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報告

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報告

2024-07-12 閱讀 8530

  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報告

  為進一步貫徹學習中央和我縣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精神,更好的做好我鄉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鄉黨委、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__大精神,以***社會***為指導,全面落實***___視察內蒙古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上級民族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廣泛深入地開展我鄉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努力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相互尊重、共同進步。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為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我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鄉黨委、政府結合愛黨愛國和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教育工作,及時組織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從指導思想、活動步驟、主要內容、工作要求四個方面對工作進行具體安排,明確了目標時限和責任單位,確保各村、各單位、各中小學切實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在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同時,引導全鄉群眾牢固樹立漢族與少數民族一家親的思想觀念,努力營造宣傳民族政策、落實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宣傳學習,營造氛圍

  一是理論學習分層次,有深度。結合本鄉實際,按照上級工作要求,先后制定了全鄉黨員干部理論學習計劃和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進行分層施教,以鄉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鄉黨委宣傳委員組織班子成員集中學了“領導干部帶頭學法用法辦法”、“____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精神”“***___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等6次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組織14個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黨員代表、駐村干部等宣講脫貧攻堅政策、民族團結相關知識;在學習方式上除了傳統的領學外,組織廣大干部職工通過“法宣在線”學習民族理論政策和法律法規,并參加民族區域自治法網絡在線答題活動。

  二是對內對外圍繞中心工作宣傳有聲勢。在對內宣傳上,由5名鄉干部、1名村干部組成鄉宣講團,構建完善全鄉宣講隊伍;運用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宣傳欄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先后懸掛橫條210余條、張貼標語近1000張、出宣傳欄5期,進行全面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法律法規。

  在對外宣傳上,充分利用赤峰市信息網、寧城信息網、寧城政府網、主流電視媒體等進行專題宣傳,至今年7月,在市級網站用稿,縣級網站用稿33,通過新興媒體既唱響了黨的聲音,宣傳了黨的民族政策,激發黨員干部工作熱情,為全鄉民族團結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重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和宗教活動的管理,及時掌握全鄉少數民族底數。對喇嘛溝門村非法露天造像進行了拆除,并多次到原址進行全面排查,防止亂濫建現象出現反彈。同時,健全和落實責任制,強化責任意識,從鄉、村、組三個層面把好關口,形成聯動的宗教管理網絡責任體系,并層層簽訂了責任體系。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團結進步

  1.開展思想教育,提升全民素質。全力摸排少數民族干部人才,抓好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工作,優化民族干部隊伍結構。積極評選道德模范的個人典型、文明村、文明家庭,在各村開設道德講堂傳遞精神文明教育,定期開展道德教育和道德評議活動,傳承黨的政策理論,維護民族團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新時代公民道德素質。2023年蘆家店村被赤峰市委、人民政府評為“市級文明村”;李家窩鋪村被寧城縣委評為“清風村”、被寧城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加強陣地建設,繁榮鄉村文化。深入推進草原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目前已建成草原書屋14處、新時代文明實踐1個,定期舉辦廣場舞、銖銖察打擊樂比賽等各類文化活動15余場,各村通過自發組織、自編自演,經常性地在各村開展皮影戲、舞臺戲等文體活動7場。格日勒圖村2023、2023、2023年分別榮獲全縣廣場舞比賽一等、三等、二等獎。采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打算

  我鄉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離中央、省、縣的要求還有差距,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在宣傳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上有待于加強,存在一定的盲區。二是創建工作由于經費的奇缺,給創建活動帶來了不便。三是對創建活動認識不夠,仍然存在個人***。這些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克服和糾正。為使創建活動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我們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一是我將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創建活動列入各村年總考核,使民族團結進步同各村工作效益同步發展;二是加大對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三是建立健全好民族團結與進步的創建活動機制,做到常抓不懈;四是繼續做好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工作,依法切實地維護好少數民族同胞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工作。

篇2:全縣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報告

  全縣民族團結創建工作報告

  民族團結與進步,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旋律,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年來,我局以創建活動為載體、以維護民族團結為基礎、以共同進步和發展為目標,組織干部職工結合本職業務工作投身創建活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推進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織部分,作為凝聚人心、共同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為民族團結工作注入了新的內涵,積極為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和全縣經濟建設做好用地服務工作,努力實現全縣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一、加強學習宣傳教育,提高創建活動共識。

  我局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一項長期的重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組織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及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持每周一的政治學習制度,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教育,組織學習了黨的__屆五中、__全會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青海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活動宣傳材料》及有關文件,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提高對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重要性的認識。要求全局各族干部職工把創建活動同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各民族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結合起來,同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結合起來,同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結合起來。注重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注重解決民族團結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注重解決各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各族人民血肉相連,唇齒相依、情同手足的民族感情,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使我局領導班子和黨組織真正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組織者,全局各族干部職工真正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實踐者。

  二、推動創建促進業務,努力做好服務工作。

  在創建活動中,我局以創建活動促業務工作,積極為全(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秘書不求人”)縣經濟建設做好服務工作,依法維護各族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以業務管理工作把創建活動引向深入,營造了各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依法開展征地工作,為全縣經濟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隨著東垣小區建設和招商引資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大,我局圍繞全縣經濟建設的中心,在征地工作中妥善處理保障各類經濟建設必需用地與維護各族群眾利益的關系,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中,切實落實涉農的各項政策措施,依法維護各族群眾的利益,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完成了蘭青鐵路復線、積石峽水電站附屬工程、金星水電站、商業步行街等項目的征地工作,征用土地面積1095.46畝,發放補償費用4121.25萬元,征用臨時用地56.78畝,補償費用28.57萬元。在金融部門的配合下,以存折或存單方式足額發放給被征地群眾。

  二是實行信訪“一把手”工程和部門聯動制。在活動中凡涉及重大的信訪件,尤其是牽扯事關民族關系之間的土地糾紛和權屬爭議案,一把手親自過問、親自接待、親自批辦、辦結,注意掌握好土地法律和黨的民族政策,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閡,影響民族間的團結。今年共接待來訪群眾260余人次,受理信訪件20件,辦結19件。其中土地權屬8件,土地糾紛6件,征地補償問題2件,歷史遺留問題4件,辦結率95%,做到了件件有結果、事事有回音。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群眾的好評,進一步樹立了國土資源部門的形象。

  三是開展扶貧結對,促進民族團結。我局把聯姻結對幫扶工作作為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長效機制,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組織全體黨員及干部職工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的活動。為聯點的核桃莊鄉解決水泥10噸,資金3000元;為西溝鄉西巷村修建黨員活動室捐資10000元;為總堡鄉總堡村黨支部解決水泥10噸。全局30名黨員“一幫一”結對幫扶核桃莊鄉五方村30戶貧困戶,其中黨員中的計劃生育貧困戶7戶,每名黨員捐助資金50元,計1500元;局機關幫扶2400元,為30戶群眾購買二銨化肥3000斤。此外全局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開展扶孤助殘、“博愛一日捐”募捐救助等獻愛心、送溫暖社會公益活動,捐款4228元。

  我們因勢利導,教育全體黨員干部從講政治、服從穩定發展大局的高度出發,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風俗習慣,維護少數民族的根本利益,從而大大提高了干部群眾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自覺性。各民族干部職工之間在各項業務工作中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全面完成了我局與縣政府、地區業務主管部門簽定的目標管理責任的各項工作任務,在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和全縣經濟建設中取得了新成績。

  三、健全制度完善機制,深入開展創建活動。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是一項長期持續的戰略任務和系統社會工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的機制,這樣才能確保創建工作的有序運行和穩定推進。我局在創建工作中堅持把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作為帶動全局、提升水平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來抓,制定了創建工作領導、宣傳、考核、督查和獎懲五大機制,從而使全局創建工作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運行軌道。我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實踐充分證明,搞好創建工作,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是根本保證。建立健全宣傳機制是前提,建立健全考核機制是有效方法,建立健全督查機制是關鍵措施,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是重要手段。全局通過建立健全全局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辦公室具體抓的領導機制,為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通過擴大宣傳,發動一切力量,為搞好創建工作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通過建立和完善責任明確、獎罰分明的考核機制,確保了創建各項任務的全面落實;通過建立健全督查和領導重點督查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創建工作的整體推進;通過加大獎懲力度,樹立先進,鞭策后進,營造了爭先恐后、爭創一流的創建氛圍,促進了我局創建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我們將繼續堅持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發揚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為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發展做出新貢獻,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國土資源管理事業中開得更加絢麗奪目。

篇3:民族團結示范縣創建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民族團結示范縣創建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縣人大常委會:

  根據《__縣人大常委會2023年監督工作計劃》,經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決定,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相關單位人員成立調研組,開展__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專題調研活動。調研組于2023年11月14日至12月1日,深入江西坡、龍吟等7個鄉鎮(街道辦),細寨、紅寨等4個村(社區),民宗局、創建辦等11個黨政機關,高棉中學等4所學校和青山清真寺開展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情況

  __縣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國土面積1453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街道)90個村(社區),總人口34萬人,其中漢族24萬人,占71%,少數民族10萬人,占29%。人口超過7000人的少數民族有:布依族3.28萬人;苗族3.29萬人;回族7800人;黎族1.90萬人;彝族1.14萬人等。

  中國共產黨__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根據州委辦字(2023)165號文件,及時研究制定印發《__縣2023—20__年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活動實施方案》,成立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__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創建工作總體上與州委、州政府安排同步,堅持“一年強基礎,兩年創示范,三年鞏固提高”。

  2023年,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啟動后,全縣各級各部門迅速開展集中宣傳學習教育活動。12月30日,縣委、縣政府召開創建工作推進會,縣政府與各鄉鎮(街道)、縣直各部門簽訂了“__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責任狀》,全面安排部署創建工作。

  2023年2月16日,縣人民政府召開了“全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專題會議”,再安排、再部署創建工作。2023年7月7日,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創建工作促進會”,掀起了創建工作高潮。一是利用“民族團結宣傳月”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二是向廣大群眾發放宣傳手冊5000余份,發放宣傳圍裙5000余條,發放宣傳手袋5000余個;三是開辟民族團結宣傳欄58個,安置燈箱廣告宣傳200個,制作大型宣傳拱門1個,懸掛大型宣傳橫幅95幅;四是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制作宣傳片在電視臺黃金時段播放;五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進機關、進鄉鎮(街道)、進村(社區)、進企事業單位、進學校、進軍警、進宗教場所“七進”示范活動;六是開展創建工作的督查督導。抽調縣委、政府督查室和民建辦人員組成三個督查組對全縣104個簽訂責任狀的創建單位開展督查督導,對創建工作現場評分,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通過督查推進了創建工作。

  通過一年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民生保障特別是扶貧工作有了新進展,社會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一)不斷夯實基礎,助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跨越發展

  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作啟動以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項目建設,切實做好國家省、州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項目,加大項目資金配套力度,不斷夯實基礎,兩年來,僅民宗口共爭取到上級民族事務部門項目資金462萬元,縣級財政配套195萬元,整合縣級部門其它資金500萬元,截止2023年11月底,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43.5萬元,具體實施了 34個建設項目,同時整合一批與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礎設施條件,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跨越發展的基礎。

  (二)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兩年來,__縣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出臺“五大”特色產業扶持政策,持之以恒培育特色產業,成立各種以產業分類的專業合作社、協會等服務組織,引進龍頭企業,推動烤煙、茶葉、生態畜牧養殖、核桃、芭蕉芋等五大產業以及中藥材、果蔬、鄉村旅游等產業朝著規模化、生態化、產業化發展,產業培育取得新突破,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一批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如:宏鑫茶業、現代生態養豬、欣欣生物白及產業、新大德信兔業、布依茶葉合作社等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不僅促進了產業發展,而且加快了民族地區群眾增收脫貧的步伐。

  (三)全面落實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

  縣委、縣政府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牢記“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工作政策。一是重視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少數民族干部在培養和使用方面力度不斷加大,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骨干作用,少數民族學生在升學就業中得到政策優惠,各族群眾充分享受了民族政策帶來的紅利;二是重視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優先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得到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加快,整個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在教育、醫療、出行、社會養老等更寬更廣的領域為各族群眾謀到更多福祉,縮小了差距;三是各族群眾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全縣宗教和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共建民族精神家園

  我縣享有“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苗族第一鎮”、“中國茶文化之鄉”的美譽,優秀民族文化積淀深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滋養著__一方水土、一方人民,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投入、著力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為開展各族群眾文化提供了舞臺。世界茶源文化廣場、南山步道、國際自行車賽道、清真寺、鄉鎮文化站、村(社區)書屋、布依小打音樂隊、苗族多聲部合唱團、蘆笙舞、彝族阿妹戚托、海馬舞、火把舞等發揮了重要的文化宣傳陣地作用,著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省、州級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截止2023年底,我縣有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8項省、州級非遺項目,培養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州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重點打造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文化和茶文化。重點支持“八月八”、“三月三”、“同心節”、“開齋節”等節慶活動。加快崧巋寺、九峰寺等文物申報和搶救性修繕保護工作。注重語言文化、民間傳統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我縣集地理風情和民族風情相融會的多元文化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民族團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步進“七進”活動,營造民族團結氛圍

  在民族團結示范創建工作中,我縣按照“全覆蓋、常態化、抓規范、出典型”的目標,細化創建指標,以“制定一個創建工作方案、成立一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一年至少召開一次研究民族工作會議、一年至少開展一次民族團結創建活動、制作一塊民族團結宣傳欄和標語、健全一套民族工作檔案和民族團結與單位職能相結合、與單位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六個一、兩結合”為創建載體,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全州率先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全覆蓋工作。在創建活動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領導,縣委、政府督查室和縣創建辦強化督查和指導,各創建單位認真落實創建主體責任,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促進了部門工作創新發展。涌現出了文體廣電旅游局、高棉中學、南湖民族小學、龍吟鎮政府、江西坡鎮政府、才華手袋廠、青山清真寺、細寨村、聯盟村、公安局等一大批創建示范典型,達到了以政策宣傳教育人、以創建活動凝聚人、以模范典型帶動人的目標,鞏固和發展了我縣各族群眾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

  二、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仍然繁重,創建工作力度仍需加強。我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建設任務較重的少數民族地區大多地處與外縣結合的山區、半山區,自然條件較差、自身底子薄、基礎設施滯后,建設的任務依然較為繁重,原來實施過的一些項目投資小、投資散、建設時間跨度大、上級配套資金不到位、項目整合難度大,項目實施后發展環境雖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離群眾加快脫貧步伐的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

  (二)部分單位和領導干部對民族團結示范區創建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多數干部忽視了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縣份、是一個民族自治州的大背景,在主觀上都認為我們不是民族工作重點縣、自己單位不是民族工作部門,自己的工作與民族工作聯系少、交叉少,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對創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主動參與創建意識不強,再加上沒有專門的創建工作經費,要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還需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三)壯大特色產業任重道遠。我縣現有的一些特色產業基地小、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產量小、產值低、產業弱、企業少,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不可估計的市場風險較大,我縣這些小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要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之路任重道遠。

  (四)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保護好優秀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優秀民族文化來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民風民俗、文物建筑等一些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亟待深度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

  三、創建工作的建議

  (一)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重要性的再認識,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引導全縣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民族觀,認真貫徹落實好“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政策。各級要加大對民族政策、民族理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作要求的宣傳力度,在全縣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建設的大格局、大環境,進一步增強各級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信心和能力,充分發揮好各族干部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主人翁精神,進一步增強“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信念,建立創建活動的長效機制,持續有力的推進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

  (二)要把精準扶貧工作與示范區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共同推進、共同落實。當前正在實施的脫貧攻堅工作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建設目標要求一脈相承,在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所涉及民族團結示范建設內容的區域要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思想、創建目標要求整合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國共產黨同謀劃、共同落實,讓各族群眾成為創建民族團結示范和脫貧攻堅的主力軍,趁勢而上,加快步伐,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建設任務。

  (三)要繼續依托項目,增強發展后勁。民族團結示范縣建設主陣地總體基礎設施條件依然較差,發展后勁依然不足,要繼續以項目為抓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項目強基礎,加大整合精準扶貧、美麗鄉村、整鄉整村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民族文化搶救保護、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村(社區)、特色村寨建設、路網、水網、電網、信息網等項目,在頂層設計上做好項目組合文章,扎實抓好項目建設,切實增強發展后勁。

  (四)要依托金融扶貧,突破產業發展瓶勁。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借助外力,激發內生動力,依托金融扶貧,重點在特色種養殖業、土地流轉、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業等方面扶持發展一批發展后勁強、帶動致富效果明顯的特色產業。同時各級政府要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好發展中的困難,在融資過程中、信貸扶貧支持中公正公平的調節金融方與企業方的關系,不僅在大政策層面上給予支持,而且在落細落小方面做實做細,不斷壯大產業基地,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建議設立小微企業幫扶基金,并籌融資500萬元——1000萬元,對區域內具有市場前景好、能帶動群眾增收的小微企業進行點對點的幫扶,促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五)要繼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七進”創建活動全覆蓋工作。繼續動員全社會各方力量不斷探索和拓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深入持久的開展好“七進”創建活動,讓“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等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深入人心,不斷強化全縣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意識,繼續鞏固發展我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各項工作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