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井放射人員操作規程
一、人員要求
1、凡從事測井放射作業的人員,必須學習有關放射性防護知識,并經有關部門專業培訓,取得執業資格證后方可持證上崗工作。
2、新上崗或轉崗人員必須經過健康體檢合格,并取得“輻射工作人員上崗證”方可上崗。嚴禁未培訓人員在放射源密度儀崗位工作。
二、操作準備
1、凡操作拆裝核密度儀,必須熟悉操作拆裝步驟,先提出安全操作方案,經廠領導批準方可實施。操作人員不能自行拆裝,若有問題請專業人員拆裝。
2、測井作業前要認真研究安全操作方案,必要時在院安全防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模擬操作實驗。
3、將操作用品如:扳手、螺絲、梯子等工具準備齊全。做好人員防護,操作過程要遵守時間、距離、屏蔽防護原則,使工作人員的輻射劑量達到盡量低的水平。
4、操作安裝和拆卸密度儀時,應使相鄰區域的工作人員越少越好,工作場地要有放射性標志,有關領導及相關人員到場,并按照應急預案做好準備,保證密度儀、操作人員及其他人員的安全。
三、操作要求:
1、新購入的放射源,按容器的編號、活度等與清單對照,經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簽字領取。
2、對放射源要輕拿輕放,嚴禁磕碰、重摔放射源,防止放射源從容器內掉出。
3、嚴禁在未關閉放射源容器開關的狀態下,拆卸和安裝放射源。
4、放射源的射出孔要對準無工作人員的墻角或地面,要考慮到相鄰區域的安全。
5、操作過程中,只允許操作人員和監督人員靠近現場,其他人員不得靠近,保證操作現場的安靜。
6、檢修人員必須穿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全部操作必須在安全防護人員監督下進行。
7、操作中如發生意外,造成人員摔傷或放射源容器摔落,大家不要慌,要服從現場領導同意指揮,按應急預案進行,采取完善措施,保證人員安全和放射源安全,減少損失。
8.野外從事放射源測井工作時,應劃出方圓200米安全防護區域并設置危險警示標志和防護欄、繩隔離帶,設專人值班看守巡查,嚴禁非工作人員靠近。
9、野外使用期間,項目負責人應編排班組人員每日輪流值斑表,值班人員負責夜間看守存放放射源的測井車輛,并負責監督實施。每次取出,放入均要對源的裝置仔細檢查,防止射線泄露,有使用登記,簽名,辦好交接手續。
10、值班人員要忠干職守,認真負責,對存放源的鉛罐、箱的牢固程度、防護設施,雙人雙鎖管理等進行經常性檢查,并填寫好值班記錄。
11、工作人員操作時除佩帶安全防護用品外,更重要的在操作前盡量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使裝源、取源、放源時要動作迅速。減少外照射。最好設計使用自動裝放源裝置。
12、現場開始測井準備工作。操作技術人員開始穿戴防護用品,如:鉛屏蔽、護目鏡、個人輻射計量儀、輻射報警器等。安全防護用品穿戴整齊之后,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管理、操作倆人用各自保存的鑰匙打開鉛箱子上的雙連鎖,將放射源取出來,安裝儀器即正是開始測井工作。
四、結束工作:
1、清理現場,核實各項數據,做好記錄。
2、測井施工結束后,按照相關程序進行拆卸儀器,將放射源體裝入鉛箱內,倆人一同上雙連鎖,經過檢查確認無誤后將鉛箱裝入工程車輛,由專業管理人員押運撤離施工現場。
3、發現問題,立即解決。若無法自行解決,立即上報公司和環保部門,直到徹底解決為止。
篇2:測井試井崗位風險評估放射源傷人事故
1.風險預想:放射源傷人事故。
2.風險危害:造成員工身傷害,造成放射施工人員心理恐懼,影響正常工作。
3.原因分析:
(1)裝卸放射源時,未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
(2)操作不熟練,使得受輻射時間長;
(3)裝卸放射性源后,進食前未洗手,用手抓食物;
(4)皮膚有破損的員工操作放射源;
(5)裝卸放射源的工具、護具隨意亂放,使食物和水受到污染;
(6)施工現場無警示標志,無關人員進入受到輻射。
4.預防措施:
(1)操作放射性源時,操作人員必須穿戴防護眼鏡、鉛防護服、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
(2)平時做好模擬演練,使操作工在裝源時,能迅速熟戲劇以縮短受輻射時間;
(3)在操作放射源時,使人體敏感部位盡量遠離放射源;
(4)裝源后應及時洗手,不用手抓食物;
(5)有皮膚破損的人員嚴禁裝卸同位素源;
(6)裝源時使用的用具和護具放至指定位置;
(7)施工現場設置醒目標志,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8)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體檢,建立好員工健康檔案。
5.綜合評估:
(1)人員中
(2)財產低
(3)環境低
(4)影響低
6.應急措施:檢查出不適應放射性源操作或受輻射計量超標的員工,應立即調整工作,安排好員工的保健和休養。
篇3:測井試井崗位風險評估放射源泄漏丟失
1.風險預想:放射源泄漏、丟失
2.風險危害:
(1)造成人身傷害。
(2)造成環境污染;
(3)造成經濟損失;
3.原因分析:
(1)亂放同位素;
(2)運輸過程中未鎖好源箱;
(3)防護用品使用不當或未使用防護用品;
(4)照射時間長,距離近,誤照射。
4.預防措施:
(1)從源庫取源后,及時裝箱并上鎖;
(2)運源過程中,檢查好鉛箱是否鎖好,有專人押送;
(3)現場使用放射源要有專人負責,領取和歸還要做好記錄;
(4)穿戴好防護用品;
(5)縮短照射時間,增大距離。
5.綜合評估:
(1)人員中
(2)財產低
(3)環境中
(4)影響高
6.應急措施:
(1)積極聯系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迅速查找,追回丟失的放射性物質;
(2)及時收集與事故有關的物品和資料,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3)迅速安置照射人員就醫,組織控制區內人員的撤離工作;
(4)控制事故影響,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