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橡膠壓片機:安全操作規程

橡膠壓片機: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8006

1、上崗前勞保用品安全確認,是否穿帶齊全(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皮革護手腕、口罩等)。

2、開機前,必須檢查各潤滑部位是否潤滑良好,符合潤滑規程,各轉動部位潤滑符合規定。

3、開車前必須檢查大小齒輪及輥筒間有無雜物,指示燈、電流表三相啟動是否正常。每班首次開車,必須實驗緊急剎車是否可靠(制動后前輥空車回轉不準超過四分之一周)達不到靈敏可靠的,必須選擇《橡膠加工設備安全技術革新匯編》的內容改進。平時嚴禁用緊急剎車裝置關車。

4、如兩人以上操作,必須相互呼應,當確認無任何危險后,方可開車,有投料運輸帶必須使用運輸帶。

5、調整輥距要平衡,嚴禁偏輥操作。

6、料粘架子時,不準站在架子上用力拉料,防止跌倒摔傷。

7、投料時身體與輥筒間隙必須保持一定距離,以防手指扎入輥筒,在拉料時要注意腰扭傷,同時要防止連續膠片粘牢料架,帶入輥筒砸傷人。

8、加料時,先將小塊膠料靠大齒輪一側加入。

9、操作時要劃(割)刀,后上手拿膠,膠片未劃(割)下,不準硬拉硬扯。嚴禁一手在輥筒上投料,一手在輥筒下接料。

10、如遇膠料跳動,輥筒不易扎膠時,嚴禁用手壓膠料。

11、推料時必須半握拳,不準超過輥筒頂端水平線。摸測輥溫時手指必須與輥筒轉動方向相反。

12、割刀必須放在安全地方,割膠時必須在輥筒下半部分進刀,割刀口不準對著自己身體方向。

13、打三角包時,禁止帶刀操作,打卷子時,膠卷重量不準超過25kg。拿回料嚴格按工藝要求。

14、輥筒運轉中發現膠料中或輥筒間有雜物,擋膠板、軸瓦處等有積膠時,必須停車處理。嚴禁在運轉輥筒上方傳送物件。

15、膠料搭上運輸帶運送至下一部車時,思想要集中,防止手卷入運輸帶造成傷害。

16、如遇帶料停車,應將車上的膠料割下后方可開車,清理夾板內膠料時,用力適中,防止碰傷手和腰部。

17、運輸帶積膠或發生故障,必須停機處理。

18、嚴禁在設備轉動部位和料盤上依靠、站坐。

19、推拉車輛時要注意周圍情況,防止壓、砸傷人。裝料時防止偏重、翻車傷人。

20、遇到突然停車,應按順序切斷電源,關閉水、氣閥門。嚴禁帶負荷開車。

21、排除生產故障時,必須切斷電源,掛好“嚴禁合閘”禁示牌并設立專人監護確認安全后方可作業,設備故障及時報修。

22、劃皮刀、鐵棒等工具,應放在固定地方,以防落入輥筒。

23、任何雜物落入車內,應及時關車取出。

24、現場人員服從安排,配合要默契,嚴格執行四不傷害原則。

25、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按要求填寫各類崗位記錄。工作結束,清理設備、現場衛生,切斷電源,關閉水、汽閥門。

篇2:壓片機及冷卻線安全操作規程

一、危險源

1、混煉時產生的混合氣體和粉塵易誘發職業病。

2、開煉機輥距小,卷入衣袖會造成人員傷害。

3、發料時膠片溫度高,會造成人員燙傷。

二、操作規程

1、上機操作前按規定要求勞保用品穿戴整齊,衣袖扣緊,不得散裝,必須帶好口罩。

2、開機或交接班之前,要對機器進行檢查,看各部位運轉是否正常,各操作按鈕是否正常到位,有無異常聲音。

3、操作過程中,操作人的位置和手不得超過輥筒檔膠板,腳下不得有雜物或水跡,以防操作中滑倒發生意外。

4、在輥筒下進行膠料接頭時,要等待膠料吃進輥筒后再接,以防膠料吃空滾落砸傷人。

5、在每次密煉機排料時,操作人應避開排料的正面方向,須站在側面安全位置,防止被排下的膠料砸傷。

6、操作過程中,遇到手套、刀具以及雜物帶入膠料中時,嚴禁伸手拉拽,應拉緊急剎車后,再進行處理。

7、壓片機下片操作時,只允許一人在機前操作,嚴禁多人操作,以免發生危險。

8、冷卻線傳送帶如在運行中出現擠膠等情況,嚴禁操作人員在運轉中用手去拽膠料,應立即停車,在進入冷卻槽內處理故障的同時,必須有專人進行監護,開機時信號明確。

9、上坡鏈條齒輪發生膠片卡齒時,應立即停車,并通知本線其他有關操作人員,及時聯系維修人員進行處理,操作人員不得隨意拆卸,以防發生人傷害和損壞設備。

10、嚴禁酒后上崗,工作精力高度集中,不得在工作中嘻笑打鬧。

11、工作完畢后,認真清理機臺及地面衛生,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提升網鏈速度不能太快,太快易出現網鏈脫軌或人身傷害。)

三、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拉急停拉繩,停止設備。出現人身傷害要及時報告相關領導并采取現場救護措施。

篇3:旋轉式壓片機崗位標準操作規程

1、操作步驟:1.2準備過程:1.1.1檢查沖模的質量,是事有缺邊、裂縫、變形和緊松不合情況及裝置是否完整良好等工作。1.1.2根據生產品種、規格、安裝上沖頭、沖模。1.1.2.1中模安裝:將轉臺上內六角球端螺釘旋出(旋出一個裝一個)與轉臺最大外園齊平,安裝時中模需放正,用中模打棒由上沖桿孔穿入輕輕撞擊中模放孔,其平面不可高出轉臺平面,然后將內六角球端螺釘旋緊。1.2.2.2上沖安裝:先將上軌道盤缺口處嵌舌板向上翻,沖桿尾部涂些植物油插入上沖孔內,旋轉沖桿,檢查沖桿頭部進入中模上下及轉動靈活,須無擦邊及同心現象為合格安裝完畢應將嵌舌板翻下。1.1.2.3下沖安裝:拉開主體上的小門,頂出主體內園蓋板,由此孔安裝下沖,裝法與上沖相同,裝完后必須將園蓋板放平。1.1.3沖頭沖模安裝完畢后,用手轉動試車手輪,使轉盤沿數順序方向旋轉1—2轉,觀察上、下沖進入中模孔和曲線軌道上運行,必須靈活,不可有碰撞和硬磨擦現象,開動機器空車運轉2—3分鐘,無異常噪章即可投入生產。1.1.4檢查工房、設備、容器清潔狀況,檢查清場合格證,核對有效期。使用清場合格的設備、容器。1.1.5取下標示牌,按標識管理規程定置管理,掛生產標示牌于指定位置,按生產指令填寫工作狀態。1.2操作過程:1.2.1按生產指令,從中間站領用顆粒與中間站保管員進行核對品名、規格、批號、數量,并填寫物料交接記錄。1.2.2檢查顆粒原料的顆粒是否干燥,要求顆粒中的細粉(大于100目)含量不得超過10%,如不合格則不要硬壓,否則會造成片重不符要求及影響機器使用壽命。1.2.3行將壓力調節到最小(即片厚調節到最大)充填量調節到最大,將顆粒倒入粒斗內,用手轉動手輪,逐步把片子的重量和硬度調至符合成品要求后,再啟動電機,閉上離合器,進行正常運轉生產,在生產過程中至少每15分鐘抽檢片劑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1.3結束過程:1.1.?1壓片結束后,停機應將上、下沖頭,刮粉器拆下,并擦拭干凈。1.3.2壓片結束后應將將片劑轉至中間站,并填寫中間體交接記錄,與中間站保管員進行二個人核對。1.3.3及進填寫素片待驗單,送交QA檢查員。1.3.4取下生產標示牌,及時做好生產記錄,放入批生產記錄中。1.3.5按清場管理規程,潔凈區清潔標準操作規程,壓片和清潔標準規程,生產用容器清潔標準規程進行清場,填寫清場記錄,通知QA員,檢查合格后,掛清場合格證,掛設備狀態標志。2.操作標準:項?目標準顆粒全部通過12目篩(細粉量小于10%)片重差異0.3g/片以上±5%?0.3g/片以下±7.5%崩解度根據各品種進行測試硬度根據各品種進行測試3.操作過程的控制與復核:根據片重差異,崩解度,硬度的要求對顆粒,壓力及壓片過程進行控制。利用顆粒數量,片重、素片數量進行復核,如有異常應及時復查。4.操作過程安全注意事項,勞動保護:4.1安全注意事項:4.1.1上沖安裝完畢后,注意嵌舌翻下進要將嵌舌外園處的錐面對準上沖的勁部合下,此時嵌舌與上沖桿同時入位,否則不能開車。4.1.2下沖裝入完畢后,必須將園蓋板放平。4.1.3在使用中要隨時注意機器運轉情況,如遇有不規則的震動及異常響聲即停車檢查,切勿勉強使用。4.1.4沖模使用前必須嚴格檢查,不能有裂紋、變形、缺邊等缺陷,不能勉強使用,以免損壞機器。4.1.5壓片機在清洗時必須在切斷電源的情況下進行。4.1.6?初次試車前應將離合器脫開,用手轉年手輪,轉動方向要與轉向牌箭頭所指方面一致,如不一致則切斷電源重新換向,等運轉正常后,慢慢合上離合器。4.1.7沖模安裝必須在切斷電源后進行,沖模安裝好后切勿反轉。4.1.8不干燥的物料不宜壓片使用,以免粘沖超壓。4.1.9加料器與轉盤平面須保持一定間隙0.05—0.1mm。如間隙太小會造成磨擦刮傷轉盤工作面,產生鐵粉或銅粉混入物料中,如間隙過大會造成漏粉,片劑壓不硬或片重差異大。4.2.勞動保護:4.2.1壓片室內應有良好除塵設施。4.2.2壓片操作應在30萬級環境中進行。5.異常情況處理和報告。5.1裂片:可能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5.1.1藥物本身纖維性較大,應增加粘合劑用量。5.1.2粘合劑或潤濕劑選擇不當或用量不夠應增加用量。5.1.3車速過快,應減慢車速。5.1.4壓力過大,應減少壓力。5.1.5沖模磨損不符合要求,應更換新沖頭沖模。5.2松片:可能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5.2.1顆粒水分不合適,應調整顆粒水分。5.2.2粘合劑或潤濕劑用量不足或選擇不當,制粒時應選擇粘性強的粘合劑。5.2.3沖頭長短不一,應調換沖頭。5.2.4壓力太小應加大壓力。5.3粘沖:可能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5.3.1顆粒太潮,應干燥顆粒。5.3.2沖模表面粗糙,應調換沖頭。5.3.3潤滑劑用量不足或混合處理時,前者應加量,后者應充分混合。5.4崩解遲緩: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5.4.1粘合劑粘性太強,用量太多,可適當增加崩解劑克服。5.4.2崩解劑選擇不當,用量不足,新重選擇崩解劑或增加用量。5.4.3顆粒過硬過粗,可適當降低壓片機的壓力。5.4.4壓力太大,應減少壓力。5.5疊片: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5.5.1顆粒粘性太大,水分顆粒粘性。5.5.2下沖太短,更換沖頭沖模。5.6片重差異不符合要求:原因及解決方法:5.6.1加料器不平衡,調節加料器。5.6.2顆粒粗細懸殊太大,應篩去過多的細粉及粗顆粒。5.6.3加料器內顆粒過多或過少,應進行調整。5.6.4下沖塞沖不靈活,應擦凈使之靈活。5.7變色或表面花斑: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5.7.1制劑中原輔料顏色差別很大,制粒前末經磨細或混勻,需返工處理。5.7.2上沖垢太多,應擦凈。2.8如設備在生產中發生異常,應及時停機,通知生產部及設備部安排維修。6.設備的清洗保養和維修:6.1設備的清洗保養:6.1.1上、下沖頭,壓片機轉盤等擦布擦拭干凈后用75%乙醇擦拭,設備外表及儀表用擦布擦拭干凈。6.1.2壓片結束后應清理吸塵袋,換品種時吸塵袋應清洗更換。6.1.3定期檢查機件,其軸承的溫升是否超出及壓輪,上下軌道是否硬磨損,發現缺陷應及時修復。6.1.4由于無級變速用齒形三角帶的節距短,應力循環次數高,易疲勞損壞,必須定期更換。6.1.5對裝置在機器上的油杯和油咀,可按油杯類型,分別注以黃油或機油,開車使用前應加油一次,中途可按各軸承的溫升和運轉情況添加潤滑劑。6.1.6蝸輪箱內潤滑油面以浸入一個蝸桿齒高為宜,使用半年后,更換新潤滑油。6.1.7上壓輪蓋內毛氈吸附油量以不溢出為宜,以供壓輪表面潤滑。6.1.8沖桿和軌道表面用黃油潤滑,不宜過多,以防造成污染藥粉。6.1.9每次壓片完畢,應取出余料,刷洗機器各部分殘留顆粒,如停用時間較長,必須卸下全部沖模,將轉盤表面途上潤滑脂防銹,并用布蓬罩好。6.1.10沖模應放置在油池中備用,勿使生銹和碰傷。6.2設備維修:如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通知設備部安排維修,正常后方可使用,不可帶病操作。7.工藝衛生和環境衛生:7.1工藝衛生:7.1.1物流程序:原輔料→半成品(中間體)→成品(單向順流,無往復運動)。7.1.2物凈程序:物品→前處理→消毒→潔凈區。7.1.3人凈程序:人→更鞋→脫外衣→洗手→穿潔凈衣→手消毒→緩沖→潔凈區。7.1.4人凈標準:區域清潔標準清潔部位潔凈區無塵粒無污垢身體清洗≥2次/周衣、褲、帽、鞋必需清潔口罩、手套必需清潔7.1.5工作標準:區域衣、褲、帽鞋手套處理方法潔凈區白色白色白色清洗、烘干、消毒7.2環境衛生:利用臭氧發生器生產臭氯通過進風口對空間消毒;甲酚皂、新潔爾滅或75%乙醇對地面、墻面、物品和接觸藥品的機械表面進行消毒;環境應符合30萬級潔凈要求(溫度18度—26度,濕度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