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基坑抗浮錨桿工程技術交底

基坑抗浮錨桿工程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1382

基坑抗浮錨桿分項工程質量技術交底卡GD2301003施工單位廣東華典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名稱金棕櫚園分部工程地基與基礎交底部位基坑抗浮錨桿日期2012年8月7日交底內容交底內容交底內容:一、施工準備1.1材料準備1鋼管Φ25mm,壁厚3.5mm,2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3鋼筋:HPB2358、HRB40025,④、防水橡膠套環。組織施工材料按計劃進場。提前作好材料復驗工作,必須配合試驗員進行現場取樣。1.2機具準備1、主要機械有:履條式潛孔鉆機、注漿機、砂漿攪拌機、交流電焊機、鋼筋切割機、機械連接滾絲機、砂輪切割機、交流電焊機、洛陽鏟。2、一般機具有:鐵鍬、鐵鎬、手推車、白線、鉛絲和鋼卷尺等。3、測量儀器有: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50m及5m鋼卷尺、坡度尺等。各種機具根據施工進度和需要進場,以免閑置。1.3作業條件1.3.1施工現場平整,井位、樁位、基槽、道路等定位放線完畢;1.3.2鉆機、空壓機等組裝調試完畢,各工作性能檢測均合格,并經總包及監理檢查合格;1.3.3各機具已做好施工前準備工作,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已就位。二、施工方法2.1施工工藝┌→錨桿制作─┐測量定位─→基坑修整─┴→─造孔──┴→清孔─→錨桿安設─→注漿2.2施工方法1、測量定位:(1)根據現場已經驗收的軸線用全站儀測量定位,按具體的《錨桿平面布置圖》測放錨桿位置,并交監理檢驗孔位后方可進行一步施工。2、基坑修整:按測量位置修整錨桿處基底土方,嚴格控制其基底標高,使其滿足錨桿施工要求。3、錨桿造孔要求:(1)成孔過程中,應有專業施工管理人員跟隨班作業,按設計要求控制成孔深度,錨桿要求入中、強風化粉砂巖、泥巖不小于6m,錨桿錨固長度不應小于40d。4、清孔:(1)成孔后及時清孔,保證孔壁干凈,采用高壓水從孔底向上沖洗,將孔內余渣及水清洗干凈。5、錨桿制作安裝:(1)每根錨桿按設計要求采用3根HRB400級25鋼筋,下料長度按現場錨桿孔深要求進行下料,并沿3根桿體軸線方向每隔1.5m設置一個長50mmφ25的固定鋼管,把鋼筋、鋼管對稱焊接牢固,,鉆孔完成且清孔驗收合格后,將制作好的鋼筋和注漿管下入孔中,要求下到設計深度,誤差不超過10cm,注漿管端口距孔底20~30cm。(2)鋼筋長度方向連接采用機械連接,應錯開40d,同一連接區段接頭率不應大于50%,焊接必須符合規范要求。(3)在每根錨桿鋼筋軸線方向上每隔1.5m用焊接設置38的定位卡,定位卡采用φ8HPB400鋼筋制作。(4)錨桿孔造好后應盡快放置鋼筋,鋼筋放入前應認真檢查桿體質量。6、注漿:水泥漿液采用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0.45,注漿壓力≥0.5MPa。注漿注意事項如下:(1)漿液應隨攪隨用,并在初凝前用完。注漿作業開始時,應先用水或稀水泥漿循環注漿系統1~2min,確保注漿時漿液暢通。(2)注漿完畢,當漿液硬化后,若發現漿液沒有充滿土釘孔時,應進行補漿,漿體初凝前需補漿1~2次。三、施工質量要求及驗收標準⑴認真討論錨桿技術方案,做好向施工人員技術交底工作,使大家明確施工工藝,技術要領和質量標準。⑵對本工程的抗浮錨桿按《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抽取總根數的5%進行抗拔檢測,經建設、監理單位現場隨機抽取點位,檢測總根數為7根。⑶對錨桿的安裝、注漿、焊結等關鍵工序實行工程技術人員跟班作業,確保質量符合設計要求。⑷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對每一道工序嚴把質量關:①錨桿制作:按設計選準材徑、長度下料,誤差允許值為±20mm,按中架間距1.5m一個,焊牢。②錨桿安裝:檢驗材徑,長度和穩中架要符合本孔要求,對號入座。③攪拌漿液:嚴格按設計要求0.45的水灰比配料,攪拌均勻。④注漿作業:首先,將符合孔深要求的注漿管插入孔內(距孔底0.5-1.0m),從里向外逐步回撤注漿,達到孔口稍有溢流現象,漿液背壓不小于0.4MPa,即行堵口封死。6注漿:嚴格按設計要求比例配料攪拌均勻,注意觀察料的水量(不得有干料現象)和回彈情況,及時調整注漿量和距離,抽取砼試塊。由專人負責檢查錨桿制作、鉆孔、注漿等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下達注漿指令后才能開始注漿。錨桿工程質量檢驗標準項目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查方法單位數值主控項目1錨桿土釘長度mm±30用鋼尺量2錨桿鎖定力設計要求現場實測一般項目1錨桿或土釘位置mm±100用鋼尺量2鉆孔傾斜度°±1測鉆機傾角3漿體強度設計要求試樣送檢4注漿量大于理論計算漿量檢查計量數據5土釘墻面厚度mm±10用鋼尺量6墻體強度設計要求試樣送檢四、成品保護1、造孔施工中如發現硬物以及管線等異常情況必須及時上報現場工長,以免造成安全質量問題。2、生活區設立垃圾堆放池,垃圾及時清理。3、注漿用漿體施工時應懸掛配合比標牌,計量器具齊全準確且由專人使用保管。4、各種材料分類推放,做到散材成方,型材成垛,各種材料明確標識。5、固定設備搭設保護棚,入口處懸掛設備標志及操作規程。6、必須派專人對開挖的基坑進行修整,修整的土方不得緊靠基坑外側堆放,以免地面超荷引起土體位移、支撐破壞,要嚴格按照組織設計堆放運至指定地點。

篇2:基坑錨桿支護施工方法措施

基坑錨桿支護施工方法

1噴錨施工程序及流程圖

每個斷面的噴錨施工由上向下分層依次進行。其噴錨施工流程如下圖:

2噴錨網施工技術要求

2.1掛網、噴射混凝土施工

2.1.1噴射混凝土材料采用32.5普硅水泥、中粗砂、5~15mm粒徑瓜米石,噴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重量比為水泥:砂:石=1:2:2~2.5;

2.1.2噴射混凝土厚度為50mm,一次連續完成,必要時可分二次完成;滿足60%的厚度保證率,并保證平均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

2.1.3網筋為φ6.5Ⅰ級圓鋼,間距@250×250雙向。網筋上沿每層錨桿設2根橫向Φ16螺紋鋼(加強筋)。錨桿頭部通過Φ20螺紋鋼壓焊連接。

2.1.4噴射機供料應保持連續均勻;

2.1.5鋼筋網片可焊接或綁扎而成,網格允許誤差為±10mm。鋪設時每邊的搭接長度應不小于210mm,如為搭焊則焊接長度不小于70mm;

2.1.6混合料宜隨拌隨用,采用人工攪拌時,攪拌次數不少于三次。

2.1.7當噴射混凝土終凝兩小時后,采用灑水進行養護;

2.1.8噴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試塊應在施工中抽樣制做。試塊數量,每噴50~100m3混合料或小于50m3混合料的獨立工程不少于一組,每組不小于三個。

2.2錨桿制作

2.2.1材料進場均進行檢查與驗收,主要材料應有出廠證明及產品合格證,并按規定抽樣復驗;

2.2.2沿錨桿軸向長度每隔2~3m設置一個對中支架;

2.2.3在噴錨部分錨桿拉筋采用Φ20螺紋鋼,在旋噴樁部位中無法成孔時采用φ48鉆空鋼管,對接長錨桿應按《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鋼筋焊接技術要求進行焊接。

2.3鉆孔、注漿施工

2.3.1錨桿采用全長注漿;注漿材料為32.5普硅水泥純水泥漿,水灰比為0.45~0.55;

2.3.2在修整后的開挖坡面上定好孔位,成孔直徑100mm,錨桿孔距誤差不超過150mm;錨桿傾角誤差不大于3度。

3施工技術措施

3.1材料進場后先要送檢,待合格后,經監理方認可方可使用。

3.2技術人員現場檢查各道工藝流程及各項技術要求,待驗收合格后方進行下一道工序;

3.3嚴格執行交接班和現場記錄制度,對設備運行、安全、進度狀況及材料用量進行全面交接;

3.4檢查確認待噴坡面的形狀、尺寸,利用竹簽或鋼筋等設置好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志;

3.5土質較差處開挖后應立即施噴,縮短坡面的暴露時間,以保證坡面局部穩定性;

3.6噴頭與受噴面應垂直,噴頭與受噴面的距離宜保持在0.8~1.5m左右;嚴格控制水灰比,噴頭處水壓應不小0.2MPa;保持噴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濕潤光澤,無干班或流淌現象;

3.7噴射混凝土時應從開挖層底部逐漸向上、螺旋式進行;

3.8成孔根據土質情況可采用沖擊錘或洛陽鏟,成孔完畢檢查確認后立即送入錨桿;

3.9錨桿采用先安裝后注漿的施工方法;錨桿安裝應確保桿體處于孔中心位置,錨桿端頭露出受噴面宜為8~10cm。當確保回漿稠度與注體稠度一致時方可停止注漿,孔口部有空隙時應及時補漿;

3.10注漿時采用底部注漿方式,注漿導管頂端應插至孔底,在注漿同時將導管勻速緩慢拔出,以保證孔中氣體能全部逸出;

3.11拌漿時嚴格計量,控制好水灰比,不得隨意更改;注漿完畢后及時用清水清洗注漿泵和輸送管中的殘漿;

3.12施工員和技術員每天巡查支護坡面的完整性及基坑周邊沉降和位移情況,并對已經出現的異常情況和險情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3.13現場備用草袋或土工織物,及雨天施工各種器具,當出現大暴雨時,可迅速組織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