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路堤填筑:安全技術交底

路堤填筑: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2147

工程名稱路基填筑施工處工程負責施工負責人施工班組技術負責人交底日期交底內容路堤填筑安全技術交底1、路堤填筑應自上而下分層填筑,土石的裝、運、卸于填筑壓實工作應錯開避免互相干擾。2、路堤填筑機械化施工作業時,為確保機械運行的安全填土邊緣應設安全標桿。3、在泥沼低洼地段施工,應先做好排水防水工做,在施工時要進行沉降和位移觀測,控制填土速度并使左右對稱以防塌方。4、路堤填筑嚴格按“四區段”、“八流程”流水作業施工。5、路體填筑施工時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尤其是對受水浸泡易于松軟的特種土和易于軟化的巖石路基,更應作好排水工程,以確保路基邊坡和基地穩定。6、人機混和作業,應設專人負責制揮工作。7、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穿防滑鞋。交底人簽字接受交底人簽字

篇2: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法

1、施工工藝框圖

施工準備--填筑前基底處理--基底檢測--填料選定與檢測--填料分層填筑/測量下層填土中線及邊線--推土機攤平/檢查攤鋪厚度--平地機整平/灑水或晾曬--碾壓--檢測--做好記錄檢查簽證--路基成型

主要工序施工說明:

1.施工放樣:開工前,先進行導線、中線、水準點的復測,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增設必要的導線、水準點。測量成果經監理工程師核準后,再按圖紙放出路基中線、坡腳、邊溝等位置。

2.基底處理

各路段在填筑前,按招標文件技術規范要求,認真做好基底處理,根據基底土質、水文、植被情況及填土高度分別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路基范圍內的樹木在施工前砍伐,挖除樹根并將坑穴填平夯實。填土范圍內原地面表層的種植土、草皮等要清除,清除深度至少100~300mm。路堤基底清理后予以壓實。填土路堤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5時,將原地面挖成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1m。

3.填料試驗與壓實試驗

路基填筑前,按規范規定的方法對填料進行顆粒分析、含水量與密實度、液限和塑限、有機質含量、承載比(CBR)試驗和擊實等試驗,并及時報送監理工程師,作為批準適用填料的依據。在全路段路基施工前,認真做好路堤試驗段,選擇監理工程師認可的合適路段進行現場壓實試驗,以確定壓實設備的類型及組合工序、各類壓實設備在最佳組合下的壓實遍數、與設備相適宜的最佳含水量及壓實層厚度等。完成試驗段后,書面報送監理工程師,經批準后實施。

4.填筑作業

4.1施工放樣:開工前,先進行導線、中線、水準點的復測,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增設必要的導線、水準點。測量成果經監理工程師核準后,再按圖紙放出路基中線、坡腳、邊溝等位置。

4.2填筑方式

路堤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按照橫斷面全寬分成水平層次,逐層向上填筑。原地面不平,從最低處分層填起。每填一層經過壓實檢驗合格后,再填上一層。原地面縱坡大于12%的地段,采用縱向分層填筑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填至路堤上部時仍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

路堤施工時要注意不同的土質填料分層填筑,施工前要搞好現場土質調查和試驗,擬定合理的土方調配方案,做出正確的規劃。

4.3攤鋪

攤鋪作業采用推土機、平地機進行,從路基最低處開始分層平行攤鋪,松鋪層的厚度按路堤試驗段得出的數據確定。一般土方最大松鋪厚度不大于300mm,最小為100mm;石方最大松鋪厚度不大于500mm。攤鋪土料時,力求平整均勻。壓實前對松鋪層的厚度及平整度情況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再進行碾壓。每層填土超出路堤設計寬度300mm,以利壓實機械作業,保證完工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

4.4碾壓

土料攤鋪平整后即開始碾壓,先用推土機或輕型壓路機對松鋪層表面進行預壓,然后再用振動壓路機壓實。碾壓前要測定土層的含水量,采用灑水或晾曬等措施調整含水量,再進行壓實作業。按照試驗路段確定的施工機械及壓實遍數進行壓實作業。石方采用50t以上的壓路機進行壓實,通過壓實遍數保證壓實度。

壓實機械要遵循合理的工作路線,一般先壓路基邊緣后壓中間,相臨兩次輪跡重疊0.4~0.5m;相臨兩區段縱向重疊1~1.5m。壓實作業時,壓路機應先慢速行駛,最大行駛速度不超過4km/h。壓實作業做到無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壓實完成一層后,經監理工程師檢驗認可后,再填筑上一層。填層接近路基設計標高時,加強測量工作,以保證完工后的路基頂面寬度、高程、平整度符合規范要求。如發現路基超高,則用平地機刮平至設計的路基高程,然后用壓路機再壓實。需補填時,如補填厚度小于10cm時,應將原壓實層翻挖至少10cm深,再補填壓實。

5.橋涵臺背填土

橋涵臺背回填時,其結構的圬工強度應達到規范要求。回填土采用滲水性填料,從原地面起水平分層填筑,每一填層的松鋪厚度不大于150mm,采用小型壓實機具壓實,確保每填層的壓實度符合規范要求。橋涵填土范圍應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橋涵兩側的填土與壓實、橋臺背后與錐坡的填土與壓實應對稱或同時進行。

路基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

6.特殊路基施工

本合同段小河中橋附近有部分水稻田,施工時注意以下幾點:

6.1施工前在公路用地兩側筑埂,在梗內挖縱、橫向排水溝,使地表水能及時排出,以疏干表土。

6.2清除表層不良土質,地基土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時,用壓路機將地基土碾壓密實后,在其上填筑路基。如含水量過大無法壓實時,則換填砂礫土然后壓實,或采用拋石擠淤等方法。

篇3:渠道填筑施工方法措施

渠道填筑施工方法

填方渠道(包括涵洞渠段)須全斷面填至設計水位高程后,再開挖出渠槽,其土料可作為渠底超高部分填筑料。

一、主要施工工序

測量放樣→清理表土→填前壓實→攤鋪平整→碾壓→開挖整修→土料浸泡→土料挖運-----→↑

二、施工方法

1、土渠段

填土方前,應將基礎部位的表層耕作土及雜草、樹根、碎磚、卵石等雜物清除干凈,清除深度不小于10~30cm;如遇有空塘、舊井、墳墓應徹底清除干凈,用好土分層回填碾壓或夯打密實。

施工區域為Ⅱ級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土料填筑前須拉水浸泡,待土料含水量適宜時,方可上土。

填筑土料首先利用開挖土料,不足者可就近取土,但取土坑與渠堤腳線距離不能小于30m,且坑深不大于2m,取土后場地平整,邊坡加以拍實修整。土料粒徑不得超過5cm。

采用縱向分段法施工,每段長度為100~200m。填筑土料按先兩側后中間順序卸料,用推土機攤鋪、平整,自中間向兩邊設2%~4%的橫向坡度,每層厚度不得大于300mm,寬度兩側各超寬20cm,壓實完成后用1立方反鏟按設計寬度和坡度修整。堤腳樁要每三層設置并注明填筑層數,在施工中妥善保存。

土料含水量控制在15%±2%以內,一般用手可攥成團,摔到地上能摔散的土料。土料過濕時,用分段交替上土或濕土與干土混上等辦法晾曬;涂料過干時,隨上土隨灑水,以增加含水量;當氣候干燥,土層表面水分蒸發較快時,涂料與壓實表面均應當灑水濕潤,以保持施工最優含水量。

碾壓時用14t震動碾碾壓,行車速度以1~2檔為宜,采用進退錯距法,前后兩次輪跡重疊20~30cm。碾壓施工前,可先進行現場試驗,以確定碾壓參數,包括土料含水量、鋪土厚度、碾壓機械類型及碾壓遍數等,直至滿足設計要求(壓實系數不小于0.95),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執行。

土堤碾壓沿平行堤軸線方向進行,順碾壓方向搭接寬度不小于0.3m。相鄰兩施工段之間,須分層交替銜接,搭接長度不小于2m。如兩段不同時施工,先填筑地段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1m,高度不超過0.3m。但相鄰兩施工段填筑面高差不能超過0.8m。

地面橫坡在1:10~1:5時,將表土翻松后進行填筑,橫坡陡于1:5時,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寬臺階后進行填筑,臺階頂面做成2%~4%內傾斜坡。

挖、填方結合面同樣應按設計要求處理好。

堤身與建筑物連接處,應預留缺口,缺口坡度為1:3,或按1:1坡留臺階,建筑物建成后,清除雜物,分層回填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