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鐵隧道暗挖工程安全專項技術方案

地鐵隧道暗挖工程安全專項技術方案

2024-07-13 閱讀 9106

1編制依據

(1)武漢軌道交通二號線名都站~光谷廣場站區間施工圖;

(2)武漢軌道交通二號線名都站~光谷廣場站區間溶洞處理施工圖;

(3)武漢軌道交通二號線總施工組織設計;

(4)名都站~光谷廣場站區間隧道專項施工方案。

(5)名都站~光谷廣場站區間溶洞處理專項施工方案。

2引用的安全標準文件

(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

(3)《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

(4)《職業健康與安全體系標準》GB/T28001;

(5)《建筑施工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6)《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

3工程概況

3.1工程簡介

名都站~光谷廣場站區間,左線起點里程:ZDK26+408.307,終點里程:ZDK27+448.000。右線起點里程:YDK26+408.307,終點里程:YDK27+448.00。左右線路均以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連接而成,左右線間距為13米,曲線段處曲線半徑R=1000m,緩和曲線長45米,線路沿卓豹路(或虎泉街),到達終點光谷廣場站。虎泉街兩側建筑主要是武漢工程大學等高校、醫院、中船709研究所和民房,建筑物的樓層普遍較低,隧道在路中間下行通過,距離兩側的建筑物滿足安全的要求。

名都站~光谷廣場站區間線路西起名都站,沿著虎泉街向東至光谷廣場站。地面起伏較大,標高為26.94~37.44m,沿線均為密集的建筑物,且管線較多,均分布于虎泉街道路兩側。區間線路平面設1個曲線段,曲線半徑1000m;區間線路縱斷面設人字型坡,最大坡度為5‰,最大坡長為460m。項目設計范圍為名都站東端至光谷廣場站西端,里程為右(左)DK26+408.307~右(左)DK27+448.000,其中右線全長1039.693m,左線全長1037.102m(含短鏈2.591m),線路總長為2076.795m,均為地下線路,采用礦山法和明挖法施工。其中于里程左DK26+782.000(右DK26+779.409)設置1#施工豎井及橫通道;于里程左DK26+862.591(右DK26+860.000)設置區間聯絡通道;于里程左DK27+184.020(右DK27+184.012)設置2#施工豎井及橫通道;里程右(左)DK27+406.208~右(左)DK27+448.000段為明挖段。

3.2工程特點

本區間隧道巖體較破碎,巖溶形態有溶洞、溶孔,可能發生突泥、突水坍塌事故。采取的措施有:

(1)采用TSP203、探地雷達、超前水平地質鉆探、地質素描和紅外線探水等綜合預報手段,準確揭示隧道掘進前方的地質狀況,及時修正掘進參數,確保隧道施工安全。

(2)總體施工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早成環、勤量測、速反饋”。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該原則組織施工,根據不同的斷面形式、不同地層采取相應的施工方案、支護措施,確保施工安全。巖溶地段,施工中采用TSP203地質預報系統、紅外線探水儀、超前鉆孔等手段進行綜合預報;破碎富水帶采用超前帷幕注漿加固、超前預注漿、周壁注漿等手段進行預加固。

(3)在軟弱圍巖地段采取開挖后,迅速初噴,然后架立鋼架,施工錨桿,鋼筋網,及時進行復噴,確保及時支護。噴射砼采用濕噴工藝。

(4)做好洞口、洞頂地表、淺埋段排導系統,減少地表水滲入地層;做好隧道縱、環向排水系統,確保襯砌背后的排導系統暢通;做好防水板鋪設,處理好“三縫”防水;涌水量較大地段采用開挖前預注漿,開挖后補注漿等手段封堵

(5)區間沿虎泉街下方穿行,行人及車流量較多,雖然實行了交通管,但是仍有運土車輛和材料車輛在上面通行,其中有段是超淺埋段覆土厚度在5.4~8.3米,施工危險系數較大。

3.3安全重點和難點

綜合分析區間的設計、地質、水文、施工工藝等因素的關系,名~光區間的安全重難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豎井口施工場地狹小,施工材料、機具集中在一起,使用用電不易管理。

(2)豎井口的提升設備使用頻繁,集中,是主要的危險源。

(3)超淺埋段地面以下3米范圍內管線密集。

(6)隧道施工面長,最長邊達334m,通風排塵、凈化空氣,給施工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很重要。

(7)隧道內采用小型自卸農用車運輸土方和材料,機動車行駛時應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施工準備

4.1技術準備

工程開工前,認真調查本工程的安全隱患和危險源,并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預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1)調查清楚地下管線情況,管線與隧道的位置管線,對排水、給水和燃起管線進行重點預防。

(2)調查周邊建筑物的基礎和結構情況,分析隧道施工對其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3)復核地質勘察資料,重點查地下水的滲透、匯集量和隧道位于何種地層重。

(4)查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總結施工方法和安全控制措施。

4.2人員、組織準備

?根據本工程的安全重難點,對參與工程管理和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員進行安全培訓,講授本工程的安全防范點,教授安全知識。并制定班前安全教育制度。電焊工、電工、起重工、車輛駕駛員等特殊工種需持證上崗。

項目經理為本工程的安全第一責任人,由一名安全專職副經理主抓安全工作,項目部設安全質量部,配專職安全工程師一名,協助安全專職副經理的工作。施工現場每豎井配備兩名安全員,負責施工現場的日期安全管理工作。

4.3機械準備

隧道施工的主要施工機具有:提升架、空壓機、三輪機動運輸車、電焊機、照明燈具、噴混機、注漿機、小型挖機、廂式變壓器等。為確保施工機械和施工用電的安全,需對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機具進行安全檢查、驗收,堅持先驗后用的原則,防止機械帶病運轉。對需要強制外驗的提升架、空壓機等由市安全監察部門先檢驗后使用。

5安全技術措施

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工作原則,做好充分準備,保持高度警惕,認真落實相關的安全制度和措施,確保施工安全。

5.1開挖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5.1.1Ⅰ、Ⅱ標準斷面和A斷面開挖-環型臺階法

區間標準斷面采用短臺階法開挖,上臺階高3m,臺階長度不小于5m。隧道拱部、邊墻采用φ42×3的注漿小導管超前支護,導管長3.5m,外插角5°~10°,環向間距30cm,Ⅱ型標準斷面每1m施作一環,Ⅰ型標準斷面和A斷面每1.5米施作一環,注漿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用注漿機壓注。開挖按各個斷面的每榀格柵掘進一次,根據土層情況,粘土層采用微型挖機加人工開挖。上臺階預留核心土,隧道左右線開挖面錯開10m以上。上臺階噴混完成后,仰拱緊跟,盡快封閉成環。完成初期支護后盡早施作二次襯砌,防止初支變形。

(1)開挖需在地下水位降到開挖面以下后進行。

(2)開挖需在注漿加固完成、土體固結后進行,嚴格開挖進尺。

(3)開挖前檢查有無管線滲漏水情況。

(4)上下臺階錯開3~5m以上,左右線錯開10m以上。

(5)當掌子面有水時,需立即封閉噴混掌子面,待解決降水問題后再開挖。

(6)當掌子面暫停一段時間不開挖時,需及時噴混封閉掌子面。

5.1.2雙線F型斷面--中隔壁(CD)法

F斷面長15m,斷面尺寸為8,41m×8.01m,根據地質情況及設計斷面的大小,F斷面隧道采用中隔壁(CD)法施工,施工步驟如下:

(1)CD法分四部順序開挖,每部錯開3~5m。

(2)中隔墻臨時支護要有足夠的剛度,墻頂與墻底必須與初期支護格柵鋼架聯結牢固。

(3)洞身初期支護成環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才允許拆除中隔墻,拆除中隔墻應分段進行,盡快完成二次襯砌,

(4)并進行監控量測,嚴格控制變形量,并應做好應急準備。

(5)施工時連續進行,不得中途停工。

(6)由小斷面到大斷面的轉變是施工的重要節點,需減緩施工進度。

具體開挖方式作業同標準斷面。

5.1.3B、C、G和人防門斷面開挖--中隔壁(CRD)法

人防段斷面長15m,馬蹄型斷面,斷面尺寸為10.12m×8.622m,B斷面長20m,斷面尺寸為9.04m×8.64m,C斷面長15m,斷面尺寸為11.12m×9.87m,G斷面長15m,斷面尺寸為10.36m×9.11m,根據地質情況和斷面大小,這四種斷面尺寸采用CRD法施工,開挖步驟和CD法施工基本相同。

5.1.4D、E、H斷面開挖--雙側壁導坑法

D斷面長15m,斷面尺寸為13.06m×10.374m,E斷面長14m,斷面尺寸為14.56m×10.874m,,H斷面長15m,斷面尺寸為15.6m×11.366m,根據地質情況和斷面大小,這三種斷面尺寸采用CRD法施工,具體的施工步驟如下:

(1)雙側壁導坑法分六部順序開挖,每部錯開3~5m。

(2)兩側壁隔墻臨時支護要有足夠的剛度,墻頂與墻底必須與初期支護格柵鋼架聯結牢固。

(3)洞身初期支護成環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才允許拆除兩側壁隔墻,拆除隔墻應分段進行,盡快完成二次襯砌,

(4)并進行監控量測,嚴格控制變形量,并應做好應急準備。

(5)雙側壁導坑法施工時連續進行,不得中途停工。

(6)由小斷面到大斷面的轉變是施工的重要節點,需減緩施工進度。

(7)施工時加強對鎖教錨桿的處理,并及時封閉成環。

(8)若由于某種原因暫停施工,開挖面立即噴砼封閉。

具體開挖方式作業同標準斷面。

5.2超前加固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超前小導管注漿加固前方土體是防止土體坍塌的主要措施。為了保證注漿效果,施工前需在現場進行原位注漿試驗,以確定注漿參數。

?(1)小導管的長度、注漿眼設置嚴格按照技術交底進行,以保證注漿效果。

(2)在粘土層中小導管采用風鎬鉆進。

(3)接好管路系統,做注漿前的試運轉。用1.5~2倍注漿終壓對系統進行吸水試驗檢查,并接好風、水、電,檢查管路系統是否耐壓,有無漏水,檢查管路連接是否正確,檢查設備機是否正常,使設備充分“熱身”。

(4)當壓力達到注漿泵額定壓力時,注漿泵停止,等待幾分鐘后,壓力下降到0.6MPa以下,再繼續注漿,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壓力不能下降為止。

(5)當注漿壓力接近或達到終壓的80%,如果出現較大的跑漿,經間歇注漿后達到終壓便可結束注漿;或者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或注漿量達到設計值20~60L/min,穩定20分鐘即可結束。

(6)專人填寫注漿記錄表,記錄注漿時間,漿液消耗量及注漿壓力等數據。填寫時逐級填寫,繪出注漿壓力與注漿時間、注漿量與注漿時間的線性關系圖,對過程情況及處理過程作好記錄,為后續注漿順利實施提供依據和參考。

(7)開挖過程中隨時觀察注漿效果,分析測量數據,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處理。

(8)在噴射混強度為上升之前不得注漿,以免注漿壓力損害混凝土。

(9)注漿前嚴格檢查機具、管路及接頭的牢固程度,以防高壓傷人。

(10)注漿管口用面布塞實,防止漏漿。

5.3格柵鋼架制安安全技術措施

隧道開挖初期支護的鋼格柵,其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架立前進行試拼,尺寸復核設計斷面要求,連接螺栓必須擰緊,節點板對正密貼,鋼格柵連接應圓順。

?(1)加工格柵使用的電焊機、切割機、臺鉆、彎曲機等機電設備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電源連接規范,接地、漏電保護器、電閘等由專業電工安裝,非電工不得從事電工作業,非機械操作人員不得進行機械操作。

(2)按照“管超前、嚴注漿、強支護、緊封閉、勤量測、快循環”的十八字方針組織施工。及時施工初期支護,盡快封閉工作面。

?(3)洞內備足搶險物質,如小導管、鋼格柵、網片等,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4)格柵在搬運、吊裝過程中,捆綁牢固,防止滑落、碰撞傷人。

(5)在隧道內安裝時,應多人協同安裝就位,先通過連接筋與前榀格柵固定。

5.4噴射砼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噴射砼原材料配合比、計量、攪拌、噴射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砼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對噴射砼的結構,不得出現脫落和露筋現象。噴射砼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無大的起伏凹凸,表面應平整圓順。

噴射機的合理使用,啟動噴射機時,應先送風再開機,并應在機械運轉正常后送料,供料均勻連續。作業結束時,先停止送料,待罐內余料噴完,再停機,然后關風。停止噴射作業后,噴射機和輸料管內的積料應及時清除干凈,以避免混合料結塊堵管。

?(1)如遇堵塞,應立即關閉馬達,隨后關閉風源,并將軟管拉直,然后以手錘敲擊找到堵塞位置,可將風壓開到0.5~1.0MPa,同時繼續敲擊堵塞部位,使其排除堵塞物而暢通。排除堵管現象時,應注意噴嘴前方嚴禁站人,以免發生傷人事故。

(2)控制砂石料含水率,加強通風,在噴嘴水環到出口之間接一段0.5~1m長的管子,使干料與水混合后有一個充分濕潤和混合的過程,這對降塵和提高砼質量都較為有利。

(3)噴射機要安放在圍巖穩定或已襯砌地段內,同時噴射作業地段應加強照明和通風;

(4)風嘴嚴禁對人,以免射傷人。

(5)噴射砼施工人員必須佩戴防塵口罩等,操作噴頭和注漿管的工人應佩戴防護眼罩,穿工作服、戴長筒乳膠手套等。

5.5二次襯砌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二次襯砌采取模筑混凝土,利用襯砌臺車支模,混凝土厚30cm,在初支與二襯之間設置無紡布加PVC防水層。

(1)在施工二次襯砌前,檢查初支的凈空尺寸,保證二襯厚度和區間凈空滿足設計要求。

(2)在施工二次襯砌前,檢查初支的滲漏水情況,對初支的滲漏水點進行封堵處理。

(3)防水層需易燃材料,施工時嚴禁煙火。

(4)安裝拱頂防水層和鋼筋時,搭設的腳手架需牢固,在作業面設置護欄和防護網。

(5)每次安裝完臺車后,檢查臺車的支點、連接節點有無松動、脫焊,保持臺車的堅固。

(6)采用地泵澆筑混凝土時,對破損的輸料管嚴禁使用,防止輸料管暴烈傷人。

(7)澆筑到拱頂時,檢查混凝土的填實情況,防止盲目超灌壓垮臺車。

(8)在隧道內進行澆筑作業,安裝在臺車上的附著式振搗器等用電設備需做好用電安全防范。澆筑混凝土時,噪音大,施工機具多,作業面狹小,必須有電工在現場跟班作業。

5.6監控量測安全技術措施

現場監控量測是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必不可少的手段,應貫穿整個施工過程,以便隨時掌握施工過程中的變形情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確保施工安全。現場監控量測的內容包括地表下沉量測、洞內水平收斂量測、拱頂下沉量測、土層壓力量測、結構內力量測等。

(1)監測點的布置、測設元件的埋設嚴格按照設計進行,監測頻率按照設計或規范進行。

(2)及時上報監測數據,分析變化情況,已準確指導施工。

(3)在道路上進行監測作業時,需三人進行,一人負責防護。作業人員需身穿黃色反光防撞馬甲。

(4)在隧道內作業時,安排專人防護,防止運輸車輛碰撞。

(5)在基坑邊、軍用梁上、支撐上等臨邊或登高作業時,需系上安全繩。

5.7施工機具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機械進場前,應經驗收,確認合格。

(2)施工機械操作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3)機械上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和監視、指示、儀表、報警、信號等裝置必須完好齊全。

(4)電工機械的電氣接線必須由電工操作,在露天和潮濕地方施工時,應采取防潮保護措施。

(5)機械不得帶病運轉。運轉中發現不正常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6)電動機械必須在開機附近配備開關箱,且一機一閘。使用中遇有停電,必須關機斷電并制動。

(7)機械運轉中,嚴禁操作人員離開崗位。

(8)施工機具附近設置操作規程,操作人員按照規程操作。

(9)提升架上的電動葫蘆和鋼絲繩進行定期檢查,對磨損的鋼絲繩及時更換。

5.8施工用電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存在造成工地突然停電,導致水泵停抽影響區間暗挖,造成地下水位回升甚至有可能出現涌流、涌砂現象,形成重大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因此必須對突然停電作好應急預案措施,以保證施工安全。

(a)對用電情況及時掌握,對緊急停電問題及時解決,防止安全隱患的產生;

(b)保障停電時的用電供用,使用發電機組或采用其他方法。并經常對發電機組進行檢查和維修,以備在急需用電時能正常供電。

(c)設置雙路電源,專業電工經常對供電線路進行檢查和維修,保證供電正常。

(1)洞內照明電壓采用24V。

(2)施工用電設施的安裝、拆卸和維護必須由電工負責,嚴禁非電工進行任何電氣作業。

(3)現場電工嚴格遵守停送電制度,嚴禁約時送電。

(4)現場的架空線、埋地線的鋪設按照施工規范進行。

5.9?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現場實行區域管理,作業區與生活區、庫區應分開設置,并按規定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

(1)施工現場使用的電氣設備必須符合防火要求。

(2)冬季采用火爐取火時,火爐煙囪與屋頂、電纜的距離不得小于70cm。嚴禁使用柴油、汽油引火。

(3)易燃易爆和壓縮容器等物品必須設置專用庫房存放。

(4)施工現場建立用火管理制度,用火前需申請用火證,并制定消防措施。作業人員領取用火證后方可在指定地點、時間內作業。

(5)施工現場設置禁止煙火標志,嚴禁煙火。

(6)施工現場設置消防通道,寬度不得小于3.5m。

(7)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防雨淋、暴曬。

5.10職業健康預防措施

(1)隧道內保持通風持續,及時排除隧道內的浮塵、尾氣。

(2)檢測隧道內的氧氣含量,必要時加大通風量,保持空氣清新。

(3)生活引用水采用自來水,不得采用現場采取的地下水。

(4)采用噪音小的施工機械,對噪音超標的機械進行隔音處理。工作人員住所遠離施工區。

(5)食堂嚴格按照衛生要求設置,炊事員需進行健康體檢。

5.11冬雨季施工

(1)冬季施工應采取防火、防凍、防滑和防煤氣中毒的安全技術措施。

(2)入凍前對生活、生產設置進行防寒、保溫措施。

(3)對工地的積雪及時進行清掃。對道路、通道上的積冰及時清除。

(4)雨季施工采取防汛、防坍、防觸電的安全技術措施,制定搶險預案。

(5)雨季前建立防汛指揮小組,成立搶險隊伍,明確崗位職責,及時掌握天氣預報信息,應急物資放置在現場。

(6)雨季來臨前,應對施工現場的排水系統進行檢查,修復,確保雨季排水通暢、疏水及時。對豎井口的擋水墻進行加高。

篇2:地鐵暗挖隧道防止下沉措施

地鐵暗挖隧道防止下沉的措施

1整個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施工原則。

2采用超前小導管注漿,掌子面超前預注漿加固地層及掌子面噴射混凝土封閉等施工方法,防止工作面失穩和減少下沉。

3嚴格控制每循環進尺長度0.5m~0.75m,確保掌子面安全不坍塌。

4控制臺階長度<5m,充分利用地層縱向承載拱的作用。

5快速進行架立格柵鋼架、掛網、錨噴混凝土施工,及時封閉初期支護,以減少地層松弛,最重要的是及時封閉仰拱。

6及時進行二次襯砌,減少地表下沉。

7格柵鋼架拱腳設鋼墊板及設注漿鎖腳錨管,防止其下沉。

8上部開挖設臨時仰拱,防止拱部下沉。

9初期支護完成后,立即進行填充注漿,以填充初期支護與土層間空隙,抑制土層下沉。

10加強監控量測工作,及時進行信息反饋,正確指導施工。

11建立標準施工卡片,嚴格施工工藝、施工紀律,加強生產管理。

篇3:某地鐵車站暗挖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地鐵車站暗挖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暗挖隧道處于軟弱地層,施工中應把“防坍、防沉”放在首位,嚴格遵循淺埋暗挖隧道“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施工原則,結合實際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確保安全生產。

⑴洞內設專人指揮調度,三管兩線設專人管理,保證照明、通風、排水設施良好,道路平順暢通、燈光明亮。設置好運輸線路安全信號標志,確保洞內運輸安全。

⑵專職安全人員上崗必須佩戴安全人員袖標,凡進洞人員必須戴安全帽。

⑶高壓電線及風管通過襯砌臺車時,設置絕緣活動裝置和風管分節安裝,防止掛斷電纜和弄壞風管。

⑷把軟弱地層作為重點和防范對象,注重監測和觀察,按新奧法原理組織施工,對目測觀察予以足夠的重視,隨時注意地層變化、噴混凝土是否產生裂隙、拱架是否壓彎等現象。當變形量無變緩趨勢或噴射混凝土產生較大的剪切狀態時立即停止開挖,采取輔助加固措施,控制位移和變形。

⑸根據工作面地質情況,擬定超前預注漿方案,精心布管,嚴格控制注漿壓力,密切關注注漿量,確保達到技術方案要求。

⑹嚴格控制開挖循環進尺,對不良地質地段,適當縮短開挖進尺,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必要時噴混凝土封閉開挖工作面,并選用具有足夠剛度和早強的支護設計,如適當加厚噴層、噴射早強混凝土、及早完成錨網噴聯合支護。

⑺相鄰開挖工作面應在前洞室結構形成閉合環,地層趨于穩定后方可開挖相鄰洞室,施工時采取可靠措施,確保施工各階段支護和地層的穩定。

⑻洞室開挖前應根據地質條件、覆土及開挖斷面等因素,確定開挖與支護方式及所需材料、構件和設備,備好搶險物資,并在現場堆碼整齊,專料專用;所用材料、構件和設備應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規定,以及設計要求,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證明文件。

⑼暗挖隧道的開挖應采取超前支護和地層加固措施,做到預加固、開挖、支護三環節緊密銜接。當地層自穩能力較差或開挖面停工時間較長時,應采取穩定工作面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