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變電運行的安全管理故障排除

變電運行的安全管理故障排除

2024-07-11 閱讀 5362

加強設備管理,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是變電運行工作的重要內容。變電運行中出現的安全問題、設備檢修和故障排除應嚴格按照程序,找出原因,采取應對措施。文章就變電運行的安全保證、設備檢修和故障排除進行分析,以供同人參考。

一、變電運行的安全管理

(一)強化變電操作員的專業素質

根據變電運行實際工作的經驗,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應以個人主動提高為主,單位組織培訓為輔,分層次、結合實際來進行。同時,教育和引導職工學會善于總結、善于吸取教訓、加強個人修養。變電運行人員要認真貫徹變電所運行管理制度,提高變電運行管理技術水平,熟練掌握處理各種電氣事故的能力,縮短處理事故的時間,并確保變電設備安全運行,認真執行各種規程制度,控制工作中的危險點,避免事故的發生。

(二)落實規章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

加強思想培訓教育,用黑板報、安全標語、事故教育錄像、事故快報、安全簡報等手段和安全活動、安全形勢分析討論會、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增強運行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同時,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獎罰機制,安全責任落實到位,通過量化、細化,使各項工作都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指標分解到人,責任落實到人,使每個崗位都有一套完備的責任制和獎罰細則,有章可循,違章必究,從而激發運行人員安全工作責任心。

(三)完善技術管理

變電所應組織培訓班,加強員工技術培訓,定期開展技術講座和規程學習,使變電運行人員熟練掌握職責范圍內的設備現場布置、系統連接、結構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備設備的簡單維護、保養能力;同時積極開展事故預想、反事故演習,提高運行人員的事故處理應變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

(四)強化設備管理

加強設備管理,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是變電運行工作的重要內容。第一,加強設備基建時期的管理,主要包括:(1)認真做好設備選型工作,選用性能優良的電氣設備;(2)重視對設備的監造和出廠試驗,確保設備各項功能全面、實用;(3)加強對安裝調試質量的監督檢查,嚴格把好驗收關,防止由于施工質量、設備本身接線錯誤引起的事故。第二,加強對運行設備的巡視、檢查和維護;加強運行監督檢查,認真對表計、信號等監控設備出現的異常現象進行分析;巡視檢查中發現電氣設備異常時,要充分利用設備所表現出的聲音、顏色、振動、氣味、溫度等變化狀況進行辨析;要合理安排設備的特殊巡視和正常巡視間隔時間,對已存在缺陷的設備適當增加巡視次數。第三,要根據設備的運行情況,制定修試計劃,定期消除設備的隱患;同時要把好設備修試后的質量驗收關,加強操作機構、保護接線、壓板位置、整定值的檢查,防止由于修試不當引起的設備事故。

篇2:安全管理的原則

安全管理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的系統科學。安全管理的對象是生產中一切人、物、環境的狀態管理與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

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組織實施企業安全管理規劃、指導、檢查和決策,同時,又是保證生產處于最佳安全狀態的根本環節。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內容,大體可歸納為安全組織管理,場地與設施管理,行為控制和安全技術管理四個方面,分別對生產中的人、物、環境的行為與狀態,進行具體的管理與控制。為有效的將生產因素的狀態控制好,實施安全管理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五種關系,堅持六項基本管理原則。

一、正確處理五種關系

(一)安全與危險并存

安全與危險在同一事物的運動中是相互對立的,相互依賴而存在的。因為有危險,才要進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險。安全與危險并非是等量并存、平靜相處。隨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安全與危險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進行著此消彼長的斗爭。事物的狀態將向斗爭的勝方傾斜。可見,在事物的運動中,都不會存在絕對的安全或危險。

保持生產的安全狀態,必須采取多種措施,以預防為主,危險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危險因素是客觀的存在于事物運動之中的,自然是可知的,也是可控的。

(二),安全與生產的統一

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如果生產中人、物、環境都處于危險狀態,則生產無法順利進行。因此,安全是生產的客觀要求,自然,當生產完全停止,安全也就失去意義。就生產的目的性來說,組織好安全生產就是對國家、人民和社會最大的負責。

生產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續、穩定發展。生產活動中事故層出不窮,生產勢必陷于混亂、甚至癱瘓狀態。當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危及職工生命或國家財產時,生產活動停下來整治、消除危險因素以后,生產形勢會變得更好。"安全第一"的提法,決非把安全擺到生產之上;忽視安全自然是一種錯誤。

(三)安全與質量的包涵

從廣義上看,質量包涵安全工作質量,安全概念也內涵著質量,交互作用,互為因果。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兩個第一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從保護生產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質量第一則是從關心產品成果的角度而強調的。安全為質量服務,質量需要安全保證。生產過程丟掉哪一頭,都要陷于失控狀態。

(四)安全與速度互保

生產的蠻干、亂干,在僥幸中求得的快,缺乏真實與可靠,一旦釀成不幸,非但無速度可言,反而會延誤時間。速度應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我們應追求安全加速度,竭力避免安全減速度。安全與速度成正比例關系。一味強調速度,置安全于不顧的做法、是極其有害的。當速度與安全發生矛盾時,暫時減緩速度,保證安全才是正確的做法。

(五)安全與效益的兼顧

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定會改善勞動條件,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煥發勞動熱性,帶來經濟效益,足以使原來的投入得以補償。從這個意義上說,安全與效益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進了效益的增長。

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適度、適當,精打細算,統籌安排。既要保證安全生產,又要經濟合理,還要考慮力所能及。單純為了省錢而忽視安全生產,或單純追求不惜資金的盲目高標準,都不可取。

二、堅持安全管理六項基本原則

(一)管生產同時管安全

安全寓于生產之中,并對生產發揮促進與保證作用。因此,安全與生產雖有時會出現矛盾,但從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目的,表現出高度的一致和完全的統一。

安全管理是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與生產在實施過程,兩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存在著進行共同管理的基礎。

國務院在《關于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中明確指出:"各級領導人員在管理生產的同時,必須負責管理安全工作"。"企業中備有關專職機構,都應該在備自業務范圍內,對實現安全生產的要求負責。"

管生產同時管安全,不僅是對各級領導人員明確安全管理貢任,同時,也向一切與生產有關的機構、人員,明確了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管理責任。由此可見,一切與生產有關的機構、人員,都必須參與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承擔貢任。認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部門的事,是一種片面的、錯誤的認識。

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貢任制度的建立,管理責任的落實,體現了管生產同時管安全。

(二)堅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安全管理的內容是對生產申的人。物、環境因素狀態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消除或避免事故。達到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的目的。

沒有明確目的安全管理是一種盲目行為。盲目的安全管理,充其量只能算作花架子,勞民傷財,危險因素依然存在。在一定意義上,盲目的安全管理,只能縱容危脅人的安全與健康的狀態,向更為嚴重的方向發展或轉化。

(三)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安全生產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第一是從保護生產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生產范圍內,安全與生產的關系,肯定安全在生產活動中的位置和重要性。進行安全管理不是處理事故,而是在生產活動申,針對生產的特點,對生產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的控制不安全因素的發展與擴大,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以保證生產活動中,人的安全與健康。

貫徹預防為主,首先要端正對生產中不安全因素的認識,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態度,選準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時機。在安排與布置生產內容的時候,針對施工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是最佳選擇。在生產活動過程中,經常檢查、及時發現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確責任,盡快的、堅決的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應有的鮮明態度。

(四)堅持"四全"動態管理

安全管理不是少數人和安全機構的事,而是一切與生產有關的人共同的事。缺乏全員的參與,安全管理不會有生氣、不會出現好的管理效果。當然,這并非否定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和安全機構的作用。生產組織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員性參與管理也十分重要。

安全管理涉及到生產活動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從開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產過程,涉及到全部的生產時間,涉及到一切變化著的生產因素。因此,生產活動中必須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動態安全管理。

只抓住一時一事、一點一滴,簡單草率、一陣風式的安全管理,是走過場、形式主義,不是我們提倡的安全管理作風。

(五)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進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預防、消滅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傷害,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項主要內容中,雖然都是為了達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對生產因素狀態的控制,與安全管理目的關系更直接,顯得更為突出。因此,對生產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必須看做是動態的安全管理的重點。事故的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運動軌跡與物的不安全狀態運動軌跡的交叉。從事故發生的原理,也說明了對生產因素狀態的控制,應該當做安全管理重點,而不能把約束當做安全管理的重點,是因為約束缺乏帶有強制性的手段。

(六)在管理中發展、提高

既然安全管理是在變化著的生產活動中的管理,是一種動態。其管理就意味著是不斷發展的、不斷變化的,以適應變化的生產活動,消除新的危險因素。然而更為需要的是不間斷的摸索新的規律,總結管理、控制的辦法與經驗,指導新的變化后的管理,從而使安全管理不斷的上升到新的高度。

篇3:三全安全管理制度

“三全”安全管理來源于全面質量管理TQC的思想,是指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實行“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展開”。其基本特點是從過去的事后檢驗把關為主,變為預防、改進為主,從管結果變為管因素,把影響安全問題的諸因素查出來,發動全員、全部門參加,依靠科學理論、程序、方法,使生產、經營的全方位、全過程都處于受控狀態。

全員參加安全管理

所謂全員安全管理,是指全體員工參加安全管理。它強調工作質量,同時強調發動群眾,全員、全部門參加管理。表現在一個“全”字,任何一個環節、一個工序、一個人的工作質量,都會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安全生產。因此,必須把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上自單位領導,下至全體員工,每個部門、科室、每個崗位每個人都要制定安全責任制,人人做好本職工作,大家關心安全生產,全員參加安全管理。來源:考試通

全過程安全管理

所謂全過程安全管理,是根據公路工程施工規律,從源頭抓起,全過程推進。強調以預防為主的觀點,同時強調安全管理的過程方法管理原則。著眼于一個“全”字,即對從施工準備、施工過程控制到交工驗收全過程中的每個工序、每個環節、每個階段,依靠科學理論、程序和方法進行預防和把關,實現全過程的安全控制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

所謂全方位安全管理,是指分散在各部門、各層面、各空間的安全職能充分發揮起來,都對公路安全施工負責。強調各層面目標安全管理,同時強調空間上安全管理。突出一個“全”字,要求各級職能部門在空間上做到安全管理。公路施工項目內部各個層次都要參加安全管理,即上層項目管理者側重于安全管理決策,并統一組織協調各環節、各工序、各類人員的安全管理活動;中層骨干要實現領導層的安全決策,進行具體的業務管理;基層要求員工嚴格按照標準、制度進行生產,完成具體任務。安全管理既要求各專業相互協作,各施其職,各負其責,又要求相互關心,相互提醒。從而真正形成全方位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