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保障房樁基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保障房樁基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2024-07-12 閱讀 2417

保障房樁基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1、質量保證體系

本著"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宗旨,本工程建立公司質量保證體系領導下的項目經理負責制,各施工班組主要成員參加的質量管理小組,全面負責本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項目經理部下設工程技術科、材料科、質檢科、安全科等部門,各部門通力協作,各司其職,具體管理網絡圖如下:

工程按質量保證體系圖進行質量控制。按ISO9002質量體系進行工序質量監控。做到工藝流程標準化施工,有針對本工程特點的特殊措施。工程資料規范化,準確及時。

2、質量控制流程

1.測量放線

1.1根據甲方提供的控制樁,引放控制點及軸線,做好永久性控制點的保護,校正樁位偏差量尺誤差≤萬分之一及≤2cm,測角誤差≤20″,根據施工圖確定樁平面尺寸,由經緯儀控制方向,用鋼尺量測出各樁位置,并校正樁位偏差≤1cm。

1.2根據甲方提供的水準點或±0.000標高點,在施工場地附近(沉樁影響范圍以外),設置一個永久的±0.000標高點,以控制沉樁的樁頂標高,本工程應引測2個控制點,以方便施工。標高點引測好后,必須經監理現場復核無誤后,并辦理好手續后方可施工。

2.選擇工藝先進質量可靠、信譽良好的制造廠家的產品,樁運至現場必須附出廠合格證,強度達到100%時方可運輸,且在吊運過程中應輕吊輕放,嚴防碰撞。

3.基樁運抵現場,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驗收:樁頭附近是否有空洞(敲擊法),要重點檢查,不合格的分開堆放并做好標識,及時出場。

4.管樁堆放層數,應根據其強度、地面承載力、墊木及堆垛穩定性確定,為方便施工,現場以堆放3層為限,且堆放位置應盡量靠近打樁區域,避免二次搬運。

5.樁位找正,預放樁位與角度法(或軸線)雙重控制,防止因樁機行走擠動樁位點。

沉樁時,先調正樁位,調平機組,樁身、中心線應重合。用經緯儀控制垂直度和樁位找正。傾斜<0.5%,對中誤差<20mm。

7.送樁標高控制:按設計樁頂標高,將高程點引至現場不受壓樁影響處,建立一個永久高程點,在送樁管上劃證明置標高,用水平儀控制。

8.沉樁時,注意觀察樁身受力情況,確保軸心受力,若有偏差及時調整,禁止用移動樁機來校正已入土的樁的傾斜或找正。

9.沉樁過程中不得出現環向及縱向裂縫。樁身彎曲≤L/1200,端板間隙≤2mm,坡口錯位≤2mm,焊縫飽滿,無焊渣焊瘤。

3、常見質量問題分析與處理

在樁基施工中對質量問題及隱患的分析與處理,將影響建筑物的結構安全。常見質量問題類別及原因分析打樁工程常見質量問題有:

(一)、單樁承載力低于設計要求的常見原因有:

(1)、樁沉人深度不足;

(2)、樁端未進入設計規定的持力層,但樁深已達設計值;

(3)、最終貫人度過大;

(4)、其他,諸如樁傾斜過大、斷裂等原因導致單樁承載力下降;

(5)、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層剖面、地基承載力等有關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

(二)、樁傾斜過大的常見原因:

(1)、預制樁質量差,其中樁頂面傾斜和樁尖位置不正或變形,最易造成樁傾斜;

(2)、樁機安裝不正,樁架與地面不垂直;

(3)、樁錘、樁帽、樁身的中心線不重合,產生錘擊偏心;

(4)、樁端遇石子或堅硬的障礙物;

(5)、樁距過小,打樁順序不當而產生強烈的擠土效應;

(三)、出現斷樁的常見原因:

除了樁傾斜過大可能產生樁斷裂外,其他原因還有兩種:

(1)、樁堆放、起吊、運輸的支點或吊點位置不當;

(2)、沉樁過程中,樁身彎曲過大而斷裂。如樁制作質量造成的彎曲,或樁細長又遇到較硬土層時,錘擊產生的彎曲等;

(四)、樁接頭斷離的常見原因:

設計樁較長時,因施工工藝的需要,樁分段預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間常用鋼制焊接連接件做樁接頭。這種樁接頭的斷離現象也較常見。其原因還有上、下節樁中心線不重合;樁接頭施工質量差,如焊縫尺寸不足等原因。

(五)、樁位偏差過大的常見原因,測量放線差錯;沉樁工藝不良,如樁身傾斜造成竣工樁位出現較大的偏差常用處理方法打樁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施工單位切忌自行處理,必須報監理、業主,然后會同設計、勘察等相關部門分析、研究,作出正確處理方案。由設計部門出具修改設計通知。一般處理方法有:補沉法、補樁法、送補結合法、糾偏法、擴大承臺法、復合地基法等。

總之,樁基施工質量關系到整個建筑物的工程質量,在樁基施工過程中,遇到各種意外情況,應及時通過業主、監理與設計部門聯系,按設計部門的設計修改通知或會議紀要進行施工。

檔案管理制度

篇2:鉆孔樁基礎質量保證措施

鉆孔樁基礎的質量保證措施

1、樁位在測量放樣定位后,拉十字線在四周打保護樁,并測出距離,鋼護筒埋設定位,樁中心至護筒邊距離大于樁的半徑。村機就位后,調整樁架機身水平,并移機將鉆頭對準樁中心,開鉆后經常檢查是否對中,若有誤差及時調整。

2、鉆孔之前,應在孔位處進行人工開挖,在地表以下2m范圍內查明有無地下管線,確信無地下管線后埋設護筒再行鉆孔。

3、鉆孔連續進行,不得中斷,鉆孔過程中,經常對孔位垂直度檢查,并做好鉆孔填寫記錄,在土層變化處撈取渣樣,判明土層,以便與地質剖面圖相核對。

4、鉆孔達到設計深度后,應立即進行清孔,孔內水位應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0m,以防止鉆孔的塌陷。

5、有換漿法清孔后的泥漿性能相對密度1.05~1.2,粘度17~20S,含砂率4%。孔底沉渣厚度應符合設計規定。

6、在清孔完畢放置鋼筋骨架前,應對鋼筋籠全長,直徑進行檢查,并報請監理工程師復查。

7、砼灌注前,還需要檢測孔底泥漿沉渣厚度,如大于規定要求時,應再次清孔。

8、砼拌和物運至灌注地點時,應檢查其均勻性和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8~22cm和易性或有無離析泌水現象,不合格的砼不得使用,每根樁隨機取樣抗壓強度試件,樁長20m三組,20m時取樣四組試件,其中一組是七天齡期。

9、在灌注砼開始時,導管底部至孔底應有25~40厘米的空間,首批砼灌注的數量應能滿足導管初次埋深大于1米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澆筑過程的埋深控制在2~6米。

10、砼應連續灌注,直至灌注至樁頂面,高出設計樁頂不小于0.8m,并立即將表面已離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泥漿清理干凈,以保證全部砼具有滿意的質量。

11、砼灌注過程中,如發生故障應報告現場監理工程師并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