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機試運反事故措施
目錄
1通則4
2五項重點事故的防止措施4
2.1防止機組超速4
2.2防止機組斷油燒瓦5
2.3防止汽機大軸彎曲6
2.4防止汽缸進水6
2.5防止汽機油系統著火7
3十項防范預防措施7
3.1凝結水泵不打水問題7
3.2低壓缸排汽溫度高問題8
3.3循環水泵液控碟閥誤關問題8
3.4給水泵的機械密封問題9
3.5電動給水泵保護動作頻繁問題10
3.6凝結水流量超標問題10
3.7機組真空偏低問題10
3.8機組潤滑油油中帶水問題11
3.9高加疏水系統問題12
3.10機組啟停機過程中潤滑油壓偏低問題12
1通則
1.1啟動試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制造廠運行維護說明書》、《電廠運行維護標準》以及《啟動調試措施》等有關規定執行。
1.2啟動試運前,必須將機組各項聯鎖保護、聲光報警以及正常監視和記錄表計調試完好,并投入使用。
1.3試運人員應熟悉本機組的結構特點,系統布置及設備操作方法,明確每次啟動的目的及要求,做好事故預想。
1.4運行維護必須嚴格執行“兩票三制”。
2五項重點事故的防止措施
2.1防止機組超速
2.1.1各種超速保護必須投入運行。
2.1.2機組啟動前,用模擬方式進行機組各通道電超速保護試驗,超速保護不能正常動作時,禁止將機組投入運行。
2.1.3測試機組各汽門關閉時間,并應符合設計要求,確認高、
中壓主汽門、調節汽門及各段抽汽逆止門均能迅速關閉,并嚴格按
規程規定做好上述汽門的定期活動試驗。
2.1.4機組做真實超速前,必須先做手動打閘試驗,確認就地和遠方打閘試驗合格后,允許做超速試驗,并設專人負責就地和遠方打閘按鈕。
2.1.5正常停機時,在打閘前,應先減負荷至5%額定負荷左右,再將發電機解列,或采用發電機逆功率保護解列。
2.1.6堅持進行調節系統靜態特性試驗,使各項試驗指標符合設計要求,靜態試驗不合格必須進行調整。
2.1.7保證EH油及潤滑油油質清潔,無水無雜質。
2.1.8保證蒸汽品質良好。
2.1.9在機組安裝或大修后,危急保安器解體或調整后,停機一個月以后再次啟動時,機組進行甩負荷試驗前,均應進行危急保安器動作試驗。
2.1.10機組啟停期間,注意旁路系統的運行狀態,避免旁路系統的誤操作
2.1.11機組每運行2000小時后應進行危急保安器充油試驗和機械超速保護試驗
2.1.12機組在正常運行時超過3600r/min,應立即打閘停機
2.2防止機組斷油燒瓦
2.2.1機組各油泵電源可靠,必要時交流輔助潤滑油泵接一路臨時施工電源。
2.2.2安裝和檢修后要徹底清理油系統,保證油質清潔。
2.2.3調整好軸封供汽,防止油中進水。
2.2.4機組啟動前必須進行油泵低壓聯動試驗。直流油泵帶負荷啟動試驗,試驗不合格禁止啟動。
2.2.5運行中嚴密監視油箱油位,潤滑油壓力,軸瓦溫度及回油溫度,油箱油位、潤滑油壓力和溫度異常時,應按規程規定及時處理。
2.2.6油系統切換操作時,按工作票順序謹慎進行操作,嚴密監視油壓變化情況。
2.2.7機組正常運行時,支持軸承溫度達到113℃,推力軸承溫度達到107℃,應立即打閘停機
2.2.8正常停機時,應先試轉直流潤滑油泵,再啟動交流潤滑油泵,再打閘停機,并設專人監視潤滑油壓和軸瓦溫度。
2.2.9正常運行時,還應密切注意機組的軸向位移,以防止推力瓦燒損
2.3防止汽機大軸彎曲
2.3.1啟動前按規定連續盤車。
2.3.2啟動前必須檢查軸撓度,上下缸溫差,軸向位移等,不具備啟動條件嚴禁強行啟動。
2.3.3軸系監視及保護裝置調試完好,并投入運行。
2.3.4啟動升速過程中,在2900r/min以下,機組轉子過臨界軸振超過254um應自動停機。若自動停機失靈或非臨界轉速軸振超過130um時,立刻手動停機。
2.3.5啟動過程中,如汽缸或發電機內有異音或軸端冒火,應立即手動停機,停機后認真分析原因,根據情況采取針對措施方可慎重再次啟動。
2.3.6嚴禁機組在臨界轉速下停留或保持。
2.3.7若停機后,汽缸溫度在150℃以上,電動盤車故障時,應嚴格按規程規定進行手動盤車。
2.3.8若轉子出現熱彎曲,電動和手動盤車均不成時,嚴禁強行盤車。
2.3.9軸封供汽管道應有良好的疏水系統并有可靠的防止水和冷汽進入汽封的措施。機組熱態啟動時,應注意軸封溫度與金屬溫度相匹配,軸封管路經充分疏水后方可投汽。
2.4防止汽缸進水
2.4.1機組啟動前,本體及蒸汽管道的各疏水閥水位聯鎖保護試驗應正常進行,并應合格好用且投入運行
2.4.2啟動中汽溫在10分鐘內上升或下降50℃,或穩定運行時汽溫急劇下降50℃時,應打閘停機。
2.4.3啟動運行中,若主再熱汽管道閥門門桿冒白汽時,應打閘停機。
2.4.4經常檢查汽缸上﹑下缸溫差,發現異常時,應及時判斷處理。
2.4.5嚴格控制軸封供汽溫度,防止軸封供汽帶水或軸封供汽管積水。
2.4.6各級加熱器的水位保護聯鎖試驗必須合格好用,正常投入,注意啟停及運行中各加熱器的水位調整和排放,防止抽汽系統向汽缸返水。
2.4.7啟停中,做好疏水系統的調整和檢查,注意疏水擴容器水位,防止疏水系統向汽缸返水。
2.4.8停機后,應監視凝汽器水位,以防凝汽器滿水倒灌如汽缸。
2.5防止汽機油系統著火
2.5.1油區的各項措施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消防措施完善,防火標志鮮明,防火制度健全。
2.5.2嚴禁火種帶入油區,油區嚴禁吸煙,油管道法蘭﹑閥門及可能泄漏油部位附近不準有明火,必須明火作業時要采取有效措施,嚴格執行動火制度。
2.5.3油區附近的熱管道或其它熱體的保溫應堅固完整,并包好鐵皮。
2.5.4做好油系統與其它易燃易爆氣體的隔離。
2.5.5油區附近配備足夠的消防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維護。
2.5.6消防水系統要同工業水系統分開,確保消防水量﹑水壓不受其它影響,消防泵的備用電源應由保安電源供給。
2.5.7加強防火觀念,經常巡視檢查,出現火情,及時發現及時撲滅。
2.5.8機組油系統出現火情,根據情況,及時匯報處理。
3十項防范預防措施
3.1凝結水泵不打水問題
3.1.1引起凝結水泵不打水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3.1.1.1凝結水水質較差,造成凝結水泵入口濾網堵塞;
3.1.1.2凝結水泵盤根以及吸入端漏空氣嚴重,同時密封水密封效果不好,造成凝結水泵吸入端負壓側漏空氣;
3.1.2預防措施:
3.1.2.1凝結水系統試運初期,必須進行一定時間的凝結水系統沖洗及沖洗后清掃,保證凝結水水質良好;
3.1.2.2對凝汽器汽側以及凝結水泵入口濾網在試運期間定期清掃;
3.1.2.3對凝結水泵入口負壓側進行檢漏,保證密封效果。
3.2低壓缸排汽溫度高問題
3.2.1問題出現的原因:
3.2.1.1凝結水水質不好;
3.2.1.2低壓缸噴水減溫系統的濾網與噴頭尺寸不配合。
3.2.2預防措施:
3.2.2.1.首先保證凝結水水質良好;
3.2.2.2.在低壓缸噴水減溫閥管路上保證濾網與低壓缸內噴頭的尺寸相對應,避免噴頭的堵塞;
3.2.2.3在試運期間,定期在停機后,應對低壓缸內的減溫水系統的濾網和噴頭進行清掃,以保證噴頭的霧化效果;
3.2.2.4在運行中,運行人員應嚴密監視低壓缸排汽溫度,當排汽溫度達到報警值(79℃)時應首先對減溫水旁路及調節閥的濾網進行清掃,以保證雜質不進入減溫水噴頭內;
3.2.2.5當排汽溫度達到121℃值時應立即打閘停機;
3.2.2.6保證低壓缸噴水減溫水自動調節閥聯鎖正常好用。
3.3循環水泵液控碟閥誤關問題
3.3.1出現的問題:
3.3.1.1循環水泵出口液控碟閥在循泵運行時無故自行關閉。
3.3.2預防措施:
3.3.2.1保證液控碟閥開關電磁閥的可靠電源,嚴禁無故失電或接線不牢造成虛接現象;
3.3.2.2保證CRT反饋與就地開關位置相符,以利于監視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誤操作;
3.3.2.3正常運行時蓄能器應正常投入,定期檢查蓄能器。
3.4給水泵的機械密封問題
3.4.1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3.4.1.1CHTC-5/6型給水泵是沈陽水泵廠引進新技術,設計制造的新產品。其機械密封裝置的設計仍有不完善之處,表現在機械密封動環無卡槽,泵運行后,動環竄動與靜環碰磨,石磨環炸碎;
3.4.1.2.由于給水泵最小流量閥卡澀,給水泵在低負荷運行時汽化,在機械密封的動環與靜環之間無法形成水膜。動環與靜環摩擦,進水后引起石磨環炸碎或變形;
3.4.1.3由于給水泵在特殊工況下,帶負荷過快,造成給水泵軸向位移瞬間增大。機械密封動環與靜環碰磨,嚴重時造成給水泵推力瓦及平衡盤磨損。
3.4.2.預防措施:
3.4.2.1從設計上保證動環和靜環設計的合理性;
3.4.2.2在安裝工藝上保證最小流量閥靈活且在運行過程中不發生卡澀現象;
3.4.2.3在帶負荷過程中應盡量保證負荷平滑升降;
3.4.2.4在運行過程中,運行人員應嚴密監視給水泵最小流量閥的動作情況。
3.5電動給水泵保護動作頻繁問題
3.5.1引起電動給水泵保護動作頻繁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3.5.1.1液力偶合器軸承溫度和液力偶合器工作油冷油器入口溫度高保護動作。
3.5.2預防措施:
3.5.2.1安裝公司應嚴格按照設計來進行接線,嚴防接線錯誤;
3.5.2.2電動給水泵啟動前逐項進行各保護試驗,保證每項試驗合格好用,并正常投入。
3.5.2.3保證電動給水泵的潤滑油及工作油冷卻器正常有效地投入。
3.6凝結水流量超標問題
3.6.1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3.6.1.1凝結水再循環旁路門手動截門漏瀉嚴重;
3.6.1.2凝結水再循環氣動調整門不能正常投入。
3.6.2預防措施:
3.6.2.1凝結水再循環旁路門及各減溫水閥門進行徹底的研磨,保證各截止門無漏泄;
3.6.2.2凝結水再循環調整閥能夠正常投入,自動調節無誤。
3.7機組真空偏低問題
3.7.1出現問題的原因為:
3.7.1.1凝汽器真空系統的漏泄;
3.7.1.2給水泵汽輪機排汽碟閥的不嚴密;
3.7.1.3主/再熱蒸汽管道疏水閥熱態卡澀,凝汽器熱負荷增大;
3.7.1.4軸封加熱器疏水系統不合理;
3.7.1.5凝汽器銅管臟,換熱差;
3.7.1.6#5、#7低壓加熱器正常疏水不暢,事故疏水參與調節,增加了凝汽器的熱負荷;
3.7.1.7真空泵電流頻繁擺動,影響真空泵的出力,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真空泵軸端密封漏汽以及抽空氣管布置不合理問題,因長期運行,抽空氣管道積水,引起汽水分離器水位變化。
3.7.2預防措施:
3.7.2.1對真空系統進行徹底的檢漏,可采取對凝汽器和疏水擴容器進行泡水的辦法,或者采取用氦質譜檢漏儀對真空系統進行檢漏;
3.7.2.2解決主/再熱蒸汽管道疏水閥卡澀問題,以及加熱器疏水問題,以減少凝汽器的熱負荷;
3.7.2.3對軸封加熱器疏水系統進行改造,保證軸封系統的可靠性;
3.7.2.4保證膠球系統正常投入,改善銅管的換熱效果;
3.7.2.5對小機排汽碟閥進行檢修,保證無漏泄;
3.8機組潤滑油油中帶水問題
3.8.1出現問題的原因是:
3.8.1.1主汽供軸封的主路,旁路電動門關不嚴,引起軸封母管壓力超標嚴重,蒸汽通過油檔進入油系統;
3.8.1.2高中/低壓缸軸封間隙可能不合適;
3.8.1.3真空不穩定。
3.8.2預防措施:
3.8.2.1取消主汽供軸封旁路系統,同時對主汽供軸封主路電動門進行徹底的檢修,保證該閥的嚴密性;
3.8.2.2確保機組系統真空穩定;
3.8.2.3確保高中/低壓缸軸封間隙和油檔間隙符合設計要求。
3.9高加疏水系統問題
3.9.1出現問題的原因為:
3.9.1.1高加水位保護的一次元件—液位罐,可靠性差,多次誤發信號,引起高加動作;
3.9.1.2高加的疏水系統在額定工況下,疏水調節閥已全開,沒有調節余度。
3.9.2預防措施:
3.9.2.1對高加疏水液位罐加強沖洗;
3.9.2.2保證加熱器水位保護及聯鎖試驗正常好用,投入運行。
3.10機組啟停機過程中潤滑油壓偏低問題
3.10.1出現問題的原因:
3.10.1.1油管路的逆止閥卡澀
3.10.2預防措施:
3.10.2.1檢修油管路逆止閥,保證逆止閥關閉嚴密和靈活;
3.10.2.2啟停機時嚴密監視潤滑油壓,緊急情況下,啟動直流油泵,以保證潤滑油壓值。
篇2:鍋爐試運行反事故措施
目錄
1防止空氣預熱器燒損技術措施4
2防止爐膛滅火爆破事故發生的技術措施5
3防止制粉系統爆炸和著火的措施7
4防止輔機燒瓦的措施8
5防止過熱器、再熱器管超溫爆管的措施8
6防止鍋爐大面積結焦的措施9
1防止空氣預熱器燒損技術措施
1.1空氣預熱器投入運行前,空氣預熱器蒸汽吹灰系統應調試完畢,經試驗好用,同時保證吹灰蒸汽參數要求和管道疏水徹底;
1.2空氣預熱器水沖洗及消防系統安裝調試完畢,并經通水試驗好用,水量充足,水壓不低,并利用停爐機會檢查水沖洗及消防噴嘴保持暢通;
1.3冷端排灰斗及沖灰系統的閘板門靈活好用,并作排灰試驗,管路應暢通;
1.4空氣預熱器投入運行前,應徹底清理在安裝過程中遺留在轉子受熱面上的雜物和易燃物品;
1.5空氣預熱器投入運行前,聯鎖試驗好用,各聲、光報警、轉子停轉、電控柜失電、高溫報警等熱工信號經試驗好用;
1.6全燒油期間,要保證燃油品質,嚴格監視油槍霧化情況,一旦發現油槍霧化不好應立即停用,防止空氣預熱器積油;
1.7運行時注意監視尾部各處煙氣溫度,如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確認是否發生二次燃燒。若發生二次燃燒應立即手動MFT滅火停爐,并作如下處理:停送、引風機;關閉風機出入口擋板;關閉空氣預熱器出入口處的擋板進行隔絕;保持空氣預熱器運行,投入消防水;
1.8試運期間啟、停頻繁,常有不完全燃燒產物積聚于受熱面上,為防止可燃物達到燃點引起空氣預熱器著火,須及時清除受熱面上的積灰,從點火到30%MCR期間,適當增加蒸汽吹灰次數;
1.9燃油期間,應嚴格監視燃油參數,保持在設計規定值內,同時要求蒸汽參數符合設計規定;
1.10鍋爐運行期間,火焰監視電視要投入運行,并監視油槍點火情況和經常檢查燃燒情況,發現燃燒不良應及時調整,若發生燃燒器故障應退出運行進行檢修;
1.11試運期間,空氣預熱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水沖洗;
1.12空氣預熱器運行時,應根據負荷和入口煙溫調整冷風溫度,保證空預器冷端綜合溫度的要求,減少冷端腐蝕和積灰;
1.13空氣預熱器運行時,應注意冷熱端平均溫差和入口煙溫是否超出設計要求,以保證空預器變形在設計范圍內以減少漏風,和避免變形超出設計引起機械卡澀,進而引發轉子停轉;
1.14當一臺空氣預熱器發生停轉無法啟動時,應關閉空氣預熱器入口煙風擋板,和出口空氣檔板,同時對轉子進行手動盤車,并進行降負荷停爐;
1.15當兩臺空氣預熱器都發生停轉無法啟動時,應進行緊急停爐或MFT,并關閉空氣預熱器入口煙風擋板,和出口空氣檔板,同時對轉子進行手動盤車;
1.16空氣預熱器運行時,應對空氣預熱器運行參數的任何變化進行分析,對一切不正常的現象和跡象都應查清原因;
1.17調整兩臺空氣預熱器負荷均勻,決不允許單臺預熱器超負荷運行;
1.18每次停爐后應檢查空氣預熱器受熱面。
2防止爐膛滅火爆破事故發生的技術措施
2.1試運前作好各項聯鎖試驗,確保鍋爐保護動作正確,MFT時鍋爐燃料切斷迅速、徹底,鍋爐運行時,鍋爐聯鎖保護應投入,滅火保護必須投入:
2.1.1制粉系統及轉動機械聯鎖試驗;
2.1.2滅火保護試驗及爐膛超壓保護試驗。
2.2點火前對爐膛至少通風5~10分鐘,吹掃風量大于30%額定通風量;
2.3發生爐膛滅火,應及時切斷向爐膛供給的燃料,并進行爐膛的通風吹掃,吹掃時間不小于10分鐘;
2.4保證停用的主燃料閥及點火燃料進口閥關閉嚴密,無泄漏;
2.5點爐后經常檢查油槍,確保不漏油、不滴油、霧化良好;定期吹掃和清理油槍,使油槍處于良好備用狀態;
2.6保持粉倉粉位,給粉量適當,保證一次風量和一次風溫達到設計要求,確保燃燒完全;
2.7啟動和停用煤粉燃燒器時,應對對一次風管進行吹掃,吹掃時要保持足夠的一次風壓;
2.8點爐后,按投蒸汽吹灰器的要求及時投入蒸汽吹灰,防止受熱面積灰結焦;
2.9要經常檢查爐膛結焦情況,如發現大塊結焦要及時清除,防止影響爐內燃燒工況,避免上部大塊焦渣落下砸壞灰斗;
2.10注意觀察爐內燃燒情況,及時加以調整,使爐膛火焰清晰明亮。若發現燃燒不正常,應立即停止該燃燒器,切斷燃料供應;
2.11當有兩層以上油槍運行,熱風溫度大于200℃,且燃燒穩定時,方可投粉;
2.12停用油槍時,應確保鍋爐燃燒穩定,機組運行穩定;
2.13制粉系統的啟停應正確掌握啟停時間,防止粉位過低造成給粉機下粉不正常,并按規定進行粉倉降粉工作;
2.14保持合理的燃燒方式,避免燃燒器長時間缺角運行。鍋爐負荷發生變化時,應加強調整風量的配比,增減給粉量應及時穩定。低負荷燃燒不穩時,應及時投入助燃油,增減負荷不宜過大;
2.15當發生輔機故障時,應根據情況投油助燃,及時調整好風粉配比;降負荷時,確保燃燒穩定;
2.16燃料管理部門應及時、定期對煤質進行工業分析、化驗煤粉細度、水分,并通知運行;
2.12點火前應檢查試驗BMS的功能,火檢裝置正常。
3防止制粉系統爆炸和著火的措施
3.1消防器材齊全好用,磨煤機和煤粉倉及CO2冷爐煙消防裝置安裝完畢,應試驗好用,并定期檢查;
3.2系統啟動前,應檢查并消除系統內積煤、積粉情況,系統各風門檔板應調整到位,隔絕檔板應關閉嚴密;
3.3制粉系統啟動時應充分暖管,并嚴格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不超過規定值;
3.4經常檢查煤質情況,消除煤中可燃物;
3.5保持適當的煤粉細度和水份;
3.6消除外來火源;
3.7保持粉倉及輔助設備的嚴密性,消除漏風;
3.8按規定做好定期降粉工作,合理投入給煤機;
3.9對粉倉溫度進行監視,并對溫度測量裝置定期校驗;保持粉倉溫度在規定范圍,超出時應采取措施并進行降粉工作;
3.10制粉系統各防爆門應嚴密,符合規定;
3.11加強運行操作的調整,保持運行工況穩定,各部位漏粉現象應及時消除;
3.12停止制粉系統應按運行規程要求抽粉,將制粉系統各設備和管路的積粉吹掃干凈,在回粉管無回粉時方可停止。停止后應將熱風門關閉嚴密,并開啟冷風門;
3.13按計劃停爐時,應安排降低粉倉粉位后停爐,若停爐時間較長應安排對粉倉進行放粉;
3.14停爐檢修時,要打開各個人孔、檢查孔,清理積粉;
3.15值班人員經常巡檢,并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4防止輔機燒瓦的措施
4.1對潤滑油系統要經常檢查油質、油溫、油位、油壓及油泵的工作情況,確保系統運轉正常;
4.2冷卻水暢通,水量充足;
4.3發現軸承或軸瓦溫度異常升高時,應及時停機處理;
4.4各種溫度、壓力等監測儀表經校驗合格,指示正確;
4.5聲、光報警信號試驗好用;
4.6各種跳閘保護試驗好用。
5防止過熱器、再熱器管超溫爆管的措施
5.1嚴格執行《火力發電機組及蒸汽動力設備水汽質量》(GB12145——1999)、《火力發電廠水汽化學監督導則》(DL/T561——1995)和《防止電廠鍋爐結垢腐蝕的改進措施和要求》[(88)電生字81號、基火字75號]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加強化學監督工作。
5.2禁止鍋爐在汽、水品質不合格情況下長時間運行,防止過熱器、再熱器管道結垢、超溫;
5.3對安裝的鍋爐“四管”漏泄檢測系統應調試后投入使用,及早發現受熱面漏泄,避免擴大事故;
5.4合理投入和分配各級減溫水和調整煙氣調溫檔板,監視各受熱面壁溫不準超規定值運行;
5.5按規程規定做好鍋爐停爐后的防腐措施;
5.6加強燃燒調整,避免受熱面結焦,正確使用吹灰器,防止因鍋爐結焦和吹灰不當,造成受熱面漏泄;
5.7對爐膛出口熱偏差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合理投用頂部反切二次風減少煙氣殘余旋轉,避免由于局部熱偏差造成管壁溫;
5.8鍋爐啟動過程在再熱器無蒸汽冷卻時,應嚴格遵守爐膛出口煙氣溫度不大于538℃的要求;
5.9在大負荷汽機跳閘后,應及時投入旁路,防止再熱器干燒;
5.10加強對各受熱面壁溫的監視和記錄工作,發現管壁溫度超限或不正常升高應及時進行分析和采取措施;
5.11鍋爐點火升溫、升壓時,應嚴格遵守升溫、升壓速度的要求。
6防止鍋爐大面積結焦的措施
6.1爐膛安全保護裝置必須完善并正常投運,如果FSSS不能投入,禁止鍋爐啟動;
6.2鍋爐運行和操作,必須嚴格按運行規程的規定和燃燒調整試驗結果進行,要使氧量適中;
6.3運行人員每班必須對鍋爐結渣情況進行就地檢查一次,要檢查冷灰斗觀察窗等部位,并將檢查情況記錄在交接班帳內,發現有嚴重結渣情況,應及時匯報;
6.4各(層)燃燒器的煤粉濃度應均勻。同層燃燒器對應的給粉機轉速相同;
6.5在容易結渣部位觀察孔等處應有便于運行人員接近檢查的平臺;
6.6必須嚴格按規程要求對鍋爐受熱面進行吹灰;
6.7排渣時,灰控值班人員應對灰渣量等情況進行現場監視和分析;
6.8鍋爐應盡量避免在高負荷時油煤混燒,造成燃燒器區域局部缺氧和熱負荷過高;
6.9送入爐膛的總風量不應低于設計值。為防止爐膛嚴重結渣,必要時宜適當增大風量;
6.10要根據給粉負荷及時調整燃料風量,燃料風量的大小對爐膛火焰溫度影響很大;
6.11保證各輔助風小風門在應有位置,以確保燃燒器邊界風有效運作,減少燃燒器周圍結渣;
6.12要根據給粉負荷及時調整一次風量,保證燃燒器一次風速,避免風速過低燒損燃燒器噴口;
5.13周期性改變負荷是控制大量結渣和掉渣的一種有效手段;
6.14應加強燃料管理,燃料供應要符合鍋爐設計煤質或接近設計煤質的主要特性(灰份、灰熔點、水份和揮發份),如果燃料與設計煤質相差較大時,應采取混配煤;搞好入廠煤和入爐煤的取樣和分析,取樣要有代表性,并及時準確地將結果通知運行人員;
6.15鍋爐應進行有效的空氣動力場測試,對二次風門進行調整,保證同層間開度一致,動作靈活;對燃燒器噴口的角度進行測量和按設計進行調整,修理噴口的變形、裂口等缺陷;避免火焰偏斜沖刷水冷壁;
6.16應及時對鍋爐燃燒進行調整,避免爐膛出口煙溫過高和減少煙氣熱偏差,防止爐膛出口管屏結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