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偏重防塵防毒防噪聲試卷試題(無答案)

偏重防塵防毒防噪聲試卷試題(無答案)

2024-07-12 閱讀 8160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現為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為什么系統的損害?()

A.呼吸系統B.消化系統C.造血系統

2、引起煤氣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超量吸入什么氣體?()

A.一氧化碳B.一氧化氮C.二氧化碳

3、在生產過程中,控制塵毒危害的最重要的方法是_____。()

A.生產過程密閉化B.通風C.發放保健食品

4、鉛中毒者常表現為_____()

A.興奮B.乏力,關節酸痛C.無明顯感覺

5、噪聲級超過_____分貝,人的聽覺器官易發生急性外傷,致使鼓膜破裂出血。()

A.100B.120C.140

6、噪聲對心血管系統引起的不良影響表現為_____?()

A.交感神經緊張B.血管痙攣C.以上兩者

7、下列哪種毒性粉塵,對人體危害程度隨其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

A.鉛B.面粉C.糖粉

8、車間空氣中一般粉塵的最高允許濃度為多少毫克/立方米。()

A.15B.5C.10

9、下列哪種物質可經皮膚進入人體損害健康?()

A.汞B.塵土C.碳

10、石棉塵埃對人體的哪種器官有危害?()

A.胃部B.手部C.肺部

11、呼吸器具在每次使用后應_____()

A.加以清洗B.扔掉換新的C.用布抹凈

12、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

A.穿工作服B.佩戴呼吸器具

C.使用無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13、噪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決定于下列哪些因素?()

A.個人的適應能力B.接觸噪聲的時間長短及噪聲強度

C.天氣及地理環境

14、下列三種毒氣哪一種是無色無味的?()

A.氯氣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

15、電焊時產生的有害氣體是什么?()

A.氯氧化物B.二氧化碳C.氯氣

16、亞硝酸鹽呈_____,味感微咸或微甜,常被誤食而中毒。()

A.白色粉末B.黃色粉末C.粉紅色粉末

17、下列毒物那個不屬于刺激性和窒息性毒物。()

A.鉛B.氯C.一氧化碳

18、粉塵通常是指飄浮于空氣中直徑_____的顆粒。()

A.小于0.1微米B.大于0.1微米C.大于0.1毫米

19、清理工作地點散布的有害塵埃時,應用下列哪種工具?()

A.掃把B.吸塵器C.排風扇

20、進入高噪聲作業區工作時,要_____。()

A.帶安全帽B.戴護耳用具C.補充維生素C

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40分)

1、一些有毒氣體可以阻斷外呼吸的過程,另一些有毒氣體可以阻斷內呼吸過程,使得細胞不能得到_____,這些有毒的氣體,叫_____氣體。

2、硫化氫為_____、_____時帶有臭蛋樣氣味的氣體,_____時使嗅覺麻痹,故難以憑嗅味強弱來判斷其_____。

3、粉塵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并能較長久地_____的固體微小顆粒。按其來源,粉塵可分為_____過程產塵和_____過程產塵兩類。

4、預防粉塵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根本措施是_____或_____發塵源。

5、生產性粉塵分為:_____粉塵、_____粉塵和_____粉塵,其中_____粉塵最為常見。

6、職業病是_____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_____,導致人體_____或器質性病理改變,從而出現的相應的臨床癥狀,這類疾病稱為職業病。

7、防塵面具是由_____、眼窗、_____三部分組成,除能防止粉塵對_____的危害外,還對人的眼睛、面部、頭部起到_____作用。

8、生產性毒物通過_____、_____、_____等途徑危害人體。

9、預防職業中毒的有效措施有:組織管理措施,_____,_____。

10、防止噪聲危害應從_____、_____和接收者三方面采取防止措施。

11、焊工工作時要戴焊工專用的_____、口罩、面罩,戴好_____、腳蓋,穿好_____等。

12、勞動保護用品是用來保護_____在生產勞動中_____與_____方面的專用物品。

13、呼吸護具分為_____、_____、_____三類。

14、選擇呼吸防護用品時應考慮有害化學品的_____、作業場所污染物可能達到的_____、作業場所的_____、使用者的臉型和_____條件等因素。

15、急性中毒是指生產性毒物_____或_____內,通過人的呼吸道、皮膚或消化道,_____進入人體內,使人體在_____內發生病變。

16、工人進入硫化氫工作場所時,應先對環境毒情進行_____,采取通風置換、_____等措施。進入井、坑作業,應帶好和拴牢安全帶,佩戴_____,使用信號聯系,并有_____。

17、粉塵對人體危害程度決定于粉塵的_____及其在空氣中的_____,以及人體_____的長短。

18、職業危害有三類,即_____中的有害因素、_____中的有害因素和_____中的有害因素。

19、_____病是職業性疾病中最常見、發病率最高的職業性傷害,其中_____因素引起者占多數。

20、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意味_____的消失,因此個體防護用品只能作為一種_____,不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_____。

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10分)

1、噪聲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是心跳加快、血管痙攣。()

2、工人必須在10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作業時,應嚴格控制作業時間,一次作業不得超過5分鐘。()

3、車間空氣中氮氧化合物的最高允許濃度10毫克/立方米。()

4、吸入石棉粉塵可引起呼吸系統腫瘤。()

5、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氣等氣體是單純性窒息性氣體。()

6、含硫化鈉的廢水用酸性溶液回收。()

7、含鉛和石棉的塵埃可使人中毒,但不會導致癌癥。()

8、同一種粉塵,在空氣中的濃度越高,吸入量越大,則塵肺病的發病率就低。()

9、做好防塵工作的關鍵措施是組織措施,即加強組織領導。()

10、一般紗布口罩不能起到防塵口罩的作用。()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5分)

1、怎樣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2、勞動防護用品的作用是什么?

3、佩戴防噪聲護具應注意哪些問題?

4、為防止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應采取哪些措施?

5、什么是生產性有害因素?舉例說明主要生產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五、看圖題(每圖1分,共5分)

篇2:防火防爆防毒管理制度

防火、防爆管理規定:

一、儲罐區、生產區為禁火區,禁火區內生產車間、部門、外來施工單位,嚴格執行本制度。

二、需動火作業時,必須到安全部門申請,批準后,方可動火。

三、動火作業的安全要求及措施

1、動火前必須經分析合格后方可動火,其動火證的有效期為一天(24小時),出現異常須立即停止并重新辦證。

2、動火證應填動火有效期,申請辦證單位、動火部位、工作內容、安全防火措施,動火分析,開始動火時間以及各項責任人和審批人的簽名。

3、動火作業時應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凡可能與易燃、可燃物連通的設備、管道等部位的動火,均應加堵盲板與系統徹底隔離、切斷,必要時應拆掉一段連接管道。

(2)有易燃可燃物的設備、管線、容器等,必須經清除沉積物、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后,方可動火。

(3)動火部位應備有適用的消防器材或滅火措施。5級以上大風,停止室外動火作業。

防塵、防毒管理規定:

一、防護與治理

1、要認真做好防塵、防毒工作,采取綜合措施,消除塵毒危害,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

2、對散發出的有害物質,應加強通排風,并采取回收利用、凈化處理等措施。未經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3、有粉塵或毒物的作業場所要及時清理,保持整潔。

二、組織與搶救

1、生產、使用、儲存有毒、有害物質的單位,應成立化學毒物急性中毒搶救領導小組,由安全副總擔任組長。

2、在腐蝕性的物料或有能使皮膚吸收毒物的車間(崗位),除配備足夠適用的防護用具和急救藥品外,還應設有洗眼、噴淋或清水池等沖洗設施。

3、急性中毒搶救應急措施應嚴格按照《化工企業急性中毒搶救應急措施規定》中的具體要求執行。

篇3:燃料公司防火防爆防塵防毒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對公司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災、爆炸、有毒事故的發生,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2范圍:公司所轄范圍內:

3職責:

3.1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公司日常防火、防爆、防毒的安全檢查工作。

3.2生產部負責生產區域的安全操作。

3.3各部門負責人應對本部門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3.4相關部門根據各部門職責,做好防火、防爆、防毒工作。

4.內容:

4.1人員培訓:

4.1.1員工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4.1.2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教育,具體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執行。

4.2設施設備符合要求:

4.2.1庫內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避雷和靜電導除設施,每年進行兩次測試。

4.2.2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國家電氣防爆標準,電氣設備的配置必須與區域的危險等級配置要求相匹配。

4.2.3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建立臺賬,并定期校驗。

4.2.4生產設備與裝置必須按國家規定設置安全設施,并定期保養、校驗。

4.3對重點部位、關鍵裝置的管理:

4.3.1對危險化學品倉儲場所要設置明顯的標志,注明品名、特性、防火措施和滅火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

4.4操作安全管理:

4.4.1裝卸作業前,應了解貨物的理化性質、防護方法和裝卸操作注意事項,并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4.4.2裝卸前,要首先接好靜電接地線,車輛發動機要熄火,雷雨天氣應停止裝卸貨物。

4.4.3裝卸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掌握操作程序和防火、防爆、防毒要求,精心操作,防止貨物滲漏、外溢。

4.4.4裝卸時,應根據貨物的性質,控制貨物流速,以防止因流速快而造成靜電荷積聚,產生靜電火花。

4.4.5任何不按操作規程的操作將受到嚴肅處理。

4.5施工管理:

4.5.1所有作業人員應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的規定,不得攜帶火種、手機、BP機等違禁品,不準穿帶鐵釘的工作鞋和易產生靜電的服裝。

4.5.2所有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公司相關安全管理和制度和規定,如有違犯,按規定進行處理。

4.5.3對重點施工作業,應制定《施工安全方案》,進行重點監護,做到監護人員、消防器材、安全措施“三落實”。

4.6車輛管理:

4.6.1車輛進入庫區,必須佩戴防火帽,安裝靜電導除裝置,并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準堵塞消防通道,駕駛員不準離開車輛,裝車過程中,車輛的發動機必須熄火,切斷電源。

4.6.2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對入庫車輛進行檢查和抽查,發現違章,及時制止。

4.6.3生產管理部人員在車輛裝卸前應按規定對車輛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單。

4.7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

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應按《消防設備管理程序》執行。

4.8監視、監測和勞動保護:

4.8.1在火災危險性大、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安全報警系統、安全監視系統。

4.8.2應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毒氣監測,并進行公布。

4.8.3在作業現場應設置必要的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警示標識。

4.8.4對作業現場的員工應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對接觸劇毒或長期暴露于有毒有害作業環境的員工應根據所接觸化學品種類,增加檢查項目。

4.8.5公司應配備必要的防毒器材、裝備,并對員工定期進行防毒培訓和防毒演練。

4.9安全檢查:

檢查工作一般分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臨時檢查三種。日常檢查是指作業人員在工作前與工作結束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巡查人員按的事務局巡查方式巡查;定期檢查是公司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成員、部門管理人員應以周或月對倉庫和車間進行重點檢查;臨時檢查是指風雨前后、高溫或惡劣天氣前后、重大節日前,各級管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