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加工棚及攪拌站:安全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中鐵十局青連鐵路項目經理部三分部技術交底部位鋼筋加工棚及攪拌站施工單位所屬各鋼筋加工棚、攪拌站施工隊伍內容:一、基本規定:1、施工必須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保障工程施工中的人身安全及行車安全,預防事故的發生,所以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照本交底執行。2、施工前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讓每一個作業人員都樹立起安全施工的意識,時時刻刻把安全牢記在心。3、鋼筋加工場場地施工前,須對場地施工范圍內的地下管、線、電纜及周邊構筑物與場地建設的關系調查清楚,嚴格按照技術交底給定的平面布置圖,對既有管線、電纜予以確認并做好標示或標記,施工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嚴禁一切破壞鐵路既有設施的事故發生。4、施工區域內,道路旁邊均必須設置安全標示牌、危險警示牌。加工場區作業范圍內不得閑雜人等入內,進入加工場地作業人員必須配戴安全帽。5、施工前必須進行對進場施工機械應經過調試、檢測,確保技術性能和安全裝置良好后方可投入使用。6、施工機械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悉操作方法和機械的性能,并具有對機械發生事故時采取緊急措施的能力;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嚴禁疲勞和酒后作業,嚴禁機械攜帶故障作業;施工機械使用停歇或完畢后必須選擇安全地點停放。二、規劃場地的注意事項:1、規劃場地前,需要熟悉施工現場和輔助設施的總平面布置應符合國家防火、勞動衛生及環保方面的相關規定。2、施工時應隨時掌握天氣情況,派專人負責了解和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和氣溫,以便合理的安排施工布置。3、臨時輔助設施應在檢驗合格后方能同時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維修。4、高壓帶電區域處應設置防護設施和安全警示標志。開挖較大空洞時,設置蓋板、擋腳板及警告標志。5、場地規劃時的交通通道要求:⑴設備、器材的堆放應按照總平面布置圖的規定有序整齊堆碼擺放,并符合搬運和消防的要求,尤其油料的存放應單獨存放,遠離危險源(火源、高溫),更不得存放在有人居住的房間。⑵施工設備、器材的堆放高度和層數不得超出規定高度。⑶施工機械不得隨意停放在施工作業道路上,尤其是晚上,要在收工后停放在指定地點。⑷進場施工材料應分類存放,嚴格按照物資部給定的存放標準存放。⑸各料堆放間距不得小于1.5m。6、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帽、絕緣手套等防護用品,進行帶電作業和危險作業時,必須戴質量合格的安全帽和絕緣手套。7、從車輛上裝卸貨物和大型機械設備時,卸貨平臺應有足夠的面積、強度和穩定性。8、在裝載機、壓路機作業半徑不得有人員活動,以免發生危險。三、施工臨時用電安全注意事項:⑴通用內容:1.電工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和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2.應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規定進行臨電施工。3.掌握安全用電知識和操作技能,了解所用設備性能。4.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正確使用電工工具和儀表。5.危險性作業時,必須有專業人員在現場監護。6.用電設備投入使用前按規定對線路、電器和設備進行檢查和測試。7.經常對臨電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聽從現場管理人員整改。8.做好各種臨電記錄。⑵施工現場針對性內容:1.施工現場的配電裝置必須嚴格執行一機一閘一漏電開關控制保護的規定。各種開關電器、控制電器、保護電器必須必須安裝在配電箱內,配電箱門鎖齊全,必須由專人負責。2.施工現場的電氣設備必須由持證電工安裝、維修,非電工不得操作或移動一切電氣設備。現場電工必須做好規定的各種用電設備維修和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必須立即消除。3、臨時配電線路的架設、安裝,必須確保線路絕緣良好、布置整齊。低壓架空線路需采用絕緣導線,不得采用塑膠軟線,不能成束架空敷設或沿地面明顯敷設,對地距離不得小于2.5米,通行車輛的地方不得小于5米。地下埋設管線深度不得小于0.2米。確保施工機具、車輛及人員與線路保持安全距離,如達不到要求最小距離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4、對安放在地面的發電機、配電箱均應搭設防護棚及設置圍欄,其高度不應小于1.7米,并設“止步!高壓危險!”等標示牌。5、露天使用的電氣設備元件,均應采用防雨措施。6、對于獨立的配電系統按部頒標準采用三項五限制接零保護系統,必須注意:在同一系統中不允許對一部分設備采取接地保護,而對另一部分采取接零保護。7、在施工用電現場必須設置防雷裝置。8、施工現場的總配電箱和開關應至少設置兩級漏電保護器。9、對荷載較大的一些用電設備必須設置單獨的開關,在維修配電系統和用電裝置時,必須斷開總開關,并且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標志牌。10、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必須建立安全檢查制度,定期對電氣元件及線路進行檢查,如發現有隱患應及時處理。四、其他要求:施工中如有意外事情發生應及時通知現場技術人員及工程隊安全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以防事故的擴大及蔓延。施工過程中嚴格按本交底執行,時時刻刻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銘記于心,如因作業班組不按照本交底執行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負。其中關于鋼筋制作加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待場地布置完成后會有詳細的交底,未盡事宜請及時與有關負責人聯系。編制技術負責人交底人被交底人
篇2:攪拌站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一、為了提高混凝土攪拌站機械設備綜合效益和壽數,保證機械設備的施工安全,更好地為工程施工效勞,機械設備的運用有必要堅持以下管理準則:
1、樹立健全機械設備的作業運用和修理記錄臺帳。
2、展開勞動競賽活動,推進機械設備運用和施工出產標準化作業。
3、有必要按規則的功能指標規模運用,禁止不合理運用機械。
4、運用時要保證人身及機械安全,禁止超負荷作業或帶病作業。
5、機械運用的燃油、潤滑油(脂)、液壓油有必要契合機械運用說明中的規則,電壓等級有必要契合規則。
6、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有必要持有有關崗位上崗證書方可上崗,并嚴厲按其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做好運用(行車)記錄,為機械設備修理養護供給實在根據。
7、機械操作人員有必要遵從調度的指揮,保證作業質量,與施工密切配合,及時完成任務。
8、加強機械的修理養護和查看作業,除按規則進行平常養護外,應加強機械設備的強制性養護作業,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功率,滿意施工出產的需求。
二、運用的根本準則:
1、運用機械有必要實施“兩定三包”準則(即定人、定機、包養護、包保管、包運用),操作人員相對安穩,調整操作人員應征得設備管理部門贊同后方可辦理。
2、凡運用機械均應專人負責保管,多人操作的大型機械實施司機長負責制,小型機械可設專人兼管數臺。
3、機械操作人員要做到三懂四會(懂結構、懂原理、懂功能、會運用、會養護、會查看、會排除故障),嚴厲依照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按規則平常的養護作業。
4、機械操作人員中有必要堅守崗位,保證機械正常運轉。
三、防護辦法:
1、易發作風險場所,應樹立正告象征及樹立場所安全準則。
2、油庫等易發作火災場所,應樹立防火象征,采納嚴厲有效的防火辦法,并禁止吸煙,專人值勤。
3、露出于機體外部的運動組織,部件或高溫、高壓帶電等有能夠傷人的部分應裝防護罩等安全設備。
4、所有電器設備都應按《電力設備接地規劃技術規程》作好接地、接零,或加漏電保護器。
5、機械會集場所,要有防火及防盜辦法。
6、冬天施工,留意防寒、防凍作業;進入隆冬天節前備好防凍、防滑設備,做好防凍防滑辦法,機械采納防凍辦法后要懸掛象征;行走類水冷機械設備(如轎車)夜間做好放水防凍作業,有條件的可在水箱中按份額增加防凍液進行防凍防護。
7、留意機械防雨、防洪及防風作業,要采納辦法避免機電設備及輸電線路因洪水、風災及石方爆破形成的損失。
篇3:混凝土攪拌站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
混凝土攪拌站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
一、試驗儀器設備
1大型試驗設備必須按照相關設計要求進行合理安置。
2試驗設備安裝應穩固,按規定要求搭設相應操作平臺,保證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
3試驗設備安裝或檢修完畢,必須經試運轉正常后,辦理交接班簽證手續后方準使用。
4一切機械、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和行車軌道必須接零、接地線,電阻不大于10歐。在同一供電系統中不準有的設備接零有的設備接地。
5所有的試驗設備都應安裝漏電保護器。特別是移動型機具,不安裝漏電保護器不得使用。
6實行一機一閘制,所有機械都應設獨立的開關箱,箱內不得存放雜物。開關距所控設備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m。
7各種試驗設備不準超載運行,運行中發現有異聲、雜音或電機過熱(超過電機銘牌規定溫度)應停機檢修、或降溫,嚴禁在運行中檢修、保養。
8按時做好各種試驗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按規定加注潤滑油。嚴禁試驗設備帶病運轉,中途停電,應切斷電源。
9檢修機械、電氣設備時,應拉閘斷電鎖箱,并掛"有人檢修禁止合閘警示牌",最好設監護人,停電牌應誰掛誰取。
二、站內檢驗活動
1試驗人員要事先經過培訓,嚴禁違章作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實行定機定人定責任制。
2試驗設備操作人員應做到"四懂""三會"即,懂構造、原理、性能、用途、會操作、會維修保養、會排除故障。
3工作前試驗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操作旋轉機械嚴禁戴手套。女工要戴女工帽,長發不得外露。
4使用移動型試驗設備或特殊設備,試驗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的規定,禁止在無穿戴任何防護用品的情況下進行工作。
5試驗設備使用前應檢查各部位零配件、防護裝置、制動器等是否齊全有效,并進行試運轉,確認安全后方可使用。
6插入式振搗棒電動機電源上,應安裝漏電保護裝置,熔斷器選配應符合要求,接地應安全可靠。電動機未接地線或接地不良者應嚴禁開機使用。
7使用振搗棒濕手不得接觸開關,電源線不得有破皮漏電,開關要有人監護。
8試驗操作人員應掌握一般安全用電常識。
9振搗棒停止使用時,應立即關閉電動機,搬動振搗棒時,應切斷電源,以確保安全。不得用電纜線拖拉,扯動電動機。
10砼攪拌機在運行中,任何人不得將工具伸入筒內清料。
11砼攪拌機停用時,攪拌鍋應插上插肖固定歸位。
12工作中試驗操作人員精力要集中,不準開玩笑,打鬧,不準睡覺和看書,不做與本職無關的事。
13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下班(或工作完畢)后應切斷電源,并做好"十字"作業(清潔、潤滑、調整、緊固、防腐)。
14試驗操作人員應做好本機的使用、停用、維修、保養記錄。
三、現場檢驗活動
1工作流程
1.1接到出廠質檢員通知后攜帶相關工具(如安全帽)、著裝整齊(如符合要求的鞋、衣服等)的隨混凝土罐車進入施工現場。
1.2進入施工現場后,應注意辨識危險源,做好防護。
1.2.1進入現場應觀察現場用電線路情況,是否存在違章用電。
1.2.2進入現場應觀察是否存在高空墜物的危險。
1.2.3當需要進入施工樓層時,應注意頭頂、腳底、前后、左右等部位的相關物件是否安全,牢固。
2風險控制措施
到施工現場的人員存在著從高處墜落,高處墜物或現場路面有釘子或鋼筋等物易造成人員傷害的安全隱患,須采取的控制措施:
2.1攜帶安全帽,穿平底鞋和長褲。
2.2注意并遵守施工現場的安全警示標志,選擇安全的區域行走。
2.3現場用電有疑問時要求專業的電工進行操作。
四、危險化學品使用
1、試驗室應按照危險化學的種類、特性,在操作間、庫房等作業場所設置相應的監測、通風、防曬、調溫、防火、滅火、防爆、泄壓、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靜電、防腐、防滲漏、防護圍堤或者隔離操作等安全設施、設備,并按照國家標準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維護、保養,保證符合安全運行要求。
2、危險化學品的儲存、使用,應當對化學品流向、儲存量和用途如實記錄,并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化學品被盜、丟失或者誤用。
3、重復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在使用前,應當進行檢查并作出記錄,檢查記錄應當至少保存2年。
4試驗室內不得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藥品(包括廢液),如汽油、酒精、乙醚、苯類、丙酮及其他易燃有機溶劑等。少量易燃、易爆試劑應放在遠理熱源的地方。
5藥品應分類擺放。易揮發試劑應貯放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內。易燃易爆藥品應貯存于鐵皮箱或砂箱中。劇毒試劑如汞鹽等應貯存于保險柜中,并有專人保管。
6遇水燃燒的藥品貯存時應避開水源,注意防水、防潮,并不得酸及氧化劑、含水物等共貯。
7搬動化學藥品時必須輕拿輕放,嚴禁摔、滾、翻、擲、拋、拖拽、磨擦或撞擊,以防引起爆炸或燃燒。
8工作人員必須熟知化學品的性質和存放、收發、搬運、臨時解毒知識及應急預案報警方法。
9化學品儲藏及使用場所嚴格控制出入人員,無關人員嚴禁入內,須有足夠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設備在明顯位置擺放,保證消防設施完備有效,試驗人員應熟悉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做到三懂三會。
10個人防護措施
10.1、配備專用勞動防護用品和器具,專人保管,定期檢修,保持完好。
10.2、嚴禁直接接觸化學物品,不準在使用場所飲食。
10.3、配備相應及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工作結束后必須更換工作服、清洗后方可離開作業場所。
五、養護室
1養護室管理人員每天不少于2次對電子溫濕度數控系統顯示的數據詳細記錄,并根據養護室內不同區域懸掛的溫濕度儀進行對比,查看室內溫濕度是否符合試件存放環境溫濕度要求(20±2°)。
2養護室管理員進入養護室前防護用品應穿戴整齊,應戴耐磨型絕緣手套和穿絕緣鞋,以防有漏電事故發生。
3站內抽檢試件和入庫和出庫在核對無誤的情況下按時間分類擺放,擺放時就注意試件之間的間隙問題,同時試件在往高處擺放或取下時要注意拿穩試件,防止試件從手中滑落砸傷人。
4存放試件的鐵架鋼度要有保證,鐵架間的間距要保持適中,便于養護室管理人員存取,并防止發生傾斜造成安全隱患。
5任何人員進入養護室時間不宜太久,因空氣中存在較多霧化的水氣,防止吸入太多而造成肺部疾病或胸悶、惡心等現象的發生。
6養護室的水管、電線布置應合理,儀器設備應具備防潮功能,室內應安裝防爆燈,水電工應經常巡視檢查,防止因線路老化破皮而發生漏電事故。
7對養護室管理人員應進崗前安全知識培訓,并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