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墜落事故預防控制措施
所謂高處作業,是指在距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作業。在此作業過程中因墜落而造成的傷亡事故,稱之為高處墜落事故。這類事故各行業中均有發生,并以建安企業居多,約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
1.高處墜落事故的規律
高處墜落事故規律,是指人們在從事高處作業中,人與相關物體結合時違背客觀事物規律而產生的異常運動失去了控制,經過量變積累發生了災變的普遍性表現形式。掌握了規律,就能有效地予以預防和控制。
1.1高處墜落事故的類別
高處墜落事故的事故類別大約為如下九種:
1.1.1洞口墜落(預留口、通道口、樓梯口、電梯口、陽臺口墜落等);
1.1.2腳手架上墜落;
1.1.3懸空高處作業墜落;?
1.1.4石棉瓦等輕型屋面墜落;
1.1.5拆除工程中發生的墜落;
1.1.6登高過程中墜落;
1.1.7梯子上作業墜落;
1.1.8屋面作業墜落;
1.1.9其他高處作業墜落(鐵塔上、電桿上、設備上、構架上、樹上、以及其他各種物體上墜落等)。
1.2高處墜落事故的原因
1.2.1個性原因
個性原因,是指每類高處墜落事故在發生過程中各自具有的具體原因。例如:
a.洞口墜落事故的具體原因主要有:洞口作業不慎身體失去平衡;行動時誤落入洞口;坐躺在洞口邊緣休息失足;洞口沒有安全防護;安全防護設施不牢固、損壞、未及時處理;沒有醒目的警示標志等。
b.腳手架上墜落事故的具體原因主要有:腳踩探頭板;走動時踩空、絆、滑、跌;操作時彎腰、轉身不慎碰撞桿件等身體失去平衡;坐在欄桿或腳手架上休息、打鬧;站在欄桿上操作;腳手板沒鋪滿或鋪設不平穩;沒有綁扎防護欄桿或損壞;操作層下沒有鋪設安全防護層;腳手架超載斷裂等。
c.懸空高處作業墜落事故的具體原因主要有:立足面狹小,作業用力過猛,身體失控,重心超出立足面;腳底打滑或不舒服,行動失控;沒有系安全帶或沒有正確使用,或在走動時取下;安全帶掛鉤不牢固或沒有牢固的掛鉤地方等。
d.屋面檐口墜落事故的具體原因主要有:屋面坡度大于25°,無防滑措施;在屋面上從事檐口作業不慎,身體失衡;檐口構件不牢、或被踩斷,人隨著墜落等。
1.2.2共性原因
共性原因,是指任何一次高處墜落事故在發生過程中,均具有基本原因、根本原因、間接原因和直接原因而形成的系列原因。
a.基本原因,是高處作業的安全基礎不牢。其表現是:人不符合高處作業的安全要求,物未達到使用安全標準。如從事高處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身體條件較差或有病;與高處作業相關的各種物體和安全防護設施有缺陷等。
b.根本原因,是高處作業違背建筑規律的異常運動。其表現是:安全規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如從事高處作業人員的著裝不符合安全要求,高處作業時沒有安全措施冒險蠻干,違反勞動紀律酒后作業;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備、不起作用,或擅自拆除、移動或在施工過程中損壞未及時修理等。
c.間接原因,是高處作業的異常運動失去了控制。其表現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嚴,沒有行之有效的安全制約手段,對人違章作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異常行為,對工具、設備等物質沒有達到使用安全標準的異常狀態,不能做到及時地發現和及時地加以改變。
d.直接原因,是高處作業的異常運動發生了災變。其表現是:由于人的異常行為、物的異常狀態失去了控制,經過量變的異常積累,當人與物異常結合發生了災變時,如人從洞口墜落、從腳手架墜落、從設備上墜落、從電桿上墜落等造成了人身傷害,從而構成了高處墜落事故。
2.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
依據安全管理的客觀要求,運用安全與事故的運動規律預防、控制事故的規律,為了改變人的異常行為、物的異常狀態,以及人與物的異常結合,應從本質上超前有效地預防、控制高處墜落事故。又分為具體預防、控制和綜合預防、控制。
2.1高處墜落事故的具體預防、控制
高處墜落事故的具體預防、控制,是依據不同類型高處墜落事故的具體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對每間類高處墜落事故進行具體預防、控制要點。例如:
2.1.1洞口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預留口、通道口、樓梯口、電梯口、上料平臺口等都必須設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護設施(蓋板、圍欄、安全
網);洞口防護設施如有損壞必須及時修繕;洞口防護設施嚴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應背朝洞口作業;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鬧或跨越洞口及從洞口蓋板上行走;同時洞口還必須掛醒目的警示標志等。
2.1.2腳手架上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要按規定搭設腳手架、鋪平腳手板,不準有探頭板;要綁扎牢固防護欄桿,掛好安全網;腳手架荷載不得超過270kg/m2;腳手架離墻面過寬應加設安全防護;并要實行腳手架搭設驗收和使用檢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1.3懸空高處作業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加強施工計劃和各施工單位、各工種配合,盡量利用腳手架等安全設施,避免或減少懸空高處作業;操作人員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過猛,身體失穩;懸空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穿軟底防滑鞋,同時要正確使用安全帶;身體有病或疲勞過度、精神不振等不宜從事懸空高處作業。
2.1.4屋面檐口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要點:在屋子面上作業的人員應穿軟底防滑鞋,屋面坡度大于25°時應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業不能背向檐口移動;使用外腳手架工程施工,外排立桿要高出檐口1.2m,并掛好安全網,檐口外架要鋪滿腳手板;沒有使用外腳手架的工程施工,應在屋檐下方設安全網。?
2.2高處墜落事故的綜合預防、控制
高處墜落事故的綜合預防、控制,是依據高處墜落事故的不同類別和系列原因,提出的對高處墜落事故進行綜合預防、控制的要點。
2.2.1對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要堅持開展經常性的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使其認識掌握高處墜落事故的規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樹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預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嚴格執行安全法規,當發現自身或他人
有違章作業的異常行為,或發現與高處作業相關的物體和防護措施有異常狀態時,要及時加以改變使之達到安全要求,從而預防、控制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
2.2.2高處作業人員的身體條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嚴禁患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貧血、癲癇病等不適合高處作業的人員從事高處作業;對疲勞過度、精神不振和情緒低落的人員要停止高處作業;嚴禁酒后從事高處作業。
2.2.3高處作業人員的個人著裝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安全帽、安全帶和有關勞動保護用品;不準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腳作業,而應穿軟底防滑鞋;不準攀爬腳手架或乘運料井字架吊籃上下,也不準從高處跳上跳下。
?2.2.4要按規定要求支搭各種腳手架。如架子高度達到3m以上時,每層要綁兩道護身欄,設一道擋腳板,腳手板要鋪嚴,板頭、排木要綁牢,不準留探頭板。
使用橋式腳手架時,要特別注意橋樁與墻體是否拉結牢固、周正。升橋降橋時,均要掛好保險繩,并保持橋兩端升降同步。升降橋架的工人,要將安全帶掛在橋架的立柱上。升橋的吊索工具均要符合設計標準和安全規程的規定。
使用吊籃架子和掛架子時,其吊索具必須牢靠。吊籃架子在使用時,還要掛好保險繩或安全卡具。升降吊籃時,保險繩要隨升降調整,不得摘除。吊籃架子與掛架子的兩側面和外側均要用網封嚴。吊籃頂要設頭網或護頭棚,吊籃里側要綁一道護身欄,并設擋腳板。提升橋式架、吊籃用的倒鏈和手板葫蘆必須經過技術部門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倒鏈最少應用2t的,手板葫蘆最少應用3t的,承重鋼絲繩和保險繩應用直徑為12.5mm以上的鋼絲繩。另外使用插口架、吊籃和橋式架子時、嚴禁超負荷。
2.2.5要按規定要求設置安全網,凡4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
層要設一道3至6m寬的安全網。如系高層施工,首層安全網以上每隔四層還要支一道3m寬的固定安全網。如果施工層采用立網做防護,應保證立網高出建筑物1m以上,而且立網要搭接嚴密。要保證安全網的規格、質量,使用安全可靠。
2.2.6要切實做好洞口處的安全防護,具體方法與洞口墜落事故的預防、控制措施相同。
2.2.7使用高凳和梯子時,單梯只許上1人操作,支設角度以60°至70°為宜,梯子下腳要采取防滑措施;支設人字梯時,兩梯夾角應保持40°,同時兩梯要牢固。移動梯子時梯子上不準站人。使用高凳時,單凳只準站1人,雙凳支開后,兩凳間距不得超過3m。如使用較高的梯子和高凳,還應根據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2.2.8在沒有可靠的防護設施時,高處作業必須系安全帶,否則不準在高處作業。同時安全帶的質量必須達到使用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掛低用。
2.2.9登高作業前,必須檢查腳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腳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木電桿的根部是否腐爛。嚴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頂棚上行走。
2.2.10不準在六級強風或大雨、雪、霧天氣從事露天高處作業。另外,還必須做好高處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檢查,如發現人的異常行為、物的異常狀態,要及時加以排除,使之達到安全要求,從而控制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
篇2:建設工程高處墜落事故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建設工程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一、高處墜落事故預防基本要求
1、以預防墜落事故為目標,對于恐怕發生墜落事故等特定危險施工的同時,在施工前,制訂防范措施,并應在日常安全檢查中加以確認。
2、凡身體不適合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高處作業。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按規定進行體檢和定期體檢。
3、嚴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進入施工現場。
4、作業人員嚴禁互相打鬧,以免失足發生墜落事故。
5、不得攀爬腳手架。
6、進行懸空作業是,應有牢靠的立足點并正確系掛安全帶。
7、建筑物臨邊、基坑周邊等,必須設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N外力的臨時護欄,護欄圍密目式(200目)的安全網。
8、邊長大于250mm的預留洞口,采用防護網,木板蓋板封固,邊長大于1500mm的洞口,四周設置防護欄桿并圍密目式(2000目)安全網,洞口下掛安全平網。
9、各種架子搭設好后,項目經理必須組織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組共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準上架操作。使用時,特別是臺風暴雨后,要檢查架子是否穩固,發現問題及時加固,確保使用安全。
10、施工使用的臨時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mm,與地面角度成60~70度,梯腳要有防滑措施,頂端捆扎牢固或設專人扶梯。
二、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
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2、出現顱腦外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
3、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
4、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腱側下肢縛在一起。
5、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
6、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
篇3:某教學樓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措施
教學樓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措施
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若干規定》的文件,針對本工程特點,制定下列措施:
(一)、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本設計的第二條進行建立和實施。
(二),對高處作業的管理
1、高處作業人員應經過體檢,合格后接受高處作業安全知識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作業人員應佩帶安全帽和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具,并要正確使用。
3、特種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上崗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4、高處作業前,由安全員組織安全管理小組,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
5、安全防護設施應用鋼管、扣件、安全網、竹架板、木板搭設,防護欄桿以黃黑相間的條紋標志,需拆除和變動時,應經安全員審批簽字,并組織驗收合格后才可實施。
(三),對機械設備的管理
1、龍門架、由公司設備站編制安拆施工方案,由管理站負責人審批簽字,并負責安裝和拆卸。
2、使用前應與我項目部,對龍門架進行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使用。
3、龍門架應有完好的停層裝置,使用對講機和提示燈。
4、上料口設聯鎖安全門,同時采用斷線保護裝置,通道口走道板應滿鋪扎牢,設1.2m防護欄桿和0.2m擋腳板,并用密目網封閉兩側。
5、樓層采用架板滿鋪,防止人員和物料墜落。
6、吊盤上下行程內應無障礙物,防止偏重,龍門架吊盤嚴禁載人上下和超載。
(四)、對腳手架的管理
1、腳手架應編制施工方案,并審批簽字合格方可作業。
2、嚴格按腳手架施工方案進行實施。
3、硬性水平防護帶與建筑物間的空隙應封嚴,防止人員、物料墜落。
4、作業人員上下設專用通道,不得攀爬架體。
5、搭拆架子時,設專人對腳手架作業區域進行監護。
(五)、對外墻吊籃的管理
1、嚴格按照本設計中,裝飾工程施工措施關于吊籃安全措施的規定進行管理和施工。
2、每臺班作業前均應仔細檢查吊籃的安全情況,確定安全后才可上籃施工。
(六)、對操作平臺、卸料平臺的管理
1、對作業平臺、卸料平臺編制施工方案,經安全員驗收簽字后方可作業。
2、架體應保持穩固,不得與施工架子連通,并嚴禁超載。
3、移動式操作平臺立桿滿鋪,并設防護欄桿、擋腳板,立桿底部和平臺立面應分別設置掃地桿、剪刀撐或斜撐。
(七)、對模板工程的管理
1、模板工程應編制施工方案,經公司總工審批簽字后,項目安全員組織安全小組人員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
2、模板工程施工時,應保證作業人員有可靠的立足點,作業面按方案要求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3、模板及支撐體系的施工荷載,應均勻分布,不得超過設計計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