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超厚混凝土底板澆筑施工工法

超厚混凝土底板澆筑施工工法

2024-07-12 閱讀 5990

1.隨著建筑規模的逐步擴大和結構領域的深入研究,建筑設計中出現了大批高層/高聳的建筑造型,大量超厚、超大底板由于結構需要應運而生,這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采用普通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具有工序繁雜、施工周期長、質量控制難度大等諸多不利因素。采用超厚大體積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底板施工工藝,使上述不利因素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并為控制超厚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開創出一條新路。

2.工法特點

本工法的使用功能較好,在施工方法上具有以下特點:

⑴設計單位應具有超厚底板設計經驗,能與施工單位密切配合,并按照本工法的施工縫分層基本思路以及處理方法進行設計。

⑵配合比設計單位應與施工現場試驗室加強溝通協作,通過對多次不同水泥、水灰比、水膠比及外加劑的組合試驗,盡量減少水泥用量,最大限度摻加粉煤灰,求得最優化配合比。

⑶施工單位的工序少、施工速度快、技術準備要求較高。

3.適用范圍

本工法適用的工程對象主要是各種建筑結構形式的超厚大體積基礎筏板混凝土工程施工。

4.工藝原理

4.1基本原理:

⑴、采用可靠的施工縫處理方法。

⑵、確定科學合理的施工配合比,最大限度加大配合比中粉煤灰摻量,以減少水泥用量。

⑶、采用適宜的混凝土澆注、測溫和養護方案。

篇2: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前準備措施

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前的準備

由于本工程處在東三環路邊,交通受到限制過多。為保證交通順暢,應配備專門的人員進行指揮,統一協調部署。為保證澆筑的順暢,事先需充分做好一切準備。

1、接管:泵管必須牢固架設,輸送管線宜直,轉彎宜緩,接頭加膠圈,以保證其嚴密,泵出口處要設一定長度的水平管,澆筑前先用混凝土減石砂漿濕潤泵管。

垂直方向采用鋼管搭設腳手固定泵管,其腳手架搭設成塔式,靠近護坡樁的立桿放在護坡樁與槽鋼錨梁之間,水平斜撐用短鋼管與護坡樁邊的錨梁相連接牢固,垂直方向泵管架設詳見圖9.

圖9泵管垂直布置示意圖

泵管水平方向用φ25鋼筋焊接馬凳架設,馬凳間距為6m。其馬凳的做法詳見圖10。

圖10水平架設泵管的鐵馬凳

2、事先與本地區交通主管部門聯系,取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使攪拌車能夠在進入工地東側大門前暫停并排隊,并順利進入工地,施工現場有統一的指揮和調度。施工中配置手持對講機,為相互聯絡工具。

3、澆筑前項目部排定各班作業的各崗位人員名單。按照施工方案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使所有參加人員都知曉自己的崗位職責。

4、對模板內的雜物用高壓空氣吹干凈,鋼筋上如有油污,則用棉紗蘸稀料擦洗。

5、混凝土澆筑實行"澆筑令"制度,澆筑前對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和預埋件、預留洞口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符合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且經過業主、監理的隱蔽驗收簽字認可后方可澆筑混凝土。

6、在墻、柱鋼筋上必須抄出+1.00m標高控制線,并用紅油漆畫上紅色三角做標記,現場備有水準儀,對集水坑等標高重點控制,以便隨時抄平,控制標高正確性。

篇3: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措施

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1澆筑施工工藝流程

布置混凝土汽車泵→混凝土供貨驗收→開機、泵送砂漿、潤管→澆筑第一區第一層混凝土→振搗→作業面推進→澆筑第二區第一層混凝土→振搗→返回混凝土第一區第二層混凝土→振搗循環作業混凝土表面第一次趕平、壓實、抹光→混凝土表面二次趕平、壓實、抹光→混凝土及時覆蓋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測溫監控

2混凝土澆筑順序

本工程兩棟樓的澆筑順序:10號樓由西向東,11號樓由東向西澆筑。

每棟樓采用兩個振搗小分隊,每個小分隊分為6路向前推進,首泵料分別投放在起始澆筑的基礎底板大角,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順序圖如圖7-1所示。

考慮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大,當混凝土澆筑至電梯井坑相鄰軸跨時,電梯深坑底板混凝土先下料澆筑。

根據現場交通環境,安排泵車停靠位置的方案圖如基礎泵送方案圖如圖7-2所示。

3澆筑方法

采用一次性連續澆搗方案,分三層澆筑,每層約550mm厚左右,分層厚度標志在底板鋼筋馬凳腿上刷紅色漆。底板振搗采用斜坡式分層振搗,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坡度控制在1:3左右,振搗工作從澆筑層的底層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分層混凝土間的施工質量。

混凝土在振搗過程中宜將振動棒上下略有抽動,使上下混凝土振動均勻每次振搗時間以20~30為宜(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現氣泡、泛出灰漿為準),振搗時,要盡量避免碰撞鋼筋,管道預埋件等。振搗棒插點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動,每次移動距離不超過混凝土振搗棒的有效作用半徑的1.25倍,一般振動棒的作用半徑為30~40cm。振搗操作要"快插慢拔"防止混凝土內部振搗不實;要"先振低處,后振高處",防止高低坡面處混凝土出現振搗"松頂"現象。混凝土的斜面分層水平方向錯開距離大于4m,混凝土澆筑的斜面分層如圖7-3所示:

圖7-1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順序

圖7-2泵車停靠位置的方案圖

圖7-3混凝土澆筑的斜面分層示意圖

3.1外墻底板上30cm高導墻

外墻根部的施工縫在底板上30cm處,該部位有固定模板的鋼管,有剪力墻定位梯子筋,并設置了鋼板止水帶,混凝土下料不能直接將泵送混凝土傾入模板中央,振搗必須慢速、細致的操作。

3.2人防出口處混凝土澆筑

人防出口處有橡膠止水帶及其固定鋼筋箍,混凝土下料傾倒注意避免沖移止水帶,振搗時振動棒不得直接接觸止水帶。

3.3電梯深坑澆筑電梯深坑的底板混凝土應先下料振搗,待坑壁混凝土澆筑時,底部不致返漿,振搗操作應分層振搗,分層厚度0.5cm。電梯井深坑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容易出現井筒移位、跑模的質量病,為防止模板移位,除支模時采用外頂內撐的固定方式支模,一定要注意在井筒模周邊對稱下料,對稱振搗,禁止一側混凝土一次澆筑到頂。

3.4框架柱根部

應是混凝土下料振搗密實的重點部位,操作工應防止漏振、欠振;

4鋼筋防止移位措施

采取定點下料,對稱振搗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將鋼筋推離設計位置。底板上剪力墻及柱插筋采用定位箍控制豎向筋的間距,豎筋外套PVC管防止水泥漿污染,澆筑現場安排專人看護。

5泌水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中,容易產生泌水現象,泌水現象嚴重時,可能影響相應部分的混凝土強度指標。為此必須采取措施,消除和排除泌水。一般情況下上涌的泌水和浮漿會順著混凝土澆筑坡面下流到坑底。施工中根據施工流水,大部分泌水可排到集水坑和電梯井坑內,然后用潛水泵抽排掉,局部少量泌水采用海綿吸除處理。

6表面防裂施工技術要點

大體積泵送混凝土經振搗后表面水泥漿較厚,容易引起表面裂縫,首先,要求在振搗最上一層混凝土時,控制振搗時間,注意避免表層產生太厚的浮漿層;在澆搗后,必須及時用2m長括尺,將多余浮漿層刮除,按施工員測設的標高控制點,將混凝土表面括拍平整。有凹坑的部位必須用混凝土填平,在混凝土收漿接近初凝時,混凝土面進行二次抹光,用木蟹全面仔細打抹兩遍,既要確保混凝土的平整度,又要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縮脫水細縫閉合,在混凝土收漿凝固施工期間,除了具體施工人員外,不得在未干硬的混凝土面上隨意行走,收漿工作完成的面必須同步及時覆蓋表面養護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