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氣站安全操作規程
[一]液化氣混氣站
1.非本站人員,禁止入內。
2.站內嚴禁吸煙,禁止攜帶火柴,打火機及其它火種,禁止穿外露鐵釘的鞋子。
3.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穿戴尼龍、晴綸等能產生靜電的服裝,從事充氣、檢修和殘液回收作業人員應穿防靜電鞋。
4.殘液必須密閉回收。嚴禁向江、河、下水道或地溝內排放。
5.混氣間工作地點應鋪膠皮,使用鋼制工具時,要涂上黃油,拆修零件要輕拿輕放,避免引起火花。
6.站內禁止使用明火,必須動火時,應經有關部門同意并應采取安全措施。院內,房內,不得堆放易燃物品。
7.灌氣時,罐車周圍10米內不準無關人員進入,并設專人看守。除罐車外,其它車輛未經批準和采取消火措施不準進站。
8.不得私裝電氣設施及線路。
9.要正確使用防護用具。檢修時,首先打開窗通風,嚴重漏氣檢修時應戴防毒面具。
10.日常運行中,每周應用肥皂水進行漏氣檢查,所檢查的漏氣處應立即處理。
11.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并有兩人輪流倒換,監視儀表指示。正常運行中,液化氣調壓后為196千帕,鼓風機壓力為34.3千帕,混合氣壓為39.2千帕,當儀表指示數量偏離
時,應及時調整。
[二]液化氣充裝
1.氣瓶應設人接收檢查,未經檢查不準充氣。
2.各種充裝的氣瓶必須在定期檢查周期內方能充裝。
3.新氣瓶或檢修后首次充裝的氣瓶,必須排除瓶內的空氣,嚴禁直接充氣。
4.氣瓶在首次充裝前,在瓶體上應有總重量的明顯標記。
5.氣瓶允許充裝量應符合設計規定。如采用非標準規格的代用氣瓶,必須符合《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和《液化石油氣鋼瓶》部頒技術標準,方可充裝。
6.氣瓶充裝后,需進行充裝重量復驗,充許差額應小于0.5千克,嚴禁過量充裝。
7.發現超重和漏氣嚴禁出站,并及時倒空修復。搬運氣瓶時,要輕拿輕放,嚴禁摔、滾、砸、撞。
8.在充裝過程中,應對氣瓶的有關部位進行檢漏,并嚴格執行自檢、互檢和未檢的三檢制。
9.充裝接頭和稱重衡器,應加強日常維修,定期進行校驗(不超過三個月),保證有可靠的氣密性和準確性。
10.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氣瓶,禁止充裝:
(1)漆色、字樣和所裝氣體不符合規定的,或漆色、字樣脫落不易識別氣瓶種類的;
(2)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的;
(3)未表明裝過何種氣體或瓶內沒有余壓的;
(4)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的;
(5)超過檢驗期限的;
(6)瓶體經外觀檢查有缺陷不能保證安全使用的;
(7)強氧化劑氣瓶的瓶體或瓶閥沾有油脂的。
篇2:液化氣站安全管理員崗位職責
1、在站長領導下,具體負責站內安全技術管理工作。
2、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壓力容器,氣瓶安全的法規和其它規定,對站內各種設備的安全運行及充裝安全負技術責任。
3、負責站內各種設備、操作、檢修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培訓管理工作。
4、負責站內各種設備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5、負責建立站內設備的技術檔案及辦理壓力容器使用登記,制定壓力容器的年度檢驗計劃,并負責組織實施。
6、負責站內各種設備、器具的檢驗,修理更新等技術審查。
7、負責檢查壓力容器的運行、維修和安全附件的校驗情況。
8、負責向主管部門及當地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報送當年壓力容器數量和變動情況的統計表,定期檢驗計劃的實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9、負責壓力容器、氣瓶事故的調查分析和報告。
10、負責安全技術防火方面的規定,對站內臨時動火作業,按要求執行審批手續,并到現場監督指導。
11、負責組織、搞好消防演練,加強防范,提高消防水平。
12、負責督促站內各崗位執行安全法規及崗位安全責任制的情況,有權制止違章操作現象,對站內領導忽視安全生產,不認真執行有關法規,對事故隱患不采取有效措施等行為有權向上級主管部門及當地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機構報告。
篇3:液化氣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氣公司是易燃、易爆的重點單位,因此“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各級管理人員都要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加強安全管理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的法令、法規和標準。
1.建立公司安全、防火領導小組,設立義務消防組織和專門隊伍,同時建立健全各級安全管理組織。
2.液化石油氣公司的工作人員,要經過有關部門培訓教育,實行崗位定責,持證上崗。
3.公司要建立健全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明確職責,規范到位。
4.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建立各項工作流程,實行科學,規范化管理。
5.要保證各種設備、設施和車輛配套、完好,同時要具備各項設備的工藝操作規程。
6.要建立健全各種運行記錄,做到帳、冊齊全。
7.要建立規范的檔案管理制度,有完整的圖紙、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