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計劃調度
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方法:計劃調度
第3節計劃調度和技術管理
1、計劃調度管理
本工程施工由于涉及材料、加工定貨、構配件、設備、季節甚至資金等各種條件的牽制,不可預見性較多且復雜。因此,計劃的執行存在復雜多變的因素。為此,必須加強計劃調度管理,及時做好計劃的平衡和調度工作,保證施工活動順利進行。
3.1.1建立健全現場施工的計劃調度管理系統,形成現場施工指揮中心和施工活動的協調中心。
3.1.2建立計劃調度會議制度,形成施工指揮系統集中解決問題的一種形式。會議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的方式。
3.1.3計劃調度管理的基本任務
3.1.3.1監督、檢查施工計劃和承包合同的執行情況,掌握和控制施工進度,及時進行工、料、機等的平衡和調配,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
3.1.3.2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矛盾,協調總、分包之間,各單位、各部門之間的工作。
3.1.3.3監督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
3.1.3.4檢查后續工序的準備情況,布置工序之間的交接。
3.1.3.5及時準確地傳達上級對施工的有關決定,發布調度命令,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調度會議,落實調度會議決議。
3.1.3.6由于主客觀原因不能按計劃執行時,項目經理有權建議修改計劃、調整部署,以保證各項指標的完成。
3.1.3.7及時公布天氣預報,通知有關方面做好災害預防工作。
2、技術管理
3.2.1施工圖紙的學習與會審
施工圖紙是施工的依據,必須使有關人員了解設計圖紙的內容、要求和特點,通過學習和審查圖紙,以便能夠正確無誤地進行施工。
圖紙審查的內容包括:審查圖紙及其說明是否齊全、清楚,與現場的實際條件是否相符,查對建筑、結構、設備安裝圖紙是否相符,有無"錯,漏、碰、缺",內部結構與工藝設備有無矛盾,研究和解決土建和各專業施工單位在審查圖紙中提出的問題,對采用的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其實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需要采取的技術組織措施,進一步明確土建和各專業施工任務的分工問題,特別注意一些邊緣項目的劃分職責,并對主要施工程序和重大施工方案進行研究商討。
會審后,所有設計變更資料(包括設計變更通知和修改后的圖紙),均需作文字記錄,納入工程檔案,作為竣工結算的依據。
3.2.2技術交底
技術交底的目的是使參與施工的人員在施工前了解設計和施工要求,以便能按照合理的工序、工藝進行施工。在分部工程、分項工程施工前,均須對有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工作。
技術交底的內容,可根據不同的層次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圖紙、設計變更,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工藝、操作規程、質量標準和安全措施等,對于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則應詳細交底。交底的方式可以采用口頭和文字兩種,應以文字和樣板交底為主。班組長在接受交底后,應組織工人進行認真討論,保證施工要求。
3、材料,制品的試驗、檢驗
3.3.1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和設備等,必須由供應采購部門提供合格證明文件。但對A類材料,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抽查、復驗,證明合格后方可使用。
3.3.2對A類材料,除應有出廠證明外,還要根據規范和設計進行必要
的檢驗,見表9-1。檢驗項目表表9-1
3.3.3混凝土,砂漿、防水材料的配合比,要經試驗室試配。
3.3.4高低壓電纜、高低壓絕緣材料,要進行耐壓試驗。
3.3.5新材料、新產品、新構件要在對其做出技術鑒定,制定出質量標準后,才能在工程上使用。
4、工程質量的檢查和驗收
序號檢驗項目必檢內容必要時檢驗內容
1鋼筋屈服強度、廷伸、冷彎耐沖擊韌、化學成分、疲勞強度
2水泥強度等級安定性、凝結時間
3磚強度等級外觀規格、吸水率
4砂顆粒級配、含泥量
5石顆粒級配、含泥量
6瀝青韌性、針入度、軟化點耐熱度
為保證工程質量,在施工過程中,除根據國家規定的《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逐項檢查操作質量外,還必須根據建筑安裝工程特點,按照規范,規程的要求,分別對隱蔽工程,分項工程和交工工程進行技術復核及檢查和驗收。其項目和內容,參見表9-2。檢查復核項目表表9-2
項目內容
工程測量定位測量定位的標準線樁、水平樁、龍門棉線、標高、定位軸線
地基、基礎土地、地耐力、位置、標高、尺寸、樁位和數量及試驗記錄、人工地基試驗記錄等
模板尺寸、位置、標高、預埋件、預留孔、牢固程度、模板內部的清理、濕潤情況、涂刷脫模劑情況等
現澆混凝土水泥品種和強度等級、砂石質量、混凝土配合比;鋼筋品種、規格、數量、位置、尺寸、接頭位置、除銹情況、保護層厚度、焊接情況、材料代用情況;預埋件數量及位置等
砌體軸線、皮數桿、砂漿配合比、砌塊排列等
防水工程地下室和屋面防水找平層的質量情況、干燥程度;防水層數和節點處理、防水材料質量等
水、衛、煤氣管線位置、標高、坡度、試壓、通水、通氣、焊接、防銹、防腐、保
溫及預埋件等
電氣位置、規格、標高、方向、彎度、接頭等;電纜耐壓絕緣、地線、地板、避雷針接地電阻等
其他設備、儀表、儀器完好程度;數量規格、模板及外加工大樣圖等
5、工程技術檔案
建立工程技術檔案。是為了系統地積累施工技術、經濟資料,保證工程交工后合理使用,并為今后維修,改擴建提供依據。因此要依據一定的原則和按照一定的要求,系統地、真實地收集記錄工程建設全過程中具有保存價值的技術材料,并按檔案制定加以分類整理,以便交工驗收后完整地移交給有關部門。
工程技術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由施工單位建立并保存的技術檔案有,施工組織設計及經驗總結;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試驗研究資料及其經驗總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情況分析及其補救措施,有關技術管理的經驗總結及重要技術決定,施工日志以及大型臨時設施施工團(包括有關結構計算書等)。
竣工驗收交由建設單位保存的技術資料有:施工執照、地質勘探資料,永久性水準點坐標位置和基礎深度等測量記錄,竣工驗收證明,竣工圖和竣工項目一覽表。(竣工工程名稱、位置、結構、層數、工程量或安裝的設備、裝置的數量等),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和技
術核定單,材料、構件、設備的質量合格證明及其試驗檢驗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工程質量檢驗評定和事故記錄;設備調試、試壓、試運轉記錄,建筑物的施工測量定位、沉陷,變形觀察記錄;主要結構和部位的試件、材料試驗及檢查記錄,施工和監理、設計單位提出的建筑物和設備使用注意事項的文件及其他有關工程的技術文件。
篇2:車輛調度人員崗位責任
1、負責本企業運輸任務的組織、車輛的調度,合理安排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
2、嚴格執行安全行車制度,掌握駕駛員的準駕資質,熟悉車輛及駕駛員的技術狀況,合理調整作息時間。營運里程超過400KM的,必須派雙司機或制定行之有效的作息制度。
3、搞好貨源調查、掌握市場信息和貨源流量、流向、流時規律,準確及時傳達各種生產信息。根據車輛運行情況及時編制和調整運行作業計劃,充分發揮車輛運行效率。
4、記錄駕駛員的出車情況,車輛動態情況,初審貨物運單,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做好調度日志。
5、嚴格執行車輛及設施、設備報修計劃,確保車輛及設施、設備的質量,并作好記錄、統計。
6、處理負責反饋、客戶的投訴,對重大問題及時報告領導通報有關部門。對本企業發生故障的車輛,及時派車救援、接駁。
7、接到車輛因運行途中遇特殊情況改變預定指令的,應據情向領導匯報并及時做好運力調整及補救安排。
篇3:運輸車輛安全調度制度
為科學調度公司車輛,確保客運車輛符合運行線路、道路狀況要求,防止因調度不當造成駕駛人疲勞駕駛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等相關要求,結合公司經營范圍,制定本制度:
一、我公司到道路運輸經營范圍:縣際班車客運(四類);縣內班車客運(四類)(農村客運);縣際包車客運;縣內包車客運。運距都在100公里以內。
二、公司經營科在安排運輸任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班線車輛按照核定的線路,班次運行;
(二)車輛類型等級為普通級以上,車輛技術等級為三級以上;
(三)車輛座位必須11座以上;
(四)經驗收合格符合開行班線車輛的村道(5米以下)座位不超過14座;
(五)臨時包車必須符合以上規定
三、發班時間及運行規定:
(一)區域化經營的線路車輛實行的滾動發班,途徑三級以下路面的車輛發班時間不得在夜間22:00時-6:00時;
(二)所有班線車輛,包車客運車輛嚴格要求駕駛人在24小時內累計駕駛不得超過8小時(特殊情況下可延長2小時,但每月延長總時間不超過36小時),連續駕駛不得超過4小時,每次停車休息時間不少于20分鐘。
(三)包車客運車輛有途徑三級以下路面不得在夜間22:00時-6:00時行駛。
(四)調度人員安排加班車輛必須保證駕駛人運行時間未超過第(二)項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