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質量控制措施模版
1任何材料到達工地時,材料員應認真按采購計劃所要求的材料名稱、規格、型號、材質、等級、數量(計劃數)等內容逐一清點核實,并做好進料登記工作。
2發現品種、規格、數量不符、外觀質量有問題等情況時,應及時進行復檢。復檢后仍有問題時應及時通知材料部門負責人及供應單位,并做好驗收記錄和標識,雙方未處理完之前不得發料。驗收后質量保證書、合格證等單據逐一整理歸檔妥善保存。
3對于構成工程實體和影響結構的原材料,均應隨原材料附相應的質量證明文件和技術證件;隨貨技術證件不全的,不予開具材料交接單。需做物理和化學試驗的原材料,首先通知試驗室聯系監理旁站取樣,并填寫委托單委托試驗室檢驗,及時向其索取檢驗報告,根據試驗結果,填寫材料驗證記錄表。需要實現可追溯性的材料,通過《進料登記簿》、《收料單》、《材料收、發、單》、《用料單》上唯一性、正確、有效的移置,實現產品的可追溯性。
4對檢驗、未檢驗的材料應予以標識,未辦理緊急放行手續時,不得發料投入使用,不得辦理點收入帳手續。
5經檢驗合格的材料方可辦理點收入帳,發料使用,并做好標識,有關試驗報告按質量記錄要求及業主的規定進行管理。
6對于需要技術、質檢、機械等部門參與的重大驗收鑒定工作,由項目部總工牽頭組成驗收鑒定小組共同辦理質量驗收手續。對業主有特殊要求的檢驗項目或材料,應滿足業主的要求。
篇2:學校餐廳食品原材料衛生質量控制制度
學校餐廳食品原材料采購衛生質量控制制度
1、一切食品必須定點采購,每年初對定點單位進行資格審查和信譽度評價,并聯簽訂合同。
2、采購食品和食品原料等必須向供貨方索取檢驗合格證或化驗單。畜禽類要索取檢疫證。應查供貨方是否有經銷食品衛生許可證。
3、向供貨方提出食品質量要求,并查看食品質量。
4、采購定型包裝食品或添加劑時,要查驗食品標簽必須有品名、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優質日期、批號、配方或成分等。包裝標識必須清楚、容易識別;必須有中文標識。
5、采購原料必須新鮮、干燥、潔凈,符合衛生要求;腐敗變質、發霉、生蟲、有毒有害、摻假摻雜,質量不新鮮的食品不采購
6、食品進庫或制作加工前必須由驗收員驗收,簽字。
篇3:工程原材料監理質量控制措施
工程原材料質量控制措施(監理部份)
(一)原材料質量控制的內容
1、掌握材料質量標準
衡量材料質量的尺度是材料質量標準,也是作為驗收、檢驗材料質量的依據。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質量標準,只有掌握材料的質量標準,才能可靠地控制材料和工程質量。
2、材料質量的檢(試)驗
(1)通過采用一系列的檢測手段,將所取得的材料數據與材料的質量標準進行比較,判斷材料質量的可靠性,只有合格標準的材料,才準許在工程中使用。
(2)采用文件檢驗、外觀檢驗、理化檢驗和無損檢驗等檢驗材料質量。
(3)按照材料取樣標準做好材料質量檢驗取樣工作,對檢驗、試驗不符標準的材料,堅決不準使用。
3、做好材料的選擇和使用
監理工程師針對工程特點,根據材料的性能、質量標準、適用范圍和對施工的要求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對確定使用的材料,做好檢驗工作,符合標準后,予以放行,并在過程中嚴格監控。
4、做好對材料試驗、檢驗單位的考核
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材料試驗、檢驗單位的實驗室進行考核,以確保結果的客觀、公正:
(1)實驗室的資質等級及其試驗范圍;
(2)法定計量部門對試驗設備出具的計量檢定合格證明;
(3)實驗室的管理制度;
(4)試驗人員的資格證書:
(5)能夠滿足本工程的試驗項目及其要求。
(二)原材料質量控制的方法
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永久性設備、器材等是工程永久性的組織部分,它們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未來工程產品的質量,需要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事先控制。對材料、設備的質量。必需從采購、加工制造、運輸、裝卸、進場、存放、使用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監督與控制。
1、對材料采購質量的控制
(1)采購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構配件、設備等,在采購定貨前施工單位必須向監理工程師申報;對于重要的材料,還應提交樣品,供試驗或鑒定,特殊材料要求供貨單位提交理化試驗單,經監理工程師審查認可發出書面認可證明后,方可進行定貨采購。
(2)協助承包方合理地、科學地組織材料采購、加工、儲備、運輸、建立嚴密的計劃、調度、管理體系、加快材料的周轉,減少材料的占用量,保質、保量、如期地滿足建設需要。
2、對材料進場的質量控制
(1)凡運到施工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構配件,必須有產品出廠合格證及技術說明書,并由承包方按規定要求進行檢驗,向監理工程師提出報驗申請或試驗報告,經監理工程師審查并確認其質量合格后,方準進場。
(2)凡是無產品出廠合格證明及檢驗不合格者,不得進場。如果監理工程師認為供貨方所提交的有關產品合格證明文件以及施工承包單位提交的檢驗和試驗報告,仍不足以說明到場產品的質量符合要求時,監理工程師應再行組織復檢或抽樣試驗,確認其質量合格后方允許進場。
(3)若檢驗發現材料、設備質量不符合要求時,監理工程師不予驗收,應由供貨方予以退場更換或進行處理,合格后再進行檢查驗收。
(4)進口的材料、設備的驗收,會同國家商檢部門進行。如在檢驗中發現質量問題或數量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取得供貨方及商檢人員簽署的商3、材料、設備存放條件的控制
質量合格的材料、設備等進場后,到其使用或施工、安裝時通常有一段時間間隔,在此期間內,如果對材料、設備等的存放、保管不良,可能導致質量狀況的惡化,如損傷、變質、損壞,甚至導致不能使用。因此,監理工程師對承包方的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及永久性設備、器材等存放、保管條件及時實行監控。
(1)對于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永久性設備、器材等,根據它們的特點、特性以及對防潮、防曬、防銹、防腐蝕、通風、隔熱以及溫度、濕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適宜的存放條件,以保證其存放質量。
(2)對于承包方所準備的各種材料、設備等的存放條件及環境,事先應得到監理工程師的確認,如存放、保管條件不良,監理工程師有權要求其加以改善并達到要求,方予以確認。
(3)對于按要求存放的材料、設備,存入后每隔一定時間,監理工程師可檢查一次,隨時掌握它們的存放質量情況。此外,在材料、設備、器材等使用前,也應經監理工程師對其質量檢查確認后,方準允許使用;經檢查質量不合要求者不準使用,或按照有關規定降級使用。
4、天然材料和現場配制材料的試配
對于某些當地天然材料及現場配制的制品,要求承包方事先進行試配,達到要求的標準方準施工。除應達到規定的力學強度等指標外,注意以下方面的檢驗與控制。
(1)材料的化學成分。
(2)充分考慮到施工現場加工條件與設計、試驗條件不同而可能導致的材料或半成品質量差異。若出現此類問題,事先找出原因,設法妥善解決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才能允許進行施工。
5、新材料的應用
對于新材料,新型設備或裝置的應用,事先提交可靠的技術鑒定及有關試驗和實際應用報告,經監理工程師審查確認和批準后,方可在工程中應用。
(三)工程材料、構配件質量控制措施
1、組織措施
(1)組織并落實專門的監理機構人員負責材料質量控制,按有關要求對材料質量作進行嚴格的監控:
(2)協助承包方合理地、科學地組織材料采購、加工、儲備、運輸,建立計劃、調度、管理體系;
(3)健全現場材料管理制度,按規定計量使用材料,加強運輸、倉庫、保管工作。
2、技術措施
(1)在材料定貨前,承包單位必須事先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同意。
(2)對于工程的主要材料,監理工程師在進場時必須檢查其正式的出廠合格證和材質化驗單,如不具備或對檢驗證明有懷疑時,應補做檢驗。
(3)對主要裝飾材料及建筑配件,監理工程師應在定貨前要求廠家提供樣品或看樣定貨。
(4)監理工程師對以下材料進行抽檢:
①標識不清或監理工程師認為質量有問題的材料;
②對質量保證資料有懷疑或與合同規定不符的一般材料;
③工程重要程度決定,必須進行一定比例試驗的材料;
④需要進行追蹤檢查,以控制和保證其質量的材料;
(5)監理工程師對進口材料設備和重要工程或關鍵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進行全部檢驗;
(6)監理工程師按照有關規定對材料質量進行抽檢和取樣,對于重要構件或非勻質的材料酌情增加取樣的數量;
(
7)監理工程師對于現場配制的材料事先提出試配要求,經試配檢驗合格后方能允許承包單位使用;
(8)對高壓電纜、電壓絕緣材料進行耐壓試驗;
(9)對新材料的應用,必須通過試驗和鑒定:代用材料必須通過計算和充分的論證,符合結構設計的要求。
(10)合理組織材料使用,減少材料的損失。
3、經濟措施
(1)對進口材料、設備,監理工程師應會同商檢局檢驗,如核對中發現問題,應取得供方和商檢人員簽署的商務記錄,按期提出索賠。
(2)對進場材料進行分析,嚴格控制材料價格。對重要材料及貴重材料單價必須履行業主簽認手續。
4、合同措施
(1)監理工程師對材料采購合同進行統一編號管理;
(2)監理工程師要對材料采購合同的訂立進行監督;
(3)監理工程師對材料采購合同的履行進行檢查并分析合同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