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評價工作管理規定

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評價工作管理規定

2024-07-13 閱讀 5385

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評價工作管理規定

[作者:lusir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879更新時間:2005-1-31文章錄入:admin]

第一條為加強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評價工作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新建、改建、擴建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安全衛生設施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

第三條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是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設計報告中

"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專篇"的編制依據。新建、改建、擴建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必須在可行性研究設計報告編制之前進行安全衛生預評價。

凡未進行安全衛生預評價的開工在建的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須補做安全衛生預評價;幾未進行安全衛生預評價的已經竣工投產的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須對其安全衛生現狀進行綜合評價。

第四條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預評價工作,應由建設項目主體設計單位以外的熟悉本行業和本建設項目技術特點的、具有安全預評價資格的單位承擔。

第五條為了從設計源頭上加強和規范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的安全衛生"三同時"工作,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負責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預評價大綱、預評價報告、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專篇的技術審查工作和安全衛生竣工驗收評價工作。

第六條水電水利行業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預評價大綱、預評價報告、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設計專篇、竣工驗收評價專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和有關規定,仍執行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轉發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通知》(水電規辦[20**]0026號文)。

第七條在新建、改建、擴建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規劃、設計管理中將安全衛生作為強制性實施的專題審查項目。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預評價大綱、預評價報告及其評審意見應向國家(省人自治區、直轄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八條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預評價大綱、預評價報告及其評審意見備案實行分級管理。

下列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預評價大綱、預評價報告及其評審意見應報送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備案:

l.國務院審批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審批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工程);

2.屬于國家核設施、保密工程等特殊性質的建設項目(工程);

3.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工程);

4.國家有明確要求的建設項目(工程)。

上述以外的其它水電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安全衛生預評價大綱、預評價報告及其評審意見,應報送建設項目(工程)所在地的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九務本規定由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負責解釋。

第十務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篇2: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細則范本

1范圍

本細則規定了新建、改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裝置和設施,以及伴有危險化學品產生的化學品生產裝置和設施的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的原則、程序、內容、方法、評價報告格式以及質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細則適用于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職業安全衛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預評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細則。

AQ8001-2007?安全評價通則

AQ8002-2007?安全預評價導則

GBZ/T196-2007?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技術導則

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評價細則(試行)(安監總危化〔2007〕255號)

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專篇編制導則(安監總廳管三〔2013〕39號)

3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細則。

3.1職業安全衛生

以保障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為目的的工作領域及在法律、技術、設備、組織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應措施。

3.2危害因素

是指能造成人員傷亡,對物造成突發性損壞或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對物造成慢性損壞的因素。

3.3職業病危害因素

職業活動中影響勞動者健康并可能導致職業病,存在于生產工藝過程以及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中的各種危害因素的統稱。

3.4危險化學品

指具有爆炸、燃燒、助燃、毒害、腐蝕等性質且對接觸的人員、設施、環境可能造成傷害或者損害的化學品,具體根據國家安監總局公布的《危險化學品名錄》確定。

3.5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

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者強度,預防和減少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或者影響,保護勞動者健康的裝置。

3.6安全設施

指《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設施目錄》所規定的將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圍以內以及預防、減少、消除危害所配備的裝備(設備)和采取的措施。

3.7職業衛生應急救援設施

在工作場所設置的報警裝置、現場急救用品、洗眼器、噴淋裝置等沖洗設備和強制通風設備,以及應急救援使用的通訊、運輸設備等。

3.8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

在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根據相關的基礎資料,辨識與分析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潛在的危害因素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確定其與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法律、規章、標準、規范的符合性、預測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嚴重程度以及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與接觸水平,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職業安全衛生防護對策措施建議,做出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結論的活動。

3.9評價單元

根據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特點和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的要求,將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生產工藝、設備布置或工作場所劃分成若干相對獨立的部分或區域。

3.10職業衛生調查

對評價對象的職業衛生管理以及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及工作環境的衛生學調查。

3.11危害因素辨識

通過對建設項目的工程特征和職業安全衛生特征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辨識項目所具有的危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種類、性質及其分布。

3.12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水平

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接觸某種或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者強度。

3.13職業衛生輔助用室

是指評價對象依據其衛生特征狀況所設置的工作場所辦公室、衛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廁所)、婦女衛生室、醫務室等。

4評價工作原則

4.1評價工作應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和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方針。

4.2評價機構與被評價對象存在投資咨詢、工程設計、工程監理、工程咨詢、物資供應等各種利益關系的,不得參與其關聯項目的職業安全衛生評價活動。

4.3評價機構不得以不正當手段獲取職業安全衛生評價業務。

4.4評價機構、評價人員應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誠實守信,并自覺維護評價市場秩序,公平競爭。

4.5評價機構、評價人員應保守被評價對象的技術和商業秘密。

4.6評價機構、評價人員應科學、客觀、公正、獨立地開展職業安全衛生評價。

4.7評價機構、評價人員應真實、準確地做出評價結論,并對評價報告的真實性負責。

4.8評價機構、評價人員應接受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4.9評價機構、評價人員應對在當時條件下做出的評價結果承擔法律責任。

5評價依據

5.1法律、法規、規章

我國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與規章。

5.2規范、標準

我國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規范、標準。

5.3基礎依據

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有關資料、文件等。

5.4其他依據

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有關的支持性文件、國內外文獻資料及與評價工作有關的其他資料。

6評價程序與內容

6.1準備階段

前期準備階段工作應包括以下內容。

6.1.1明確評價對象和評價范圍。

6.1.2項目風險評估。

6.1.3組建評價組。

6.1.4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標準。

6.1.5收集并分析評價對象的基礎資料、相關事故和職業病案例。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參考資料目錄見附錄A。

6.1.6確定職業病危害預評價類比工程。

6.2危害因素辨識

6.2.1運用危害因素辨識的科學方法,辨識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可能造成爆炸、火災、中毒等事故的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6.2.2分析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可能造成作業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其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

6.2.3識別擬建項目生產工藝過程、生產環境、勞動過程中以及建設施工過程可能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來源、理化性質與分布,并分析其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工種(崗位)、工作地點及其作業方法、接觸時間與頻度,以及可能引起的職業病及其他健康影響等。

6.2.4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辨識。

6.2.5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6.2.6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辨識。

6.3評價單元劃分

根據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和評價方法的需要,可以將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劃分為外部安全衛生條件、總平面布置、主要裝置(設施)、公用工程、輔助設施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等評價單元。

6.4確定評價方法

6.4.1安全評價方法

可根據項目的危險性特點選擇預危險性分析法、危險度分析法、安全檢查表法、化學品固有危險性分析法、道化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蒙德火災爆炸毒性指數評價法、池火災和爆炸性蒸氣云爆炸評價法、毒性物質擴散評價法和重大危險源評價法等國際、國內通行的定性定量安全評價方法。

6.4.2職業病危害評價方法

可根據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特點選擇風險評估法、類比法、檢查表分析法等,必要時可采用其它評價方法。

6.5定性定量評價

6.5.1安全衛生條件分析

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安全衛生條件進行分析:

(1)建設項目是否符合國家和當地政府產業政策與布局;

(2)建設項目是否符合當地政府區域規劃;

(3)建設項目選址是否符合《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化工企業總圖運輸設計規范》(GB50489)、《工業企業衛生設計標準》GBZ1)等相關標準;涉及危險化學品長輸管道的,是否符合《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50251)、《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工業企業衛生設計標準》GBZ1)等相關標準;

(4)分析建設項目周邊重要場所、區域及居民分布情況,建設項目的設施分布和連續生產經營活動情況及其相互影響情況,安全衛生防范措施是否科學、可行;

(5)當地自然條件對建設項目安全生產的影響和安全衛生措施是否科學、可行;

(6)主要技術、工藝是否成熟可靠;

(7)依托原有生產、儲存條件的,其依托條件是否安全可靠。

6.5.2總平面布置分析

分析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平面布置是否滿足相關國家安全衛生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6.5.3風險程度的分析

運用適合的安全評價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和預測各個安全評價單元的火災、爆炸與毒性等的危險程度及爆炸、火災、中毒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范圍。

6.5.4職業病危害評價

(1)選擇類比企業:應考慮類比企業與擬評價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環境狀況、生產工藝、生產設備、職業病防護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對確定的類比工程進行現場調查,主要內容包括: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和人員、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個人職業病危害防護用品、應急救援設施及預案、輔助衛生用室及職業健康監護等情況;

(3)對類比企業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現場檢測,并盡可能收集類比企業近年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資料;

(4)根據類比檢測結果并對照相關標準,評價各個職業病危害作業工種(崗位)及其相關工作地點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期接觸水平。對于沒有類比檢測數據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可根據各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來推測其工作地點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接觸水平。

6.6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

6.6.1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已有的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

分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關于項目選址、平面布置、工藝、設備設施、電氣、儀表自控(含重點監控化工危險工藝控制)、通信、建構筑物安全及衛生學、、職業安全衛生防護措施及“三同時”要求、輔助用室、個體防護、健康監護、衛生保健、應急救援措施、重大危險源監控、組織機構設置、人員管理與配備、施工過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等方面的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

6.6.2補充的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

根據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的分析、項目的職業安全衛生特點、相關法規標準與評價結果,針對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保證項目實現安全運行和保證勞動者健康的補充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

6.7評價結論

6.7.1評價結論匯總

根據評價情況,簡要敘述項目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與風險、項目建設職業安全衛生條件和可靠性分析結論、各專業的評價結論。

6.7.2總體評價結論

擬建項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評價報告中的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后,是否符合國家和地方安全生產及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標準的要求和保證項目的安全運行和勞動者的健康。

7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

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是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工作過程和成果的具體體現,是評價對象在建設過程中或實施過程中的職業安全衛生技術性指導文件。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文字應簡潔、準確,可同時采用圖表和照片,以使評價過程和結論清楚、明確,利于閱讀和審查。

職業安全衛生預評價報告應包括以下的基本內容。

7.1總則

(1)評價范圍;

(2)評價目的;

(3)評價依據

a.安全生產與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

b.職業安全衛生技術標準;

c.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價委托或合同;

d.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有關的支持性文件、國內外文獻資料及與評價有關的其它資料。

7.2建設單位簡介

7.3項目概況

包括項目主要原材料、產品(中間產品)及生產規模、經濟技術指標、選址、總圖及平面布置、自然條件、工藝流程、主要設施與設備、建構筑物、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自控儀表、消防、安全衛生設施、組織管理及定員、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情況等內容。

7.4危害因素辨識

危害因素的辨識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企業職業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T6441))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等分類進行。對辨識出的危害因素應明確存在的具體部位或作業、存在的風險與可能導致的后果。

(1)危險物質辨識;

(2)生產過程危害因素辨識;

(3)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

(4)其它危害因素辨識;

(5)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辨識;

(6)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7)重點監管化學品辨識。

7.5評價單元劃分與評價方法選擇

(1)結合項目特點進行評價單元劃分;

(2)根據評價單元及其職業安全衛生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評價方法。

7.6定性定量評價

(1)安全衛生條件分析;

(2)風險程度分析;

a.火災爆炸危險性評價;

b.火災爆炸毒性危險性評價;

c.事故后果模擬分析;

d.需要的其它安全評價。

(3)職業病危害因素評價

根據類比檢測結果并對照相關標準,評價各個職業病危害作業工種(崗位)及其相關工作地點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期接觸水平。對于沒有類比檢測數據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可根據各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來推測其工作地點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接觸水平。

7.8職業安全衛生對策措施與建議

根據6.6規定的內容提出措施與建議。安全與職業病危害對策措施應分開描述。

7.9評價結論。

根據6.7規定的內容作出職業安全衛生評價結論。

7.10附錄與附件

7.10.1附錄

(1)區域位置圖;

(2)平面布置圖;

(3)工藝流程圖。

7.10.2附件

(1)評價委托書;

(2)企業營業執照;

(3)立項批復或備案文件;

(4)項目規劃許可資料;

(5)有關職業衛生現場檢測資料(類比工程)。

8評價質量控制

職業安全衛生評價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做好評價質量控制。

8.1風險評估

在職業安全衛生評價項目簽訂合同之前,對其進行評價范圍及評價能力的確認,以確保評價機構的資質業務范圍以及現有評價專業人員構成及檢測能力能夠滿足評價項目的需要,并確定是否聘請相關專業的技術專家等。

8.2評價報告審核

對評價報告進行非項目組人員或評價部門負責人審核、技術負責人審核和質量負責人審核的內部三級審核,確保評價報告的規范性與科學性。

篇3:工廠安全性評價-勞動安全衛生檔案

一、設置原因

勞動安全衛生檔案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歷史資料,反映企業各個階段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的水平。它是企業實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改善勞動條件、制定企業標準或規章制度的依據之一,也是企業開展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最生動、最能啟發職工安全生產積極性的教材。

二、項目內容

本項目包括工傷事故、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違章記錄及安全獎懲、隱患及整改記錄、安措項目、特種設備及危險設備、特種作業及危險作業人員健康、防塵防毒設備、勞動衛生與職業病、有害因素監測和衛生防護技術措施評價。有害作業人員健康與卡片和職業危害動態觀察及勞動衛生統計報告表等12種檔案。

三、評價方法

1文本資料12種檔案建檔至少要在三年以上,檔案內容簡介如下:

1.1工傷事故檔案:包括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登記表,企業工傷事故月報表、年報表,因工重傷、死亡事故調查報告書,輔證材料,結案材料。

1.2勞動安全衛生教育檔案應包括:安全教育制度、計劃、教育大綱及執行狀況。

1.3違章記錄及安全獎懲檔案應包括:安全生產獎懲的有關規定、違章登記和處理以及執行情況。

1.4隱患及整改記錄:包括隱患類別、內容、整改方法、整改部門、整改負責人、完成期限、實際完成日期、驗收、反饋等。

1.5按措項目檔案:包括項目名稱、措施內容和預期效果、經費預算、經費來源、項目計劃進度、項目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項目可行性分析、開工日期及竣工日期、項目驗收及其效果、經費決算等。

1.6特種設備及危險設備檔案:包括特種設備及危險設備臺帳、產品合格證、質量保證書、使用說明書、安裝裝置、起用時間、試運轉及驗收記錄、設備大修(或項修)記錄、設備事故記錄等。

1.7特種作業及危險作業人員健康檔案應包括:特種作業及危險作業名稱、作業人員體檢表等。

1.8防塵防毒設備檔案:包括防塵防毒設備管理標準(或制度)、設備臺帳、定期檢測記錄等。

1.9勞動衛生與職業病檔案:包括企業基本情況、職工總人數、主要有害因素接觸人員情況、有害作業工藝流程及分級監督管理核定結果、有害作業點登記表(含粉塵、毒物、噪聲、高溫)、職業病例登記表(含歷次健康檢查結果報告)等。

1.10有害因素監測和衛生防護技術措施評價檔案:包括各種有害因素監測、治理及有害因素濃度(強度)測定結果資料、高溫作業氣象條件測定結果資料、防塵防毒技術措施衛生學評價資料、個人防護用品衛生學評價資料、呼吸防護器衛生學評價資料。

1.11有害作業人員健康與卡片檔案:包括接觸有害作業人員健康檢查資料(一般至少每二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職業病患者診斷報告以及職業病患者與職業禁忌癥調離崗位資料和對職業病者治療處理等。

1.12職業危害動態觀察及勞動衛生統計報表檔案:包括各種勞動衛生專題調查、急性中毒事故調查、科研調查資料和機械工業勞動衛生和職業病情況年報表(機安綜二號表)、機械工業安全勞動衛生情況年報(機電安全3號表)以及當地勞動部門、主管部門規定上報的勞動安全衛生年(月)報表等。

2抽查考核

2.1查有關人員,確認檔案是否原始記錄以及準確性、真實性。

2.2查檔案的正確性、有效性是否符合檔案管理規范化、系統化的要求。

3現場(執行情況)查檔案和現場是否相符。如防塵防毒設備檔案與現場塵毒設備數量、分布狀況是否一致。

四、計分方法

本指標應得分值為12分,目標值12種勞動安全衛生檔案完整、齊全。評分標準:每少一種扣3分。

勞動安全衛生檔案非原始資料積累而是臨時湊合的不能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