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觸電事故防護措施
根據國家JTJ-88規定,為了加強施工現場用電管理,保障施工現場用電安全,防止觸電事故發生。
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供電線路必須實行TN-SR接零保護系統,同時必須做到三級控制兩級保護。電箱為標準電閘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電氣設備應根據地區或系統要求,做保護接零,或做保護接地,不得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零,另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地。必須由持有合格證件的專職電工,負責現場臨時用電管理及安拆。
對新調入工地的電氣設備,在安裝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測測試。經檢測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專職電工對現場電氣設備每月進行巡查,項目部每月對施工用電系統、漏電保護器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檢查。
配電箱設在干燥通風的場所,周圍不得堆放任何妨礙操作、維修的物品,并與被控制的固定設備距離不得超過3m。安裝和使用按“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原則,不能同時控制兩臺或兩臺以上的設備,否則容易發生誤操作事故。
配電箱應標明其名稱、用途,并做出分路標志、門應配鎖,現場停止作業1h以上時,應將開關箱斷電上鎖。照明專用回路設專用漏電保護器,燈具金屬外殼做接零保護,室內線路及燈具安裝高度低于2.5m的應使用安全電壓。在潮濕和易觸電及帶電體的照明電源必須使用安全電壓,電氣設備架設或埋設必須符合要求,并保證絕緣良好,任何場合均不能拖地。線路過道應按規定進行架空或埋地,破皮老化線路不準使用。
使用移動電氣工具和砼振搗作業時,必須按規定穿戴絕緣防護用品。
凡是從事與使用電氣設備、工具有關的施工作業時,必須實行電工跟班作業。
篇2:職業防護(防毒防觸電防輻射)管理制度
1?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1)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權力;
2)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的權力;
3)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的權力;
4)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的權力;
5)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力;
6)有權拒絕違章指揮、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的權力;
7)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權力。
2?職業防護(防毒、防觸電、防輻射)
1)預防措施
①對存在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進行衛生預評價。衛生預評價的全過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設計階段的衛生審查,施工過程中的衛生監督檢查,竣工驗收以及竣工驗收中對衛生防護設施效果的監測和評價。
②新建、改建、擴建及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的建設項目,都必須有防輻射、防毒設施,實行“三同時”管理,即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和投產使用。
③要根據預防為主、全面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編制防毒、防觸電、防輻射規劃,并納入年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長遠規劃,逐步消除塵、毒、噪危害。
④進入有危險崗位作業人員,必須事先進行防護知識教育,掌握危險點、急救互救知識、防護器材的使用知識,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2)生產工程中的控制
①生產工作中,應采用無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藝,實行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
②對作業場所散發出的有害物質,應加強通排風,并采取回收利用、凈化處理等措施,未經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③對可能發生漏電的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
④若改變產品原材料或工藝流程,可能使塵毒等危害增加者,要采取可靠的預防性措施,按照變更管理的要求進行管理。
⑤防電、防輻射設施,必須加強維修管理,確保完好和有效運轉。
⑥對危害嚴重、測定超過國家規定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應當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理。有害作業現場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并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防護效果,確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⑦要認真做好防毒、防觸電、防輻射工作,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防止職業病的發生。
⑧有毒、有害物質的包裝,必須符合安全要求。
⑨為接觸電、毒、輻射等有害因素的員工配備適宜有效的個體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使用。
⑩在具有酸、堿等腐蝕性物質或化學燒傷危險的場所應設沖洗設施。
3)職業衛生管理
①必須貫徹執行有關保護婦女的勞動法規,安排工作要充分考慮婦女的生理特點。
②對工作場所存在的各種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定期監測,工作場所各種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③對疑似職業病的員工需要上報職防機構診治的,由安監部和人力資源部提供職業接觸史和現場職業衛生情況,到具有職業病診療資格的職防部門進行檢查、診斷。
④對接觸毒、輻射等職業危害的員工進行醫學監護,包括上崗前的健康檢查、在崗時的定期職業健康檢查、離崗及退休前的職業健康檢查。沒有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的員工不得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有職業禁忌癥的員工不得從事所禁忌的作業。
⑤工作場所發生危害員工健康的緊急情況,應立即組織該場所的員工進行應急職業性健康檢查,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⑥存在職業危害的崗位要制定出相應的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專兼職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嚴格監督崗位操作人員按章操作。
⑦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的醒目位置應設置有毒有害因素告示牌,注明崗位名稱、有毒有害因素名稱、國家規定的最高允許濃度、監測結果、預防措施等。
⑧除按要求對國家規定的職業病進行報告外,發生急性中毒事故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并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書面現場調查報告書,報告書內應有分析、有結論、有改進措施。
篇3:觸電防護技術措施
從筆者近年來工作實踐看,只要做好安全用電基本常識的普及宣傳教育工作,嚴格按照規范標準施工作業,安全技術人員嚴格管理把關,把各項安全技術防護措施落實到位,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預防觸電事故的技術措施主要有:
(1)采用安全電壓。安全電壓是為了防止觸電事故而采取的由特定電源供電的電壓系列,它是制定電氣安全規程和一系列電氣安全技術措施的基礎數據。這個電壓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況下,兩導體間或任一導體與地之間均不得超過交流(頻率為50~500Hz)有效值50V。安全電壓能限制人員觸電時通過人體的電流在安全電流范圍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身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安全電壓額定值的等級為42V、36V、24V、12V、6V。當電氣設備采用了超過42V電壓時,必須采用保護措施。凡手提照明燈、危險環境和特別危險環境的局部照明燈、高度不足2.5m的一般照明燈、危險環境和特別危險環境中使用的便攜式
電動工具,如果沒有特殊安全結構或安全措施,應采用36V安全電壓;凡工作地點狹窄,行動不便,以及周圍有大面積接地導體的環境(如金屬容器內,隧道或礦井內等),所使用的手提照明燈應采用12V安全電壓;對于水下的安全電壓值,我國尚未規定,國際電工標準委員會規定為2.5V。
(2)保證絕緣材料完好性和絕緣性。電氣設備的絕緣,就是用絕緣材料將帶電導體封閉起來,使之不被人身觸及,從而防止觸電事故。一般使用的絕緣材料有瓷、云母、橡膠、塑料、布、紙、礦物油及某些高分子合成材料。作業環境不良時(潮濕、高溫、有導電性粉塵、腐蝕性氣體的工作環境,如鉚工、鍛工、電鍍和空壓站、鍋爐房等場所),可選用加強絕緣或雙重絕緣的電動工具、設備和導線。但絕緣并非萬無一失,它也會遭到破壞,有的因為機械損傷,有的因為電壓過高或絕緣老化產生電擊穿。絕緣損壞會使電氣設備外殼帶電的機會增加,從而也就增加了觸電機會。因此,必須使電氣設備的絕緣強度保持在規定范圍內。衡量電氣設備絕緣性能最基本的指標是絕緣電阻,足夠的絕緣電阻能把電氣設備的泄露電流限制在很小的范圍內,可以防止漏電引起的事故。
不同電壓等級的電氣設備,有不同的絕緣電阻要求,并要定期測定。
此外,電工作業人員還應正確使用絕緣用具,穿戴絕緣防護用品,如絕緣手套、絕緣鞋、絕緣墊等。
(3)采用屏護。屏護包括屏蔽和障礙,是指能防止人體有意、無意觸及或過分接近帶電體的遮攔、護罩、箱匣等安全裝置。某些開啟式開關電器的活動部分不便絕緣,或高壓設備的絕緣不能保證人在接近時的安全,應有相應的屏護,如圍墻、遮攔等,所采用的材料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耐火性能,若采用金屬材料,必須滿足《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設計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的規定。必要時,還可設置聲、光報警信號和連鎖保護裝置。
(4)保持安全距離。安全距離是指有關規程明確規定的、必須保持的帶電部位與地面、建筑物、人體、其他設備之間的最小電氣安全空間距離。安全距離的大小取決于電壓的高低、設備的類型及安裝方式等因素,大致可分為4種:各種線路的安全距離、變配電設備的安全距離、各種電氣設備的安全距離、檢驗維修時的安全距離。為了防止人體觸及和接觸帶電體,為了避免車輛或其他工具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為了防止火災、過電壓放電和各種短路事故,在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施和設備之間,均應保持安全距離。
(5)合理選用電氣裝置。合理選用電氣裝置是減少觸電危險和火災爆炸危害的重要措施。根據周圍環境的情況,如在干燥少塵的環境中,可采用開啟式或封閉式電氣設備;在潮濕和多塵的環境中,應采用封閉式電氣設備;在有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必須采用封閉式電氣設備;在易燃易爆危險的環境中,必須采用防爆式電氣設備。
(6)裝設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器(亦稱漏電流動作保護器)是一種在設備及線路漏電時,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的裝置,其作用主要是防止由于漏電引起的人身觸電,并防止由于漏電引起的設備火災,以及監視、切除電源一相接地故障。依據《漏電保護安全監察規定》和《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GB13955-2005)的要求,在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保護系統中,在規定的設備、場所范圍內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和實現漏電保護器的分級保護。對一旦發生漏電切斷電源時,會造成事故和重大經濟損失的裝置和場所,應安裝報警式漏電保護器。
(7)保護接地。保護接地是把用電設備在故障情況下可能出現危險的金屬部分(如外殼等)用導線與接地體連接起來,使用電設備與大地緊密連通。在電源為三相三線制中性點不直接接地或單相制的電力系統中,應設保護接地線。
保護接地線的原理是,當電源的某一相漏電時,用電設備金屬部分就帶有與相電壓相等的電壓,接地電流在人體和電網對地絕緣阻抗形成回路。而有了接地后,漏電設備對地電壓主要決定于接地電阻的大小。接地裝置廣泛地選用自然接地極。例如,與大地有可靠連接的建筑物的金屬結構,敷設于地下的水管等均可以用作自然接地極。自然接地電阻不得超過4Ω,電阻超過4Ω時,應采用人工接地極。接地電阻值越小,越能把帶電體的對地電壓控制在安全電壓范圍內。應該指出,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是不能單純采取保護接地措施的。如果采取保護接地,當某相發生碰殼短路時,人體與保護接地裝置處于并聯狀態,加在人體上的電壓等于接地電阻的電壓降,一般可達110V,這個電壓對人體還是很危險的。這就是說,在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單純采取保護接地雖然比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要好一些,但并沒有從根本上保證安全,危險性依然存在。
(8)保護接零。保護接零是把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部分(外殼),用導線與低壓電網的零線(中性線)連接起來。在電壓為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應采取保護接零。同時,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系統中,如果用電設備上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一旦設備漏電,觸及設備的人體將承受近220V的相電壓,是很危險的。采取保護接零就可以消除這一危險。保護接零的原理:當某相帶電部分與設備外殼碰連時,通過設備外殼形成相線對零線的單相短路(即碰殼短路),短路電流能促使線路上的保護裝置(如熔斷器,斷路器)迅速動作,從而把故障部分斷開,消除觸電危險。應當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線制電力系統中,不允許只對某些設備采取接零,而對另外一些設備只采取保護接地而不接零。否則,采取接地(不接零)的設備發生漏電時,電流通過兩接地體構成回路,采用接地的漏電設備和采用接零的非漏電設備上都可能帶有危險電壓。正確的做法是:采取重復接地保護裝置,就是將零線上的一處或多處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再次連接,通常是把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同時接地和接零。還應該注意,零線回路中不允許裝設熔斷器和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