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桿塔工程施工現場安全控制措施

桿塔工程施工現場安全控制措施

2024-07-12 閱讀 6258

一.?事前控制:

(一)?質量控制內容:

1.?塔材、連板規格誤差不超過0.1mm,角鋼長度誤差不得超過2mm;

2.?塔腳板焊縫飽滿、圓弧平滑、美觀、不得有凹現象;

3.?鍍鋅質量美觀、光滑、不得有鋅瘤、殘渣、露鐵,經錘擊實鍍鋅層不剝離、不凸起,每處鋅層損傷脫落面積不得超過100㎡優良);

4.?任意兩孔間距誤差不得超過±2mm;

5.?角鋼和連扳眼孔邊距不得小于25mm(以螺栓中心點為準),實際邊距不得小于17mm;

(二)?安全控制內容:

1.?安全施工作業票內容基本完善,有針對性,分工明確,簽字齊全,開站班會;

2.?施工區域的安全圍欄完整;

3.?安全警示牌、標識牌、責任牌齊全;

4.?金屬抱桿整體彎曲不超過桿長的1/600,局部彎曲,嚴重表面腐蝕、裂紋、脫焊的抱桿禁止使用;

5.?抱桿脫帽環,表面有裂紋,螺紋變形或螺栓缺少的抱桿禁止使用;

6.?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體檢合格,年齡不超過45歲;

7.?工器具外觀質量檢查(U型環變形或銷子螺紋損壞不得使用);

8.?鐵塔組立技術交底;

9.?場地根據地形應布置合理,材料堆放合理、整齊,塔材分段堆放;

二.?鐵塔組立過程安全質量控制內容:

(一)?質量控制內容:

1.?塔材彎曲率不得超過1/750,優良1/800,變形處理后不得有裂紋、凹、凸現象;

2.?螺栓與塔材接觸面應成90°(垂直),接觸緊密、平直;

3.?螺栓必須露出絲扣3扣,雙帽必須平絲,滑牙螺栓禁用;

4.?螺栓穿向:

1)?立體結構:

A.?水平方向由內向外;

B.?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C.?斜向者宜由斜下向斜上穿,不便時應在同一斜面內統一方向;

2)?平面結構:

A.?順線路方向,由送電側(小號側)穿入;

B.?橫線路方向,兩側由內向外,中間由左向右(按線路方向);

C.?垂直地面方向者由下向上;

D.?斜向者宜由斜下向斜上穿,不便時應在同一斜面內取統一方向;注:個別螺栓不易安裝時,穿入方向可以變更處理。

5.?交叉鐵中間用的墊塊必須與間隙相匹配,使用時墊片每處不得超過2個;

6.?腳釘鉤一律朝上,并垂直成一條直線,腳釘備母外側螺絲不得露扣,確保腳釘穩固;

7.?直線塔腳釘安裝在D腿,轉角耐張塔安裝在內角側即左轉安裝在B腿,右轉安裝在D腿;

8.?塔件眼孔擴孔不得超過3mm,超過時,將原孔電焊補平后作防腐處理,重新鉆孔,嚴禁用氣割進行擴孔或燒孔;

9.?禁止強行安裝,必須查明原因;

10.?接地引下線與接地連扳的焊接長度必須保證有直徑的6倍,雙面焊,焊縫平緩,飽滿美觀;

11.?防盜螺栓安裝位置從最短腿基礎頂面起至塔高8米高度處,如果連接處是主材包鋼連接或連扳連接時,該處全部安裝防盜螺栓;

(二)?安全控制:

1.?地形差的塔位地面組裝時,組裝片應墊平,并用鋼絲繩或大繩將組裝片固定好,以防止支墊物斜倒傷人;

2.?禁止用手指找空,必須用尖扳手操作進位;

3.?抱桿傾斜角不得大于10度(15度起吊重物時重量減輕);

4.?起吊滑輪組對垂直方向的夾角不大于15度;

5.?起吊件控制大繩對地夾角不得大于45度(吊片上、下端各一根,地面處一前一后,吊片上端控制大繩在前,吊片上端控制大繩在后,兩點相距大于2米,橫向移動1~1.5米;

6.?鐵塔吊裝片綁扎的倒“V”形吊繩應綁扎在吊點的重心上最近處主材的節點處,“V”吊點繩由2根等長的鋼絲繩通過卸扣連接;

7.?起吊片控制大繩采用“V”形鋼絲繩,其夾角宜為30°~90°,以保證塔片平衡起吊和不與已組塔材碰撞。其吊點繩之間夾角不得大于120°,吊片寬度大時,用木抱桿等加強措施,防止主材或大斜材變形,彎曲;

8.?承托繩綁扎在鐵塔主材的節點處上方,對抱桿的軸向夾角≦45度;

9.?內抱桿外拉線對地夾角≦45度;

10.?內抱桿內拉線下端連接在鐵塔主材節點處下方(承托繩連接在節點的上方);內拉線對抱桿的軸向夾角不得少于30度;

11.?機動絞磨位置應距離塔高1.2倍;

12.?機動絞磨坑和外拉線地錨坑的地錨與馬槽(拉線)必須成垂直度(90度);

13.?錨坑底部應成0~200mm的坡度,馬槽側(地錨受力側)為0,外側坑底坑底淺200mm,地錨埋入受力側坑壁內200mm;一般堅硬土質坑深1.6米,錨坑必須回填滿;

14.?牽引繩的轉向滑車位置設置在與抱桿軸向下方的地面點相距0.8米處,單吊時,牽引繩經過抱桿頂部滑車后進入塔上滑車,再進入地面轉向滑車到機動絞磨處;

15.?牽引繩從機動絞磨卷筒下方穿入纏上卷筒,纏繞圈數不少于5圈;

16.?拉磨尾繩不得少于2人,必須站在磨尾繩圈外操作,禁止站在鋼絲繩圈子的內側工作;

17.?鋼絲繩與塔件連接處的中間支墊保護物(方木、麻袋、膠墊、吊袋等保護措施),將鋼絲繩連接處的塔件隔離開;

18.?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必須拴好安全帶繩(特別是臨時移動的工作)后工作,并應高掛低用,80米及以上高塔組立必須使用速差保護器及安全自鎖器;

19.?鋼絲繩插接長度不得小于直徑的15倍,且最短插接長度不得小于300mm;

20.?工具不得以小代大,“U”形環不得側面受力,連接螺栓必須緊固(必須平絲);

21.?拉線下端鋼絲繩頭用卡子固定連接時,卡子數量不得少于3個,禁止交叉卡;繩卡壓板應在鋼絲繩主要受力的一側,繩卡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120~150mm),并將尾繩用8#鐵絲綁扎牢固;

22.?禁止酒后作業;

23.?組塔起吊指揮人員的位置必須站在能觀察吊件與已組塔是否碰撞和機動絞磨手通視的安全地方(因地形限制,與機動絞磨手不通視點必須設置信號轉傳信號人員;

24.?指揮人員必須用紅、白旗配合口哨傳遞信號,禁止直接用手指揮;

25.?踏上必須設置兼職安全員;

26.?鐵塔地面段組立后四個腿上的接地裝置均及時連接牢固;

27.?抱桿伸出已組塔件的高度不得超過抱桿全高的2/3;

28.?起吊件一端螺栓固定,另一端(活動端)必須用8#鐵絲固定牢固;

29.?起吊時,起吊側下方禁止人員通行;

30.?吊裝安裝中,禁止把小件塔件橫擱在已組裝鐵塔的水平材上,必須用繩索固定;

31.?工器具、工具袋必須固定在牢固的地方,用繩索傳遞,禁止用拋傳方法,螺栓必須裝在工具袋里(帆布袋);

32.?鐵塔吊片起吊離開地面0.5米時,必須停磨作人工振動檢查正常后,方可起吊;

33.?上、下塔人員必須從腳釘側(D腿或B腿),并用雙手握住腳釘后方能進行逐步上、下爬行;高塔(80米及以上)必須設置自鎖器上、下塔;

34.?抱桿提升過程中所用腰環不得少于2個;同時抱桿四根風繩均有控制;腰環間距(3~5米),18米抱桿3米,21米抱桿4米,25米抱桿5米);塔片組吊過程中,腰環不得受力;

三.?事后控制:

(一)?質量控制:

1.?螺栓緊固采用套筒工具進行緊固,螺栓不得滑絲,緊固率大于95%;

2.?塔材鍍鋅層被擦傷脫落部分必須進行防護處理;

3.?鐵塔傾斜率不得超過3‰(直線塔優良級2.4‰,高塔1.2‰);禁止轉角塔向內角側傾斜;

4.?陡坡地形的塔基,大斜材禁止與地面接觸;

(二)?安全文明控制:

1.?場地清理,保證場地無垃圾,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2.?塔材上污染的泥巴,油污處理干凈;

篇2:施工現場過程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

根據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策劃的結果和安排,確保與所識別的危險源和不利環境因素有關的活動、人員、設施、設備在施工過程中處于受控狀態,以便從根本上控制和減小安全風險和不利環境影響。

2職責

2.1項目經理是本要素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安全保證體系運行控制;

2.2項目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負責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重點部位(重大環境因素)控制方案及程序;

2.3項目工程師負責分部分項安全技術交底;

2.4施工員負責安全作業指導書交底;

2.5安全員負責安全操作規程的培訓教育;

2.6綜合辦負責消防及文明施工交底;

2.7項目副經理負責動火審批。

3程序

3.1管理要求

項目管理部通過制訂施工組織設計,專項安全技術、安全施工方案并執行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安全作業指導書,對重點部位和重要環境因素有關的運行活動制定相應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

3.2重點部位管理

4.1項目部根據危險源辯識和環境因素識別所列入的重點部位和重要環境因素的管理:

4.2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和環境管理方案;

4.3對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進行交底并形成記錄。

3.3環境運行管理

a.制定文明施工措施和實施計劃,保持場容場貌和生活設施文明衛生

b.各類管線保護:

·有方案,交底

·同管線單位簽訂協議

·有管線單位專人到現場實施監護

c.消防管理

·重點防火部位配置規定數量和適當的滅火器材

·定期組織檢查

·參加公司組織的消防演習,成立義務消防隊

·動火按規定申報程序報批,派人監護及配置消防器材

d.施工控制

·施工廢水控制

·施工粉塵控制

·施工噪聲控制

·廢物控制電焊條頭收集、廢油處置及油漆空罐的收集

·危險化學品管理

·危險倉庫的管理

·防汛防臺及施工現場的周邊下水道的通暢

3.4管理內容

運行控制嚴格執行國家、地方和公司制定的各項管理條例、規定、制度及作業指導書。規范安全管理及重要環境因素相關活動及過程。本項目部組織操作者通過培訓、學習、理解和掌握程序,工作方法,確保運行符合要求。

3.4.1監護人員持證上崗(該證由公司培訓發證);

3.4.2監護人員要記錄當時現場的實際情況。

如吊裝:進場的吊車型號、噸位、年檢證明和準用證、駕駛員復印件、現場的環境(場地是否平整、臨近有否高壓線)、鋼索和吊鉤是否良好、限位及指揮人員作業環境、第一吊試吊情況等……

3.5常規管理

本項目部必須嚴格地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的要求,對項目管理和生產活動全過程中,可能導致事故和環境災害發生的常規管理活動制定程序化的規定,以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和削減施工活動中產生的環境因素,同時確保施工活動符合國家及地方的安全、環境管理要求。

3.6安全運行管理

a.總包對分包進行進場安全總交底(責任人)

b.防護設施及安全防護用品進場、按采購管理要求執行

c.核實項目部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的資格能力鑒定,按規定對所有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按建設部《建筑企業職工安全培訓教育暫行規定》(建教[1997]83號)規定,安排項目部有關人員及特殊工種培訓,根據職責分配組織各項安全交底,按規定提供作業人員必須的勞動防護用品(責任人)

d.對進場的物資、小型設備組織專人進行驗收、標識(責任人)

e.對現場搭設設施及大型機具設備裝拆及使用組織專人進行驗收標識(責任人)

·腳手架、模板支架搭拆及使用,需有方案、交底、監護、書面資料(責任人)

·井架、人貨兩用梯、塔吊、龍門吊安裝后必須經各地省、市建筑機械檢測中心檢測后,出具檢驗合格證,方可使用(責任人)

·大型移動吊車必須具有年檢證書方可使用(責任人)

f.各種防護設施投入使用前必須組織驗收(責任人)

4.記錄

4.1.總包對分包的進場總交底

4.2.專項施組,方案、各類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

4.3.分部、分項交底記錄

4.4.安全操作規程交底記錄

4.5.重點部位交底記錄和監控記錄

4.6.防火檔案

4.7.模板拆除(安全)申請表

4.8.文明施工措施及實施計劃

4.9.腳手架拆除(包括主要構件)申請表

4.10.用電檔案

4.11.大型機械檔案

4.12.各種腳手、支撐、平臺防護設施搭設驗收記錄表

4.13.三令:模板拆除令、砼澆搗令、吊裝令

篇3:項目施工現場過程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

根據施工現場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策劃的結果和安排,確保與所識別的危險源和不利環境因素有關的活動、人員、設施、設備在施工過程中處于受控狀態,以便從根本上控制和減小安全風險和不利環境影響。

2職責

2.1項目經理是本要素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安全保證體系運行控制;

2.2項目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負責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重點部位(重大環境因素)控制方案及程序;

2.3項目工程師負責分部分項安全技術交底;

2.4施工員負責安全作業指導書交底;

2.5安全員負責安全操作規程的培訓教育;

2.6綜合辦負責消防及文明施工交底;

2.7項目副經理負責動火審批。

3程序

3.1管理要求

項目管理部通過制訂施工組織設計,專項安全技術、安全施工方案并執行公司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安全作業指導書,對重點部位和重要環境因素有關的運行活動制定相應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

3.2重點部位管理

4.1項目部根據危險源辯識和環境因素識別所列入的重點部位和重要環境因素的管理:

4.2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和環境管理方案;

4.3對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進行交底并形成記錄。

3.3環境運行管理

a.制定文明施工措施和實施計劃,保持場容場貌和生活設施文明衛生

b.各類管線保護:

·有方案,交底

·同管線單位簽訂協議

·有管線單位專人到現場實施監護

c.消防管理

·重點防火部位配置規定數量和適當的滅火器材

·定期組織檢查

·參加公司組織的消防演習,成立義務消防隊

·動火按規定申報程序報批,派人監護及配置消防器材

d.施工控制

·施工廢水控制

·施工粉塵控制

·施工噪聲控制

·廢物控制電焊條頭收集、廢油處置及油漆空罐的收集

·危險化學品管理

·危險倉庫的管理

·防汛防臺及施工現場的周邊下水道的通暢

3.4管理內容

運行控制嚴格執行國家、地方和公司制定的各項管理條例、規定、制度及作業指導書。規范安全管理及重要環境因素相關活動及過程。本項目部組織操作者通過培訓、學習、理解和掌握程序,工作方法,確保運行符合要求。

3.4.1監護人員持證上崗(該證由公司培訓發證);

3.4.2監護人員要記錄當時現場的實際情況。

如吊裝:進場的吊車型號、噸位、年檢證明和準用證、駕駛員復印件、現場的環境(場地是否平整、臨近有否高壓線)、鋼索和吊鉤是否良好、限位及指揮人員作業環境、第一吊試吊情況等……

3.5常規管理

本項目部必須嚴格地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的要求,對項目管理和生產活動全過程中,可能導致事故和環境災害發生的常規管理活動制定程序化的規定,以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和削減施工活動中產生的環境因素,同時確保施工活動符合國家及地方的安全、環境管理要求。

3.6安全運行管理

a.總包對分包進行進場安全總交底(責任人)

b.防護設施及安全防護用品進場、按采購管理要求執行

c.核實項目部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的資格能力鑒定,按規定對所有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按建設部《建筑企業職工安全培訓教育暫行規定》(建教[1997]83號)規定,安排項目部有關人員及特殊工種培訓,根據職責分配組織各項安全交底,按規定提供作業人員必須的勞動防護用品(責任人)

d.對進場的物資、小型設備組織專人進行驗收、標識(責任人)

e.對現場搭設設施及大型機具設備裝拆及使用組織專人進行驗收標識(責任人)

·腳手架、模板支架搭拆及使用,需有方案、交底、監護、書面資料(責任人)

·井架、人貨兩用梯、塔吊、龍門吊安裝后必須經各地省、市建筑機械檢測中心檢測后,出具檢驗合格證,方可使用(責任人)

·大型移動吊車必須具有年檢證書方可使用(責任人)

f.各種防護設施投入使用前必須組織驗收(責任人)

4.記錄

4.1.總包對分包的進場總交底

4.2.專項施組,方案、各類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

4.3.分部、分項交底記錄4.4.安全操作規程交底記錄

4.5.重點部位交底記錄和監控記錄

4.6.防火檔案

4.7.模板拆除(安全)申請表

4.8.文明施工措施及實施計劃

4.9.腳手架拆除(包括主要構件)申請表

4.10.用電檔案

4.11.大型機械檔案

4.12.各種腳手、支撐、平臺防護設施搭設驗收記錄表

4.13.三令:模板拆除令、砼澆搗令、吊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