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抽巷密閉安全技術措施

高抽巷密閉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7209

一、概況

根據礦井生產銜接計劃,現高抽巷已掘進到位,抽放、注漿管路安裝完畢后進行永久密閉,為確保安全、順利的施工,特制定如下方案。

二、施工順序及位置

1、密閉墻施工順序:自里向外依次施工三道閉墻。

2、密閉墻位置:150102高抽巷自里向外共施工三道閉墻,里側一道500mm閉墻距150102高抽巷與中部車場三岔口7-9m處,中間一道500mm閉墻距中部車場三岔口5-7m,外側一道500mm閉墻距中部車場三岔口2-4m。密閉墻具體位置由通風技術人員視現場情況標定后,通知施工單位。

3、150102高抽巷密閉斷面7.8m2,需要磚4204塊,水泥1.1噸,沙1.6m3,黃土7.3m3。

三、密閉施工要求

1、密閉所需的磚、水泥、沙、黃土等物料由運輸隊提前運輸到指定地點,并碼放整齊。

2、密閉墻施工前,由運輸隊將密閉區域內無關管路、設備進行回撤,并對密閉墻施工處周圍巷道進行清理、維護,保證密閉墻施工順利進行。

3、施工前,由施工隊伍在待施工里側一道閉墻前1m處打木垛,以加強支護。木垛數量、位置、木垛與閉墻距離由相關單位到現場查看后平衡確定。

4、密閉墻施工前需進行掏槽。掏槽寬度為墻厚的1.1倍,兩幫掏槽深度不少于300mm,底板掏槽深度不少于300mm,要求見硬幫硬底。在砌到墻體高度的2/3以上時,方可掏頂槽,頂板掏槽深度不少于200mm,以不破壞頂板完整性為原則,并將頂板破碎矸石清理干凈。幫、頂部掏槽完畢后應及時用板皮及撞楔等材料背好幫頂以防片冒。

5、磚墻的構筑:先在底槽鋪一層底灰,再向上砌筑,磚壓茬距離不少于10mm,磚間隙要用水泥砂漿灌注實;磚要保證無重縫、空縫,用水泥沙漿勾縫,水泥沙漿配比為1:2-1:3。為了便于封頂,封頂時利用凹形頂槽施工,并用混凝土等粘結性材料填滿頂部空間。磚墻要用1:1-1:2的水泥沙漿抹面,厚度不少于100mm,墻面要平整(1米內凹凸不大于10mm)無裂縫,并抹不少于100mm的裙邊。

6、磚閉墻預留排水管、觀測管、抽排管和注漿管。

觀測管采用6分鋼管,并配6分球閥,設于墻體高2/3處,必須穿過3道閉墻,外露不超過300mm,用于觀察閉內氣體、溫度等參數,平時孔口均要封堵嚴密。

注漿管采用2寸鋼管,并配2寸球閥,高度不低于巷道高度的2/3,外露不超過300mm。

抽排管采用直徑377mm的專用管,提前將抽排管接至三道閉墻內,外口與主管路對接并安設閘閥,以便進行瓦斯抽放。

排水管采用2寸鋼管,并配2寸球閥,設于墻體下部且必須穿過墻體,距底板高度400mm,用于排放墻體內的積水。墻體內沒有水涌出時,排水管外口球閥關閉。

7、密閉墻施工完畢后,施工隊伍應及時將剩余的廢料清理干凈,保持現場清潔。

8、密閉結束后,及時對閉墻進行噴注漿。對磚密閉墻及周圍不小于5m范圍內巷道進行全斷面噴注漿,噴漿厚度不小于100mm,確保密閉墻嚴密不漏風。

9、密閉結束后,通風區負責在磚墻外設置柵欄,揭示警標,懸掛施工說明牌板及防火檢查記錄牌板。

四、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由于高抽巷目前未通風,巷口使用臨時設施密閉,現需要構筑永久閉墻,施工中使用一組2*15KW局部通風機通風,風機安裝在中部車場進風流處,距離高抽巷口20m外。

2、風機安裝運轉正常后,先將臨時閉墻上部拆除,將風筒供入通風,瓦斯員測認真檢查閉墻外瓦斯,瓦斯濃度低于0.8%時,開始拆除臨時閉墻。

3、臨時閉墻全部拆除后,施工人員開始一節一節延接風筒,延接風筒時要時刻測量巷道內瓦斯濃度,保證施工在濃度低于0.8%的環境中,待風筒接至巷道片口里50m處,在60m處施工臨時閉墻一道,減少巷道內瓦斯涌出量,然后開始施工永久閉墻。

4、施工負責人在跟班期間必須隨身攜帶瓦斯檢測便攜儀,當施工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0.8%時,必須停止工作、進行處理,只有在瓦斯濃度低于0.8%時方可繼續施工。

5、施工負責人負責指導現場工作、把好安全關。裝卸物料時,要輕拿輕放。

6、施工前應先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及時找盡施工地點處附近的浮矸和碎石,用長柄工具(長度不少于2米)找頂時,必須按由頂至幫,由近至遠的順序進行,確保在安全的環境下方可施工。

7、施工時應看清頂底板及巷道中是否有障礙物,防止碰手碰腳、切實做好自保及聯保工作。

8、確需搭設腳手架時,按如下要求搭設:用三角支架及大板等材料搭設牢固的工作腳手架,腳手架高度根據需要定,但高度不得超過1.5米,腳手架的腿子下端應用手鎬挖一深度不少于300mm的坑,以固定腳手架。大板厚度不小于70mm,工作臺寬度不小于70mm,并用雙股8#鐵絲分別綁扎牢固。

9、同時在腳手架上的施工人員不得超過2人,高度超過1.5米時,施工人員應佩戴保險帶等安全防護用具、保險帶生根要牢固。往腳手架上運磚時,一次只能搬運一塊。

五、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1、運輸物料前必須檢查行車路線,確定安全、暢通后方可運輸。

運輸路線:

地面→副斜井→井底車場→軌道下山→中部車場→施工地點。

2、密閉施工前,機電、運輸部門對設備及軌道進行檢查、維護,保證滿足運輸需要。運輸軌道必須保證正常使用,如果不能保證運輸,由運輸隊負責進行維修。

3、行車前必須檢查絞車鋼絲繩、繩頭及絞車狀況,提升時必須使用正規連接裝置和保險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機電設備要有專人維護,并掛責任牌,保持完好,安全保護齊全,杜絕失爆。

5、人力推車的車距(同向推車時),在坡度小于5‰時,不得小于10m。大于5‰時,不得小于30m。大于7‰時,嚴禁人力推車。人力推車時,一次只許推一輛車。嚴禁在車輛兩側推車。推車時必須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有障礙物、從坡度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硐室出口時,推車人必須及時發出警號。

運輸期間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制度。

4、所有人員必須躲開繩道,嚴禁人員緊跟運輸車輛,以防斷繩、脫鉤等傷人事故。

5、裝、卸車要安排專人負責。裝卸物料時,必須輕拿輕放,防止擦傷、碰傷。裝車必須裝穩、裝實,裝車時不得超過所用車輛的高度及寬度。

6、物料運送到卸料點后,要先將礦車固定牢固;卸料時,要相互照應、靠巷幫堆放的材料要碼放整齊,不得影響行人。

7、施工人員隨身攜帶的小型材料必須捆扎牢固;工具要拿穩,利刃工具必須裝入護套。

六、避災路線(應迅速佩戴好隔離式自救器、沿以下避災路線進行撤離)

1、發生事故時現場人員的行動原則:

(1)及時匯報;

(2)積極穩妥地開展自救,安全隱患的消除和控制事故;

(3)戴好自救器,安全撤離;

(4)妥善避難,自救互救;

2、發生水災、火災、瓦斯、煤塵爆炸時避災路線:

假設事故地點(150102高抽巷施工地點)→中部車場→軌道下山→井底車場→行人斜井→地面。

七、其它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篇2: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保證船舶修理中密閉艙室涂裝中無燃爆事故和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規定。2適用范圍本規定適用于公司內所有在修船舶密閉艙室的涂裝作業,包括特種涂裝作業。3名詞解釋3.1密閉艙室:指船舶上僅有1—2個人孔或道門,即進出口受限制的密閉、狹窄、通風不良的艙室或深度大于1.2m封閉和敞口的只允許單人進出的圍截的通風不良艙室。3.2熱工作業:僅指焊接、氣割及能產生明火、火花或灼熱工藝的作業。3.3特涂:指特種涂裝作業,是指船舶的密閉艙室在特定的溫度、濕度等特殊工藝條件下進行的涂裝作業。4管理內容4.1有涂裝作業的船舶應成立專門的安全組織機構(船舶涂裝作業安全組織機構圖見附錄)。4.2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必須由專門的有資質的特涂隊伍實施。4.3涂裝作業屬特種作業,涂裝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項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和發證后方可上崗作業。4.4所有上船的涂料、溶劑等易燃易爆危險品應按作業許可制度要求,填寫《化學制劑/易燃易爆等危險品上船審批證書》并經過審批方可上船。4.4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必須填寫《密閉艙室油漆作業審批證書》提前申請和審批,經確認無不相容作業進行和經逐項嚴格安全檢查符合作業條件方可進行。未經審批,禁止作業。4.5涂裝作業前4.5.1涂裝主管要對施工區域進行常規檢查,確認距涂裝作業艙室艙壁前后左右20米范圍內(包括毗鄰艙室)無明火作業和其他火源,對施工隊的準備措施逐項進行檢查,并經塢修車間安全員確認后,具備涂裝作業條件,然后方可進行作業的審批及檢查程序。若涂裝施工區域20米外高處有熱工作業且處在上風口位置,熱工作業是否停止由安全主管決定。4.5.2涂裝主管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安全交底時必須講清楚使用的油漆的危險性、施工環境特點以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和要求,并對緊急情況下個人防護常識、中毒、窒息及其他傷害的急救知識、聯絡方式和救援措施進行教育、布置。交底人和接受交底的每個施工人員必須在交接記錄上簽名認可。4.5.3施工隊伍應在油漆施工區域(距涂裝作業艙室艙壁前后左右20米范圍內)設置禁火區域,保證涂裝艙室和其相鄰艙室無熱工作業(總管負責協調停止涂裝作業禁火區域內不相容作業,并收回不相容作業審批單,涂裝作業結束后,待測氧測爆合格后重新審批),并拉設紅白警戒旗,設專人進行監護,在登船梯口或道門口設置涂裝作業指示板,明確標注作業艙室、作業人員及人數、作業負責人、通風監護人、作業時間。塢修車間安全員對上述措施進行檢查確認。4.5.4進入密閉艙室涂裝人員個體防護必須符合防爆要求。嚴禁穿化纖工作服和有釘鞋,嚴禁攜帶打火機、火柴、易產生火花的金屬器具、對講機、手機、BP機、非防爆的手電等引火物進入涂裝作業的警戒區內。4.5.5密閉艙室的腳手架應按特涂腳手架標準搭設和檢驗。4.5.6對噴涂作業的艙室,必須切斷電源,并將艙室內的電源線清理出艙。4.5.7由總管組織相關主管對艙室內的各種管道進行分析、確認,并安排人員檢查確認艙室內無敞口的管、閥或對敞口的管、閥及通往毗鄰艙室的管、閥進行封堵。4.5.8在《密閉艙室油漆作業審批證書》上簽字人員應對照本規定和《密閉艙室油漆作業審批證書》上審批細節認真檢查,合格后才能簽字,開始作業。4.6噴涂作業時4.6.1所有進入密閉艙室涂裝的人員(包括監護人)應將本人的“進艙卡”掛在人孔或道門的“密閉艙室作業告示板”上。出艙后應及時取走本人的“進艙卡”。4.6.2所有進艙噴涂作業人員要佩戴通風面罩,相連的空氣管應密封良好。4.6.3嚴禁涂裝作業人員攜帶打火機、火柴、易產生火花的金屬器具、對講機、手機、BP機、非防爆的手電等引火物進入涂裝作業的警戒區內。4.6.4密閉艙室涂裝作業限定作業人員數量。每個艙的作業人員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5人,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9人。涂裝作業時,應至少有兩人以上共同操作。若作業場所過于狹小,僅能容納單人操作時,必須有專人負責監護。艙室預涂修補的人員數量不得超過20人(視艙容大小確定人數)。多人作業,必須拉開距離。4.6.5涂裝作業時要保證密閉艙內有適宜的照明。噴涂作業統一使用防爆手電照明,塢修車間負責確保防爆手電的性能。嚴禁使用其它照明方式。4.6.6在高處進行油漆作業應掛好安全帶。4.6.7涂裝作業時噴漆泵必須接地良好。必須保證良好的通風,通風機應是防爆型的。施工單位應做好艙室通風設計,通風設計應符合公司通風工藝標準,應始終保證艙內的可燃氣體含量在該種氣體爆炸下限的10%以下,并設專人進行通風監護;安全主管必須對艙內含氧量跟蹤檢測,保證艙內含氧量在18%—21%之內。4.6.8作業過程中涂裝主管和車間安全員應至少有1人在現場監護,施工隊伍必須有安全員在現場監護。4.6.9涂裝作業領班人員應負責每隔1—2小時安排噴涂作業人員輪換休息,防止中毒。4.7涂裝作業中應急救援4.7.1搶救中毒人員:在這個過程中,搶救人員必須進入高濃度場所,所以,搶救人員的服裝必須防靜電;禁止使用手機、無線電對講機;艙內與艙外聯系用通訊繩;照明用防爆手提燈;防毒面具用空氣呼吸器,但要做好空氣呼吸器鋼瓶的外部包裹,防止鋼瓶與鐵腳手架碰撞產生火星。搶救進入艙內的人員以三至四人為一組,進入時間不得超過45分鐘,平時要進行環境熟悉和裝備穿著的訓練。4.7.2發生爆炸后搶救:因發生爆炸后,作業現場的可燃氣體可能已不存在,但還應考慮防中毒問題,搶救人員在進入爆炸現場時應戴好空氣呼吸器。救災的順序是:首先搶救受傷人員,再撲滅火災。4.8涂裝作業后4.8.1噴涂作業結束后,必須將噴槍、膠管等撤出艙外,并及時對工作場所進行清理,將剩余的涂料和溶劑及時送回倉庫,將廢棄物及時送到指定地點,不得隨便亂放。4.8.2噴涂作業結束后涂裝隊伍要繼續通風并設專人進行監護,待油漆表干后停風機半個小時通知安全主管測氧測爆,測氧測爆合格后施工隊通風監護人方可撤離。未經測氧測爆合格,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進入密閉艙室。4.9本規定由安監部制定并負責解釋。4.10本規定自下發日起實行,原《密閉艙室涂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同時廢止。5附錄船舶涂裝作業安全組織機構圖附錄:

篇3:密閉作業場所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指導密閉作業場所安全作業,預防窒息事故發生。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在建工程項目密閉場所、長期無通風或通風不暢通的場所。

3職責

3.1項目技術副經理負責制定密閉場所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3.2項目部安全員、施工員負責人員的培訓,對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3.3項目部提供通風設備和自救設備以及通訊聯絡工具。

4工作程序

4.1項目技術副經理制定密閉場所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措施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a)作業場所部位、環境;

b)施工材料是否有毒;

c)通風及通訊聯絡措施;

d)應急搶救措施。

4.2施工前,項目部安全員、施工員負責對作業人員、監護人員進行的安全培訓,人員培訓應包括以下內容:

a)作業場所存在的危險因素以及防護措施;

b)自救方法;

c)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

4.3項目部應根據施工場所的通風狀況提供通風設備和自救設備以及通訊聯絡工具。

4.4建筑工程密閉作業場所施工安全預防措施主要有:

a)在人員進入前,應先對作業場所進行通風,稀釋有毒有害氣體或窒息性氣體的濃度。作業期間應繼續保持通風,通風時不得使用純氧。通風過程中不得中斷,如突然停電或通風機停止工作,必須立即退出。

b)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不能單獨作業,空間外要有專人監護,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要配備對講機,隨時保持聯絡。

c)作業人員必須使用正壓式呼吸器,使用有毒材料時,必須配備防毒面具和氧氣袋。

d)作業人員分組輪流作業,在施工過程中如感不適,必須立即停止,退出吸取新鮮空氣,如情況嚴重必須送醫院治療。

e)必須準備麻繩、氧氣袋、擔架、醫護人員等應急措施。

f)使用防水涂料時,施工現場必須使用低壓防爆照明,禁止明火、撞擊火花、電氣火花、靜電等以免引起燃燒、爆炸。

g)作業要有值班領導、安全員,并配有電工、維修工,隨時解決施工出現的問題,確保施工安全。

4.5應急搶救措施

4.5.1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組織救助。救助人員進行救助時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其余施工人員亦應同時退出,待查明原因并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后方可再次進入。

4.5.2搶救措施及方法見《醫療急救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