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下通風工操作規程

井下通風工操作規程

2024-07-12 閱讀 1940

1、礦井必須有獨立完整的通風系統,有足夠的風量。

2、必須熟悉煤礦安全規程,礦井通風系統和井巷工程質量情況。

3、采掘工作面進風流中,按體積計算,о2不得低于20%,cо2不得超過0.5%,井下空氣中co不得超過0.0024%。

4、每旬對井下各主要地點風量進行測定,掌握井下總進風量,并計算各作業點所需風量,合理分配,保證風量滿足各作業點需要。

5、礦井應建立測風制度,填寫測風記錄,采掘工作面應隨時測風,每月進行一次全礦井測風,并在通風系統圖上標明風流方向,風量和通風、防火、防塵設施的安裝地點。

6、必須定期或不定期加強通風設備、設施和通風構筑物的檢查、維護保養,保證風流暢通和主扇風機的正常運行。

7、繪制全礦井通風系統圖,標注出每個作業點所需風量和實際風量,按井下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計算,包括采煤、掘進、硐室及其他地點,實際需要風量,每人每分鐘不得少于4m3。

8、掘進巷道必須采用局部通風機通風,不得采用擴散通風,通風機和啟動裝置必須安裝在進風巷道中,距回風口不小于10米,風筒出口距獨頭不得大于5米。局部通風機的吸風量不得大于規程供給該處的風量,以免產生負壓。

9、使用局部通風機供風的工作點中的電氣設備,必須裝有風電閉鎖裝置,當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時,掘進巷道內ch4超限時,必須立即自動切斷局部通風機的一切電源,并有專人管理,無論工作或交接班,都不準停風。因搶修、停電等原因停風時,經礦長批準后執行。

10、當布置獨立通風有困難時,可采用局扇串聯通風,但串聯次數不得超過一次。

11、礦井根據通風需要,應設置風門(不得設置單道通風門),風墻和風橋等設施,有效的控制風流。通風設施不得隨意拆除,采空區和報廢巷道必須及時封閉。

篇2:井下通風與防塵管理制度

一、通風系統

1、井下通風系統應保持合理完整,如因采掘工程需破壞時,要有新的通風系統代替。通風井巷不得堆放雜物,要經常清除增大阻力的障礙物。

2、井下二級機站扇風機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必須24小時不間斷地連續運轉。二級機站應有反風裝置,不經公司總工程師批準,任何人不得進行反風運轉。

3、加強通風管理,及時合理設置通風設施,確保礦井通風系統有效風量率不低于60%,保證井下新鮮風流得到合理利用。

4、礦井的一切通風設施必須經常保持完好,調節、移動、拆除通風設施必須報經安環部批準后,方可實施。

5、井下采掘工作面進風流中(按體積計算)的空氣成分,氧氣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超過0.5%。

6、井下所有作業地點的空氣含塵量不得超過2毫克/立方米;入風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風源含塵量不得超過0.5毫克/立方米。

7、采場在形成通風系統之前,不得進行回采。采場開采結束后,應封閉所有與采空區相通的影響正常通風的巷道。

8、禁止將主要回風井巷作人行道;井下所有機電設備峒室,都必須供給新鮮風流。井下炸藥庫必須有獨立的回風道。

9、通風構筑物(風門、風窗、擋風墻等)必須由專人負責檢查、維修,并保持完好嚴密狀態。

二、局部通風

1、掘進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采場應有局部通風設施。

2、進入長的獨頭工作面前,應先打開局部通風設備,已撤除通風設備的獨頭或長的獨頭巷道禁止入內,并在巷道入口處設置柵欄,防止人員進入。如需要重新進入時,必須進行通風和分析空氣成分,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3、進入采掘工作面之前,要先進行通風。待工作面的空氣達到安全規定標準后,方可進入工作面進行作業,防止炮煙中毒、窒息。

4、天井爆破后,未經徹底通風,嚴格禁止任何人進入;檢查天井通風情況時,必須二人進行(一人上去,一人在下面監護)。

5、在天井拉中段時,須將天井貫通或天井被堵塞時禁止作業。特殊情況要有可靠措施,并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作業。

6、平巷掘進的設計,必須考慮巷道斷面能夠架設風筒。長距離(或沿脈)探礦時,必須在設計上考慮每隔100米開鑿通風井或探礦天井。

7、掘進工作面距主風流15米以外的必須安裝局部通風設備,局部通風的風筒口與工作面距離要小于15米,最前面的一節筒要用膠皮風筒或鐵皮風筒;混合式通風時,壓入風機與吸出風機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吸出風機的風筒口要接到有貫穿風流的巷道里或天井里,吸出風機的風量要大于壓入風機風量的20%-30%;壓入風筒口和吸出風機的吸風口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

8、采用多臺風機間隔串聯通風時,后面風機的風筒口要接到前面風機的吸風口處,串聯風機的風量和風壓要相等。

9、進入獨頭工作面之前,必須開動局部通風設備,做到有人作業時就運轉局扇,保證工作面風速達0.25/秒以上。

10、風機和配電盤應設置在頂盤巖石堅固,無滴水和比較寬敞的地方。

11、短距離巷道掘進時局部通風風機的配電盤應設置在新鮮風流處。長距離巷道掘進時的局部通風,當采用多臺風機串聯通風時(吸出式),最外面一臺風機配電盤應設置在新鮮風流處,后面的吸出風機配電盤應設置在前面吸出風機處;壓入風機配電盤應設置在吸出風機處;在進入工作面時,應由外向里逐臺開動風機,最后開動壓入風機。

?三、防塵措施

1、井下產塵點,應采取行之有效的“風、水、密、護、革、管、教、查”等綜合防塵措施。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粉塵濃度,應符合安全規程有關規定。

2、必須采用濕式鑿巖,在裝卸礦(巖)時和爆破后,必須進行噴霧灑水。鑿巖、出碴前,應清洗距工作面10米以內的巖壁。進風道及人行道,運輸巷道的巖壁,每季度至少應清洗一次。

3、接塵作業人員必須戴口罩,防塵口罩應符合國家標準。

4、定期測定各作業地點的空氣含塵量。鑿巖工作面每月檢測兩次,其它工作面每月檢測一次,并逐月進行統計分析、上報和向員工公布。

5、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每年測定一次。

四、通風設計

1、各類通風設計必須符合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同時滿足通風、行人、運輸的安全要求。

2、井下任何采掘工程設計的同時,必須有局部通風設計,沒有通風設計的工程,設計者不準提出會審,不得發圖,施工單位不得施工。

3、通風設計中的各種設施的選擇要符合通風要求。

4、地質專業的設計工程(通風專項工程以外的)由采礦專業人員作出通風設計。

(關于天溜井、長距離巷道掘進及通風不良采場安全管理的補充規定)

為加強天溜井、長距離巷道掘進及通風不良采場的安全管理,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特制定如下補充規定:

一、天溜井及離主風流超過15米的巷道掘進,出碴作業及通風不良的采場作業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局部通風,爆破后利用高壓風或局扇通風的時間須保證8個小時以上,并用氣體檢測儀檢測合格,否則不得進入和進行作業。

二、超過30米的長距離巷道掘進及通風不良的采場必須安裝局扇通風,風筒口距工作面的距離不大于10米。

三、無主風流或通風不良場所嚴禁施工天溜井;天溜井與上部平巷貫通前不得在中間開鑿任何工程。

四、天溜井及平巷掘進采用高壓風通風時,必須使用兩根風管。鑿巖時一根風管供鑿巖機使用,另一根風管保持適當通風,爆破后兩根風管同時用于通風,風管口朝向工作面,距工作面的距離不大于2米,出碴前對工作面噴霧灑水和吹風,出碴時風管須保持通風。

五、進入工作面作業前,必須首先檢查局扇或高壓風通風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局扇不能運轉或高壓風管損壞處于不正常狀況,作業人員不得進入作業面,必須立即戴好自救器材后恢復正常通風,通風4個小時以上,并使用氣體檢測報警儀檢測合格,方可進行其他作業前的準備工作。進入工作面其他作業準備工作及順序如下:

1、天溜井作業:安裝照明(36V);檢查梯子及安全平臺、工作平臺支柱梁是否牢固可靠,如有松動或損壞,立即進行加固修復處理;搭建好安全保護平臺、工作平臺;由上而下檢查清理頂部工作面,井壁及井內平臺浮石;工作面殘盲炮的檢查與處理;鑿巖機具等檢查。

2、平巷掘進及采場作業:安裝照明(36V);由外向里及由高處向低處檢查處理頂幫浮石;檢查處理殘盲炮;對鑿巖機具進行檢查。

3、殘盲炮處理只能由爆破工進行,扒碴工或裝巖工發現工作面存在殘盲炮必須交班清楚,但不準擅自處理。

六、進行天溜井及井口、副川口一切作業必須先系好、掛好安全帶,并做到高掛低用。盲天井及獨頭面作業人員應帶自救器。

七、嚴格執行爆破警戒制度,爆破前通知爆破危險區域內人員撤離,并在所有通往爆破區域的通道設置崗哨和警戒標志。平巷對掘兩工作面相距15米時,只準一個面作業,爆破時須在通往兩工作面通道設置警戒;天溜井掘進距貫通水平7米時,必須在貫通水平通道設置警戒標志和柵欄。

八、公司給天溜井及長距離巷道掘進或通風不良場所作業人員配備自救器,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領至工作面,通風不正常情況下進行檢查及恢復通風作業或出現不適癥狀時立即使用并迅速撤離工作面,下班時及時退還。

九、本規定由生產部和安環部負責解釋,自2008年6月1日起實施。

十、本規定由安環部、生產部、督管辦監督督促落實。自2008年6月1日起,對未落實本規定的,按每個掌子面1000元/次、每個責任人200元/次對相關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處罰。

雪災應急預案臺風應急預案學校安全預案

消防演習預案反恐應急預案地震應急預案

篇3:井下局部通風機有計劃停風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確保礦井的安全生產,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局部通風機必須設置雙風機、雙電源,并實現風電、瓦斯電閉鎖,為保證因特殊原因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時礦井安全,特制訂此制度:一、?布爾臺礦井下現有局部通風機統計布爾臺礦井下使用局部通風機明細(截止至2009年5月25日)序號安設地點供風地點型號功率(kw)1輔運平硐2#輔平硐FBD-NO.6.32×18.522-2煤輔平硐3-1輔運大巷FBD-NO.5.05.5323104進風巷23104進風巷FBD-NO.6.32×18.5423104進風巷23105回風巷FBD-NO.6.32×18.5523105進風巷23105進風巷FBD-NO.6.32×18.563-1輔運大巷23106回風巷FBD-NO.6.32×18.573-1煤中部輔運大巷23201回風巷FBD-NO.6.32×22825102回風巷臨時水倉25102回風巷FBD-NO.6.32×18.5925103回風巷25102進風巷FBD-NO.6.32×18.51025103回風巷25103回風巷FBD-NO.6.32×18.5115-1煤輔運巷5-1煤盤區變電所FBD-NO.611125-1煤輔運巷5-1煤盤區水倉FBD-NO.611133-1煤中部輔運大巷23202回風順槽FBD-NO.52×221423101(2)綜采機尾架間上隅角FBD-NO.55.51523101(2)回風順槽上隅角FBDC-NO.6.3(抽出式)2×18.51623102綜采機尾架間上隅角FBD-NO.55.51723102回風順槽上隅角FBDC-NO.6.3(抽出式)2×18.51825101綜采機尾架間上隅角FBD-NO.55.5布爾臺礦井下現共安設局部通風機18組,其中FBD-NO.6.3(2×18.5)10組;FBD-NO.5(5.5)3組;FBD-NO.6.3(22)2組;FBD-NO.6(11)2組;FBD-NO.4(2×2.2)1組。二、成立布爾臺礦局部通風機有計劃停風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歐陽輝副組長:白巴音郭瑞瑞杜建波孟國棟組員:高維恩李海平陳亞忠盧志軍劉強通風隊瓦檢員、測風員;安檢站安全管理員;停風單位現場人員三、井下局部通風機停風安全管理制度:1.井下所有局部通風機因特殊原因需進行停風時,停風單位必須提前一天填寫有計劃停風申請單、編寫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并嚴格按照審批的措施執行。申請單必須寫清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的地點、原因和影響時間,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寫明工作地明確分工,并經生產指揮中心、安全管理中心、機電辦、通風隊和總工程師審批簽字后,由調度室負責通知有關單位;停電、停風報告要送生產指揮中心、安全管理中心、機電辦、通風隊及施工單位各留存一份。2.依據審批后的有計劃停電、停風報告,安全管理中心、通風隊和局部通風機使用單位跟班干部必須在班前會上詳細布置注意事項。局部通風機停風前現場施工負責人負責向礦調度室匯報、撤人、斷電、設置警標;安全檢查員負責停風地點安全隱患的排除工作,并監督停風過程;恢復通風時,由瓦檢員按規定檢查瓦斯,如果瓦斯濃度不超限,由現場施工負責人(或電工)恢復送風,恢復送風后,瓦檢員、班長必須及時向調度室匯報。3.如果停風時間較長,停風區內瓦斯濃度超過1%或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范圍內瓦斯濃度超過0.5%時,現場人員任何人不得啟動局部通風機,由通風隊按瓦斯排放管理制度采取相應對策,組織人員排放瓦斯,瓦斯未排放前任何人不得恢復生產。4.影響局部通風機的有計劃停電,時間嚴格控制在計劃時間以內;對瓦斯涌出異常和涌出量大的區域,盡可能縮短停風時間;對超時的停風,通風隊必須派人到現場專門負責瓦斯管理和恢復送風工作。5.停電、停風計劃時間不夠時,應提前半小時向調度室請示,調度室通知當日礦值班人員和通風部門,得到礦值班人員和通風部門允許后方可適當延長停電、停風時間。否則超計劃停風時間按無計劃停風處理。如果有計劃停風時間較長,停風區內瓦斯濃度超過1%或局部通風機及其開關附近10米范圍內瓦斯濃度超過0.5%時,現場人員任何人不得啟動局部通風機,由通風隊按以下瓦斯排放措施采取相應對策,組織人員排放瓦斯,瓦斯未排放前任何人不得恢復生產。四、成立布爾臺礦井下停風地點瓦斯排放領導小組組長:歐陽輝副組長:白巴音郭瑞瑞杜建波孟國棟組員:高維恩李海平陳亞忠盧志軍劉強瓦斯排放具體小組分工:瓦斯觀測組:4人(組長:薛興亮;組員:蘭紅衛、韓磊、賈占寧)瓦斯排放組:8人(組長:鐘云;組員:邵鴻、許占祥、田文光、丁占山、谷軍蒙、馮利勝、吳國太)機電?組:3人(組長:戴建平;組員:李繼成、鞏鎖柱)警戒?組:4人(組長:賀國云;組員:楊海、霍振元、康珍、萬曉東、鄭小光、黃志忠、劉玉磊)五、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1、排放瓦斯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和有關程序進行,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2、排放瓦斯的全過程,領導小組人員必須每隔半小時向生產指揮中心匯報井下瓦斯排放情況,如發生異常情況必須及時向生產指揮中心匯報,以便于統一指揮。3、所有參與排放瓦斯的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培訓,并且持證上崗,所有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字,否則不得參加此項工作。必須攜帶好所用工具儀器。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動,必須聽從指揮。4、入井前必須認真檢查礦燈是否完好,嚴禁失爆礦燈入井。5、排放瓦斯前,警戒組必須認真負責將排放瓦斯流經區域的無關人員全部強制撤離到安全地點。并在各乏風流經區域的通道口、聯巷口、風門處設專人放好警戒,以防止人員誤入。6、排放瓦斯前,機電組人員必須認真檢查并切斷各掘進巷道及排放瓦斯流經區域內所有電源。7、排放瓦斯期間必須有安全檢查員現場跟班,搞好“敲幫問頂”工作,將巷道頂板的零皮、離層、片幫處理掉,保證人員安全。8、瓦斯觀測組必須做好分工,在掘進巷道口、綜采回風巷、總回風巷設專人不停檢查負責區域的瓦斯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向瓦斯排放領導小組匯報。9、排放掘進面瓦斯時,必須首先檢查瓦斯濃度,當局扇及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按照程序排放積聚的瓦斯。10、排放瓦斯時,瓦檢員要從掘進面由外向里檢查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達到1%時必須就近拆開風筒,然后指令啟動局扇,并用10米的風筒交替逐步向里延伸。11、接風筒時要一次性接好,用專用風筒接口器固定好,保證接口嚴密不漏風。12、要嚴格控制送入獨頭巷道的風量,當排出的乏風與全風壓風流混合后的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綜采回風巷或總回風巷瓦斯濃度超過0.75%時,要責令調節風量人員減少向獨頭巷道送入風量,確保獨頭巷排出的瓦斯濃度符合以上各項要求。13、排放瓦斯過程中,如遇到積水較深人員難以通過時,需穿娃娃衣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當無法通過時,需在迎頭處打魚鱗搭接式板閉,并用風筒布封堵好,并檢查積水處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低于1%時,方可采取措施進行排水。排完水后,拆掉板閉繼續排瓦斯。14、排放完瓦斯后,必須經檢查證實整個巷道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和氧氣濃度不低于20%,且觀測30分鐘后情況無異常,方可恢復局扇正常供風;對有串聯的工作面,按順序逐一排放。15、送電時必須嚴格執行送驗電制度。16、排放瓦斯前停風單位必須提前編寫避災路線,并讓所有參加瓦斯排放人員掌握:17、排放瓦斯前、排放后及發生緊急情況后,安全檢查員和瓦斯檢查員必須向生產指揮中心匯報。生產指揮中心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