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S石英礦開采礦井防排水系統安全對策措施

S石英礦開采礦井防排水系統安全對策措施

2024-07-13 閱讀 4226

根據本礦區域內氣候特征,計算礦區匯水面積及暴雨季節最大匯水量,在平硐和風井口上方設置排水溝,防止大氣降水突然涌入井下;

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洪、防水災應急救援預案,暴雨季節應停產,撤出井下所有作業人員和主要設備;

定期清理運輸巷道排水溝內的雜物,及時排除積水,保證水能通暢流入水倉;

加強對排水設備及排水系統的日常管理,配備足量的防洪器材,確保安全運行;

加強對井下涌水情況的觀察分析,認真作好井下排水泵運行分析記錄,如遇異常涌水出現,應迅即啟動礦井防水災應急預案;

在采掘作業過程中,應嚴格遵照“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原則,仔細觀察作業面涌水情況,防止因斷層水,裂隙水,或溶洞水突涌傷害作業人員。

篇2:X礦礦井主排水系統安全技術規范

一.設計選型、到貨驗收及保管

㈠設計選型必須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規定及技術政策。選購的設備必須有鑒定證書和生產許可證。

㈡設計選型后必須由分管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設計審查后,組織實施。

㈢設備到貨后有關部門必須按設備裝箱單進行驗收。查驗設備、輔機、隨機配件及技術資料。驗收發現缺件、破損、嚴重銹蝕、資料不全等問題,由采購部門負責解決。

㈣設備技術資料:

1.使用說明書。

2.產品出廠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3.設備總裝圖、基礎圖。

4.易損零部件圖。

5.電氣控制原理圖、安裝接線圖。

6.控制設備、主電機試驗報告。

㈤查驗合格的設備應及時安裝調試,投入使用。暫時不使用的設備必須入庫妥善保管,定期維護保養,防止日曬、雨淋、銹蝕、損壞和丟失,并做好防火防盜工作,設備嚴禁拆套使用。

二.設備及管路的安裝、驗收

㈠設備及管路安裝

1.設備及管路安裝前必須對礦建項目依據設計要求進行嚴格的驗收,水泵、電動機、三閥、底盤的配套尺寸和結構符合設計要求,以保證安裝質量。

2.工程計劃開工前,必須制定安全施工技術措施、安裝程序和方法,明確工程質量要求。

⑴施工組織:明確施工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質量檢查員、安全檢查員及之間的責任和關系。

⑵安裝主要依據:由設計部門和廠家提供的設備裝配圖、安裝圖、基礎圖、平面布置圖、原理圖等圖紙。

⑶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依據《煤礦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MT5010-95和隨機技術文件,編制水泵及管路安裝、防腐質量標準和要求。

⑷設備安裝:水泵及管路安裝需編制安裝程序表及施工方法、安裝進度表、安裝網絡圖。

⑸設備的試驗、調試和試運行:根據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編制水泵和電氣控制設備的試驗調試方法,管路耐壓試驗方法及系統試運行試驗方案。

㈡安裝驗收的圖紙及資料

1.設備出廠說明書、合格證、裝箱單。

2.裝配圖和易損件圖。

3.設計施工圖和基礎圖。

4.安裝竣工圖和竣工報告。

5.調試記錄及試驗報告。

6.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

㈢竣工驗收

工程安裝完畢后,由施工單位按有關標準進行自檢驗收,合格后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主管部門組織質監、設計、設備管理、施工和使用單位等,對該工程進行交接驗收。

1.檢驗工程技術檔案、竣工圖、隱蔽工程記錄、調試報告和設備清單等資料。

2.對工程安裝質量通過查閱資料和抽檢,進行安裝質量評定,對存在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填寫工程竣工移交報告、移交驗收鑒定書、質量認證意見。

3.組織施工和使用單位編制運行實施計劃和操作規程,檢查運行情況。

三.運行、維護、檢修、技術測定及技術改造

主排水系統的工作水泵、備用水泵和工作管路、備用管路必須處于完好狀態,能力滿足《煤礦安全規程》第278條規定的要求。建立經濟運行管理制度和編制突水狀態下排水系統的操作程序及搶險預案。

㈠操作運行

1.針對水泵的設備性能及運行特點,制定操作規程,做到內容全面、程序合理,并同現場實際相符。

2.司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持證上崗操作。

3.司機必須熟悉掌握排水系統的結構、性能、技術特征、動作原理,做到會使用、會保養、會排除一般性故障。嚴格遵守有關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4.主排水泵司機應按巡回檢查線路圖進行巡回檢查,每小時巡查一次,每2小時記錄一次并記錄,內容如下:

⑴各緊固件及防松裝置是否齊全有無松動。

⑵各發熱部位的溫度是否超限(滑動軸承不大于65℃,滾動軸承不大于75℃,電機溫度不大于規定溫度)。

⑶盤根松緊是否適度(不進氣,滴水不成線)。

⑷電動機、水泵有無異狀、異響或異震。

⑸壓力表、真空表、電流表、電壓表指示是否正確。

⑹認真填寫水泵運行日志。

⑺閘板閥,逆止閥,環形反路等附件有無漏水、損壞等現象。

5.井筒與泵房之間的斜巷內(安全出口),必須保持暢通,不得存放雜物。

6.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應交替運行,對不運行水泵(或水泵升井大修)的電動機,應每隔10天空轉2~3小時,以防潮濕。

㈡.系統維護

1.認真編制設備有關使用維護的各種規章制度和標準。

2.主排水系統維修工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3.設備維修必須建立包機制,明確包機制人員的職責。

4.對各種保護裝置和安全設施定期進行檢查試驗,達到靈敏可靠。

5.應針對每臺泵及系統的實際情況做好“三化”工作,即維護檢查周期制度化、維護內容規律化、維護保養程序工藝化。

6.做好維護檢查記錄,內容包括檢查項目、時間、對發現問題的處理意見。機電區隊技術負責人應每月檢查簽字。

7.檢查維護重點

①檢查軸承潤滑油質是否符合規定,禁止不同牌號的油混雜使用。

②盤根磨損、老化后應及時更換。

③每班一次清除吸水井雜物,每旬檢查一次吸水井積淤情況,積泥面距籠頭距離應不小于0.5m。定期清挖吸水井積淤,清刷籠頭罩。

④檢查水泵逆止閥、閘閥、底閥的運行狀態,做到不漏水。電動閘閥必須設有限位和過轉矩保護裝置。

⑤每周檢查泵房配水閘門、防水門的密封性。各轉動部位及時加注潤滑油,開關靈活,防腐良好。

⑥排水管路固定牢固、不漏水,定期防腐,當水垢厚度超過管內徑的2.5%時及時清垢,每年雨季前檢查一次。

⑦每月檢查水倉的淤積情況,及時清挖,經常保持原設計容積3/4。雨季前必須清挖一次,水倉的空倉容積必須經常保持在總容量的50%以上。

⑧每天檢查電動機運轉是否正常,電動機的碳刷、滑環是否有燒傷、磨損過限和發生火花的現象。

⑼每月檢查電動機繞組(指可見部分)和電源引入線(指可見部分)有無松散,碰傷和灼傷等。

⑽每月檢查高壓啟動柜動作機構。

⑾每半年檢查高壓啟動柜斷路器的觸頭灼損情況,動、靜觸頭的接觸面積。做三相同期試驗。

⑿每季清掃電動機、電氣控制設備,保持各部清潔,每年搖測絕緣值一次。

⒀每天對高低水位報警和顯示裝置檢查試驗,做到顯示正確,報警清晰。

⒁每天檢查試驗引水裝置和備用引水裝置,并能在5分鐘內啟動水泵。

㈢.水泵的檢修

水泵的檢修要根據實際制定檢修的周期圖表,確定小、中、大檢修內容和周期,并做好檢修記錄,檢修后必須按照《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驗收。

1.小修內容包括:清洗調整軸承、平衡裝置、后軸套、各部螺釘、銷和健等。更換填料和潤滑油,檢查處理漏水、漏氣,解體清掃底閥以及吸水管,更換聯軸器螺栓、墊圈以及調整間隙。

2.中修內容包括:除小修的內容外,還應檢查、清洗、修理或更換軸承、軸套、平衡盤、平衡環,檢查修理各閥、串水管。

3.大修內容包括:除中修的內容外,還應將水泵全部解體檢查和清洗,更換已磨損超限或腐蝕不能用的零件,必要時應對泵體修理、機座調整和更換泵軸。

㈣.技術測定

1.排水系統每年由具備資質的機構在雨季前進行一次安全檢測檢驗。

2.正常運行主排水系統必須每半年進行一次經濟運行測定,噸水百米電耗不大于0.5KWh,排水系統效率不低于50%。

2.新安裝和大修后的水泵必須進行安全檢測檢驗。

3.電機的過負荷、短路、欠壓保護必須每年進行一次整定試驗。

4.絕緣油使用前應做好油質化驗,運行中的油每半年進行一次耐壓試驗。

5.每年雨季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一次聯合試運轉,運轉的時間不少于20分鐘。

㈤技術改造

主排水泵房降低原設計排水能力和撤除泵房,必須報集團公司審批備案后,方可組織實施。

四.技術資料管理

健全技術檔案,做到一臺一檔。

1.主排水泵系統資料

⑴排水系統圖和技術特征卡片(排水系統圖:逆止閥位置、閘閥位置、型式、配水門位置、水倉容積、排水管路壁厚、長度、直徑,礦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水泵、電機主要技術特征)。

⑵排水泵房設備平面布置圖和引水設施布置圖。

⑶水泵易損零部件圖。

⑷供電系統圖和控制原理圖。

⑸水泵使用說明書。

⑹設備更換記錄和檢修記錄。?⑺檢測檢驗機構出具的技術測定分析報告(有效期一年)。

⑻聯合試運轉報告(有效期一年)。

⑼各種儀表校驗記錄(A級六個月一次,B級一年一次,C級使用前一次)。

⑽電氣試驗和整定記錄、安全保護計算整定校驗記錄(有效期一年)。

⑾重大及以上機電事故分析報告。

⑿經濟運行資料。

2.建立制度,現場張掛。

⑴要害場所管理制度。

⑵崗位責任制度和包機制度。

⑶交接班制度。

⑷領導干部上崗查崗制度。

⑸操作規程。

⑹設備定期檢修制度。

⑺設備巡回檢查制度。

⑻主排水系統經濟運行管理制度。?

⑼突水狀態下主排水系統操作程序和搶險預案。

3.存放記錄

⑴要害場所登記簿。

⑵運轉日志、巡回檢查記錄。

⑶設備檢修記錄。

⑷水泵大修及更新記錄

⑸防水門、水倉和配水閘門檢查記錄。?

⑹主排水泵事故記錄。

4.張掛圖紙

⑴礦井排水系統圖。

⑵供電系統圖。

⑶巡回檢查圖。

⑷主排水泵、電動機技術特征卡。

篇3:礦井主排水安全技術管理規范

一.設計選型、到貨驗收及保管

㈠設計選型必須符合國家和行業有關規定及技術政策。選購的設備必須有鑒定證書和生產許可證。

㈡設計選型后必須由分管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設計審查后,組織實施。

㈢設備到貨后有關部門必須按設備裝箱單進行驗收。查驗設備、輔機、隨機配件及技術資料。驗收發現缺件、破損、嚴重銹蝕、資料不全等問題,由采購部門負責解決。

㈣設備技術資料:

1.使用說明書。

2.產品出廠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3.設備總裝圖、基礎圖。

4.易損零部件圖。

5.電氣控制原理圖、安裝接線圖。

6.控制設備、主電機試驗報告。

㈤查驗合格的設備應及時安裝調試,投入使用。暫時不使用的設備必須入庫妥善保管,定期維護保養,防止日曬、雨淋、銹蝕、損壞和丟失,并做好防火防盜工作,設備嚴禁拆套使用。

二.設備及管路的安裝、驗收

㈠設備及管路安裝

1.設備及管路安裝前必須對礦建項目依據設計要求進行嚴格的驗收,水泵、電動機、三閥、底盤的配套尺寸和結構符合設計要求,以保證安裝質量。

2.工程計劃開工前,必須制定安全施工技術措施、安裝程序和方法,明確工程質量要求。

⑴施工組織:明確施工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質量檢查員、安全檢查員及之間的責任和關系。

⑵安裝主要依據:由設計部門和廠家提供的設備裝配圖、安裝圖、基礎圖、平面布置圖、原理圖等圖紙。

⑶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依據《煤礦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MT5010-95和隨機技術文件,編制水泵及管路安裝、防腐質量標準和要求。

⑷設備安裝:水泵及管路安裝需編制安裝程序表及施工方法、安裝進度表、安裝網絡圖。

⑸設備的試驗、調試和試運行:根據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編制水泵和電氣控制設備的試驗調試方法,管路耐壓試驗方法及系統試運行試驗方案。

㈡安裝驗收的圖紙及資料

1.設備出廠說明書、合格證、裝箱單。

2.裝配圖和易損件圖。

3.設計施工圖和基礎圖。

4.安裝竣工圖和竣工報告。

5.調試記錄及試驗報告。

6.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

㈢竣工驗收

工程安裝完畢后,由施工單位按有關標準進行自檢驗收,合格后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主管部門組織質監、設計、設備管理、施工和使用單位等,對該工程進行交接驗收。

1.檢驗工程技術檔案、竣工圖、隱蔽工程記錄、調試報告和設備清單等資料。

2.對工程安裝質量通過查閱資料和抽檢,進行安裝質量評定,對存在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填寫工程竣工移交報告、移交驗收鑒定書、質量認證意見。

3.組織施工和使用單位編制運行實施計劃和操作規程,檢查運行情況。

三.運行、維護、檢修、技術測定及技術改造

主排水系統的工作水泵、備用水泵和工作管路、備用管路必須處于完好狀態,能力滿足《煤礦安全規程》第278條規定的要求。建立經濟運行管理制度和編制突水狀態下排水系統的操作程序及搶險預案。

㈠操作運行

1.針對水泵的設備性能及運行特點,制定操作規程,做到內容全面、程序合理,并同現場實際相符。

2.司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持證上崗操作。

3.司機必須熟悉掌握排水系統的結構、性能、技術特征、動作原理,做到會使用、會保養、會排除一般性故障。嚴格遵守有關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4.主排水泵司機應按巡回檢查線路圖進行巡回檢查,每小時巡查一次,每2小時記錄一次并記錄,內容如下:

⑴各緊固件及防松裝置是否齊全有無松動。

⑵各發熱部位的溫度是否超限(滑動軸承不大于65℃,滾動軸承不大于75℃,電機溫度不大于規定溫度)。

⑶盤根松緊是否適度(不進氣,滴水不成線)。

⑷電動機、水泵有無異狀、異響或異震。

⑸壓力表、真空表、電流表、電壓表指示是否正確。

⑹認真填寫水泵運行日志。

⑺閘板閥,逆止閥,環形反路等附件有無漏水、損壞等現象。

5.井筒與泵房之間的斜巷內(安全出口),必須保持暢通,不得存放雜物。

6.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應交替運行,對不運行水泵(或水泵升井大修)的電動機,應每隔10天空轉2~3小時,以防潮濕。

㈡.系統維護

1.認真編制設備有關使用維護的各種規章制度和標準。

2.主排水系統維修工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3.設備維修必須建立包機制,明確包機制人員的職責。

4.對各種保護裝置和安全設施定期進行檢查試驗,達到靈敏可靠。

5.應針對每臺泵及系統的實際情況做好“三化”工作,即維護檢查周期制度化、維護內容規律化、維護保養程序工藝化。

6.做好維護檢查記錄,內容包括檢查項目、時間、對發現問題的處理意見。機電區隊技術負責人應每月檢查簽字。

7.檢查維護重點

①檢查軸承潤滑油質是否符合規定,禁止不同牌號的油混雜使用。

②盤根磨損、老化后應及時更換。

③每班一次清除吸水井雜物,每旬檢查一次吸水井積淤情況,積泥面距籠頭距離應不小于0.5m。定期清挖吸水井積淤,清刷籠頭罩。

④檢查水泵逆止閥、閘閥、底閥的運行狀態,做到不漏水。電動閘閥必須設有限位和過轉矩保護裝置。

⑤每周檢查泵房配水閘門、防水門的密封性。各轉動部位及時加注潤滑油,開關靈活,防腐良好。

⑥排水管路固定牢固、不漏水,定期防腐,當水垢厚度超過管內徑的2.5%時及時清垢,每年雨季前檢查一次。

⑦每月檢查水倉的淤積情況,及時清挖,經常保持原設計容積3/4。雨季前必須清挖一次,水倉的空倉容積必須經常保持在總容量的50%以上。

⑧每天檢查電動機運轉是否正常,電動機的碳刷、滑環是否有燒傷、磨損過限和發生火花的現象。

⑼每月檢查電動機繞組(指可見部分)和電源引入線(指可見部分)有無松散,碰傷和灼傷等。

⑽每月檢查高壓啟動柜動作機構。

⑾每半年檢查高壓啟動柜斷路器的觸頭灼損情況,動、靜觸頭的接觸面積。做三相同期試驗。

⑿每季清掃電動機、電氣控制設備,保持各部清潔,每年搖測絕緣值一次。

⒀每天對高低水位報警和顯示裝置檢查試驗,做到顯示正確,報警清晰。

⒁每天檢查試驗引水裝置和備用引水裝置,并能在5分鐘內啟動水泵。

㈢.水泵的檢修

水泵的檢修要根據實際制定檢修的周期圖表,確定小、中、大檢修內容和周期,并做好檢修記錄,檢修后必須按照《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驗收。

1.小修內容包括:清洗調整軸承、平衡裝置、后軸套、各部螺釘、銷和健等。更換填料和潤滑油,檢查處理漏水、漏氣,解體清掃底閥以及吸水管,更換聯軸器螺栓、墊圈以及調整間隙。

2.中修內容包括:除小修的內容外,還應檢查、清洗、修理或更換軸承、軸套、平衡盤、平衡環,檢查修理各閥、串水管。

3.大修內容包括:除中修的內容外,還應將水泵全部解體檢查和清洗,更換已磨損超限或腐蝕不能用的零件,必要時應對泵體修理、機座調整和更換泵軸。

㈣.技術測定

1.排水系統每年由具備資質的機構在雨季前進行一次安全檢測檢驗。

2.正常運行主排水系統必須每半年進行一次經濟運行測定,噸水百米電耗不大于0.5KWh,排水系統效率不低于50%。

3.新安裝和大修后的水泵必須進行安全檢測檢驗。

4.電機的過負荷、短路、欠壓保護必須每年進行一次整定試驗。

5.絕緣油使用前應做好油質化驗,運行中的油每半年進行一次耐壓試驗。

6.每年雨季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一次聯合試運轉,運轉的時間不少于20分鐘。

㈤技術改造

主排水泵房降低原設計排水能力和撤除泵房,必須報集團公司審批備案后,方可組織實施。

四.技術資料管理

健全技術檔案,做到一臺一檔。

1.主排水泵系統資料

⑴排水系統圖和技術特征卡片(排水系統圖:逆止閥位置、閘閥位置、型式、配水門位置、水倉容積、排水管路壁厚、長度、直徑,礦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水泵、電機主要技術特征)。

⑵排水泵房設備平面布置圖和引水設施布置圖。

⑶水泵易損零部件圖。

⑷供電系統圖和控制原理圖。

?⑸水泵使用說明書。

?⑹設備更換記錄和檢修記錄。

?⑺檢測檢驗機構出具的技術測定分析報告(有效期一年)。

?⑻聯合試運轉報告(有效期一年)。

?⑼各種儀表校驗記錄(A級六個月一次,B級一年一次,C級使用前一次)。

?⑽電氣試驗和整定記錄、安全保護計算整定校驗記錄(有效期一年)。

?⑾重大及以上機電事故分析報告。

?⑿經濟運行資料。

?2.建立制度,現場張掛。

⑴要害場所管理制度。

⑵崗位責任制度和包機制度。

⑶交接班制度。

⑷領導干部上崗查崗制度。

⑸操作規程。

⑹設備定期檢修制度。

⑺設備巡回檢查制度。

⑻主排水系統經濟運行管理制度。

⑼突水狀態下主排水系統操作程序和搶險預案。

3.存放記錄

⑴要害場所登記簿。

⑵運轉日志、巡回檢查記錄。

⑶設備檢修記錄。

⑷水泵大修及更新記錄

⑸防水門、水倉和配水閘門檢查記錄。

⑹主排水泵事故記錄。

4.張掛圖紙

⑴礦井排水系統圖。

⑵供電系統圖。

⑶巡回檢查圖。

⑷主排水泵、電動機技術特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