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崗位責任制度-礦井供排水

崗位責任制度-礦井供排水

2024-07-11 閱讀 3270

1、按時到達工作地點進行交接班,遵守勞動紀律,不遲到,不早退。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有關安全規程

3、集中精力搞好水泵的運轉與維護,上班不做與水泵運轉和維護無關的事。

4、按水位的變化情況,及時開停水泵;按水量大小情況,適當調整水泵臺數,了解每臺水泵的效率,多開高效泵,安全經濟地完成排水任務。

5、水泵運轉中要做到巡回檢查,注意水泵各部聲音有無異常、水泵有無震動現象;各部溫度、儀表指示、水位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處理不了的要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

6、按時認真地作好各項記錄。

7、水泵運轉維護的工具、材料、備件及安全用具應放置在固定位置,并要正確使用和保管。

8、保持設備的整潔和搞好環境衛生。

9、操作者有權拒絕違章指揮;設備檢修不合格有權拒絕驗收和使用;材料、配件、安全用具質量不合格有權拒絕使用;非有關人員進入泵站有權勸阻和拒絕。

10、設備發生事故要及時處理,及時匯報,不許隱瞞。

11、操作者必須按時在工作地點進行交接班。

12、交接班時,兩班操作者必須共同對設備狀況、排水情況、環境衛生進行檢查;對工具、材料、配件及安全用具進行清點檢查;對各項記錄進行交代后,雙方共同簽字。

13、出現下列情況,接班人可拒絕接班,必須由交班人進行處理后再接班,必須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

(1)設備有問題弄不清楚時。

(2)工具、材料、配件及安全用具不全時。

(3)記錄不清時。

(4)環境衛生不好時。

14、接班人喝酒后或精神不正常時,交班人不應交班,并立即報告領導處理。

篇2:化學工業企業供排水管理制度

為加強供排水的管理,達到供水穩定,排水暢通,安全經濟運行,保證生產穩定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1.企業應根據供排水的實際情況,建立與健全相應的供排水專業管理機構和體制,明確各級職責,以加強供排水的管理。

2.建立、健全供排水各種規章制度

企業必須制訂供水與排水運行規程,供排水管網運行規程,設備維護、檢修規程,水質分析規程,供排水管理制度,安全技術規程等。

3.完善各種基礎技術資料

供排水系統必須具備和完善以下基礎技術資料:供排水管網系統圖,供排水設備安裝施工竣工圖(包括隱蔽工程記錄,設計變更,材料代用等技術資料),水原水質分析和污水水質分析等資料。

4.加強供排水管理工作

(1)要做到供水有計劃,用水有指標,消耗有定額,節水有措施,考核有獎懲。

(2)要加強計量管理,外購水或自備水的一級計量水表配備率達到98%;車間(分廠)用水二級計量儀表、主要用水崗位水配備率要達到100%,一般的要達到80%以上;工段或主要生產用水工序(單體設備)水表配備率要達到100%,一般要達到60%以上。所有計量儀表都必須按照周期檢定期限進行檢定,檢測率均應達到100%。

(3)工業冷卻水應積極采用循環冷卻方式取代一次冷卻(直流冷卻),做到一水多用,重復使用。回收再用,不斷提高水的復用率,節約水資源。

(4)工業冷卻水應加強水質處理,推廣應用水質穩定技術,研究選擇合適的水質穩定藥劑。做到定時定量投加藥劑,定期模擬監測結垢,腐蝕和殺菌滅藻的效果。以保持水冷卻設備的正常運行,提高冷卻效率。

(5)涼水塔應定期維修、疏通調節布水設施,保持淋水密度均勻。涼水塔大修改造時,應選用降溫效果好的塔型,不斷提高降溫效果。

(6)企業應組織水平?測試和熱平?測試,重點抓???主要水冷卻設備和涼水塔的熱平衡,分析存在問題,制訂改進措施,不斷提高熱交換率。

(7)企業各車間性質相抵觸(相遇反應產生有害物質)的污水應分道排放,并應制訂排放標準,生產車間應控制排放污水含量。污水處理部門應定時對車間排放污水和企業總排放口的污水取樣分析,進行監督、指導。超標單位應采取措施進行預處理,達到標準后進行排放。考核實行達標獎勵、超標罰款,不斷改善環境。

(8)企業應定期對排放管道、暗溝或明溝的結垢、淤塞或腐蝕情況進行檢查。并定期疏通修理,保持排水通暢。

(9)凡基建、擴建和技術改造等工程項目需增加用水量的,使用單位均應按章辦理用水申請手續。

(10)企業的生產與生活用水不得聯通,消防與生活用水必須單設管線。

5.搞好安全運行。企業必須認真執行上級和本企業的安全規程、法令等規定。做到停送水,增減水量必須通過生產調度統一指揮。停水送水和倒換備用水泵,均應按操作票規定順序進行操作。并組織定期或季節性安全大檢查,做好事故預防工作,以保證供排水系統安全運行。

篇3:供排水廠空分裝置安全運行規定

第一條本規定適用于淄博齊翔騰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供排水廠的空分裝置。

第二條對主冷凝蒸發器液氧中乙炔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有關指標均執行《空分設備液氧中乙炔及其他碳氫化合物控制指標的規定》(中石化[1989]生字56號)。

第三條空分裝置操作人員應進行安全技術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操作人員應熟悉并嚴格遵守本崗位操作法。

第四條空分裝置空氣吸入口的安全要求

1.空分裝置應在空氣吸入口附近設風向標,用來監視風向變化帶來空氣質量的變化。

2.每周至少應對吸入口空氣塵土分析一次;周圍空氣質量發生變化時,隨時進行分析。當吸氣條件超標時,應及時查清原因,消除污染源或采取其他安全運行措施。

3.加強與周圍裝置(丁二烯、橡膠、循環水、鍋爐)的聯系,當有大量碳氫化合物排放或緊急放空時,應及時通報并立即采取防范應急措施。

第五條防止碳氫化合物進入液氧系統和積聚

1.分子篩吸附應嚴格做到:裝入的分子篩質量應有保證;空氣的溫度應控制準確;分子篩再生應徹底;再生切換周期應按操作規程準時進行,特殊情況應縮短再生切換周期。

2.硅膠吸附器應按規定定期切換,保證硅膠的再生溫度和時間。

3.分離裝置液面和工況,禁止大幅度波動。分子篩流程的主冷凝蒸發器應采取全浸式操作,即讓主冷換熱器浸沒在液氧中,減少乙炔等碳氫化合物在換熱翅片等部位積聚。

4.保持主冷凝蒸發器液氧連續排放,不能連續排放時要求每班排液氧一次,排放量等于或大于1%氣氧產量。當液氧中碳氫化合物超標(>0.1ppm)時應增加排放量,嚴重超標(>1ppm)時,應及時采取措施直至停車。

5.循環液氧泵應保持連續運轉,停運檢修時主冷凝蒸發器應每班排液三次,每次1%左右,同時盡快恢復運轉。對純氮空分設備可視化驗情況定期排放,每次1-3min,當富氧液空中碳氫化合物超標時,可加大排放頻率,延長排放時間。

6.1000m/h以上大中型空分設備必須安裝在線氣相色譜分析儀,連續監測液氧中的總烴及碳氫化合物單組分的含量,液氧系統的在線監測色譜分析儀應完好投用、分析準確。

7.大中型空分設備必須采用濃縮氣相色譜法分析液氧中乙炔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的含量,分析頻次:每天至少一次,遇有特殊情況增加分析次數。

8.1000m/h以下小型空分設備及純氮空分設備采用比色法或濃縮氣相色譜法分析液氧中乙炔及總烴含量,分析頻次:至少每天一次,遇有特殊情況增加分析次數。

第六條嚴格忌油和油脂

1.所有和氧接觸的部件和零件應進行脫脂清洗,做到絕對無油和油脂。

2.使用銅制專用工具。

3.空壓機、膨脹機等機組密封應完好、不漏油。

4.空氣冷卻塔的冷卻水應嚴防帶油,宜單獨使用循環水。

第七條防止、減少二氧化碳帶入空分裝置。對采用自清除裝置的空分裝置,過濾器、吸附器應完好投用;嚴格控制蓄冷器或板式溫度,必要時縮短切換周期。

第八條排放液氧的安全要求

1.液氧應排入氧蒸發器,不得在室內排放。

2.嚴格控制液氧排放速度,避免發生燃燒爆炸事故。

3.液氧分析采樣和處理液態氣體時,應做好勞動保護,防止液態氣體凍傷。

4.空分裝置用火屬一級動火,應按《用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5.嚴禁在泄漏氧氣的設備周圍動火。

第九條空分裝置停車安全要求。

1.空分裝置應減少開停車次數,短期停車應分析主冷凝蒸發器液氧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如超標或液位過低,應將流體排放干凈。

2.當發生凈化系統堵塞、板式換熱器或精餾塔阻力增大等不正常現象時,應及時安排系統冷吹或加熱吹除。

3.檢修冷箱時,應對冷箱中氧含量進行分析,打開入孔自然升溫,待氧含量下降后再扒珠光砂,并應注意防止珠光砂快速下塌發生空間爆炸。

第十條人員應避免在氧氣、氮氣濃度增高區域停留。進入氧氣、氮氣容器或管道前,應嚴格執行《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液氧應排放干凈,經取樣分析確認氧含量正常后才能進入,防止氧氣傷害和氮氣窒息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