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路橋工程變形監測作業指導書
路橋工程變形監測作業指導書
(一)大壩變形監測施工與觀測方法及要求
1.技術標準和規范:
承建工程變形監測儀器設備的檢驗、率定、埋設安裝與施工期觀測,應嚴格執行現行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以及設計文件、承包合同要求。應執行的現行國家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SDJ336―89)
(2)《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SL60―94)
(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91)
(4)《國家三角測量規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范》(SL197―97)
(6)《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
2.變形監測儀器設備購置、加工:
變形監測儀器設備購置、加工應按照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的設計圖紙、儀器設備清單進行。儀器設備購置、加工前應向監理工程師報送:(1)儀器設備購置、加工計劃:(2)儀器設備檢驗、率定計劃。儀器設備運抵施工現場后,應會同監理工程師開箱檢查驗收,應向儀器設備供應方索取儀器設備出廠合格證,計量檢測證。儀器、設備檢驗合格后應妥善保管。
3.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造孔施工與埋設安裝:
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應在施工部位形成后進行。按照設計坐標、高程進行鉆孔孔位定位、放樣。鉆機就位,應認真進行校正。經校正安裝固定的鉆機,主軸必須嚴格垂直,鉆孔孔位定位精度須滿足設計要求。鉆孔施工過程中應每進尺1m~2m,采用倒垂浮體組配合彈性導中器進行鉆孔垂直度檢測,以控制鉆孔質量,進而指導調整鉆孔施工。倒垂孔鉆孔垂直度應滿足保護管安裝埋設完成后,其保護管有效孔徑必須在大于100mm。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鉆孔垂直度應滿足保護管安裝埋設的要求。
鉆孔進尺滿足設計要求后,應通知設計、地質、監理工程師,參加鉆孔終孔驗收,并進行單項工程階段性驗收簽證。終孔驗收后,及時進行倒垂孔保護管、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安裝埋設。各類金屬管材、材質型號、加工均應滿足設計要求。倒垂孔保護管應認真組裝調試,并進行保護管垂直度檢測,保護管垂直度必須滿足其有效孔徑大于100mm,加固以后進行灌漿。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保護管、芯管應認真組裝調試,滿足設計要求以后,芯管根部(1m~2m)采用水泥漿灌漿固結,保護管芯管間距2米采用橡膠圈加固。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保護管、芯管安裝完成后,其管口均應安裝保護裝置,以防損壞。鉆孔施工單位應提交鉆孔地質柱狀圖,鉆孔垂直度檢測單位應整理并提交鉆孔與保護管垂直度檢測資料以及保護管芯管安裝埋設竣工圖。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施工完成并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施工單位應會請監理工程師會簽單項工程竣工驗收簽證。
4.變形監測設施予留予埋:
布設在砼大壩各層廊道的變形監測設施(如引張線、靜力水準、正、倒垂線測站、精密導線、弦矢導線、豎直傳高、垂直位移監測點)應按照設計圖紙進行予留、予埋放樣測量,并進行予留槽、予埋件安裝施工,予留槽、予埋件安裝施工應準確定位、安裝固定牢固,完成以后進行檢查驗收。予留、予埋部位砼澆筑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復測驗收,檢測是否變位走樣。如存在跑模走樣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予以處理。
5.正垂線埋管埋設安裝:
布設在砼壩體中的正垂線埋管(砼管、鋼管)應按設計坐標進行放樣測量,在埋管部位準確標定其中心位置,進行埋管定位。埋管垂直度應嚴格控制在設計允許的偏差內。埋管應牢固加固,以防止在砼澆筑施工中發生變形。嚴禁碰撞。砼澆筑施工完成后應及時復測正垂線埋管垂直度。以調整后續埋管的垂直度。砼管在安裝過程中管口應平順銜接,防止錯臺,接口處應用油氈封閉,防止水泥砂漿流入。鋼管在安裝過程中管口應平順銜接,焊縫應平整、嚴密。正垂線埋管埋設安裝完成以后,應及時整理編繪埋管竣工資料。
6.變形監測設備安裝調試:
6.1倒垂線安裝調試:采用浮體組配合彈性導中器復測保護管垂直度,確定倒垂線錨塊埋設位置。安裝倒垂浮體組,安裝倒垂線錨塊,通過滑輪將安裝倒垂線錨塊的不銹鋼絲吊入倒垂線保護管,依靠錨塊重力張拉不銹鋼絲。按照錨塊埋設位置將不銹鋼絲在管口準確定位。在倒垂線保護管內安裝注漿軟管,準確計算埋設錨塊水泥沙漿用量,通過注漿軟管平緩注入埋設錨塊水泥沙漿。注漿結束后再次檢測不銹鋼絲在管口的準確位置,如發現安裝位置有偏移,應即時進行調整,使之恢復到錨塊埋設位置。
倒垂錨塊埋設安裝7―10天以后,安裝倒垂浮體組和倒垂線不銹鋼絲固定夾具,按設計要求計算浮體工作浮力進行倒垂線不銹鋼絲張拉。按照浮體工作浮力向浮體組注入變壓器油,在浮體支架上盤繞固定富余鋼絲。加蓋浮體組保護蓋。在砼觀測墩上埋設垂線座標儀基座。
6.2正垂線安裝調試:
復測正垂線埋管垂直度,確定正垂線埋設位置。按照確定的正垂線埋設位置,安裝正垂線懸線裝置、固定夾線裝置、活動夾線裝置。懸掛正垂線阻尼重錘,固定夾線裝置。在正垂線砼觀測墩上埋設垂線座標儀基座。在正錘油桶中注入變壓器油。
6.3引張線安裝調試:
引張線安裝前應檢驗采購的配重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準確測定引張線安裝軸線,按照引張線安裝軸
線進行端點、測點裝置埋設安裝,端點滑輪槽、夾線裝置V型槽與測點讀數鋼尺高差應控制在±1mm~2mm以內。張拉并固定引張線不銹鋼絲。在測點處安放浮船與水箱。引張線鋼絲復位精度應優于±0.1mm。
6.4視準線安裝施工:
按設計布置準確測定視準線端點、測點位置,埋設視準線砼觀測墩,在砼觀測墩頂部埋設強制對中底盤,強制對中底盤應調整水平,傾斜度不得大于4′。視準線各測點底盤中心應埋設在兩端點底盤中心線的連線上,其偏差不得大于10mm。
6.5靜力水準安裝施工:
靜力水準測點、標定點和連通管壁槽、管槽支架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土建施工。
靜力水準安裝施工之前,測點、標定點和PVC管應認真進行清洗。測點、標定點和PVC管應按出廠說明進行組裝,組裝完成注入純凈蒸餾水,注入蒸餾水后必須認真排凈空氣氣泡,并進行靜力水準系統標定。
7.變形監測施工期觀測與資料整理分析:
7.1用于大壩變形監測的儀器、設備須進行計量檢測,率定和檢驗。使用性能必須滿足國家有關計量檢測規定。
7.2施工期觀測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和設計技術要求進行。施工期觀測頻次應執行設計技術要求。
7.3施工期觀測資料應及時檢查、平差計算,并進行資料初步整理分析,及時報送,雨季、汛期和發生異常情況應加密觀測,以密切監測工程安全施工。
7.4觀測記錄,必須內容真實完整,字跡清晰,不得任意涂改。
7.5年度觀測資料應進行整理分析,繪制變形過程曲線,編寫初步分析報告。
篇2:地鐵工程變形縫防水處理規程
地鐵工程變形縫防水處理
區間隧道和車站、區間隧道和聯絡通道的接口部位均設變形縫,變形縫部位的柔性防水層除連續鋪設外,采取背貼式止水帶、中埋式止水帶、內側用密封膏嵌縫密封止水、及接水盒四道防線加強防水。詳見"區間隧道變形縫防水示意圖"。
1)變形縫施工工藝要點:
(1)背貼式止水帶及中埋式止水帶的定位和固定。同時在背貼式止水帶兩翼固定注漿管進行后續填充注漿,保證止水帶與模筑混凝土之間的密貼。詳見"背貼式止水帶固定方法示意圖"、"中埋式橡膠止水帶斷面構造圖"
(2)變形縫內環向封閉密封膏任何部位均無斷點,與混凝土面粘結緊密。以免竄水。
(3)變形縫縫寬和截面尺寸應滿足設計要求并保證縫槽兩邊混凝土面平直。
(4)混凝土的灌注過程中保證止水帶與混凝土之間粘結緊密,縫周圍混凝土密實。
2)工藝要求
(1)止水帶的定位與固定如下圖。
區間隧道變形縫防水示意圖
變形縫處的止水帶,混凝土基面應平整、無砂眼釘孔、無浮皮、干凈、無油漬。止水帶接頭應采用熱熔對接,使止水帶自身形成一環狀封閉體系,且忌卷折、割傷、剪斷止水帶。
背貼式止水帶用膠粘貼于已施工完的PVC防水布上。
固定中埋式止水帶的端頭模板采用上圖形式,為避免中埋式止水帶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走位,確保中埋式止水帶中間空心圓孔與伸縮縫中心重合,模板的支撐系統必須有足夠的剛度。
對于豎向的止水帶,應采取避免混凝土灌注過程中使中埋式止水帶變形的可靠措施。水平止水帶用鐵絲將止水帶固定在鋼筋上,形成盆形。
(2)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搗
豎直止水帶兩邊混凝土要加強振搗,保證縫邊混凝土自身密實,同時將止水帶與混凝土表面的空氣泡排出。
水平向止水帶的施工:待止水帶下充滿混凝土并充分振搗后,剪斷固定止水帶的鐵絲,放平止水帶并壓少量混凝土漿,然后澆灌止水帶上部混凝土,振搗上部混凝土時要防止止水帶變形。
3)密封膠的施工
縫槽嵌填密封膠之前,清洗槽內浮碴、塵土積水,密封膠粘結的混凝土基面平整、干燥、干凈、無任何污染。
4)相關措施
(1)為了確保變形縫的施工質量,認真做好變形縫的堵頭模板,并指定專職人員安裝定位。
(2)變形縫處混凝土的灌注由技術人員親自監督和指導。
(3)不經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合格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篇3:高層住宅沉降觀測變形觀測方法措施
高層住宅沉降觀測與變形觀測方法
本工程沉降觀測、變形觀測由業主委托相應資質的測量單位進行。
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觀測
以建設單位聘請的有資質的測繪院施測數據為準。要求"三定"及定人、定點、定儀器。
1)應設計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觀測,要求在整個施工期間至沉降基本穩定停止進行觀測。
2)本建筑物施工時沉降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進行,觀測精度如下表:
沉降觀測精度參考表
等級標高中誤差mm相鄰高差中誤差mm觀測方法往返校差附和或環線閉合差mm
二等±0.5±0.3二等水準測量0.6n1/2(n為測站數)
3)沉降觀測點設置:根據設計要求布設沉降觀測點,用于沉降觀測的水準點必須設在便于保護的地方。
4)當澆筑基礎墊層砼時,在墊層平面位置埋設臨時觀測點,待穩定后及時進行觀測。
5)待基礎結構施工完工后將臨時觀測點移至基礎底板上埋設,并及時進行觀測。
6)直到±0.0000時按平面布置位置埋設永久性觀測點,每施工一層附測一次,直至竣工。
7)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測四次,第二年測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測一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一般為五年一次。
8)觀測資料及時整理,并與土建施工技術人員一同進行分析成果。
2、護坡樁的位移觀測
1)在基坑開挖后,在護坡樁頂帽梁上布設變形點(變形點間隔10米左右)。并在護坡樁基坑一側500mm左右設置平面控制點線(即一點為置儀點,一點為后視點),用經緯儀視準線法,以各變形點的角度變化為依據進行觀測,判加別其變形位移量。
2)基坑外觀測用點必須設置永久性固定位置,且應深埋于凍土層下0.5m。
3)變形點觀測頻率為每月三次,雨、雪后加測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為止。
4)做好變形觀測數據資料的整理,及時分析和處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