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土石方工程安全技術控制措施

土石方工程安全技術控制措施

2024-07-13 閱讀 7712

1、施工前,應對施工區域內存在的各種障礙物,如建筑物、道路、溝渠、管線、防空洞、舊基礎、宅兆、樹木等,凡影響施工的均應拆除、清理或遷移,并在施工前妥善處理,確保施工安全。

2、大型土方和開挖較深的基坑工程,施工前要認真研究整個施工區域和施工場地內的工程地質和水文資料、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的質量和分布狀況、挖土和棄土要求、施工環境及天氣條件等,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嚴禁盲目施工。

3、山區施工,應事先了解當地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巖性、水文地質等,如因土石方施工可能產生滑坡時,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

在陡竣山坡腳下施工,應事先檢查山坡坡面情況,如有危巖、孤巖、崩塌體、古滑坡體等不穩定跡象時,應妥善處理后,才能施工。

4、施工機械進進施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備等,應事先做好檢查和必要的加寬、加固工作。

開工前應做好施工場地內機械運行的道路,開避適當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5、土方開挖前,應會同有關單位對四周已有建筑物或構筑物、道路、管線等進行檢查和鑒定,對可能受開挖和降水影響的鄰近建(構)筑物、管線,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在整個施工期間,加強監測其沉降或位移、開裂等情況,發現題目應與設計或建設單位協商采取防護措施,并及時處理。

相鄰基坑深淺不等時,一般應按先深后淺的順序施工,否則應分析后施工的深坑對先施工的淺坑可能產生的危害,并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6、基坑開挖工程應驗算邊坡或基坑的穩定性,并留意由于土體內應力場變化和淤土壤的塑性活動而導致四周土體向基坑開挖方向位移,使基坑鄰近建筑物等產生相應的位移和下沉。驗算時應考慮地面堆載、地表積水和鄰近建筑物的影響等不利因素,決定是否需要支護,選擇公道的支護形式。在基坑開挖期間應加強監測。

7、在飽和粘性土、粉土的施工現場不得邊打樁邊開挖基坑,應待樁全部打完并間歇一段時間后再開挖,以免影響邊坡或基坑的穩定性并應防止開挖基坑可能引起的基坑內外的樁產生過大位移、傾斜或斷裂。

8、基坑開挖后應及時修筑基礎,不得長期暴露。基礎施工完畢,應抓緊基坑的回填工作?;靥罨訒r,必須事先清除基坑中不符合加填要求的雜物。在相對的兩側或四周同時均勻進行,并且分層夯實。

9、基坑開挖深度超過9m(或地下室超過二層),或深度雖未超過9m,但地質條件和四周環境復雜時,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監測,施工方案必須由單位總工程師審定,報企業上一級主管部分備查。

10、基坑深度超過14m、地下室為三層或三層以上,地質條件和四周特別復雜及工程影響重大時,有關設計和施工方案,施工單位要協同建設單位組織評審后,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分備案。

11、夜間施工時,應公道安排施工項目,防止挖方超挖或展填超厚。施工現場應根據需要安設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紅燈警示。

12、土方工程、基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有文物、古跡遺址或化石等,應立即保護現場和報請有關部分處理。

13、挖土方前對四周環境要認真檢查,不能在危險巖石或建筑物下面進行作業。

14、人工開挖時,兩人操縱間距應保持2~3m,并應自上而下挖掘,嚴禁采用掏洞的挖掘操縱方法。

15、上下坑溝應先挖好門路或設木梯,不應踩踏土壁及其支撐上下。

16、用挖土機施工時,挖土機的工作范圍內,不得有人進行其他工作,多臺機械開挖,挖土機間距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的危險作業。

17、基坑開挖應嚴格按要求放坡,操縱時應隨時留意邊坡的穩定情況,如發現有裂紋或部分塌落現象,要及時進行支撐或改緩放坡,并留意支撐的穩固和邊坡的變化。

18、機械挖土,多臺階同時開挖土方時,應驗算邊坡的穩定,根據規定和驗算確定挖土機離邊坡的安全間隔。

19、深基坑四周設防護欄桿,職員上下要有專用爬梯。

20、運土道路的坡度、轉彎半徑要符合有關安全規定。

21、爆破土方要遵守爆破作業安全有關規定。

篇2:龍湖地產土石方工程控制要點

龍湖地產土石方工程的四大控制要點

土石方工程的控制一直是各大開發商成本控制和質量控制的薄弱環節,本文為龍湖某工程師對土石方工程控制要點的泣血總結。

一、土石方工程設計要點

1.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節約土石方工程量:確定場地平土標高,計算土石方工程量,力求填挖總量最小,并接近平衡。

2.滿足建構筑物的功能布置要求,滿足建筑基礎埋深、工程管線敷設的要求確定建構筑物。室內外地坪標高,廣場和活動場地的設計標高,場地內道路的標高和坡度。

3.解決場地排水問題:確定場地合理的排水系統,保證地面排水通暢,不積水。

4.滿足各項技術規程、規范要求,保證工程建設與使用期間的穩定和安全:合理布置豎向設計必要的工程設施(擋土墻、護坡等)和排水構筑物(排水溝、排洪溝、截洪溝等)并委托有關專業設計。

5.結合項目的復雜程度,平場施工圖的比例應靈活確定。

6.平場圖及總平面圖中,需要完整規劃路與場地周邊的整個連接關系(包括標高關系),不應受用地紅線范圍的約束。

7.在平場總圖中,需要分段繪制道路中心線,并準確表達變坡點(包括定位坐標)。

8.平場施工圖應反映建筑底層(與土層或巖層接觸的平面)總平面圖。

9.平場施工圖應反映建筑物底層輪廓軸線的控制坐標擋墻的定位,包括控制坐標和走向。

10.平場施工圖應反映擋墻與建筑物的關系。(與建筑物的距離、防排水措施、擋墻一側建筑物外墻的做法)。擋墻的分段表示,擋墻頂標高與環境的關系。

11.如果涉及高邊坡需設計錨桿擋墻時,須考慮錨桿與建筑樁基的關系。

12.涉及建筑物或環境與車庫的銜接部位,車庫局部頂板的覆土厚度應在滿足小區功能和景觀效果的前提下,力求經濟合理。

二、土石方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1.填土區挖方時,對形成的臨時土質邊坡按1:0.5―0.75放坡,并采取減少斜坡的土方跨塌的措施。

2.巖土區挖方時:本工程由于高差較大,分塊臺階較多,標高復雜,巖石強度高。為避免因爆破損壞其原巖的完整性,爆破開挖前必須先按設計圖打減振孔,減振孔直徑100左右、中到中的間距200左右、孔深比下

篇3:土石方開挖工程質量控制措施

土石方開挖工程的質量控制措施

開挖基坑(槽)和管溝,土質條件好,地下水位低于其底面標高時,挖方深度5m以內不加支撐的邊坡坡度在1:1.33~1:2,施工期較長,挖方深度小于2m以內時,應作成直立壁加支撐。

在坡頂上棄土、堆載時,棄土堆坡腳至挖方上邊緣的距離,應根據挖方深度、邊坡坡度和土的性質確定。土質干燥密實時,其距離不得少于3m,土質松軟時,不得小于5m。

機械開挖應離設計標高預留200mm的預留層采用人工開挖,嚴禁機械超挖,按照技術交底規定的開挖路線挖土;

開挖時,測量人員跟蹤測量,及時設置水平標記樁,用水準儀控制標高,指揮開挖,確保坑底的標高誤差在-50~0mm以內、平整度誤差在20mm以內,用經緯儀復核基坑的長寬尺寸,控制在允許誤差以內;

基坑周圍應設排水溝,挖土放坡時,坡頂和坡腳至排水溝均應保持一定距離,一般為0.5~1.0m。對永久性挖方邊坡上緣至山坡截水應保持5m距離。

基坑開挖時應逐層開挖,逐層放坡,并加深排水溝和集水井,隨時檢查邊坡坡度,不允許偏陡。邊坡上緣堆土或堆置材料時,至坡邊應保持一定距離,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過1.5m。

人工開挖應逐層清底和出土,機械開挖應預留0.3m厚預留層采用人工開挖、修坡。

盡量不要撓動基坑的原土,超挖部分用道渣補填壓實;

及時組織勘察設計、建設單位驗槽,盡快澆筑墊層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