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設施安全管理制度規程
1目的
為了使各子公司的燃氣生產設施在安全、可靠的狀態下,長周期、高效運行,對燃氣生產設施實施有效控制,確保生命和財產安全。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子公司生產過程中所有燃氣生產設施的安全管理。
3術語
3.1.1特種設備:指涉及安全生產、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
3.1.2安全附件: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液位計、安全聯鎖裝置等。
4控制程序
各子公司在燃氣生產設施建設、使用、維護、保養等操作和管理過程中,在執行本制度的同時,還應嚴格執行營運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總工辦等相關部室的管理制度和規定。
4.1燃氣生產設施的建設
4.1.1燃氣生產設施建設中的安全設施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標準,并與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4.1.2公司建設燃氣生產設施,應對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總體開工方案、開工前安全條件確認和駿工驗收六個階段,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規范管理。
4.1.3燃氣生產設施建設中的變更應嚴格執行變更管理制度,履行變更程序,并對變更全過程進行風險管理。
4.1.4積極采用先進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組織安全生產技術研究開發,不斷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
4.2設備采購
4.2.1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設施嚴格按嚴格按照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采購。
4.2.2新增、更新設備入廠,需進行驗收工作:包括外觀、出廠資料、安全附件、檢測和測量儀表等。
4.2.3新增、更新設備試車前應進行安全附件、檢測和測量儀表的校驗,并進行風險分析,同時進行試車驗收。
4.3燃氣生產設施的使用
4.3.1各子公司應建立公司燃氣生產設施臺帳并負責監督管理。
4.3.2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表)、液位計、安全聯鎖裝置、可燃氣體探測器、防雷、接地等安全設施的校驗、檢測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4.3.3可燃氣體探測器及二次報警儀須保證處于靈敏、可靠的工作狀態。可燃氣體探測器每周進行試驗一次,二次報警儀每天手動試驗一次。
4.3.4安全設施檢修后,不得隨意拆除,必需完整恢復。
4.3.5生產場所根據設備工藝的不同,應分別設置相應的安全設施。
4.3.6特種設備嚴格按特種設備管理執行,建立特種設備臺帳和檔案。
4.3.7特種設備應按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有關規定定期進行檢驗。
4.3.8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需經培訓,考試合格并辦理《特種作業上崗證》,方可上崗作業。
4.3.9燃氣加臭設施需保證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在燃氣輸入城市燃氣管網前要確認已經加臭,否則不允許輸入城市燃氣管網。
1.燃氣加臭劑宜采用THT(四氫噻吩)。
2.燃氣加臭濃度應嚴格執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的有關規定。
3.燃氣加臭記錄與運行記錄一起裝訂后存檔,燃氣加臭記錄保存一年。
4.4生產設施的維護保養
4.4.1生產設施的維護保養,應嚴格按照公司安全管理部《燃氣設施搶修、搶險和檢、維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2)、《生產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1)、《燃氣設施拆除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8)、《燃氣設施帶氣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0)等進行管理。
4.4.2操作人員應對所使用的設備做到“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并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
4.4.3操作人員必需做好下列工作:
1.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設備的啟動、運行、停車。
2.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認真填寫運行記錄。
3.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4.保持設備整潔,及時消除跑、冒、滴、漏現象。
4.4.4操作人員發現設備、管道有異常現象,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報告。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并報主管領導。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開車,未處理的缺陷要記錄在交接班記錄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4.4.5檢維修人員,要明確分工,對生產設施做到:
1.定時、定點檢查,主動向操作工了解設備的運行情況。
2.發現缺陷及時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詳細記錄,并及時上報。
3.按質按量完成檢維修任務。
4.4.6未經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將配套設施拆件使用。
4.4.7認真做好維護保養記錄,記錄中包括:檢維修人員、驗收人員、日期等。
5.相關文件
5.1《燃氣設施搶修、搶險和檢、維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2)
5.2《生產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1)
5.3《燃氣設施拆除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8)
5.4《燃氣設施帶氣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0)
5.5《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373號令)
5.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
篇2:燃氣設施安全保護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本市燃氣設施保護,保障燃氣設施安全運行,維護社會公共安全,根據《城鎮燃氣管理條例》、《江蘇省燃氣管理條例》、《江蘇省城鎮燃氣管道安全保護暫行辦法》、《蘇州市燃氣管理辦法》、《常熟市燃氣管理辦法》、《家用燃氣燃燒器具安全管理規則》、《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等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燃氣,特指天然氣(包括管道天然氣、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包括管道液化石油氣、瓶裝液化石油氣)等。燃氣設施,特指公用燃氣設施(燃氣經營企業所有且為用戶提供普遍服務的燃氣設施)和燃氣用戶設施(用戶所有或為用戶提供單一服務的燃氣設施),燃氣生產、進口需用燃氣設施和燃氣作為工業生產原料需用燃氣設施、天然氣長輸管道、城市門站前的天然氣支管線以及分輸口到電廠、相關企業的支線及其設施除外。
公用燃氣設施主要包括:(一)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液化石油氣氣化站(含瓶組站)和混氣站、天然氣儲配站、門站、調壓站(柜)、天然氣氣化站、燃氣加氣站(充裝站)、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等燃氣場站設施;(二)輸送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燃氣管道,以及附屬計量裝置、閥門(室)、凝水井(缸)等燃氣管道設施;(三)陰極保護站、陰極保護測試樁、陽極地床和雜散電流排流站等燃氣管道防腐保護設施,穿越公(鐵)路檢漏裝置,管道防護構筑物、抗震設施、管溝、管堤、管橋及管道專用涵洞和隧道等固定裝置,以及轉角樁、里程樁,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地面和地下管道標志標識等。
燃氣用戶設施主要包括:用戶使用的燃氣管道、閥門、計量器具、調壓設備、氣瓶、燃氣器具等。工商用戶的其他燃氣設施按供氣協議界定,工業窯爐除外。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燃氣設施的安全保護及其管理活動。
第四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是本市燃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燃氣設施安全保護的管理工作。各鎮、開發區、辦事處具體負責轄區燃氣設施安全保護的日常管理工作,接受市燃氣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液化氣鋼瓶、計量儀器等燃氣設施、設備的監督管理工作。交通、工商、商務、經信、教育等部門負責加氣站、工商餐飲企業以及學校食堂等相關燃氣用戶設施安全保護的日常管理工作。發改、規劃、公安、城管、消防、安監、水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燃氣設施的安全監督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燃氣經營企業和燃氣用戶負責相關燃氣設施的安全保護。天然氣非居民用戶和燃氣計量表設置在住宅內的居民用戶,其燃氣計量表和表前燃氣設施由管道燃氣經營企業負責;燃氣計量表后燃氣設施,由燃氣用戶負責。燃氣計量表設置在居民住宅公共部位的,燃氣管道進戶墻外側的燃氣設施由管道燃氣經營企業負責;燃氣管道進戶墻內側的燃氣設施由燃氣用戶負責。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燃氣設施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章?公用燃氣設施保護
第七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加強所屬公用燃氣設施的安全保護,嚴格履行下列義務:
(一)按照國家燃氣設施工程相關質量標準設計、施工和驗收,遵循工程建設程序。按規定設置燃氣設施防腐、絕緣、防雷、降壓、隔離等保護裝置。
(二)對燃氣設施定期進行巡查,及時維修保養。凡有影響燃氣設施安全的,應當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加強設施安全保護。
(三)建立燃氣設施檔案和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掌握燃氣設施基本情況,做好燃氣設施標志設置工作。按規定建立監控系統,并與有關部門聯網,實行遠程監控。
(四)執行燃氣設施使用和報廢制度,定期委托相關單位檢測鑒定燃氣設施,對燃氣設施運行狀況進行安全評估。
(五)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設置并公布搶修電話。
(六)制定燃氣事故應急預案,配備相應搶修人員和應急裝備、器材,定期組織演練。
(七)發生燃氣管道破裂、燃氣泄漏等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立即停止相關范圍內的供氣,按照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搶險,及時向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報告。
第八條?燃氣設施應當明確安全保護范圍,劃定保護區域,按照《城鎮燃氣標志標準》設定安全保護警示標記,采取保護措施,確保燃氣設施不受損壞。
第九條?燃氣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劃定:
(一)燃氣場站設施安全保護范圍:
燃氣場站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等國家、行業相關安全技術規范規定的防火間距確定。
(二)燃氣管道設施安全保護范圍:
(1)埋地低壓管道為管壁外緣兩側1米范圍內區域;
(2)埋地中壓管道為管壁外緣兩側1.5米范圍內區域;
(3)埋地高壓、次高壓管道為管壁外緣兩側6米范圍內區域;
(4)庭院架空管道為管壁外緣0.3米范圍內區域;
(5)閥門室(井)、凝水井(缸)、調壓裝置、計量裝置等管道附屬設施為外壁(柵欄圍護)1米范圍內區域。
(三)打樁、建造建(構)筑物、深基坑開挖、頂進等影響周邊燃氣管道設施安全的控制范圍:
(1)埋地低壓、中壓管道為其兩側安全保護范圍外5米范圍區域;
(2)埋地次高壓管道為其兩側安全保護范圍外5米范圍區域;
(3)埋地高壓管道為其兩側安全保護范圍外44米范圍區域。
爆破作業等嚴重威脅周邊燃氣管道設施安全的控制范圍,由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安等相關部門視具體情況確定。
(四)沿河、跨河、穿河、穿堤的燃氣設施安全保護和控制范圍,由燃氣經營企業與相關管理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五)國家、省、市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對涉及燃氣設施的相關行為有更嚴格安全保護和控制范圍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對燃氣設施實施保護。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毀損,或者擅自動用、拆改燃氣公用設施及安全保護警示標志。
第十一條?燃氣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內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一)動用機械設備進行推、鏟、挖作業,或從事爆破、挖掘、打樁、頂進、動用明火等可能影響燃氣設施安全的活動;
(二)建設占壓地下燃氣管道或影響周邊燃氣設施安全距離的建(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
(三)涉及燃氣設施安全保護范圍的河道內擅自拋錨、拖錨、掏沙、挖泥或者從事其他危及燃氣設施安全的活動;
(四)種植深根植物;
(五)傾倒、排放腐蝕性物質,或放置易燃易爆危險物品;
(六)其他危及燃氣設施安全的活動。
第十二條?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向燃氣經營企業或城建檔案管理部門查明施工范圍內燃氣設施有關情況,燃氣經營企業或者城建檔案管理部門應在接到查詢要求后及時告知。
第十三條?工程施工需要動用、改裝、遷移或者拆除燃氣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報經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會同燃氣經營企業采取相應安全措施。
第十四條?燃氣設施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挖掘、打樁、頂進、爆破、建造建(構)筑物等影響燃氣設施安全活動的,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與燃氣經營企業制定《燃氣設施安全保護方案》,簽訂《安全監護協議書》,報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從事其他活動過程中,發現危及管道燃氣設施安全的,當事人應當及時與燃氣經營企業聯系,補辦管道燃氣設施安全監護手續。造成燃氣設施損壞、漏氣的,應當立即采取防護措施,保護事故現場,及時向燃氣經營企業報告,并配合搶修。
第十五條?《燃氣設施安全保護方案》應符合燃氣設施安全保護技術要求,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有保障燃氣設施安全的應急預案和妥善的恢復措施。對保護方案有爭議,或對燃氣設施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險的,建設單位應當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安全評估或對保護方案組織專家論證。
第十六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密切關注可能影響燃氣設施安全各類活動。必要時,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提供安全保護指導,也可提前對燃氣設施進行檢測,活動結束后進行復檢。
第十七條?建(構)筑物、堆積物或設施占壓燃氣管道或者影響周邊燃氣設施安全距離的,屬地政府應當組織規劃、住建、城管、安監、公安等相關部門依法清除。
第十八條?燃氣設施安全保護措施費由活動實施單位承擔。造成燃氣設施損壞的,涉事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九條?燃氣經營企業應嚴格執行相關燃氣設施報廢制度。燃氣經營企業需要動用、改裝、遷移或者拆除燃氣設施的,應當報經燃氣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采取相應安全措施。拆除燃氣場站、處理或遺留廢棄燃氣設施等,還應制定實施方案,并經專家論證。
第三章?燃氣用戶設施保護
第二十條?燃氣經營企業和燃氣用戶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用戶設施的安全保護。燃氣經營企業定期檢查用戶設施,燃氣用戶經常性檢查所用燃氣設施。非居民燃氣用戶應當配備專管人員,建立燃氣檢查制度。燃氣經營企業對工業、商業、采暖、單位食堂等非居民用戶每年檢查不得少于1次,居民用戶每2年檢查不得少于1次;燃氣加氣(充裝)站均要在每次加氣(充裝)前檢查機動車輛等燃氣設施。
第二十一條?燃氣經營企業按照檢查頻率要求,制定入戶安全檢查的年度計劃、月度計劃,報燃氣行政主管部門。燃氣經營企業應在入戶檢查前將檢查日程通知相關用戶。無法直接聯系用戶的,可在用戶能看到的顯著位置張貼通告等方式通知用戶,由該用戶向燃氣經營企業預約接受檢查。
第二十二條?安全檢查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上崗資格。入戶檢查時,應當穿著工作服,佩戴并出示有效證件,配備必要的檢查儀器、工具。
第二十三條?燃氣經營企業入戶安全檢查主要內容:
(一)燃氣管道設施是否漏氣,安裝及用材是否規范,閥門操作是否方便、靈活;管道、閥門是否嚴重銹蝕,是否有重物搭掛或作接地引線;管道末端是否封堵;有無擅自安裝、改裝、拆除戶內燃氣管道等。
(二)瓶裝氣氣瓶是否合格,鋼瓶、調壓閥是否漏氣。
(三)燃氣器具是否完好,安裝、維修是否符合規定;熱水器等燃氣設施排煙系統是否連接完好、是否出戶;軟管是否超長、超期、老化、無管夾、泄漏;燃氣器具與氣源是否適配,使用年限是否超期;有無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燃氣器具等。
(四)燃氣調壓、計量儀表是否完好;用氣設備前燃氣壓力符合規范要求;有無擅自安裝、改裝、拆除戶內燃氣計量裝置等。
(五)用氣是否規范;使用、儲存燃氣場所是否符合要求,具備安全條件;有無擅自改變燃氣用途或盜用、轉供燃氣現象等。
第二十四條?燃氣經營企業和燃氣用戶應當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入戶安全檢查工作。入戶安全檢查應認真做好記錄,經安檢人員和用戶簽字確認后各留記錄備案。安檢記錄應附有醒目的安全用氣提醒事項。
第二十五條?安全檢查中發現用戶有違反安全用氣行為的,應當及時勸阻、制止,履行告知義務;發現用戶設施有燃氣泄漏的,必須立即處理,未作處理,安檢人員不得離開;發現其他安全隱患的,應當立即下達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由用戶簽收確認。
第二十六條?無法入戶安全檢查、用戶拒絕在入戶安全檢查記錄上簽字以及拒絕簽收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的,燃氣經營企業應當在入戶安全檢查記錄及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上注明情況。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應留置在用戶能看到的現場顯著位置或以其他方式送達用戶。用戶有違法行為的,應及時報告燃氣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七條?燃氣用戶可自行委托有相應資質單位及專業人員維修用戶設施。
第二十八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跟蹤隱患整改結果,在檢查后1個月內匯總分析并向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安全檢查情況。
第二十九條?發現用戶存在以下安全隱患且不能及時整改到位的,燃氣經營企業可采取臨時停氣措施:
(一)燃氣設施漏氣危及安全的;
(二)燃氣管道末端未設封堵的;
(三)擅自安裝、改裝、拆除戶內燃氣管道的;
(四)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直排式燃氣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未裝煙道,或安裝的煙道未出戶的;
(五)燃氣設備、設施安裝或使用場所不符合安全條件的;
(六)下達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后拒絕整改的;
(七)其他緊急情況確須臨時停氣的。
第三十條?管道燃氣用戶因發現涉及影響公共安全的隱患,須采取入戶停氣措施的,若入戶停氣受阻,且外圍停氣將影響其他用戶正常用氣。管道燃氣經營企業應履行好告知義務,及時通知相關用戶作好臨時停氣準備。外圍停氣后立即報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開展協調。協調無果的,應當由公安部門配合采取入戶措施。外圍停氣所造成的損失及相關費用由停氣責任人承擔。
第三十一條?整改到位后,用戶應向燃氣經營企業提出恢復用氣申請,經燃氣經營企業復檢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復供氣。
第三十二條?逐步推廣安裝燃氣用戶泄漏報警和自動切斷聯動裝置,逐步建設燃氣供應分戶控制系統。建立燃氣用戶的誠信檔案制度,對具有不良行為的燃氣用戶明確相應處理規定。
第四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燃氣經營企業應當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站,以及發放宣傳冊、用戶廚房和鋼瓶張貼宣傳貼等方式做好燃氣安全保護的宣傳,普及用戶安全用氣和設施保護常識,增強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的意識,保障燃氣設施和用氣安全。
第三十四條?燃氣設施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破壞、盜竊設施以及其他危害燃氣設施安全的行為,有權予以勸阻、制止;經勸阻、制止無效的,應當立即告知燃氣經營企業,報告有關管理部門。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由相關職能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三十六條?本辦法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解釋,自發文之日起一個月后施行。
篇3:燃氣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使各子公司的燃氣生產設施在安全、可靠的狀態下,長周期、高效運行,對燃氣生產設施實施有效控制,確保生命和財產安全。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子公司生產過程中所有燃氣生產設施的安全管理。
3術語
3.1.1特種設備:指涉及安全生產、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
3.1.2安全附件: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液位計、安全聯鎖裝置等。
4控制程序
各子公司在燃氣生產設施建設、使用、維護、保養等操作和管理過程中,在執行本制度的同時,還應嚴格執行營運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總工辦等相關部室的管理制度和規定。
4.1燃氣生產設施的建設
4.1.1燃氣生產設施建設中的安全設施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標準,并與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4.1.2公司建設燃氣生產設施,應對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總體開工方案、開工前安全條件確認和駿工驗收六個階段,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規范管理。
4.1.3燃氣生產設施建設中的變更應嚴格執行變更管理制度,履行變更程序,并對變更全過程進行風險管理。
4.1.4積極采用先進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組織安全生產技術研究開發,不斷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努力提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
4.2設備采購
4.2.1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設施嚴格按嚴格按照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采購。
4.2.2新增、更新設備入廠,需進行驗收工作:包括外觀、出廠資料、安全附件、檢測和測量儀表等。
4.2.3新增、更新設備試車前應進行安全附件、檢測和測量儀表的校驗,并進行風險分析,同時進行試車驗收。
4.3燃氣生產設施的使用
4.3.1各子公司應建立公司燃氣生產設施臺帳并負責監督管理。
4.3.2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表)、液位計、安全聯鎖裝置、可燃氣體探測器、防雷、接地等安全設施的校驗、檢測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4.3.3可燃氣體探測器及二次報警儀須保證處于靈敏、可靠的工作狀態。可燃氣體探測器每周進行試驗一次,二次報警儀每天手動試驗一次。
4.3.4安全設施檢修后,不得隨意拆除,必需完整恢復。
4.3.5生產場所根據設備工藝的不同,應分別設置相應的安全設施。
4.3.6特種設備嚴格按特種設備管理執行,建立特種設備臺帳和檔案。
4.3.7特種設備應按國家《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有關規定定期進行檢驗。
4.3.8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必需經培訓,考試合格并辦理《特種作業上崗證》,方可上崗作業。
4.3.9燃氣加臭設施需保證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在燃氣輸入城市燃氣管網前要確認已經加臭,否則不允許輸入城市燃氣管網。
1.燃氣加臭劑宜采用THT(四氫噻吩)。
2.燃氣加臭濃度應嚴格執行《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的有關規定。
3.燃氣加臭記錄與運行記錄一起裝訂后存檔,燃氣加臭記錄保存一年。
4.4生產設施的維護保養
4.4.1生產設施的維護保養,應嚴格按照公司安全管理部《燃氣設施搶修、搶險和檢、維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2)、《生產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1)、《燃氣設施拆除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8)、《燃氣設施帶氣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0)等進行管理。
4.4.2操作人員應對所使用的設備做到“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并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
4.4.3操作人員必需做好下列工作:
1.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設備的啟動、運行、停車。
2.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認真填寫運行記錄。
3.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4.保持設備整潔,及時消除跑、冒、滴、漏現象。
4.4.4操作人員發現設備、管道有異常現象,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報告。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并報主管領導。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開車,未處理的缺陷要記錄在交接班記錄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4.4.5檢維修人員,要明確分工,對生產設施做到:
1.定時、定點檢查,主動向操作工了解設備的運行情況。
2.發現缺陷及時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詳細記錄,并及時上報。
3.按質按量完成檢維修任務。
4.4.6未經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將配套設施拆件使用。
4.4.7認真做好維護保養記錄,記錄中包括:檢維修人員、驗收人員、日期等。
5.相關文件
5.1《燃氣設施搶修、搶險和檢、維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2)
5.2《生產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1)
5.3《燃氣設施拆除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8)
5.4《燃氣設施帶氣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BHI-ZD-AQ-10)
5.5《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373號令)
5.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