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術交底基本要求
(1)項目經理部必須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度,縱向延伸到班組全體作業人員;
(2)技術交底必須具體、明確、針對性強;
(3)技術交底的內容應針對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小給作業人員帶來的潛在隱含危險因素和存在問題;
(4)應優先采用新的安全技術措施;
(5)應將工程概況、施上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術措施等向工長,班組長進行詳細交底;
(6)保持書面安全技術交底簽字記錄。
篇2:運輸機械安全操作要求技術交底
水平垂直運輸機械安全操作要求技術交底
1、運輸機械的內燃機、電動機、空氣壓縮機和液壓裝置的使用,應執行JGJ33-20**第3.1節、第3.2節、第3.4節、第3.5節及附錄C的規定。
2、運送超寬、超高和超長物件前,應制定妥善的運輸方法和安全措施,并必須符合JGJ33-20**第2.0.21條的規定。
3、啟動前應進行重點檢查。燈光、喇叭、指示儀表等應齊全完整;燃油、潤滑油、冷卻水等應添加充足;各連接件不得松動;氣壓應符合要求,確認無誤后,方可啟動。燃油箱應加鎖。
4、啟動內燃機應執行本規程JGJ33-20**第3.2節的規定。嚴寒季節露天啟動內燃機,應執行JGJ33-20**附錄B的規定。
5、啟動后,應觀察各儀表指示值、檢查內燃機運轉情況、測試轉向機構及制動器等性能,確認正常并待水溫達到40℃以上、制動氣壓達到安全壓力以上時,方可低擋起步。起步前,車旁及車下應無障礙物及人員。
6、水溫未達到70℃時,不得高速行駛。行駛中,變速時應逐級增減,正確使用離合器,不得強推硬拉,使齒輪撞擊發響。前進和后退交替時,應待車停穩后,方可換擋。
7、行駛中,應隨時觀察儀表的指示情況,當發現機油壓力低于規定值,水溫過高或有異響、異味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車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運行。
8、嚴禁超速行駛。應根據車速與前車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選擇較好路面行進,應避讓石塊、鐵釘或其他尖銳鐵器。遇有凹坑、明溝或穿越鐵路時,應提前減速,緩慢通過。
9、上、下坡應提前換入低速擋,不得中途換擋。下坡時,應以內燃機阻力控制車速,必要時,可間歇輕踏制動器。嚴禁踏離合器或空擋滑行。
10、在泥濘、冰雪道路上行駛時,應降低車速,宜沿前車轍跡前進,必要時應加裝防滑鏈。
11、當車輛陷入泥坑、砂窩內時,不得采用猛松離合器踏板的方法來沖擊起步。當使用差速器鎖時,應低速直線行駛,不得轉彎。
12、車輛涉水過河時,應先探明水深、流速和水底情況,水深不得超過排水管或曲軸皮帶盤,并應低速直線行駛,不得在中途停車或換擋。涉水后,應緩行一段路程,輕踏制動器使浸水的制動蹄片上水分蒸發掉。
13、通過危險地區或狹窄便橋時,應先停車檢查,確認可以通過后,應由有經驗人員指揮前進。
14、停放時,應將內燃機熄火,拉緊手制動器,關鎖車門。內燃機運轉中駕駛員不得離開車輛;在離開前應熄火并鎖住車門。
15、在坡道上停放時,下坡停放應掛上倒擋,上坡停放應掛上一擋,并應使用三角木楔等塞緊輪胎。
16、平頭型駕駛室需前傾時,應清除駕駛室內物件,關緊車門,方可前傾并鎖定。復位后,應確認駕駛室已鎖定,方可起動。
17、在車底下進行保養、檢修時,應將內燃機熄火、拉緊手制動器并將車輪
篇3:工程安全技術交底編寫要求
工程安全技術交底編寫要求
1、工程項目開工前,項目經理應當將工程概況、作業環境、本項目安全、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目標、組織狀況、教育培訓、安全紀律等情況向項目管理人員、分包單位進行交底。
2、安全技術措施(專項施工方案)實施前,項目技術負責人應根據工程特點、工程進度、分部(項)、分工種進行技術交底。
3、安全技術措施主要有以下內容:
1)工程項目施工工藝施工流程;
2)工程項目和分部分項工程的危險部位;
3)針對危險部位采取的具體防范措施;
4)作業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5)作業人員應遵守的安全操作規程和規范;
6)安全防護措施的正確操作;
7)發現事故隱患應采取的措施;
8)發現事故后應及時采取的躲避和急救措施。
4、變更后的安全技術措施(專項施工方案)應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重新進行技術交底。
5、變換工種(崗位)或休息半年后再次上崗人員。項目技術人員應當對其有關人員進行書面交底和現場演示交底,直至施工人員熟練掌握。
6、安全技術交底必須以書面形式進行,項目專職安全員現場監交,經交底、監交、接底三方簽字確認,并各執一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