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回風繞道探放水措施
一、礦井概況
冬瓜凹煤礦為整合礦井(生產能力30萬t/a),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5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等四縣(區)煤礦整合和調整布局方案的批復”,原冬瓜凹煤礦和桐子林煤礦進行資源、企業整合,整合后礦名為盤縣柏果鎮冬瓜凹煤礦,整合前后礦區范圍見表0-1,整合前后礦區范圍疊合圖見圖0-1。
礦井已于2007年7月12日依法取得一年期采礦證(證號:),礦區范圍由9個拐點圈定,礦區面積0.7373km2,開采深度由1600米至1100米標高,生產規模30萬t/a。
2、通風方式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排水裝備見表1。
表1排水裝備及型號
設備名稱設備型號技術參數配套電機功率數量地點管徑管路
長度(m)
離心泵d155-30*5電壓380/660v、流量155m3/min、揚程150m110kw1中央泵房φ200320m
離心泵d155-30*5電壓:380/660v、流量155m3/min、揚程150m110kw1中央泵房
離心泵d155-30*5電壓380/660v、流量155m3/min、揚程150m110kw1中央泵房
3、供電系統:供電采用雙回路供電,井下中央變電所→kbz-400a→消防材料庫→41102回風繞道掘進迎頭鉆機、調度絞車。
二、工作面情況、
41102回風繞道,開口位于回風暗斜井變坡點往下153m(s1號點)處,左幫開口,開口坐標(*:*:2874397.331,y:.287),第一段(a-b):按60度的方位角,-23度的傾角掘進8.7m轉向;第二段(b-c):按22度的方位角,以5‰的坡度掘進5.0m轉向;第三段(c-d):按137度的方位角,以5‰的坡度掘進6.0m轉向;第四段(c-d):按180度的方位角,以5‰的坡度掘進74.0m轉向;第五段:按155度的方位角,以5‰的坡度掘進10m。總工程量103.7米。
41102回風繞道采用u鋼支護,斷面形狀為直墻半圓拱形,凈斷面積:8.3㎡,毛斷面積:9.8㎡。凈高:2.8m,毛高:2.95m;凈寬:3.7m,毛寬:4.0m。
三、開采技術條件
(一)礦井主要地質構造特征
礦區及外圍出露的地層有二疊系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和龍潭組,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第四系。
二疊系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p3β)
本礦區內無出露。據大田壩井田資料,上隊為灰綠色、紫色凝炭巖;下隊為灰綠色玄武巖。厚度不詳。
與上覆地層龍潭組呈假整合接觸。
二疊系上龍潭組(p3l)
出露于礦區北隊和西隊外圍。厚度220—230米。由灰一深灰色粉砂巖、細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含菱鐵質薄層及結核。含豐富的大羽羊齒、細羊齒等植物化石。上隊和中隊含動物化石。
本組含煤總厚度36.21米,含煤系數16.09%。與上覆地層整合接觸
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t1f)
分上、下兩段。本礦區只見下段和上段的下隊。
下段(t1f1):厚度120—160米。分布于礦區大隊。巖性以灰綠色粉砂巖、細砂巖為主,夾暗紫色粉砂質泥巖條帶。底隊20—30米左右為灰綠色粉砂質泥巖,含瓣鰓類、腹足類動物化石。
上段(t1f2):井田內僅見下隊,厚度150—170米。巖性為暗紫色粉砂巖,夾灰綠色細砂巖及紫色泥巖,含大量蠕蟲狀方解石(蟲孔)。
第四系(q)
不整合覆于各地層之上。厚度0—40米左右。以殘積、坡積及沖積物組成。沖積物分布于拖長江河床兩側;殘積、坡積物分布于緩坡地帶。
含煤地層
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龍潭組(p3l),由灰一深灰色粉砂巖、細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及煤層組成。含菱鐵質薄層及結核。含豐富的大羽羊齒、細羊齒等植物化石。上隊和中隊含動物化石,厚度220-230m。該組內含煤層30層左右。
構造
礦區位于盤關向斜北端段,地層走向ne,傾向se,傾角10°~65°,屬不對稱向斜構造。
本礦區為一不完整的向斜構造,東段f21斷層所截。軸向北50°西。軸面近于直立,兩翼不對稱。北東翼地層走向北70°西,傾向南西,傾角10°—65°,南西翼地層走向北50°—15°西,傾向北東,傾角28°左右。軸隊最新地層為飛仙關組上段底隊。井田內共發現斷層8條,有北東向和北西向兩組。其中,斷層落差等于、大于30米者為f24、f23兩條。f24落差60米,在井田邊界外,對井田煤層無影響;f23落差100米,其余斷層f271、f246、f247、f281、f282、f242斷距均小于15米。
f23直立斷層:落差100米左右,走向n30°e,傾向se,傾角75°。50號孔于267米過斷層,測井曲線有3米左右破碎帶異常,重復1~4號煤層,地表見t1f2頂、底界線均被斷層斷開,斷裂線為一組近于平行的高角度的扭裂面組成。
f24直立斷層:落差60米左右,走向n20°~40°e,走向與煤層走向相同,斷層面近直立,斷層以平推為主。地表煤層重復。
f271斷層:斷距小于10米,走向長140米,地表見煤系底界被錯開,性質及產狀不清。
f242斷層:斷距小于10米,走向長800米,地表不清,缺失煤層,局隊巖層產狀近直立。
f246正斷層:走向n15°e,傾向se,傾角62°,走向長190米,斷距小于5米。
f247斷層:斷距約15米,走向長230米,地表見紫色凝灰巖與煤系地層為斷層接觸,煤系底隊鋁土巖被斷失,斷層產狀不清。
f281正斷層:走向n54°e,傾向se,傾角81°,斷距小于5米,走向長81°,地表巖層產狀變陡,小錯動發育。
f282正斷層:走向n60°e,傾向se,傾角87°,斷距小于10米,走向長400米,地表產狀較亂,小錯動發育,見粉砂巖、佃砂巖與粉砂質泥巖為斷層接觸。
本礦區構造復雜程度屬中等構造。
(二)煤層頂底板
10號煤層為焦煤,煤光亮,厚0.10~1.86米,平均0.98米,頂板巖層由粉砂質泥巖、中細沙巖、粉砂巖構成;底板巖層由泥質粉砂巖、泥巖構成。
6號煤層厚度1.90~2.87米,平均厚度2.383米,頂板巖層由粉砂質泥巖、中細沙巖、粉砂巖構成,底板巖層由泥質粉砂巖、泥巖構成。
(三)煤層及其賦存
10號煤層、6號煤層,在標高為+1460m煤層情況,坡度65°左右,屬急傾斜煤層。
(四)水文地質
該礦是以大氣降水為主的裂隙充水礦床,主要為頂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內滲漏。礦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屬中等類型。礦山開采正常涌水量為50m3/h,最大涌水量為100m3/h。
四、探放水組織機構
根據礦井概況和開采的水文地質條件,我礦在開采過程中,必須時刻了解調查小煤窯的開采情況,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和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特成立冬瓜凹煤礦探放水領導小組。
組長:李鯤
成員:余廷勇、秦明祥、高波、徐闖南、王東升、宋邦祥、秦成、袁磊、何后志、楊光飛、何鵬。
由蔣二明、蔣文遠、張奎、王會能、付忠流、趙衛東等人具體負責現場探放水施工作業,并將探水眼布置及深度、角度等原始記錄資料整理后報礦總工程師。掌握掘進允許距離,確保預留的超前保護距離。
五、探放水設計
(一)、探放水原則
探水按物探先行、鉆孔補充驗證的原則和“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進行。每次探水之前必須使用福建華虹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礦用物探舜變電磁儀進行物探,根據物探結果進行探放水鉆孔布置,探水鉆孔必須保持一定的超前距(超前距公司統一規定為30m)、幫距和鉆孔密度,探水工作采用“探水~掘進~探水”循環進行,探水孔為掘進巷道掘進探明一段安全距離后,巷道允許掘進一段距離,然后再探再掘,確保掘進安全。掘進巷道方向必須與探水方向一致,如有改變必須另行探水。
(二)、探放水設備選擇
使用的探水鉆機型號為zy-750三臺(一臺工作,二臺備用),功率15kw,其最大鉆進距離150m,鉆頭直徑通常有45mm、75mm、95mm、120mm,我礦采用直徑為75mm的鉆頭。
(三)鉆孔布置
1.超前距:探水鉆孔終孔位置應始終超前掘進工作面的一段距離,煤巷取30m,半煤巖巷取25m,巖巷取20m(公司統一規定取30m)。探水鉆孔布置形式為,在迎頭呈扇形布置。具體參數為:
探放水鉆孔安全超前距為30m,幫距為30m。鉆孔直徑75mm。
施鉆要求:探水鉆采用zy—750全液壓煤礦用鉆機,鉆孔按編號1~5號為一組,施工迎頭鉆孔平距不小于60米,每推進30米停止掘進,進行一組鉆孔的施工。鉆孔施工完畢無異常,掘進迎頭再推進30米停頭,進行下一組鉆孔的施工。依此交替進行,直至施工完畢。施工時,嚴格按本設計鉆孔參數組織施工和驗收,并做好相關記錄。
2、允許掘進距離:每次探放水鉆孔施工完畢后,以最短的鉆孔長度(水平投影長度)減去超前保護距離之后所剩余的距離。
3、幫距:為使巷道的兩幫與可能存在的水體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即成扇形布置的最外則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圍與巷道幫的距離,取30米。
4、鉆孔密度(孔間距):遇地質構造或有突水威脅的區域以及地質鉆孔,其豎直扇形面內鉆孔間的終孔垂直距不得超過1.5m;水平扇形面內各組鉆孔間的終孔水平距離不得大于3m。
5、鉆孔布置要求:
①鉆孔探眼一般按扇形布置;
②探眼個數:基本孔5個加物探驗證孔;
③探眼深度:80-83米
④探眼孔徑:鉆眼孔徑為φ75mm;
6、探水眼鉆孔采用中深孔,平面、斷面上均按扇型布置,探放水采用先探水,后掘進的方式,即探水——掘進至探水安全距離——再探水——再掘進的循環方式進行,方能防止水災,安全掘進。
7、探水孔設計視圖及探掘關系圖見附圖
六、探水安全技術措施
(一)井下鉆工上崗條件
(1)必須熟悉《煤礦安全規程》和井下工作的一般安全知識,經專門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熟悉鉆機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種鉆機的操作要領,維護保養及排除故障的技術知識。
(3)掌握瓦斯抽放、煤層注水、注漿、防滅火、防突等各種鉆孔的封孔和施工方式。
(4)掌握《煤礦安全規程》對瓦斯抽放、煤層注水、注漿、防突等的有關規定。
(5)了解有關煤礦瓦斯、煤塵爆炸的知識。
(6)熟悉預防災害的措施和礦井避災路線。
(7)掌握井下打鉆、注漿、封孔、煤層注水、防滅火、瓦斯抽放、防突等各種鉆孔的施工方法。
(二)探水安全技術規定
⑴安裝鉆機前,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加強鉆場附近的巷道支護,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擋板。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溝。
3、安設探水鉆機前,必須在打鉆地點或附近10米內安設能直通礦調度室的專用防爆電話,一旦出現透水無法控制時,可立即通知礦調度及有關的風險作業人員按避災路線撤離。
4、技術人員和防探水人員必須親臨現場,依據設計,確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及鉆孔數目。
⑵鉆機運往作業地點后,應仔細檢查:
1、檢查所有緊固件是否牢固,檢查操作手輪柄是否靈活可靠,檢查齒輪咬合情況。主軸轉動是否靈活,皮帶松緊是否適宜。皮帶可通過調整螺絲進行調整,電機的接線一定要專職電工操作,并檢查電機及防爆開關是否符合要求,并注意電機的旋轉方向(鉆機主軸應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定按箭頭的方向旋轉。先空機運轉,待正常后,再正式鉆機。
2、檢查機油、液壓油油量并加足。
⑶鉆機固定安裝
在井下可借機座用木頭支柱與巷道頂板或梁撐緊。同時對底座的左右后部也應支撐,防止機體左右擺動和鉆機受力后向后移動,鉆機安裝必須平穩、牢固。
⑷鉆探操作
1、打鉆人員必須對鉆機的結構原理了解清楚,詳細看懂說明書,嚴禁盲目開鉆。
2、開鉆前不要鎖緊鉆桿,先試旋轉方向(主軸應順時針方向),待方向正確后,才能鎖緊鉆桿。嚴禁開反車!以防鉆桿、巖芯管、鉆頭在鉆孔中脫扣(落),造成事故和損失。
3、鉆機工作時,通過給進裝置驅動,實現主軸和鉆桿一體前進。在鉆機鉆進一個行程后,松開主軸卡環將給進手柄扳至回程,主軸后退,退回主軸后。再用卡瓦夾緊鉆桿,進行二次給進。如此往復實現鉆進,在需添加鉆桿時,須先關掉電源、水源,將前一根鉆桿后的給水器取下,所加鉆桿接在前鉆桿末端,并用兩把600㎜管子鉗夾住鉆桿將其擰緊,然后再接上給水器,便可繼續鉆進。鉆進結束后,將鉆桿從鉆孔拖出,拖出的每根鉆桿應及時松下,避免由于取出的鉆桿過長而對鉆桿部分的螺紋造成損壞。
4、按技術人員所標定的孔位及施工措施中規定的方位、角度施工,不經技術人員同意,不得擅自改動。
5、鉆探工人穿戴要整齊、利落,衣襟、袖口、褲腳必須束緊。
6、啟閉開關時,注意力要集中,做到手不離按鈕,眼不離鉆機,隨時觀察和聽從司機命令,準確、及時、迅速地啟動和關閉開關。
7、禁止用手、腳直接制動機械運轉部分;禁止將工具和其他物品放在鉆機、電機保護罩上。
8、司機要站在鉆機后側,不得緊靠鉆機;鉆機后面和前面的給進范圍內,不準站人,給壓要均勻,根據孔內情況及時調整鉆法及壓力。
9、采用清水鉆進時,要保證有足夠的水量,不準打干鉆。
10、預計水壓較大的探水地點,在鉆孔之前,必須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閘閥,并準備好木塞,以便必須要時堵孔之用。控制閘閥在入井前必須進行耐壓試驗,達到設計承受水壓后,方許可投入井下使用
11、掘進工作面安設探水鉆探水時,必須撤出該掘進工作面與探水無關人員,并將其與井底車場及中央泵房聯通巷道內人員全部撤退到安全地點后,方許可開鉆探水工作。
12、探水地點,必須有安全員,瓦檢員現場檢查安全工作和檢查瓦斯用其它有毒有害氣體。并將風筒未端接到探水迎頭,對著鉆孔,及時吹散瓦斯、避免有害氣體涌出傷害探水作業人員。探水作業人員必須攜帶隔離式自救器,在壓風掘進工作面,壓風管路應保持完好。備黃泥、破布、水塞,在有害氣體涌出時將鉆孔臨時封閉。
13、鉆進過程中,一旦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除鉆桿,現場負責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情。如果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4、探水鉆機在探水過程中、若發現鉆孔水量增大或推進手柄松動(這可能是快透入老空或斷層),應加固套管和鉆機附近的支架,壓力很大時可用支架或木垛支撐。
15、完成鉆眼工作后,拆卸鉆桿時應注意安全,拆卸鉆桿要完全,有遺失鉆桿的要采取堵孔并匯報礦調度室防止上山眼遺桿受瓦斯壓出下滑傷人。折下的鉆桿應放在箱內裝好,以便下次再用。然后再拆除供電電源及管路,并整理好。
16、探放老空水前,必須使用套管,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和水壓,老空積水區高于探放水地點位置時,只準用鉆機探放水。探放水孔必須打中老空水體,并要監視放水全過程,核對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為止。鉆孔接近老空,預計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涌出時,必須有瓦斯檢測工或礦山救護隊員在現場值班,檢查空氣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調度室,及時處理。
17、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排放水流量,放水時,必須設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
18、透老空后,需經瓦檢員檢查有無有害氣體溢出,并嚴格按操作規程要求對鉆孔進行處理。
七、放水時的安全措施
通過探水鉆孔探明老窯水位置后,決定采取直接放水方法的來進行處理。并按以下步驟和方法實施放水。
(一)首先控制探水鉆孔出水,由于水壓不大,直接采用木契控制。
(二)加固迎頭煤壁、加固鉆場支護。
(三)關閉擋水半墻,撤出井下所有人員。
(四)疏通、清理鉆場與主平硐之間水溝。
(五)埋設放水管及控制閘門,進行控制放水試驗。
(六)根據放水試驗,檢驗放水方法及措施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補充措施。
(七)放水過程中,要隨時注意水量的變化,出水的清濁和所含雜質情況,以及有無有害氣體涌出和有無特殊聲響,如發現異狀應及時采取措施,以防意外事故發生,當水量變小或無水時,應反復多次下鉆具到原孔深度或超過孔深,以防鉆孔被堵塞,造成放干積水的假象,避免掘進時發生事故。
(八)應事先規定人員撤退路線。撤退路線應保證暢通。探到小窯水后,應首先關擋水半墻的攔水門,開始放水前,撤出井下所有人員。確認放水流量可控且水壓不大時,再根據情況確定是否恢復井下作業生產。
(九)放水前,應做好涌水流量測量準備。
(十)掘進迎頭支護措施
掘進工作面迎頭必須隨時準備有充足的木材,當工作面或探水鉆孔有出水預兆以及斷層帶、煤層松軟地帶打探水孔時,應對當面迎頭煤壁進行斜撐背板加固。見下圖所示:
(十一)鉆孔施工安全措施
⑴鉆機開鉆在地質破碎帶、煤巖層硬度變差時,應按上圖對煤壁進行加固處理。
⑵鉆場附近必須安設電話,遇有情況及時匯報調度及有關領導。
⑶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現場負責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情,如果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⑷掘進工作面發現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變渾、有臭味、有滑膩感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⑸探水作業時,要有專職瓦檢員現場檢查瓦斯、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
⑹探水鉆孔必須嚴格按本措施規定的數量、角度等施工,杜絕隨意性,探水鉆孔完成后由當班安全員按要求驗收。
⑺探水鉆孔施工時,上下鉆桿操作卡具時人員必須站在側面,鉆機后邊嚴禁站人。
⑻施工鉆機必須加好頂稱、安設牢固。
⑼煤壁松軟時,必須在加好護壁套管后,方可開始鉆進。
八、透水時的災情處理措施
(一)當掘進迎頭發生突然透水時,現場人員應立即撤出到安全地點并報告上級領導,同時盡可能地就地取材迅速加固工作面,設法堵住出水點,以防事故的繼續擴大,如遇情況緊急,水勢很猛,無法搶險時,現場人員應按圖7規定的避災路線迅速撤離。在有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溢出時,應防止中毒。
(二)井下其他地點人員萬一來不及撤至安全地點時,可暫找一獨頭上山巷道避難待救,遇難人員應保持鎮靜,避免體力的過度消耗。
(三)礦調度、礦領導接到透水報告后,應立即通知有關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同時應立即通知上級有關部門和礦山救護隊,
(四)井下所有排水設備,應全部開動排水,同時應積極組織人員搶險救災,營救遇難人員。
九、疏放水安全技術規定
(一)探明老空或存水廢巷或斷層水源后,應設法將威脅礦井生產的積水,有計劃地放出。如果積水壓的水量和水壓都不大,可直接利用探水鉆孔放水。若積水壓的水壓較大,可另打放水鉆孔放水,在打放水鉆孔時,孔口應安置直徑100~200㎜,長度4~6m的套管,套管上應有放水閘門,帶止動鋼環的套管,用砼固定在圍巖(煤)中,鉆機、鉆桿通過套管進行工作。
(二)放水前要進行放水量、水壓、煤層透水性試驗。并根據排水設備的排水能力及水倉容量,擬定放水順序,控制水量,避免盲目性放水。
(三)探放老空積水前,首先應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和積水壓。老空積水位置高于探放水點位置時,只準用鉆機探放水,探放水孔必須打中老空水體,并要監視放水全過程,核對放水量,直到老空水量被放完為止。
(四)放水時,應派專人負責檢查瓦斯、通風和觀測水隨時掌握水量變化情況及水質、異常聲響等,發現異常狀態應即時匯報礦調度室,礦有關部門即時研究采取措施
(五)為防止高壓水和碎石、煤噴射或將鉆具壓出傷人,在水壓過大時,鉆進應采用反壓和防噴裝置,并用檔板背緊工作面,以防止套管和煤、巖壁突然鼓出,檔板后面要加設頂柱或木垛,必要時在頂、底板堅硬的地點砌筑防水墻,然后才能放水。
(六)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并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積,用閘門控制放水量,以免造成水災,放水時必須設專人監視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
(七)鉆孔放完水后,應及時用水泥砂漿將放水孔封閉,封閉長度不得小于1米深。并及時將鉆場設備和加固裝置撤出,恢復掘進工作。
(八)探水工作人員應做好探放水記錄,并根據放水量繪制積水壓位置,以備下次探鉆水時有充足的資料,為探查積水壓創造條件。
(九)在全礦井巷道內,標明避災路線,遇到特殊情況及時組織人員按避災路線撤退。
(十)水倉排水泵每十天檢查維護一次,并對備用水泵試運行,備用水泵必須隨時能正常運轉,正常運行使用的水泵,必須經常維護完好,水泵維修管理必須明確專人。
(十一)水溝應經常派人清理,不得堵塞,水倉每年清理一次,確保水倉容量。
(十二)排水路線:
41102回風繞道掘進迎頭→消防材料庫→1460水倉→地面。
(十三)加強對礦井巷道維護。金屬支護巷道及時更換變開支柱,及時背幫護頂,不合格的支架及時維修更換。
(十四)探放水巷道采用局部通風機供風,應加強瓦斯檢查,每班瓦斯及有害氣體檢查次數不少于3次,并填寫到瓦斯檢查牌板上和手冊上備查。
(十五)本設計未盡事宜請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和《41102回風繞道作業規程》執行。
(十六)在探放水掘進迎頭都必須安設一臺電話機,作為通訊聯系,因此,話機距離迎頭距離不得超過10米。
(十七)在探水迎頭必須配置一名專職瓦斯檢測人員跟班作業,并根據鉆孔情況隨時檢查瓦斯及二氧化碳涌出情況,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撤人、停機或其他安全措施。
(十八)作業地點應懸掛一臺便攜式瓦斯報警器。瓦斯產感器必須牽至作業地點,當瓦斯傳感器濃度超過1%時,應能立即切斷電源停止作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立即撤出人員。
(十九)發現掘進迎頭、探水工作面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變渾、有臭味、有滑膩感、鉆孔頂鉆、異常出水、有水叫聲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切斷電源、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
(二十)發現鉆孔內有有害氣體涌出時,必須立即停止打鉆,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二十一)避災線路:火災、瓦斯避災路線:41102回風繞道迎頭→消防材料庫→主斜井→地面。
水災避災路線:41102回風繞道迎頭→消防材料庫→副斜井→地面。
(二十二)其他未盡事宜請認真遵照《煤礦安全規程》和《防治水規定》。
(二十三)附探水鉆孔布置圖
(二十四)附通風系統及避災路線示意圖
篇2:H礦煤礦探放水制度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八十五條的規定,礦井做好水災分析預報,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我礦現行的采掘工作面都位于-150m水平采空區的下部,水源主要為煤層頂板含水層引起的老空積水(活水源)。并且這一水體直接威脅著現采礦工作面的安全,所以進行探放水工作已成為目前當務之急。結合我礦的實際,特制定此探放水制度,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此執行:
一.我礦的水害源為水源主要為煤層頂板含水層引起的老空積水。根據《規程》規定,必須采用鉆機探放水。在探放水之前,首先要分析查明水害源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及水壓,以此確定探水線。探水前總工程師負責制定專門的探放水設計,并報礦長審批,比較重要的探放水工作必須報公司領導審批。
二.為了防止探放水時水壓過大,在探放水鉆進之前,必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閘,進行耐壓實驗,達到設計承受的水壓后,方可繼續鉆進。在安裝鉆機前,必須有探水孔的設計,并明確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及鉆孔的數目。
三.孔口管開孔的孔位應選擇在煤(巖)比較完整的地方。開孔直徑應比空口管的外徑大15-30mm,鉆進到預定深度后停止鉆進。然后用固定架焊在孔口管底部,再將孔口管下入孔內使其固定,不使下滑。再用水玻璃固定,待其凝固后進行耐壓實驗。
四.探放水時探水孔必須打中老空水體,并要監視放水的全過程。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出水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時應設專人檢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
五.安全技術措施:
1、探水前,必須做好排水設備的檢修工作,確保正常排水。
2、做好巷道、水溝、水倉的清理工作,確保水流暢通和水量的調節。
3、提起確定探放水水流路線,確保水流按正常的水流路線通行。
4、安裝鉆機之前,應加強鉆機附近巷道的支護工作,鉆機附近的電器設備應安放在不被水淹的位置。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攔板。
5、為防止鉆孔內水壓過大時,應采用反向和防噴裝置的方法鉆進,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巖)壁突然鼓出的措施,并設有躲避場所。
6、在打鉆地點或附近應安設專用電話。
7、為防止探放水時有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排出,應加強通風,并安排瓦檢人員在現場值班,檢查空氣成分,有異常立即處理,并匯報礦調度室。
8、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在探放水之前應熟知礦井的避災路線。若發現情況危機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9、在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狀況時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流情況。
篇3:井下探放水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在探放隊隊長的領導下,完成各項探放水任務。
二、嚴格執行《煤礦防治水規定》有關探放水工作要求,進行礦井探放水工作。
三、嚴格遵守公司各種規章制度,施工現場服從班長統一指揮及工作安排。
四、施工中未經班長許可,不得擅自啟動鉆機。
五、詳細做好鉆探進尺、涌水、巖心的記錄工作。
六、努力保證施工質量,保證原始記錄的準確性。
七、做好設備的正常維護修理工作,保證設備的完好。
八、積極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改進鉆探工藝,提高鉆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