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喜迎國慶演講稿:國旗飄飄
小學生喜迎國慶演講稿:國旗飄飄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國旗飄飄》。
無意間又看到了操場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在樹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鮮艷。每當看到國旗,我的心都為之一顫,親切尊敬,自豪與責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們常說是烈士的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其實許多的偉人與戰士的功績也是給國旗增添光彩。當載人航天飛船任務一次次取得成功時,當楊立偉在飛船中展示國旗時,太空留下了中國的身影,國旗為科技的進步飄揚。在災難的面前,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感天動地,溫暖人心,同時也讓國旗被無私的奉獻感動。
國旗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是光明,是希望。我們把對祖國的熱愛都傾注在五星紅旗上。
在西藏,有一位名叫次仁曲珍的99歲的老奶奶,她每天都堅持在家門口升降國旗,許多人都對她的行為感到不解,甚至誤以為是老人的精神出了問題,卻不知老人正是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在舊日的西藏,老人的姑姑受地主所迫,因不堪重負墜入懸崖,她的丈夫也在壓迫中死去,從此她便孤身一人。直到1959年,西藏百萬農奴解放了!老人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1965年的國慶節,她收到了一份對她而言比珍寶更珍貴的禮物――五星紅旗。從此即使沒有國歌伴奏,沒有正規的旗桿她還是每天按時升降國旗,并在旗桿上涂抹上代表吉祥的酥油,來表達對祖國的摯愛和祝福。526個月、15780天,整整45年。老人用這種方式表達著純樸的愛。
說起升國旗就不得不提起國旗護衛隊,在護衛隊中有一個鐵人班長,他叫蘇星。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一顆鐵釘穿透了他的馬靴刺進了右腳心,但他硬是走過金水橋,走過長安街,走完了光榮的138步,完成了升旗任務,從此他被稱為鐵人。“升好祖國第一旗,凝聚千萬愛國心。”是他們對祖國的承諾。
愛國旗,就是愛祖國。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對祖國我們自豪更有責任,我們要讓國家更富強,國旗更鮮艷。暫不說經綸滿腹后為祖國的建設奉獻力量,為國力的增強建功立業。只說我們現在,認真讀書,不斷創新和提高就是對祖國最好的報答、最真切的愛!
此刻國歌又在我心中響起,國旗在腦海中浮現,五顆金星熠熠生輝。我相信在共產黨的領導、各民族的團結以及我們的奮斗中,祖國定會譜出絢麗新篇章。看,國旗在飄!
篇2:喜迎國慶周年演講稿:永遠令我驕傲的祖國
喜迎國慶周年演講稿:永遠令我驕傲的祖國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永遠令我驕傲的祖國
迎著朝陽,披著霞光,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高亢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它飄揚著,飄在九百六十萬廣沃的土地上空,飄在所有的中國人心中,面對它,我們再抑制不住內心的崇敬,我們為它自豪。
每個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都有著炎黃的血脈;每個華夏子孫都把龍看作自己永恒的圖騰;每個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方,心中都有一件讓他永遠擱舍不下的東西,那就是讓他永遠為之自豪的祖國!此時此刻,一幅跨越時空、交織著歷史與現實的畫卷漸漸浮現……
當世界籠罩于原始與愚昧的混沌中時,古老的東方燃起了文明的火種;當歐洲處于中世紀教會神權統治之下時,中國的四大發明迸出了科技的火花;當世人習慣于不知所蹤的七大奇跡時,他們仍要為東方古國的兵馬俑倍感驚嘆!
歷史的車輪伴著禮炮的鳴響把中國載入了新的紀元—我們不再只有原始的火藥,騰飛的火箭將中國人飛天的夢想載上了環宇;我們不再只有古老的長城,橫截大江,“高峽出平湖”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們也不再只有貧窮落后,公元一九九八會銘記: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已告別溫飽,實現小康……
今天,我們再次站在國旗下,看著它冉冉升起。這鮮艷的國旗,不正是凝聚了億萬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熱情和期望嗎?為了她,錢學森不顧美政府的阻撓,義無反顧的回來了;為了她,一位中國男孩三度與美國校長交涉要求懸掛中國的國旗;為了她,十六歲的桑蘭不幸頸椎骨折……然而他們沒有絲毫怨言,他們唯一的心愿就是讓祖國變得更富強、更加美好!
回首昨天,我們的祖國在曲折中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光輝歷程;展望未來;我們的祖國正以讓世人矚目的姿態傲立與強國之林。五星紅旗飄吧!你飄盡滄桑,飄走歷史,飄出輝煌,讓我們虔誠的向你宣誓: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為了祖國——母親而奮發圖強。
篇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慶祝建黨周年演講稿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高中生慶祝建黨90周年演講稿
今天是建黨90周年紀念日,從小我們就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就有了希望的堅定信念,卻讓億萬中國人看到了國家的希望、看到了祖國強盛的光明。
如果沒有好干部焦裕祿、孔繁森和這些人民同甘共苦,也許我們就無法真正了解貧困地區人民的疾苦,無法知道基層黨員做出的巨大犧牲。如果沒有雷鋒、張海迪這些滿懷“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精神鼓舞著,我們就無法深刻領略到生活的真諦、人間的真情、生命的意義。
中國航天人始終把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當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航天事業是一個壯國威、揚軍威、振民心的偉大事業,同時又是一項十分艱苦、非常復雜、風險極大的事業,參加這一事業的人員必須具有獻身精神,要有敢于吃苦、執著追求而不急功近利、不圖回報的思想。錢學森、梁守等人舍小家顧大家,不計個人得失,像螺絲釘一樣把自己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甘當無名英雄。
共產黨人永遠是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以及“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精神,他們淡泊名利、視死如歸,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新中國的成立。當毛主席巍然的站在雄偉的天安門上高亢的喊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成立了,中華人民站起來了!”我們明白了成立背后的故事,那是共產黨人光榮犧牲所換取的。當一座座“永遠的豐碑”如此高大的聳立在我們面前時;當一個個時代精英勇攀科學高峰鞥、創造一項項令人矚目的奇跡時;當一幅幅子弟兵舍身忘我的抗洪救災的感人畫面映入我們眼簾時,共產黨人英雄形象早就被牢牢地定格在我們的腦海中。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涌現了無數個共產黨人的英雄事跡。一名解放軍為了抓緊每一秒救人,他連住幾天幾夜不休息,而他卻因為勞累過度光榮犧牲了,他一次換取了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還有人民教師譚千秋用雙臂死死護住了四個學生,可他卻不幸遇難。
每一個閃光之處的共產黨員都是以為前進道路上的良師益友,我們要詮釋“共產黨員”這一光榮而神圣的稱號,共產黨員無私忘我的精神激勵鞭策了一代又一代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