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碳硫分析儀操作規程

碳硫分析儀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2000

1.【目的】

正確、合理、高效地使用設備。

2.【適用范圍】

?適用于7L851型碳硫分析儀的安全操作及維護保養。

3.【引用文件】

碳硫分析儀使用手冊說明書

4.【職責】

檢測中心負責其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護。

5.【工作程序】

5.1分析前準備

5.1.1檢查電、氣、水連接是否可靠。

5.1.2準備好要分析的試樣。

5.2用標樣校定儀器

5.2.1確認配好后的碳硫吸收液已完全放置好。(配好后的碳硫吸收液一般要放置24小時)

5.2.2接通氧氣瓶,打開氣閥。

5.2.3稱取一定量標樣樣品放入坩堝中,把坩堝放置在坩堝燒制架上,升起坩堝架使其與上蓋完全密封。

5.2.4根據標樣稱取量在數顯儀上選取相應的樣品質量按鈕和碳含量按鈕,>2%樣器質量按鈕按下,<2%按鈕彈起。

5.2.5按下數顯儀上的加液按鈕,此時檢測儀自動加液,時刻觀察檢測儀上的吸收瓶內的液體液面,直到液體不流出吸收瓶,按下數顯儀上的停止按鈕。

5.2.6旋轉零位調節旋鈕,使數顯儀上的碳硫顯示屏上顯示零。

5.2.7打開氣閥,按下數顯儀上的通氧按鈕,同時按下燃燒爐上的引弧按鈕,此時開始燃燒,觀察檢測儀氧氣壓力表是否在35~40mmHg之間,起出此范圍,調節氧氣壓力調節旋鈕,使其氧氣壓力在35~40mmHg之內。

5.2.8時刻觀察氧氣瓶壓力,當燃燒結束,燃燒爐上會有聲響,同時氧氣浮標到零位,數顯儀的所顯示數值基本穩定。

5.2.9旋轉含量調節旋鈕,校正碳、硫含量與其標樣標準值接近,按下放液按鈕放掉液體,使殘液全部放出,按下停止按鈕,換取另外盛裝標樣的坩堝,重復上述步驟,使其數顯儀上顯示的碳硫含量與標樣標準值接近,此時儀器校正結束,記下些時的碳硫含量讀數。這時不能再動數顯儀上除“操作”下的四個功能按鈕以外的其余按鈕,否則上述校正不準確。

5.3測試

5.3.1燒制試樣,稱取一定量標樣樣品放入坩堝中,把坩堝放置在坩堝燒制架上,升起坩堝架使其與上蓋完全密封。

5.3.2按下數顯儀上的通氧按鈕,同時按下燃燒爐上的引弧按鈕,此時開始燃燒,觀察檢測儀氧氣壓力表是否在35~40mmHg之間,起出此范圍,調節氧氣壓力調節旋鈕,使其氧氣壓力在35~40mmHg之內。

5.3.3時刻觀察氧氣瓶壓力,當燃燒結束,燃燒爐上會有聲響,同時氧氣浮標到零位,數顯儀的所顯示數值穩定,記下此時數顯儀上所顯示的碳硫含量數值。

5.3.4整個測試結束,關掉氧氣瓶上的氧氣閥門,從氧氣瓶上拔掉通向燃燒爐的氧氣管子,同時用手捏緊此管管口,不讓氧氣倒流出來,隨后捏緊燃燒爐的氧氣入口管子,捏緊后在放掉氧氣瓶上拔下的管子,然后放掉吸收瓶內的殘液。按下數顯儀上的停止按鈕,關掉數顯儀上的電源開關。

5.3.5試樣碳硫含量的計算方法舉例說明如下:

?比如標樣標準值碳含量為:3.37%,實際標樣碳含量測出值為:3.40%,

?試樣碳含量測出值為:3.36%,則實際試樣的真實碳含量值為:

3.36%-(3.40%-3.37%)=3.33%。

篇2:磷酸根分析儀使用操作規定

1、用量筒量取測水樣100mL加入錐形瓶中。然后加入酸性釩鉬酸銨(顯色劑)10mL搖動混勻,放置1min后進行測定分析。

2、按“排污”鍵將儀表內存有的水排出。

3、往測量杯內加入滿杯3級試劑水,待水樣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水樣排盡。重復此操作2次。

4、往測量杯內加入1/2杯待測液,待溶液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排污。重復此操作1次。

5、往測量杯內倒加滿杯待測液,待儀表示數穩定后讀數。

6、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液體排出。

7、往測量杯內加入滿杯3級試劑水,待水樣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水樣排盡。重復此操作3次。

8、往儀表內加入滿杯3級試劑水。

篇3:硅酸根分析儀使用操作規定

1、用量筒量取測水樣100mL加入塑料瓶中。加入酸性鉬酸氨3mL,搖動后放置5min。

2、加入酒石酸(或草酸)3mL,搖動后放置1min。

3、加入1-2-4酸2mL,搖動塑料瓶將溶液混勻,放置在化驗臺上8min后進行測定分析。

4、按“排污”鍵將儀表內存有的水排出。

5、往測量杯內加入滿杯1級試劑水(或蒸餾水、飽和蒸汽凝結水),待水樣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水樣排盡。重復此操作3次。

6、往測量杯內加入1/2杯待測液,待溶液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排污。重復此操作1次。

7、往測量杯內倒加滿杯待測液,待儀表示數穩定后讀數。

8、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液體排出。

9、往測量杯內加入滿杯1級試劑水(或蒸餾水、飽和蒸汽凝結水),待水樣全部進入儀表后,按“排污”鍵將儀表內水樣排盡。重復此操作3次。

10、往儀表內加入滿杯1級試劑水(或蒸餾水、飽和蒸汽凝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