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下高壓電纜熱縮安全技術措施

井下高壓電纜熱縮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7962

為保障井下生產系統安全生產,防止高壓電纜熱縮引發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及《神東煤炭集團公司井下電纜熱縮作業管理制度》相關要求,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一、人員安排與職責1、指定為現場熱縮作業負責人。作業負責人在作業前、結束時向調度室,調度室值班人員要做好記錄。作業過程中全程監督、檢查、驗收。2、瓦檢員,全程監測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氣體濃度,瓦斯濃度超過0.5%時禁止熱縮作業。3、安監員,全程監督檢查作業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情況。4、熱縮人員?,在作業前檢查確認作業點氣體符合標準時方要開始作業,作業中將儀器放在合適的位置,隨時測量。按工藝要求進行相應的熱縮作業。5、參與熱縮作業的其他人員名(見措施現場貫徹簽字欄),配合熱縮工作和做好滅火準備工作。6、灑水人員(可由現場負責人兼),在熱縮過程中及時向作業點周圍灑水,防止火星擴散;熱縮工作完成后,工作地點必須再次用水噴灑,確保無火星殘留。7、熱縮后留守人員(可由熱縮人員兼)?,在熱縮作業結束后一小時內現場檢查,發現異常,立即處理。一小時后,作業地點無異常,及時向調度室匯報。8、攜帶火柴人員。(必須是安監員)負責保管好火柴,負責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使用情況,并接受檢查。9、跟班領導?,在作業開始前必須組織作業人員進行最終驗收,確認安全后現場簽字,方可開始作業。二、熱縮作業前:1、該安全技術措施只允許本次、本班熱縮作業,嚴禁用于其它熱縮作業,跨班作業,參加人員出現變更時,必須重新審批安全技術措施。2、熱縮作業前,措施編制人應組織有關人員貫徹學習已審批過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簽字。熱縮作業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審批后的安全技術措施,跟班領導、現場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安監員、熱縮人員、噴灑水人員、熱縮后留守人員、作業時間、地點、工作內容要與安全技術措施一一對應。3、氣油瓶和噴燈要求分裝分運,不得同油脂、易燃易爆品同車運送,裝運過程必須輕裝輕放、支墊平穩、綁扎牢靠,防止拋摔、滾動,氣油瓶必須齊全完好,搬運前瓶蓋必須擰緊。4、裝卸、搬、運、熱縮設備時,必須輕裝輕放,不能受到撞擊,不能隨意打開,必須有效防止泄漏。5、機動車運輸時,時速不得超過30KM/h,且必須將設備在車輛上固定牢固,以防車輛顛簸或在上、下坡時設備滑動碰壞。6、地面由專職人員檢查設備、無泄漏、保證設備完好、帶齊工具、配件、滅火器。由專人運送設備入井,運送氣油瓶及噴燈人員,身上嚴禁帶點火物品,另由安檢員帶火柴,才能乘車入井。7、熱縮地點必須選擇在頂板完整、支護完好,無浮煤、無易燃易爆物品處,頂板鱗皮、片幫必須處理徹底,必要時設臨時支護。作業現場必須通風良好,整個熱縮過程不得停風,如若停風無論瓦斯濃度多少必須立即停止熱縮。8、熱縮作業前,應清除熱縮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的易燃易爆物品,對無法清除的易燃物,必須采取灑水等防火措施,且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9、熱縮作業地點必須至少備有兩具8kg干粉滅火器、0.2m3滅火砂,有供水條件的地點,必須將水管引至作業地點,無供水條件的地點,必須準備不少于50升的滅火水。由?負責灑水滅火。10、熱縮工必須持證上崗,未取得資格證的人員不得作業;現場負責人和熱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查報警儀,便攜儀報警點為0.5%;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11、必須在通風良好的地點進行熱縮作業,并在作業地點懸掛熱縮專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報警點0.5%)。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架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12、現場經安監員、瓦檢員、現場負責人確認安全后,由現場負責人確認方可開始作業。13、熱縮地點附近不得有其他人員,礦回風系統不得有人工作。三、熱縮作業過程中1、作業時,專職瓦檢員全程監測作業場所的有害氣體濃度。當瓦斯濃度超過0.5%時、巷道煤塵飛揚或停風時,立即停止作業。專職安監員必須全程監督檢查施焊地點周圍的安全狀況及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2、熱縮作業時,灑水人員要及時撲滅明火,發現火災隱患,必須立即進行處理。滅火器必須放置在作業地點旁邊,需要時,灑水人員和施焊人員可立即拿到。3、熱縮人員必須佩帶專用手套、或專用防護眼鏡,衣領袖口必須全部扎緊;必須背風作業,風大時應設擋風設施,工作過程中一定要站穩站實。4、作業暫停時,熱縮人員必須及時熄滅火源和關斷氣源。四、后期處理1、熱縮作業結束后,熱縮人員必須及時熄滅火源和關斷氣源,作業人員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噴灑水人員再次用水噴灑,留守人員在現場監護1小時,發現異常,立即處理,確認無起火危險或其它異常后,匯報作業負責人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2、必須將熱縮設備、工具等全部回收地面,不得在井下存放。3、帶火人員入井前和升井后必須向井口檢身人員匯報火種使用情況。五、危險源辨識施工單位在措施編制前要到作業地點現場堪察,根據具體施工現場環境、施工工藝進行針對性危險源辨識,并將措施編制在前面內容中。在施工前,根據工作現場辨識出新的特殊危險源及要求補充如下:1、2、措施貫徹簽字表組織貫徹人:作業負責人:熱縮人?員:?噴灑水人員:熱縮后留守人:瓦斯檢查員:安?監?員:??攜帶火種人:作業現場檢查確認表熱縮前及熱縮過程檢查:瓦檢員(簽字):?,CH4濃度: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后%;通風情況描述?安監員(簽字):?,安全措施現場落實情況描述:其它安全情況:?。跟班礦領導(簽字):?,現場安全檢查及措施落實情況描述:??。現場負責人(簽字):?,確認開始作業。作業開始時間:?年?月?日?時?分。(安監員填寫)作業結束時間:?年?月?日時分。(熱縮后留守人填寫)熱縮后檢查:結束時,作業負責人(簽字)?,熱縮地點安全檢查及措施落實情況描述:?。向調度室匯報?。作業場所現場清理完畢,熱縮后留守人(簽字)?觀測1小時后,確認?,熱縮作業結束。向調度室匯報?。備注:井下噴燈作業主要危險源辨識礦井噴燈作業共有主要危險源9條,其中重大3條。序號危險源及后果等級標準及措施1為編制、審批噴燈作業措施,進行噴燈作業,造成火災、瓦斯事故重大井下噴燈作業前施工單位必須編寫噴燈安全措施,且必須由礦長等相關人員批準。2未清理浮煤或清理不干凈,噴燈作業時的高溫或火花引起燃燒,發生火災,引起瓦斯、煤塵爆炸重大1.噴燈作業前用水對作業地點前后10米范圍內煤塵、浮煤進行沖洗清理;

2.噴燈作業結束后必須再次沖洗。3未準備消防器材或準備不齊全,發生燃燒后不能及時熄滅或遏制火勢,擴大受害范圍,增加事故后果重大噴燈作業前在作業地點至少準備2個干粉滅火器和15個沙袋,在接好消防灑水管。4未檢查瓦斯或檢查不到位,未及時發現瓦斯超標,噴燈作業時的高溫引起瓦斯燃燒或爆炸中等1、在噴燈作業前必須對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進行瓦斯濃度檢查確認,瓦斯濃度低于0.5%時方可作業;2、作業過程中,便攜瓦檢儀要掛在作業地點的上風側5米范圍內。5噴燈作業時未檢查噴燈是否完好,造成人員傷害中等噴燈作業必須檢查噴燈是否完好。6未檢查頂板、兩幫狀況,未及時發現頂板、煤壁破碎,冒頂、片幫傷害人員中等噴燈作業前檢查頂板、兩幫的狀況,保證作業地點頂板完整,無離層、無矸石、無磷皮,巷幫無裂縫;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認安全后方可作業。7噴燈作業時油液外泄導致燃燒爆炸中等噴燈作業時要平穩緩慢且在上風側使用以防出現泄漏情況。8噴燈作業完畢,作業現場未徹底清理且無人留守,發生煤塵燃燒爆炸或皮帶著火中等在噴燈作業結束后必須將噴燈作業所產生的廢棄物品及時清理,不得混入煤中;并留人監護1小時。9操作前未佩戴合格的防護用具,造成人員燒傷、灼傷一般噴燈作業前必須佩戴合格的防護用具。本崗位主要不安全行為1、作業人員未佩戴安全防護用具;

2、作業人員沒有按照要求佩戴瓦檢儀;

3、作業人員未進行瓦斯檢測,滅火器、沙子和水管沒有準備到位;

4、噴燈作業放置的安全距離不夠;

5、噴燈作業完畢未及時清理現場并再次灑水,未按要求留人看守。

篇2:10kV電纜熱縮終端頭制作安裝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10kV電纜熱縮終端頭制作安裝作業需做的準備工作、安全卡控點、作業流程及質量標準。

一、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朔黃鐵路肅寧分公司10kV電纜熱縮終端頭制作安裝作業。

二、編制依據:鐵運(1999)103號文件、北京鐵路局企業標準Q/BT143—96、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標準。

三、準備工作:

1、安全防護:作業人員正確佩戴勞動保護用品;對運行的電纜更換制作熱縮終端頭作業時,涉及計劃申報、工作票簽發與審核、預想會、停電作業、作業結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按《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標準》Q/SHTL015.09-2010《電力設備停電作業標準》中有關要求及程序進行辦理;新建線路作業時注意與相鄰帶電線路距離,并做好現場防護。

2、人員組織:工作領導人1人、操作2人、輔助人1人、座臺要令1人、驗電接地4人。

3、工器具材料:

材料要求:規格型號正確、質量合格、數量滿足需要,工器具要求:質量合格、安全可靠、數量及型號滿足需要。

材料:熱縮終端頭及附件、接線端子、焊錫、焊膏、破布、汽油、鍍鋅鋼管、固定電纜抱箍、電工膠帶(黃、綠、紅、黑四色)等。

登高工具:腳扣、安全帽、安全帶等。

通訊防護用具:對講機、標示牌(禁止類、允許類和警告類)、個人保安線、防護服、絕緣鞋、手套等。

絕緣工具:驗電器、絕緣操作桿、絕緣拉桿、絕緣手套、三合一地線(含接地針)、絕緣靴。

個人工具:電工鉗、扳手、螺絲刀、手錘、小繩及工具包等。

起重牽引工具:開口滑輪、繩索等。

其他工具:絕緣電阻表、鋼鋸弓、扁銼、汽油噴燈、電工刀、電纜剪、電纜剝削器、鐵鍬、鐵鎬、壓接工具等。

四、安全卡控點:

1、確認線路名稱、地點、電桿編號、是否已停電并做好安全措施,確認無誤后,在監護人的監護下方可登桿,以防誤登、誤操作;六級以上大風或雷雨時,禁止登桿。

2、登桿前檢查基礎是否牢固、電桿是否有裂紋;在新立電桿上作業前,應將回填土夯實;登沖刷、起土、上拔和導線、拉線松弛的電桿應采取安全措施。

3、登桿作業所用工具及零星材料應裝入工具包內,上下傳遞材料工具應用吊繩,不得拋接,防止高空掉物,現場人員應戴安全帽,桿下嚴禁行車和無關人員逗留。

4、作業人員登桿前,檢查腳扣各部位有無斷裂、銹蝕現象,并對安全帶、登桿工具作沖擊試驗,確認良好后方可登桿;登桿時做到“腳踩穩、手扒牢、一步一步慢登高,到達位置第一要,安全帶系牢靠”。

5、安全帶系上后,必須檢查扣環是否扣牢。桿上作業轉位時,不得失去安全帶保護,安全帶必須系在牢固的構件或電桿上,不得系在絕緣子、避雷器、導線等不牢固的物件上;在新立電桿作業時,應防止安全帶從桿頂脫出或被鋒利物割傷;嚴禁不系安全帶進行高空作業。

6、應在工作地點將電纜金屬導體充分放電。

7、加工電纜各層時戴手套。工作時刀口不要向著別人,并提醒旁人注意。

8、終端頭做好后要進行耐壓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9、試驗合格后的終端頭與線路連接時,應注意相序正確,并在在送電后進行高低壓核相,確認相位正確后方可通知用戶使用。

五、作業流程及質量標準:

作業項目

作業流程

質量標準

10kV電纜熱縮終端頭制作安裝作業

10kV電纜熱縮終端頭制作安裝作業

1、搖測電纜絕緣及放電。

2、剝去護套及鋼鎧。

3、剝內護層、分芯線。

4、焊接地線。

5、包繞填充膠和密封膠。

6、固定三芯分支套。

7、剝銅屏蔽層、半導體層、纏繞應力疏散膠。

8、固定應力管、壓接端子。

9、包絕緣密封膠。

10、固定絕緣管。

11、固定密封管和相色管。

12、(戶外頭)固定傘裙。

13、試驗。

14、安裝電纜終端、恢復現場。

1、電纜絕緣電阻測試合格后,對搖測的電纜充分放電;穿入鍍鋅鋼管。

2、電纜校直鋸齊,用支架或人工將電纜垂直固定,剝除800mm電纜外護套。由外護層斷口向上留30mm鋼鎧,纏繞綁線固定后,剝除其余鋼鎧。

3、由鋼鎧斷口向上留30mm內護層,其余剝除。分開三相芯線切掉填充物。

4、焊接地線時用砂紙或鋼銼將鋼鎧焊地線區打光,將地線分別焊在銅屏蔽帶和鋼鎧上(鋼鎧接地與銅屏蔽層接地應絕緣)。

5、包繞填充膠和密封膠時在三叉根部包繞填充膠,形似撖欖狀,最大直徑大于電纜外徑約15mm鋼鎧焊地線區應包在填充膠內。清潔外護套切口處后纏繞密封膠。

6、將三芯分支套套入三叉根部,往下壓緊,由分支套根部向兩端加熱固定。

7、從分支套指端向上留取30mm銅屏蔽層,其余剝除;再向上留取30mm半導體層,其余剝除;清理絕緣表面殘留的半導體碎顆粒。將應力疏散膠拉薄,纏繞在半導體層和絕緣層交接處,把余斜坡填平,各搭接5-10mm。

8、將應力控制管套入各相,搭接20mm銅屏蔽,加熱固定;在芯線端部剝去絕緣層,長度為端子孔深加5mm,端部削成“鉛筆頭”狀接端子。

9、在三芯支套指端包密膠,用密封膠填平金屬端子壓接處和線芯絕緣連處,密封膠應搭接端子和線芯絕緣各10mm。

10、在絕緣層表面涂硅脂膏,將絕緣管套至三叉根部,從下往上加熱固定。

11、將密封管套在端子接管部位,加熱固定。將相色管分別套在相應芯線上,加熱固定。

12、將三孔傘裙套入,在距三叉口100mm處加熱固定;再依次套入單孔傘裙,每相兩個,間距約為150mm,加熱固定。

13、進行主絕緣的絕緣電阻和交流耐壓試驗,采用5000V兆歐表進行主絕緣的絕緣電阻試驗。

14、安裝固定電纜抱箍;將試驗合格的電纜固定在桿上,多余量電纜在桿下盤圈埋設,埋深不低于0.8M,固定鍍鋅鋼管,鋼管埋入地下不低于0.2M;將終端頭與架空線路相相連,兩接線端子接觸面應打磨并涂電力復合脂,連接螺栓上涂凡士林;安裝埋設各類標識;清理現場,保證現場無遺留物。達到工完、場清、料凈;拆除安全措施。

篇3:10kV電纜熱縮中間接頭制作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10kV電纜熱縮中間接頭制作安裝作業需做的準備工作、安全卡控點、作業流程及質量標準。

一、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朔黃鐵路肅寧分公司10kV電纜熱縮中間接頭制作安裝作業。

二、編制依據:鐵運(1999)103號文件、北京鐵路局企業標準Q/BT143—96、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標準。

三、準備工作:

1、安全防護:作業人員正確佩戴勞動保護用品;對運行的電纜制作熱縮中間接頭作業時,涉及計劃申報、工作票簽發與審核、預想會、停電作業、作業結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按《朔黃鐵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標準》Q/SHTL015.09-2010《電力設備停電作業標準》中有關要求及程序進行辦理。

2、人員組織:工作領導人1人、操作2人、輔助人1人、座臺要令1人、驗電接地4人。

3、工器具材料:

材料要求:規格型號正確、質量合格、數量滿足需要,工器具要求:質量合格、安全可靠、數量及型號滿足需要。

材料:熱縮中間接頭及附件、接線端子、焊錫、焊膏、破布、汽油、鍍鋅鋼管、電工膠帶(黃、綠、紅、黑四色)等。

登高工具:腳扣、安全帽、安全帶等。

通訊防護用具:對講機、標示牌(禁止類、允許類和警告類)、個人保安線、防護服、絕緣鞋、手套等。

絕緣工具:驗電器、絕緣操作桿、絕緣拉桿、絕緣手套、三合一地線(含接地針)、絕緣靴。

個人工具:電工鉗、扳手、螺絲刀、手錘、小繩及工具包等。

其他工具:絕緣電阻表、鋼鋸弓、扁銼、汽油噴燈、電工刀、電纜剪、電纜剝削器、鐵鍬、鐵鎬、壓接工具等。

四、安全卡控點:

1、確認線路名稱、地點、電桿編號、是否已停電并做好安全措施,確認無誤后,在監護人的監護下方可登桿,以防誤登、誤操作;六級以上大風或雷雨時,禁止登桿。

2、登桿前檢查基礎是否牢固、電桿是否有裂紋;在新立電桿上作業前,應將回填土夯實;登沖刷、起土、上拔和導線、拉線松弛的電桿應采取安全措施。

3、登桿作業所用工具及零星材料應裝入工具包內,上下傳遞材料工具應用吊繩,不得拋接,防止高空掉物,現場人員應戴安全帽,桿下嚴禁行車和無關人員逗留。

4、作業人員登桿前,檢查腳扣各部位有無斷裂、銹蝕現象,并對安全帶、登桿工具作沖擊試驗,確認良好后方可登桿;登桿時做到“腳踩穩、手扒牢、一步一步慢登高,到達位置第一要,安全帶系牢靠”。

5、安全帶系上后,必須檢查扣環是否扣牢。桿上作業轉位時,不得失去安全帶保護,安全帶必須系在牢固的構件或電桿上,不得系在絕緣子、避雷器、導線等不牢固的物件上;在新立電桿作業時,應防止安全帶從桿頂脫出或被鋒利物割傷;嚴禁不系安全帶進行高空作業。

6、對運行電纜制作中間接頭時,停電后還必須確認電纜是要制作中間接頭的電纜,防止誤動運行中帶電的其它電纜,在做好接地等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作業。

7、作業前應在工作地點將電纜金屬導體充分放電。

8、加工電纜各層時戴手套;工作時刀口不要向著別人,并提醒旁人注意。

9、制作中間接頭時,應注意相序正確。

10、中間接頭做好后要進行耐壓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1、在送電后進行高低壓核相,確認相位正確后方可通知用戶使用。

五、作業流程及質量標準:

作業項目

作業流程

質量標準

10kV電纜熱縮中間接頭制作作業

10kV電纜熱縮中間接頭制作作業

10kV電纜熱縮中間接頭制作作業

1、確認電纜。

2、搖測電纜絕緣及放電。

3、鋸開需要作接頭處電纜并搭接(新電纜接續時,絕緣電阻測試合格后可直接搭接)。

4、電纜或剝去護套及鋼鎧;剝內護層、清除絕緣體表面半導電物質。

4、纏繞應力疏散膠,套入固定應力管,搭接銅屏蔽層。

5、芯線接續處理,削絕緣體成錐體(俗稱削“鉛筆頭”);兩端套入各種護套、管

6、壓接接續管并填充。

7、清潔絕緣表面,加熱固定內絕緣管、外絕緣管套。

8、包繞密封膠、加熱固定半導體管。

9、焊接銅屏蔽網,扎緊三相線芯。

10、加熱固定內護套管。

11、焊接地線,加熱固定外護套。

12、試驗。

13、填埋中間接頭,恢復現場,高壓核相。

1、同一段電纜的廠家、型號是相同的,并且米標沿電纜連續,根據這三個要素,將要做接頭的電纜和已停電電纜能確認的一端核對,必須確保三個要素全能吻合方可進行作業。

2、電纜絕緣電阻測試合格后,對搖測的電纜充分放電;

3、電纜拉直平放并重疊200-300mm,在重疊中心處將電纜鋸開;兩端對正,在兩端電纜上鍍鋅鋼管。

3、按照一定長度剝去電纜外護層(長端890mm,短端490mm),在距外護層斷口約30mm處的鎧裝上,纏繞綁扎線固定后,剝除其余鋼帶。保留20mm內護層,其余剝去。切除填充物。兩端芯線各量300mm,切銅屏蔽帶,斷口用自粘帶固定;保留200mm半導體層,其余剝除。清除絕緣體表面半導電物質。

4、將應力疏散膠拉薄,繞在半導體層和絕緣層交界處,各搭接5-10mm并填平。用硅脂膏涂抹絕緣層表面,去掉銅屏蔽層上自粘帶。在兩條電纜的套入應力管搭接銅屏蔽層20mm,加熱固定。

5、在芯線端部切除絕緣體,切除長度為電纜連接管長度的二分之一加5mm。并將絕緣體削成30mm長的錐體。剝切長度較長一端套入內、外護套管,各相線芯分別依次套入銅網、半導體管、內絕緣管、外絕緣管。同時在短的一端也套上內、外護套管。

6、導線上套上連接管,通過色相帶確認相位正確后,每端連接管各壓3次,用銼刀及砂布打表面壓痕。用清潔紙蘸酒精擦凈連接管表面及絕緣層表面。在連接管表面搭繞半導包帶至“鉛筆頭”內半導層上,其余凹陷部分,用一般填充膠填平。在絕緣層表面薄薄涂抹一層硅脂膏。

7、用酒精擦去絕緣表面雜質后,將內絕緣管套在兩端應力管之間,一端搭接銅屏蔽層10mm,由中間向兩端加熱收縮固定。絕緣管套在距內絕緣管端頭135mm處,加熱收縮固定。

8、在內絕緣管兩端臺階處包繞密封膠,使臺階平滑過渡。拉出半導體管,兩端各搭接銅屏蔽層30-50mm,依次由兩端向中間搭接,加熱固定。

9、將紅色密封膠繞包在電纜銅屏蔽與收縮好的半導電管末端,并填平此間隙。拉開銅屏蔽網,將其兩端綁扎并焊接在電纜兩端的銅屏蔽上,用PVC帶或絕緣帶扎緊三相線芯。

10、將兩個內護套管分別搭在兩端電纜內護層上,從端部向中間加熱固定,使它們在中部搭接。

11、兩端鋼鎧用25mm2銅軟接地線連接并焊牢(也可以用卡子固定)。將兩根外護套管拉出,兩端搭接在電纜的外護套上150mm,從端部向中間加熱固定。別一根也同些固定(注意兩管必須搭接20mm)。

12、進行主絕緣的絕緣電阻和交流耐壓試驗,采用5000V兆歐表進行主絕緣的絕緣電阻試驗。

13、將鍍鋅鋼管拉至接頭位置,防護中間接頭,填埋中間接頭,埋深不低于0.8M,并設置相關標識;送電后進行高低壓核相,確認相位正確后方可通知用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