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工職業危害崗位操作規程
(一)職業危害因素
在爆破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塵、矽塵、硫化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對人體的危害,可造成矽(塵)肺病、急性化學毒物中毒。
(二)操作規程
1、爆破工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2、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等制度;按規定使用水泡泥,炮眼封泥填滿封實。
3、裝藥前,檢查施工空間支護是否完好,炮眼是否清凈,瓦斯濃度不超過1.0%,灑水降塵。
4、爆破前,按規定保護好設備,布設警戒站崗人員,按規定連線,接到起爆命令,發出起爆信號后等5s后再起爆。
5、爆破結束,待炮煙散盡后,檢查頂板支護、瓦斯、有無落炮、拒爆、殘爆,如正常及時灑水降塵。
(三)應急措施:
1、粉塵污染較為嚴重時應迅速撤離至通風良好的地方,用清水沖洗口、鼻。發生急性中毒時,應迅速將中毒者救出現場,移到空氣新鮮、流通的上風向側;解開衣領,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心臟按壓、人工呼吸,按壓人中、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及時通知醫院做好搶救準備,并盡快將病人送往醫院。
2、加強通風、灑水,降低空氣中的粉塵、化學毒物濃度。
3、參與處置人員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佩戴防塵口罩。參與處置人員若發生頭暈、胸悶等不適反應,應及時撤離到空氣清新區域休息,有條件給予吸氧。
(四)防護措施
1、正確配戴使用防塵口罩,定期更換;攜帶自救器,做好個人防護。
2、濕式作業,正確使用噴霧降塵裝置,確保噴霧質量。
3、定期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參加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掌握防護技能。
4、對除塵系統加強維護和管理,使除塵系統處于完好、有效狀態。
篇2:民用爆破器材企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產臺帳
制定以下安全生產臺帳:1、安全生產會議臺帳;2、安全生產檢查臺帳;3、安全生產宣傳教培訓臺帳;4、生產安全事故管理臺帳
二、安全教育培訓
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具有相應的安全生產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經培訓考核合格。對從業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對從業人員的安全培訓要建立臺帳、計劃和檔案。
三、現場管理
1是否設置避雷設施;2、庫房之間、庫房與外部建筑物是否符合安全距離;3、是否設置了安全警世標志;4、是否配備了滅火器材和消防設施;5、運輸車輛是否持有《爆炸物品物品運輸證》,是否有押運員負責押運,是否配有滅火器,有無危險品標記,貨運包裝是否牢固、嚴密,裝載有無高出車廂擋板,有無網罩或蓬布覆蓋,有無將性質相抵觸的爆破器材混裝同一車廂內,有無同載運乘客或其他易燃易爆物品;6、使用爆破器材的單位是否持有《爆炸物品使用許可證》,是否有專職爆破員和安全員,以及是否持有《爆破員作業證》和《爆破器材安全員作業證》,爆破器材的來源是否合法;7、爆破器材倉庫是否有專職保管員保管,并且雙人、雙鎖管理,晝夜是否有人值班守護;庫房門口部位是否有標識牌標識清楚核定的危險等級、儲存品種、最大允許儲量以及負責人,庫房存量是否超出最大允許儲量。
四、應急救援
制定火災、爆炸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和救援組織;定期開展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
篇3:爆破材料運輸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1、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及上級的安全指示、指令。
2、必須經有關部門培訓靠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3、由供應科、爆破材料庫值班人員對此項工作的安全進行負直接責任。
4、負責爆破材料由地面井口向井下火藥庫的運輸裝卸,禁止在地面建筑物內存放火藥。
7、負責全過程押送爆破材料,嚴禁無關人員護送跟車。
8、認真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