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設備質量控制措施
工地設備的質量控制
設備是指建設工地所使用的施工機械設備,對其實行質量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機械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減少機械設備的閑置、損壞,以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及產出水平,從而提高設備的經濟效益。控制的環節主要有選購、使用、保養、維修和職工的技術培訓等。
合理選購機械設備
根據"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施工上適用、安全可靠"的原則,考慮機械產品的特點,正確選購配置設備,要求設備管理部門與有關部門配合,掌握有關生產工藝設備的現狀、發展動向,以及各種機械設備在應用新技術方面的成就,以利合理選購。選購時應綜合考慮下列各因素:
(1)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及規格;(2)工程質量的保證程度;(3)生產效率;(4)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5)生產安全性;(6)成套性;(7)設備的使用壽命;(8)靈活性;(9)對環境的影響;(10)維修的難易性;(11)設備的投資效果等等。
建立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
建立健全一套科學的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包括:(1)建筑機械管理制度;(2)崗位責任制,(3)試運轉的規定;(4)機械走合期的規定;(5)技術操作規程;(6)保養維修制度;(7)保養修理技術規程;(8)交接班制度,(9)機械事故處理制度;(10)機械定額管理制度;(11)機械統計工作制度;(12)備用配件供應管理制度;(13)施工機械折舊和大修理基金的規定;(14)機械設備的改裝、試驗制度等等。
技術培訓
操作人員上崗前必須接受技術培訓,以便熟悉機械性能和操作規程,經考試合格,領取操作(駕駛)證后,方可上機操作(駕駛)。上崗后還必須接受定期和不定期的技術培訓以及安全教育。
合理使用
(1)實行崗位證制度,沒有上崗(駕駛)證的人員登機操作應作為嚴重違章操作事故處理。
(2)進一步掌握機械設備的性能、用途和效率,研究機械設備的故障、磨損規律,逐步完善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以求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機械設備。
設備檢查
(1)每日檢查:一般在交接班時,由操作人員進行日常保養,以便及時發現不正常狀況,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工作。
(2)定期檢查:按照檢查計劃,由操作人員參與,定期由專職維修人員執行,通過檢查,全面準確地掌握零件磨損的實際情況,以便確定是否進行修理。
保養
(1)日常保養:由操作人員在每班開機前、使用間歇中和停機后按規定項目和內容、要求進行。保養的基本內容: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
(2)定期保養:根據制度規定按一定的周期和內容分級進行保養。保養周期根據各類機械設備的磨損規律、作業條件、操作維修水平以及經濟性四個因素決定。
修理
(1)檢查后修理:事先規定機械設備的檢查計劃,根據檢查的結果和以前的修理資料,確定修理日期、內容和工作量。
(2)定期修理:根據設備實際使用情況,在基本上掌握了設備零、部件使用壽命的基礎上,參考有關檢修周期,確定設備修理工作的計劃日期和修理工作量。確切的修理時間和內容則根據每次修理前的檢查再詳細規定。
(3)標準修理:根據機械設備的零部件使用壽命,對修理日期、修理類別、內容和工作量,預先制訂具體的計劃,不管機械設備的實際技術狀態如何,都嚴格按計劃超定執行。
篇2:工程原材料設備質量控制措施
工程原材料、設備的質量控制措施
材料、設備是工程施工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加強材料、設備質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創造正常施工條件的前提。
1、原材料檢驗要求
1.1鋼筋
到達現場的每一批鋼筋都需根據中國規范GB700-和GB1499-進行取樣,檢驗其質量和性能。
鋼筋受拉試件要求在工程施工期間每3個月進行一次材料特性試驗,用于初步估計軸向縮短和主體結構的預調整值計算。
1.2水泥
現場水泥必須根據國標GB175-對水泥安定性、凝結時間、強度進行試驗。
1.3骨料
骨料須符合中國GB50204-20**及中國國家標準(GB/T14684-20**)和(GB/T14685-20**)的規定。并對骨料的篩分析、含泥量、泥塊含量、針片狀顆粒含量、壓碎指標等指標進行試驗檢測。
1.4混凝土
施工中混凝土的取樣制作應按國標GB50204-20**進行,在攪拌點或澆筑點取樣。取樣的數量和頻率須按國標GB50204-20**或業主代表的指示。
型鋼混凝土柱所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收縮評估。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澆注前均需試配設計,并制作混凝土試塊測試標養齡期7天、14天、28天、90天的混凝土彈性模量。上述測試要在施工期間保持每3個月進行一次。
2、原材料、設備檢驗措施
2.1設立材料設備采購領導機制。各專業公司根據專業特點,抽調技術、質量、生產、材料等部門專家,組成材料設備采購領導小組,確立工作原則,確定采購范圍。
2.2確立材料設備采購程序。制定出擬采購材料設備質量標準、需用時間、數量等,面向全社會招標,投標人不少于5人,經設備采購領導小組評審,選定供應商。
2.3由現場技術部門根據原材料設備的采購程序計劃,編制原材料設備的試驗計劃,確保進場原材料質量性能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2.4材料設備質量控制要點。物流采購部要掌握材料設備質量、價格、供應能力信息,合理組織材料使用,材料設備進場通過現場綜合檢驗、證明文件、復試等手段嚴格檢查驗收。所有的材料設備合同必須附加詳細、具體的技術、質量協議。如預拌混凝土供應合同,須附加內容包括最低水泥用量、坍落度、初凝時間等的協議。
2.5明確材料設備質量標準。依據國家相關質量標準,結合本工程的具體特點,特別是新型材料設備,制定出與本工程要求相適宜的標準。
2.6材料設備的檢(試)驗。明確檢驗的目的、檢驗方法(書面檢驗、外觀檢驗、理化檢驗、無損檢驗)、檢驗程度(免檢、抽檢、全檢)和項目,所有用于結構中的材料,均應按照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進行復試。
3、試驗次數要求
序號試驗項目次數要求
1水泥試驗每周一次
2骨料篩分每種骨料、每天一次
3骨料中泥土、粉砂塵埃含量每天一次(或經業主指定)
4粗骨料含水率每周一次
5細骨料含水率業主指定
篇3:某設備材料質量控制措施
設備材料質量控制措施
嚴把材料采購質量。工程中各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設備的加工訂貨必須嚴格執行公司"合格分供方名錄"。三無產品決不采購使用。甲方指定廠家應會同設計、甲方、監理、施工單位等有關部門共同通過考究等手段,將其增加到"合格分供方名錄"中,以保證材料、設備加工定貨的質量。
工程使用的物資、入庫、進場場都必須進行檢驗。審核物資質量證明文件,外觀質量,品種的型號、規格、清點數量,測量尺寸,出場日期;衛生器具、散熱器、閥門均進行10%抽檢,閥門及散熱器還需進行10%抽檢打壓,其壓力進場標定壓力為準,試壓5min,接口不滲漏為合格。
采暖系統主控閥門100%抽檢打壓。進場材料由工長組織材料員,施工隊材料員三方驗收合格后,方可入庫。入庫管材管件閥均進行標識,寫明規格、型號、廠家、出場日期。大型設備、風機、水泵,紫外線消毒器等均進行開箱檢驗,零件齊全,規格型號符合圖紙要求,經三方驗收后方可入庫使用。
暖衛工程所有管材、管件、器具、設備均應在進行檢驗,并填寫材料三方驗收單各方簽字確認。
暖衛工程材料設專職材料員進行保管。施工隊設專職材料員負責檢驗材料,領取材料,保管好施工中領取材料。工長對工程各專業分項工程使用的材料,進行認真計算、核對,并由技術負責復審,校對,力爭數據準確作為該項工程實際使用材料依據。材料組根據工長的材料表作為采購依據。
收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