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控制組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
規范員工行為,提高員工安全技能,實現在生產質量控制、檢驗過程當中操作標準化,以確保人身安全,無事故發生。
2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質量控制組在生產運行當中的質量檢驗、取樣、制樣及組內檢驗設備的檢修與維護。
3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
機械傷害、觸電、高處墜落、腐蝕、中毒、高溫灼傷、粉塵污染、噪音污染
4內容及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進入工作現場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4.1.2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
4.2具體工作安全要求及內容:
4.2.1取樣前對取樣點設備進行檢查,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業。
4.2.2下樓梯時要一手扶住樓梯,防止滑跌。
4.2.3夜間工作時要穿反光工作服,在取樣過程中靠右慢行,注意躲避車輛。
4.2.4取熟料樣品時要注意避免熟料燙傷,注意腳下散落熟料防止摔滑。
4.2.5測量比表面積時檢查設備是否漏電完好,避免觸電。
4.2.6使用玻璃“U”管時注意輕拿輕放,避免壓壞玻璃管造成對人體割傷。
4.2.7擰取樣桶時應扶好扶手,取樣前應戴好防塵眼鏡和防塵口罩,必須穿長袖工作服。
4.2.8取散裝水泥時,系好安全帶,由兩人協作取樣,取樣前戴好防塵眼鏡和防塵口罩。
4.2.9取窯頭及窯尾水質進行水化檢查時應做好個人高溫防護、防止燙傷。
4.2.1水化裝置所加藥品在高濃度下均具有毒性和腐蝕性,進行藥品的補充及稀釋時必須穿好防酸堿鞋、穿戴好防酸堿防護服,做好安全措施才能進行加藥。長期停運時,應將藥箱或管道中的積存藥液排出,并清洗干凈。
4.3工作設備安全要求及內容:
4.3.1粉磨樣品制作結束后應及時關閉電源。
4.3.2使用烘箱時注意檢查防護裝置完好,避免燙傷、電傷。
4.3.3測定三氧化硫及游離鈣時注意化學試劑濺入眼睛、燙傷。進行滴定操作時將滴定管固定好。
4.3.4攪拌溶液時用力要適中。加熱純凈水時嚴禁用濕手插電源插頭,手指不要伸到插孔內并戴好線手套。
4.3.5使用玻璃器皿注意輕拿輕放,避免壓壞玻璃管造成對人體割傷。
4.3.6使用振動磨前檢查設備是否完好,使用后及時關閉電源。
4.4組內酸、堿使用注意事項:
4.4.1所用試劑必須有標簽注明名稱、濃度,嚴禁使用沒有標簽的試劑。
4.4.2各種溶劑和藥品不得敞口存放,凡能產生有刺激、腐蝕性、有毒和惡臭氣體的操作必須帶防護手套,在通風櫥內進行,中途不許離崗。
4.4.3配制硫酸時,必須將硫酸緩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斷的攪拌,絕不能將水注入硫酸中。
4.4.4絕對不允許任意混合試劑,以免發生事故。
4.4.5啟用有毒物品及有揮發性、刺激性類的試劑時,嚴禁將瓶口對準自己或別人,加熱煮沸時如有沸騰現象,應在溶液中加入玻珠、瓷片等避免之。
4.4.6各種易燃、易爆藥品,要遠離火源使用。進行易燃試驗操作時,必須用水浴、沙浴或電熱套加熱,不能使用明火加熱。
4.4.7使用強堿、強酸及氧化劑要謹慎,嚴防燒傷;凡裝過強腐蝕性、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容器,使用后操作者應及時清洗干凈。
4.4.8蒸餾和加熱時,液體量不能超過容器容量的2/3。
4.4.9操作結束后必須洗手,試驗中的一切藥品不得帶出室外,用剩的藥品如數歸還。
4.4.10工作完畢后,及時清洗器皿放好儀器藥品。
4.4.11在分析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必須統一收集,廢液貯存到一定數量后,集中處理,經適當處理達到排放標準,有毒物品按規定處理。
4.4.12用于回收的廢液的容器應分類盛裝,禁止混合貯存,以免發生劇烈化學反應而造成事故。
4.4.13沾附有害物質的濾紙、稱量紙、藥棉等應與生活垃圾分開,單獨處理。
4.4.14檢測完畢后,必須清點儀器,擺放整齊,作好清潔工作后才能離開。
4.5設備檢修與維護
4.5.1設備檢查(檢修)時必須辦理停電簽字手續。
4.5.2應保證分析儀器設備的時效性,儀器、設備應規范使用并進行日常維護。
4.5.3按周期對分析儀器設備進行檢定。檢定合格后方可進行化驗分析,如檢定不合格,應立即進行維修,維修后再進行檢定,檢定仍不合格者,按規范程序進行報廢。
4.5.4水化檢驗室內設備開車前:(1)應確認待啟動設備上沒有人或障礙物、確認安全防護及消防設施完好、到位。(2)應檢查轉動設備各部位緊固是否牢,泵長期停運后再次運轉時,需排放泵入口側的空氣。(3)必須檢查裝置上各閥門的開閉狀態、藥箱中的液位及泵體潤滑油位,確認無異常后方可聯系開機。
4.5.6水化檢驗室內設備開車后:(1)應嚴格按照化驗結果進行藥液的稀釋、補充作業。(2)當液位在攪拌機葉片上方300mm以下時,禁止攪拌機運行,以免發生振動或傳動軸偏擺造成傳動軸永久變形。(3)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加藥量來調整加藥泵的柱塞行程,避免加藥量的錯誤導致設備的損傷。
4.5.7設備起動后需檢查確認泵的旋轉方向正常,運行中應對藥箱中的液位,進出口壓力進行監視,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機。未經許可不得隨意對泵體進行拆卸、調整。應注意檢查藥液是否凍結或低溫下藥液中是否有結晶體析出,若有上述現象,應采取措施。
5事故應急措施:
5.1發現事故發生,現場人員立即對周圍環境進行判斷,對存在的隱患進行排除,如需停機則立即緊急停機。立即通知當班負責人,由當班負責人逐級向上級報告。
5.2現場人員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傷者脫離危險區域,判斷傷者的受傷程度與成因,對于身體受輕傷或神智模糊著可采取對傷口止血包扎、呼喚叫醒等簡單醫療處置;對于受傷嚴重的進行緊急止血處理并撥打120急救送往醫院。如受傷人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進行就地搶救,直到醫務人員接替搶救,送往醫院。
5.3現場負責人執行相應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5.4安全應急處理措施
5.4.1藥品中毒的處理
一旦發生中毒事故后,必須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于吸入煤氣或其他毒性氣體、蒸氣時,應立即把中毒者移到新鮮空氣處;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有效的辦法是借嘔吐排除胃中的毒物,同時立即將中毒事故的情況通知醫務部門,救護的越快越好。
5.4.2燒傷、灼傷的處理
若不慎燒傷、灼傷時,因按下列方法臨時處理:
a、火燙傷時皮膚發紅時,可用酒精棉花涂擦或浸在冷水里,至不覺疼痛為止。起泡時應用紅汞或高錳酸鉀溶液(4%)涂抹,不要弄破水泡。
b、皮膚被酸灼傷時,應立即用干凈紗布把皮膚上的酸抹去后用水沖凈,再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若被堿燒傷時,用水沖洗后再用2%的醋酸或硼酸溶液沖洗。
c、酸對皮膚、指甲的傷害力很強,若沾在手上則應立即用水或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再用甘油和氧化鎂混合藥劑(2:1)涂抹后包扎好。
d、被溴燒傷處用氨水酒精混合液(1:10)涂抹。
e、不同的化學物質濺到皮膚上后呈現的顏色和情況也不一樣,一般規律是:硝酸呈褐黃色;硫酸呈棕褐色或黑色;強堿呈白色;氫氟酸開始不明顯,也無不適之感,當稍有疼痛時,說明已到嚴重程度,不但能腐蝕皮膚、組織和器官,還可以腐蝕至骨骼。酸性物質燒傷具有自限性,腐蝕作用只在當時,經沖洗等處理后,一般不再加重;而堿性化學物質則不同,初期可能不嚴重,但會逐漸發展,損害漸漸向周圍和組織深部蔓延。
5.4.3觸電的處理
一旦發生觸電事故時,要立即用不導電的物體把觸電者從電線上挪開,同時采取措施切斷電源,把觸電者轉移到新鮮空氣處進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通知醫務部門。
5.4.4防火
a.如加熱試樣和實驗過程中起火時,應立即先用濕抹布或石棉布熄滅明火,并拔去電源插頭,關閉煤氣閥、總開關。易燃液體和固體(有機物)著火時不能用水去澆,除小范圍可用濕抹布覆蓋外,要立即用滅火砂、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撲滅,精密儀器則應用四氯化碳滅火。
b.電線著火時,應立即關閉總開關,切斷電源后,再用四氯化碳滅火器熄滅著火的電線,并及時通知值班電工。不能用水撲滅燃燒的電線。
6記錄
6.1《車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臺帳》
6.2《班前班后會議及隱患檢查記錄》
6.3《班組周安全活動記錄》
6.4《車間班組現場安全隱患整改提案單》
6.5《班組設備及使用工具登記表》
6.6《班組設備工具維修記錄表》
6.7《事故及未遂事故記錄》
6.8《車間現場檢查整改通知單》
6.9《安全隱患及不符合項檢查整改臺帳》
6.10《安全檢修任務單》
篇2:護理質量控制組職責
護理質量控制組各組職責
一、特一級基護組
(一)在護理部質量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全院的特一級護理及基礎護理質量督查工作。
(二)負責特一級護理及基礎護理標準的修訂,并對護士長進行培訓。
(三)每月嚴格按要求檢查各護理單元,將存在問題現場反饋。并提出改進措施。
(四)考核小組成員每月活動一次,討論、分析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匯報護理部。
(五)檢查指導急、危重、凝難病人的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及護理會診。
(六)了解國內外護理質量管理動態,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文化。
二、病區管理組(護理服務、病區管理、急救物品)
(一)根據醫院工作任務,不斷完善病區管理制度及質控標準。
(二)熟悉病區管理規章制度及質量標準,發現問題及時向護理部匯報,與病區護士長溝通,并提出改進意見。
(三)對病區清潔整齊、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及清潔衛生情況進行督查。
(四)對全院各科室的急救設施、氧氣設備、器械、藥品等進行檢查,對存在問題及時向科室護士長溝通并協助科室改進。
(五)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報告并提出改進建議。
三、消毒隔離組(消毒隔離、五常法)
(一)熟悉掌握各病區、手術室、供應室及醫院感染管理等重點科室消毒隔離的工作流程與規章制度。
(二)熟練掌握各科室的消毒隔離與五常管理德質量考核標準。
(三)了解本護理質量管理的最新動態,修訂本質量控制考核標準。
(四)定期進行培訓,增加質量管理知識與意識。
(五)定期進行督查,每月有檢查記錄,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科室反饋,督查改進。
(六)認真履行質量控制組職責,做好檢查、咨詢、指導、協調、調研等工作。
(七)檢查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評估與督查,保證質量控制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四、護理安全組(護理安全和滿意度)
(一)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組
1.熟練掌握問卷調查的方法及內容。
2.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了解患者的需求。
3.通過發放問卷調查表,盡量真實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價及對護理人員的評價。
4.注意做好資料積累和統計工作,計算各科護理服務滿意率,對最滿意護士及最不滿意護士提名須經被調查者確認。
5.遇有典型事例或投訴案例,及時匯報并協調到相關部門解決。
6.在發放問卷調查表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被查科室護士長或在班護士當面反饋情況,提出意見;并注意追蹤反饋,督促改進。
7.在發放問卷調查表中發現突出或普遍性的問題及時向護理部反饋并提出改進建議。
(二)護理安全組
1.能夠掌握最新的質量檢查標準及方法,了解護理質量管理的最新動態。每月對全院各科室進行護理安全質量檢查一次。
2.熟練掌握護理安全的考核與JSPHA患者安全目標評估標準和細則。
3.實地查看全院各科室的護理安全管理情況:具體到患者床旁查看了解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查看護理人員安全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的執行情況;查看科室安全環境設施是否存在隱患;進行督查、指導與評價。
4.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或隱患及時記錄,并向護理部匯報及向科室反饋,提出改進意見。
5.發現突出或普遍性問題及時向護理部反饋并提出改進建議。
五、三基理論技術操作組
(一)熟練掌握護理技術操作,熟悉各專科技術操作要點。
(二)每月對各病區的護理技術操作、專科技術操作進行督查,至少考核到一名護理人員,對存在問題及時指導改進。
(三)關注護理新技術發展動態,對經過論證開展的護理新技術進行檢查、評價,收集反饋意見并記錄。
(四)選拔操作示范員,每月規范護理技術操作一項,統一培訓內訓師并考核,與信息科聯系嘗試攝像、錄制光盤,并放入內網方便共享。
(五)督導科內護理內訓師規范培訓,每年定期進行內訓師資格復審。
(六)根據護理部三基培訓計劃,指導各科室統籌安排三基培訓計劃,要求有層次性、基礎和專科相結合,每月督查計劃落實情況。
(七)每年對特別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兩次培訓并考核。
(八)與時俱進,根據臨床需求更新考核方式方法及內容。
六、護理文件書寫組
(一)負責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標準的修訂;
(二)負責全院臨床科室護理人員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標準的培訓;并負責本科室護理文件書寫質量的控制;
(三)負責對全院臨床護理文件書寫質量的檢查與督導,每人每月不定期抽查對應科室5份在院病歷和5份出院病歷的護理文件書寫質量。重點抽查一級護理病人,先到床邊對病人進行護理評估,掌握病情;
(四)將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臨床科室反饋及探討,共同提高護理文件書寫質量。每月將檢查結果匯總后上交護理部;
(五)評分標準按照“護理文件書寫考核標準”要求進行;
(六)半年召開一次護理文件書寫質量研討會。
七、其他部門質量控制組職責
(一)熟悉各零散部門或各室的質量控制標準和要求,掌握質量控制方法。
(二)對各零散部門和各室的各種規章制度執行、應急搶救設施、服務滿意度等情況進行督查和指導。
(三)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提出改進建議。
篇3:質量控制組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
規范員工行為,提高員工安全技能,實現在生產質量控制、檢驗過程當中操作標準化,以確保人身安全,無事故發生。
2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質量控制組在生產運行當中的質量檢驗、取樣、制樣及組內檢驗設備的檢修與維護。
3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
機械傷害、觸電、高處墜落、腐蝕、中毒、高溫灼傷、粉塵污染、噪音污染
4內容及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進入工作現場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4.1.2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
4.2具體工作安全要求及內容:
4.2.1取樣前對取樣點設備進行檢查,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業。
4.2.2下樓梯時要一手扶住樓梯,防止滑跌。
4.2.3夜間工作時要穿反光工作服,在取樣過程中靠右慢行,注意躲避車輛。
4.2.4取熟料樣品時要注意避免熟料燙傷,注意腳下散落熟料防止摔滑。
4.2.5測量比表面積時檢查設備是否漏電完好,避免觸電。
4.2.6使用玻璃“U”管時注意輕拿輕放,避免壓壞玻璃管造成對人體割傷。
4.2.7擰取樣桶時應扶好扶手,取樣前應戴好防塵眼鏡和防塵口罩,必須穿長袖工作服。
4.2.8取散裝水泥時,系好安全帶,由兩人協作取樣,取樣前戴好防塵眼鏡和防塵口罩。
4.2.9取窯頭及窯尾水質進行水化檢查時應做好個人高溫防護、防止燙傷。
4.2.1水化裝置所加藥品在高濃度下均具有毒性和腐蝕性,進行藥品的補充及稀釋時必須穿好防酸堿鞋、穿戴好防酸堿防護服,做好安全措施才能進行加藥。長期停運時,應將藥箱或管道中的積存藥液排出,并清洗干凈。
4.3工作設備安全要求及內容:
4.3.1粉磨樣品制作結束后應及時關閉電源。
4.3.2使用烘箱時注意檢查防護裝置完好,避免燙傷、電傷。
4.3.3測定三氧化硫及游離鈣時注意化學試劑濺入眼睛、燙傷。進行滴定操作時將滴定管固定好。
4.3.4攪拌溶液時用力要適中。加熱純凈水時嚴禁用濕手插電源插頭,手指不要伸到插孔內并戴好線手套。
4.3.5使用玻璃器皿注意輕拿輕放,避免壓壞玻璃管造成對人體割傷。
4.3.6使用振動磨前檢查設備是否完好,使用后及時關閉電源。
4.4組內酸、堿使用注意事項:
4.4.1所用試劑必須有標簽注明名稱、濃度,嚴禁使用沒有標簽的試劑。
4.4.2各種溶劑和藥品不得敞口存放,凡能產生有刺激、腐蝕性、有毒和惡臭氣體的操作必須帶防護手套,在通風櫥內進行,中途不許離崗。
4.4.3配制硫酸時,必須將硫酸緩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斷的攪拌,絕不能將水注入硫酸中。
4.4.4絕對不允許任意混合試劑,以免發生事故。
4.4.5啟用有毒物品及有揮發性、刺激性類的試劑時,嚴禁將瓶口對準自己或別人,加熱煮沸時如有沸騰現象,應在溶液中加入玻珠、瓷片等避免之。
4.4.6各種易燃、易爆藥品,要遠離火源使用。進行易燃試驗操作時,必須用水浴、沙浴或電熱套加熱,不能使用明火加熱。
4.4.7使用強堿、強酸及氧化劑要謹慎,嚴防燒傷;凡裝過強腐蝕性、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容器,使用后操作者應及時清洗干凈。
4.4.8蒸餾和加熱時,液體量不能超過容器容量的2/3。
4.4.9操作結束后必須洗手,試驗中的一切藥品不得帶出室外,用剩的藥品如數歸還。
4.4.10工作完畢后,及時清洗器皿放好儀器藥品。
4.4.11在分析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必須統一收集,廢液貯存到一定數量后,集中處理,經適當處理達到排放標準,有毒物品按規定處理。
4.4.12用于回收的廢液的容器應分類盛裝,禁止混合貯存,以免發生劇烈化學反應而造成事故。
4.4.13沾附有害物質的濾紙、稱量紙、藥棉等應與生活垃圾分開,單獨處理。
4.4.14檢測完畢后,必須清點儀器,擺放整齊,作好清潔工作后才能離開。
4.5設備檢修與維護
4.5.1設備檢查(檢修)時必須辦理停電簽字手續。
4.5.2應保證分析儀器設備的時效性,儀器、設備應規范使用并進行日常維護。
4.5.3按周期對分析儀器設備進行檢定。檢定合格后方可進行化驗分析,如檢定不合格,應立即進行維修,維修后再進行檢定,檢定仍不合格者,按規范程序進行報廢。
4.5.4水化檢驗室內設備開車前:(1)應確認待啟動設備上沒有人或障礙物、確認安全防護及消防設施完好、到位。(2)應檢查轉動設備各部位緊固是否牢,泵長期停運后再次運轉時,需排放泵入口側的空氣。(3)必須檢查裝置上各閥門的開閉狀態、藥箱中的液位及泵體潤滑油位,確認無異常后方可聯系開機。
4.5.6水化檢驗室內設備開車后:(1)應嚴格按照化驗結果進行藥液的稀釋、補充作業。(2)當液位在攪拌機葉片上方300mm以下時,禁止攪拌機運行,以免發生振動或傳動軸偏擺造成傳動軸永久變形。(3)必須嚴格按照設計加藥量來調整加藥泵的柱塞行程,避免加藥量的錯誤導致設備的損傷。
4.5.7設備起動后需檢查確認泵的旋轉方向正常,運行中應對藥箱中的液位,進出口壓力進行監視,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機。未經許可不得隨意對泵體進行拆卸、調整。應注意檢查藥液是否凍結或低溫下藥液中是否有結晶體析出,若有上述現象,應采取措施。
5事故應急措施:
5.1發現事故發生,現場人員立即對周圍環境進行判斷,對存在的隱患進行排除,如需停機則立即緊急停機。立即通知當班負責人,由當班負責人逐級向上級報告。
5.2現場人員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傷者脫離危險區域,判斷傷者的受傷程度與成因,對于身體受輕傷或神智模糊著可采取對傷口止血包扎、呼喚叫醒等簡單醫療處置;對于受傷嚴重的進行緊急止血處理并撥打120急救送往醫院。如受傷人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進行就地搶救,直到醫務人員接替搶救,送往醫院。
5.3現場負責人執行相應處置方案,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5.4安全應急處理措施
5.4.1藥品中毒的處理
一旦發生中毒事故后,必須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是由于吸入煤氣或其他毒性氣體、蒸氣時,應立即把中毒者移到新鮮空氣處;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有效的辦法是借嘔吐排除胃中的毒物,同時立即將中毒事故的情況通知醫務部門,救護的越快越好。
5.4.2燒傷、灼傷的處理
若不慎燒傷、灼傷時,因按下列方法臨時處理:
a、火燙傷時皮膚發紅時,可用酒精棉花涂擦或浸在冷水里,至不覺疼痛為止。起泡時應用紅汞或高錳酸鉀溶液(4%)涂抹,不要弄破水泡。
b、皮膚被酸灼傷時,應立即用干凈紗布把皮膚上的酸抹去后用水沖凈,再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若被堿燒傷時,用水沖洗后再用2%的醋酸或硼酸溶液沖洗。
c、酸對皮膚、指甲的傷害力很強,若沾在手上則應立即用水或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再用甘油和氧化鎂混合藥劑(2:1)涂抹后包扎好。
d、被溴燒傷處用氨水酒精混合液(1:10)涂抹。
e、不同的化學物質濺到皮膚上后呈現的顏色和情況也不一樣,一般規律是:硝酸呈褐黃色;硫酸呈棕褐色或黑色;強堿呈白色;氫氟酸開始不明顯,也無不適之感,當稍有疼痛時,說明已到嚴重程度,不但能腐蝕皮膚、組織和器官,還可以腐蝕至骨骼。酸性物質燒傷具有自限性,腐蝕作用只在當時,經沖洗等處理后,一般不再加重;而堿性化學物質則不同,初期可能不嚴重,但會逐漸發展,損害漸漸向周圍和組織深部蔓延。
5.4.3觸電的處理
一旦發生觸電事故時,要立即用不導電的物體把觸電者從電線上挪開,同時采取措施切斷電源,把觸電者轉移到新鮮空氣處進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通知醫務部門。
5.4.4防火
a.如加熱試樣和實驗過程中起火時,應立即先用濕抹布或石棉布熄滅明火,并拔去電源插頭,關閉煤氣閥、總開關。易燃液體和固體(有機物)著火時不能用水去澆,除小范圍可用濕抹布覆蓋外,要立即用滅火砂、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撲滅,精密儀器則應用四氯化碳滅火。
b.電線著火時,應立即關閉總開關,切斷電源后,再用四氯化碳滅火器熄滅著火的電線,并及時通知值班電工。不能用水撲滅燃燒的電線。
6記錄
6.1《車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臺帳》
6.2《班前班后會議及隱患檢查記錄》
6.3《班組周安全活動記錄》
6.4《車間班組現場安全隱患整改提案單》
6.5《班組設備及使用工具登記表》
6.6《班組設備工具維修記錄表》
6.7《事故及未遂事故記錄》
6.8《車間現場檢查整改通知單》
6.9《安全隱患及不符合項檢查整改臺帳》
6.10《安全檢修任務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