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加固質量保證措施
地基加固質量保證措施
攪拌樁施工時,嚴格控制攪拌樁的位置,樁深及加固范圍,做好原材料的試驗和控制工作,施工中,按有關要求進行成樁試驗或檢查,保證加固效果。嚴格執行隱蔽工程檢查簽字制度。所有隱蔽工程首先進行嚴格自檢,自檢合格后填寫隱蔽工程檢查證及附件,于隱蔽前按規定時間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并辦理簽證后繼續施工。如遇與設計資料差異較大的隱蔽工程,在報監理工程師的同時,還要通知設計單位參加檢查、簽證。
水泥攪拌樁質量檢驗:成樁7天后,采用淺部開挖樁頭目測檢查攪拌的均勻性,量測成樁直徑。檢查量為總樁數的5%。應檢驗樁位、樁數與樁頂質量,如不符合設計要求,應采取有效補強措施。
1)遇孤石的處理措施
在水泥攪拌樁施工過程中,對埋深較淺的地段的大孤石采用開挖的部分,取出孤石。對埋深較深的大孤石,經現場確認無法施工時,采用補樁措施,補樁與原設計樁徑樁長水泥含量等同。如圖《加樁平面位置圖》
圖4-16加樁平面位置圖
2)垂直度控制及糾斜措施
樁機就位時,確保其鉆桿中心與樁中心在一個垂直面上,其鉆桿垂直度,符合施工要求,若在施工發生樁位傾斜現象,則應重新定位樁機,根據需要采取補樁措施。
3)意外停機時的應急措施
為防止施工中發生意外停機事件,自備一臺發電機;打樁過程因故中斷而續打時,為防止斷樁或缺漿,應使攪拌軸下沉至停漿面以下50mm,待恢復供漿后再繼續噴漿提升,對于由于意外事件造成樁機停機時間較長的,則需采用補樁措施。
4)斷樁、開叉等的補救措施
開挖后發現攪拌樁有斷樁、開叉現象,則立即采取補強措施:在斷樁、開叉部位的樁身處,采取在開挖面側向樁內注漿,加固土體;樁背后作旋噴樁止水帷幕。
5)水泥土強度測試及補救措施
(1)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施工記錄,并對每根樁進行質量評定,對于不合格的樁應根據其位置和數量等具體情況,分別采取補樁或加強樁鄰樁等措施
(2)攪拌樁在成樁7天后用輕便觸探器鉆取加固樁身土樣,觀察攪拌均勻程度,同時根據輕便觸探擊數用對比法判定樁強度。檢驗樁的數量不少于成樁數量的2%。
在下列情況下尚應進行取樣,單樁載荷或開挖檢驗:
(3)經觸探檢驗對樁身強度有懷疑的樁應鉆取樁身芯樣,制成試塊并測定樁身強度。
(4)場地復雜或施工有問題的樁應進行單樁載荷試驗,檢驗其承載力。
(5)基槽開挖后,應檢驗樁位、樁數與樁頂質量,如不符規定要求,應采取有效補救措施。
篇2:某地基加固施工技術措施
地基加固施工技術措施
1)對將要進行深層攪拌樁施工的場地事先應加以平整,徹底清除施工現場地面、地下及空中的障礙物。如現場地表過軟,應采取防止施工機械失穩的措施。
2)濕噴法施工中實際使用的固化劑、外摻劑,要經試驗室的確認方能使用。泵送漿液必須連續,如因故停漿,要立即通知前臺操作工,以防止斷樁。
3)施工時應使用定位卡以確保樁位的準確度和樁機的水平、垂直精度。
4)樁機預攪下沉時不易沖水,當遇到較硬土層下沉太慢時,方可適量沖水,但要考慮沖水成樁對樁身強度的影響。
5)樁機噴漿的次數和速度應符合規劃要求,有專人記錄樁機每次下沉和提升的時間,深度誤差不大于50mm,時間記錄誤差不大于5s。
篇3:地基加固施工方法措施
地基加固施工方法
1)樁位放樣
技術人員根據設計圖紙和測量控制點放出樁位,樁位平面偏差不大于5mm。本標段使用三軸攪拌機。三軸攪拌樁采用旋噴成孔工藝,樁心距用紅色油漆做好標記,保證攪拌樁定位準確。
2)樁機就位
樁機開到指定樁位處,并調整樁架垂直度達到2‰以上。樁機移位由當班機長統一指揮,移動前仔細觀察現場情況,保證移位平穩、安全。樁位偏差不得大于30mm。
3)樁基垂直度校正
在樁架10m高處懸掛一鉛錘,利用經緯儀校直鉆桿垂直度,使鉛錘線與鉆桿平行,把鉆桿垂直度誤差控制在3‰以內。
4)樁長控制標記
施工前在鉆桿上做好標記,控制攪拌樁樁長不小于設計樁長,當樁長變化時擦去舊標記,做好新標記。
5)水泥漿液拌制
施工前搭建好水泥的拌漿水桶,對全體工人做好詳盡的施工技術交底,水泥漿液的水灰比嚴格控制在1.0~1.5。
6)攪拌樁機鉆桿下沉與提升
鉆桿在下沉和提升時均需注入水泥漿液。鉆桿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2m/min,下沉與提升過程中均勻、連續的注入拌制好的水泥漿液。鉆桿提升完畢時,設計水泥漿液全部注完,攪拌樁施工結束。
7)注漿、攪拌、提升
開動灰漿泵,待純水泥漿到達攪拌頭后,按計算要求的速度提升攪拌頭,邊注漿、邊攪拌、邊提升,使水泥漿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和,提升到離地面50cm處或樁頂設計標高后再關閉灰漿泵。
8)水泥攪拌樁的搭接施工
水泥攪拌樁的搭接以及成形攪拌樁的垂直度補正是依靠攪拌樁單孔搭接套鉆來實現的,以確保攪拌樁的隔水帷幕作用。水泥攪拌樁一般采用跳槽式搭接套鉆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