方案的運行情況,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相應的文件,并在文件中規定運行的要求;

b)在成本管理體系的運行過程中,實施必要的監視、測量(見8)、分析和改進(見9)。

目的和意圖

體系許多問題是在運行過程中發現的,這些問題通常都是因為缺乏文件要求或要求不夠所造成的。運行控制的目的就是能夠發現問題,改善體系立法,確保運行活動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本要素條款規定了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控制的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根據成本戰略方針、目標、成本改進方案、成本動量標準、標準成本、資源預算和成本計劃,識別和確定以下兩個方面的運行活動,為控制這些活動的有效實施提供依據。

――與成本發生過程控制和改進成本發生過程有關的活動,如流程和作業的控制、成本放行控制、供方成本控制、成本風險控制、成本分析和提高成本因素的改進等活動;

――與保持和改善成本水平有關的活動,如產品成本設計、成本計劃、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活動。

●為了確保已識別和確定的成本管理體系運行活動在受控的狀態下有效進行,組織應對這些活動進行以下方面的策劃:

――如何實現成本戰略方針和成本目標

――如何對提高成本因素(包括來自組織外部的因素和成本事件)和成本風險進行控制

――如何通過成本改進方案、成本動量標準、標準成本、資源預算和成本計劃的實施來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哪些提高成本因素或活動的失控是由于缺乏文件或文件化的程序所造成的

――如何建立和保持運行控制所需的程序

――如何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

(不限于此)

●組織應依據成本管理體系文件、成本水平要求文件和成本發生過程控制文件的要求實施和運行成本管理體系,識別和確定與策劃、控制、保持和改進有關的活動,確保這些活動通過以下方式在規定的條件下進行:

a)由于缺乏文件化的要求(是指成本管理活動活動沒有依據或缺少約束條件)而導致偏離成本戰略方針、成本目標、成本計劃、成本動量標準和成本改進方案的運行情況,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相應的文件,并在文件中規定或補充規定運行的要求;

b)在成本管理體系的運行過程中,實施必要的監視、測量(如查、考核、體系審核、業績評價和成本核算等)、分析和改進(如過程分析、動量分析、環境分析、提高成本因素改進、預防和糾正措施和持續改進等)。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運行控制涉及所有要素條款,是體系所有要素有效運行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