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與防護技能要求
項目安全與防護技能基本要求1、電梯檢驗安全知識1.1安全管理知識1.1.1掌握電梯檢驗活動中實際的和潛在的職業健康安全后果1.1.2了解電梯檢驗人員在執行本單位電梯檢驗安全程序,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安全應急措施)方面的作用和職責1.1.3了解偏離本單位電梯檢驗安全程序的潛在后果1.1.4了解飲酒后、使用某些藥品后或患有不宜登高、不宜承受加速度等疾病時,不參加現場檢驗工作1.2危險源辨識了解電梯檢驗現場所有實際的和潛在的危險源以及采取的措施和應急措施2、電梯現場檢驗安全防護2.1現場檢驗的通用要求2.1.1能夠正確執行“現場檢驗人員不得少于2人,檢驗人員應當在電梯管理人員或維保人員配合下實施檢驗”這一規定2.1.2能夠正確執行“檢驗人員應當正確著裝,扣緊領口、袖口,束緊長發、摘除身上佩戴的項鏈、首飾等物品,并佩戴安全帽;避免穿著寬松的服裝和領帶等”這一規定。能夠正確使用安全帽、防護服、防護鞋,專用手套、安全帶等防護用品2.1.3能夠正確執行“檢驗前,應當將表明正在檢驗的標識牌和圍欄設置于電梯設備附近、電梯井道入口處或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兩端入口處;確認轎廂內或梯級、踏板上無乘客;關閉電梯門并防止電梯門在檢驗過程中發生非預期的開關門動作;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檢驗區域”這一規定2.1.4能夠正確執行“檢驗前應當確認通訊設施的有效性。檢驗指令應當清晰,接受指令的人員應當重復指令,確認無誤方可實施操作”這一規定2.1.5能夠在檢驗中持續注意運動設備的位置和狀態2.1.6能夠對是否達到“切斷與電梯主開關,設置明顯的警示及安全標志”的要求進行確認2.1.7在對電氣設備或線路進行測試時,能夠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監護2.1.8掌握“需要使用短接線進行電路短接操作時,必須使電梯處于檢修狀態、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且必須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的要求;并在相關檢驗操作完成后,做到立即取下短接線2.2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檢驗的安全防護2.2.1機房(機器設備間)、驅動站、轉向站的安全防護在機房(機器設備間)或驅動站和轉向站進行檢驗時,能夠做到:——注意所有運動設備的位置;——踏上任何格柵或平臺之前,查看其支撐和連接以確定其是否足夠堅固;——注意可能產生危險的低矮的凈空高度和狹小的操作區域面積;——確認格柵、平臺或地面上沒有任何能導致滑倒或絆跌的危險,核查格柵或地面開口上的臨時性蓋板;——在通過觸摸或操作來檢查運動部件(例如滑輪、制動器、限速器等)之前,確認被檢設備的動力已被切斷2.2.2安全進入轎頂的要求掌握安全進入轎頂的要求,即:——打開井道照明;——將轎廂停到檢驗人員所在樓面;——在轎廂內按下兩個樓層的下行呼梯按鈕,通過用三角鑰匙打開層門的方法使轎廂停在合適的位置;——使層門完全打開,并用機械方式擋住層門(如用楔塊塞在門扇下端與地坎槽之間的空隙內);——等候片刻確認轎廂沒有移動后,使轎頂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打開轎頂照明(如有),使檢修開關置于“檢修”位置;——進入轎頂,關閉層門,觀察轎頂區域的障礙物,確定好安全藏身區;準備下一步的檢驗操作2.2.3在轎頂進行井道內設備檢驗時的安全和防護要求掌握在轎頂進行井道內設備檢驗時的安全和防護要求,即:——從井道頂部開始檢驗;——使轎頂停止開關恢復正常,通知轎廂內人員按下呼梯按鈕,驗證電梯是否已經撤出正常運行;——按壓檢修裝置上的上行或下行按鈕,電梯以檢修速度運行時使轎頂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驗證停止開關是否有效;在啟動電梯前,提示其他檢驗人員和配合人員;——轎廂運動時,身體位于轎廂范圍之內以免碰觸對重或井道中的突出物,特別注意與被檢電梯相鄰的電梯轎廂和對重;——轎廂運動時,,抓緊轎廂結構件上的把手或其他部件;不抓握懸掛比大于2:1的鋼絲繩2.2.4安全撤出轎頂的要求掌握安全撤出轎頂的要求,即:——使轎頂與出口樓層水平,轎頂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打開層門并用機械方式擋住,使轎頂停止開關恢復正常,通過操作檢修上行、下行按鈕來驗證門安全回路有效;——離開轎頂,站在層站處;——使檢修開關置于“正常”位置,關閉轎頂照明,關閉層門2.2.5安全進入、撤出底坑的要求掌握安全進入、撤出底坑的要求,即:——在進入底坑之前,確認:a.轎頂停止開關、底坑通道門附近停止開關的有效性。b.門安全回路的有效性。c.電梯不會響應任何外召喚。——從底坑通道門進入底坑時:a.打開井道照明。b.轎廂置于底層端站的上一層平層位置,層門和轎門保持開啟;由轎頂人員將檢修開關置于“檢修”位置,轎頂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c.打開底坑通道門,打開底坑照明,將底坑通道門附近的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d.觀察底坑區域的障礙物、確定好安全藏身區后,進入底坑,關閉底坑通道門。——從層門進入底坑時:a.打開井道照明。b.轎廂置于底層端站的上一層平層位置,層門和轎門保持開啟。由轎頂人員將檢修開關置于“檢修”位置,轎頂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c.打開底層端站層門并用機械方式擋住,打開底坑照明,將底坑通道門附近的停止開關處于“停止”位置。d.確認底坑爬梯(如有)是否牢固、觀察底坑區域的障礙物后,進入底坑。e.確認安全藏身區,關閉底層端站層門。——從底坑通道門撤出底坑時:a.使電梯轎廂置于底層端站的上一層平層位置,層門和轎門保持開啟。b.底坑人員撤出到底坑通道門外,使底坑停止開關恢復正常,關閉底坑照明。——從層門撤出底坑時:a.使電梯轎廂置于底層端站的上一層平層位置,層門和轎門保持開啟。b.由底坑外人員打開層門并用機械方式擋住。c.底坑內人員離開底坑,在層站安全位置使底坑停止開關恢復正常,關閉底坑照明,關閉層門2.2.6在底坑檢驗時的安全和防護要求掌握在底坑檢驗時的安全和防護要求,即:——在轎內或轎頂的操作者應嚴格遵守以下要求:a.轎廂只能按照底坑檢驗人員指定的方向運行。b.轎內或轎頂的操作者應當重復指令,操縱轎廂運動之前應當確認收到“準許操作”指令。c.可能時,轎廂一停止就打開層門或轎門,在發出轎廂運行指令之前保持門的開啟。——不攜帶外殼能夠導電的照明設備進入潮濕的底坑,且避免觸及極限開關或其他開關。如底坑有水,在進行檢驗之前必須除水。——只有當轎內或轎頂人員按照底坑人員指令準備移動轎廂時,底坑人員才能使底坑停止開關置于正常位置。——確保身體的任何部分都未凸入相鄰電梯井道區域2.3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檢驗的安全防護2.3.1在驅動站與轉向站檢驗時的安全和防護要求掌握安全進入、撤出驅動與轉向站的要求,即:——確保正確著裝(包括正確使用安全帽、工作服、防護鞋,專用手套等);——檢修蓋板開啟前,先在驅動站周圍與轉向站周圍設置圍擋;——狹小空間內,時刻注意旋轉部件(如梯級踏板、電動機、軸、固定式盤車輪、)、運動部件(制動器、傳動鏈)和電氣部分對自身的潛在危害2.3.2對扶梯的相鄰區域檢驗時的安全和防護要求站在梯級或踏板上進行檢驗時,應注意與樓板交叉處或與其他扶梯交叉處,防止交叉部位的帶來的傷害2.3.3在梯級或踏板上檢驗時的安全和防護要求——在驗證梯級下陷保護等功能時,往往需要拆除部分梯級或踏板,檢驗員應清醒的意識到梯級踏板的缺失所產生的潛在危害,防止急停時或行進中跌入空洞;——拆除的梯級踏板應及時安裝復位,防止看護不當給他人造成傷害
篇2:安全裝置防護用品器具管理制度
1目的與適用范圍為加強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管理,保障作業員工身心健康和生產設備安全運行,制定本制度。
2術語2.1安全防護裝置: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屬裝置(如防護罩、安全閥、限位器、聯鎖裝置和報警器等)。2.2防護用品(器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或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佩戴的起防護作用的用品(器具)。
3職責3.1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廠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的管理情況進行監督。3.2車間負責所管轄區域內,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日常監督管理,負責根據崗位作業環境和條件,合理配置必要的防護用品,并制訂出本廠的管理細則。
4安全裝置管理4.1各車間要對所屬的各種安全裝置進行日常檢查、維護保養。4.2技術開發部所屬安全裝置要建立各種安全裝置檔案,并納入檢修計劃,定期檢修。4.3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1設備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主管的壓力容器安全閥、行程限位器等機械設備安全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2電儀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各種繼電保護器和避雷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建立檢查、校驗記錄。4.3.3電儀部門要按相關規程對分管轄區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安全聯鎖等裝置進行檢查、校驗,并建立相應記錄。4.4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所屬單位要將所管轄區域的安全裝置及時復原。
5防護用品(器具)管理5.1安全管理部部門根據崗位作業環境、條件(空氣中氧含量、接觸毒物類別、濃度等)、勞動強度及相關要求,選擇適宜的防護用品和器具、合理配置。5.2安全管理部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領用登記臺帳。5.3安全管理部負責防護器具的定期檢查和維護,檢驗維護后要加鉛封,作好記錄。5.4防護用具應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5.5車間負責在本單位防護用具的存放、保管,發現缺少或損壞等情況,及時向安全管理部門反應。5.6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防護用具的日常管理、檢查和考核。
篇3: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管理,保證職工安全健康的從事工作,特制定本發放標準和管理制度。
文章引用自:
一、定義
1.1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正常使用或佩戴的,用以保護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物品稱為勞動防護用品;如:勞動防護手套,防護鞋等。
1.2所使用的特殊防護器具稱勞動防護用具;如:防毒面具等。
二、管理職責
2.1安全管理部門參與全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的制訂和修改,對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數量、質量及使用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2.2安全管理部門統一負責編制防護用品的采購計劃。
2.3倉儲部門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驗收、保管,不合格的用品、用具拒絕入庫。
三、選用與保管
3.1必須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的氧含量、毒物種類、濃度等)、勞動強度及國家有關技術標準,正確選擇和采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和器具。
3.2防護器具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借用:
(1)不準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2)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器材;
(3)嚴禁用防塵口罩(帶換氣閥)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3.3使用防護器具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知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保管方法。
3.4各種防護器具應定點存放,使用車間部門應派專人保管,建立臺帳。車間、工段、崗位上的防護器材要設專人管理,對防護器材的完好負責;并按班交接。
3.5必須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的領用登記卡制度,并根據有關規定制訂發放標準。
3.6定期校驗和維護
(1)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安全防護工具的管理、建立臺帳和定期校驗工作。
(2)使用車間部門對所屬區域的勞動防護用具的完好、維護保養負責,定期進行檢查和記錄。
(3)電氣絕緣工具定點專人保管,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從事電氣作業。
(4)防毒面具等用后清洗,至少兩個月檢查一次,濾毒罐要稱量檢查,面具進行氣密性試驗。
3.7勞動防護用品用具必須按規定用途使用,不得改作他用或變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