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樓地面起砂措施
防治樓地面起砂的措施
(1)所用的水泥除應有出廠合格證外,還要進行現場檢驗,以確保達到設計要求的標號。
(2)面層的水泥砂漿配合比不能低于1:2。
(3)拌制水泥砂漿,應采用過篩的中砂,并用清水沖洗,使其含泥量少于3%,并除去有害雜質。
(4)嚴格控制水灰比,采用稍干硬的砂漿,隨拌隨用,當即壓光。
(5)冬季施工時,砂子一定要進行預溫,在使用前解凍,防止冰膜融化沖洗砂表面的水泥漿而造成面層強度不足。施工完后要作好成品保護,嚴防地面在未達到終凝之前遭受凍害。
(6)最佳的壓光時間是在水泥"初凝后"開始,"終凝前"結束。
(7)地面養護一定要按操作規程進行。地面凝固1d后,在面層上覆蓋、灑水養護不少于7d,提供使用不能少于15d。
篇2:煤礦地面防治水規定
一.煤礦企業必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疏水能力和有關水利工程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
二.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必須高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區還必須避開可能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井口及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時,必須修筑堤壩、溝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三.井口附近或塌陷區內外的地表水體可能潰入井下時,必須采取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嚴禁開采煤層露頭的防水煤柱。
2.容易積水的地點應修筑溝渠,排泄積水。修筑溝渠時,應避開露頭、裂隙和導水巖層。特別低洼地點不能修筑溝渠排水時,應填平壓實;如果范圍太大無法填平時,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積水滲入井下。
3.礦井受河流、山洪和滑坡威脅時,必須采取修筑堤壩、泄洪渠和防止滑坡的措施。
4.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再滲入井下。
5.對漏水的溝渠和河床,應及時堵漏或改道。地面裂縫和塌陷地點必須填塞,填塞工作必須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6.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縫、老窯陷落和巖溶塌陷等現象。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四.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段。
五.使用中的鉆孔,必須安裝孔口蓋。報廢的鉆孔必須及時封孔。
篇3:樓地面裂縫滲漏防治技術措施(2)
樓地面裂縫、滲漏防治的技術措施(二)
a、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預留洞口座標位置應正確。套管應高出建筑層50mm;洞口形狀為上大下小。
b、管道安裝前,樓板板厚范圍內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應先做毛化處理,再均勻涂一層401塑料膠,然后用篩洗的中粗砂噴灑均勻。
c、現澆板預留洞口填塞前,應將洞口清洗干凈、毛化處理、涂刷摻膠水泥漿作粘結層。洞口填塞分二次澆筑,先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微膨脹細石混凝土澆筑至樓板厚度的2/3處,待混凝土凝固后進行4h蓄水試驗;無滲漏后,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水泥砂漿填塞。管道安裝后,應在洞口處進行24h蓄水試驗。
d、防水層施工前應先將樓板四周清理干凈,陰角處粉成小圓弧。防水層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e、地面找平層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鄰地面低5mm。
f、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畢后,應進行24h蓄水試驗,蓄水高度為20mm-30mm。
g、衛生間墻面防水砂漿就進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h、混凝土預制樓板板間預留縫寬宜為35mm-45mm,并應按要求配置構造鋼筋。板縫清理干凈、用水濕潤后,用C25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充密實,板縫上下預留深度25mm-30mm的弧形凹槽,并按要求進行養護。
i、室內外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并見證取樣試驗合格。
j、工業廠房普通混凝土地面必須設置分格縫,并在混凝土終凝前原漿收光,嚴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漿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