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塵毒危害控制措施規范

塵毒危害控制措施規范

2024-07-14 閱讀 6498

施工作業場所塵毒超過規定濃度,是職業健康危害的重要因素。塵肺是危害接塵作業工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

一、重要危險源的產生

粉塵主要由隧道施工中鉆孔,爆破過程中產生。露天場所,如拌合站、沙場、便道揚塵等產生。毒氣可產生在隧道施工中,如瓦斯、機械尾氣排放一氧化碳,生活取暖產生一氧化碳。誤食工業用亞硝酸鹽。

二、危險源可能產生的后果和危害

粉塵:職工長期在超過國家規定的粉塵濃度標準內的場所工作,可能會導致矽肺,矽肺是職業病較常見而且后果較嚴重的疾病。

毒氣、毒物:瓦斯中毒或瓦斯爆炸會引起群體重大傷亡。一氧化碳中毒會引起群體中毒,誤食工業用亞硝酸鹽,也會引起群體中毒,搶救不及時會引起死亡。

三、預控措施

(一)、嚴格遵照國家法律法規辦事。貫徹執行1987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防治條例》,施工作業場所塵毒濃度不許超過國家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

(二)、建立健全塵毒防治組織,要有一名公司(項目部)領導主抓這項工作,各單位至少有一人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三)、技術措施。

1、施工場所常見塵毒分類:粉塵(矽塵、水泥塵、其他粉塵)。中毒:(煤氣、一氧化炭)以氮氧化合物為主的瓦斯和隧道內不明氣體中毒,焊接產生的錳中毒。

2、改革工藝過程:(1)隧道內塵毒采用綜合防塵措施,并按規定時間和具體情況測定粉塵和有害氣體濃度,及時進行通風,隧道掘進較短時宜采用自然通風。當進尺大于150m時,宜采用機械通風。隨著進尺的逐漸增加應加強通風防塵措施。無論是自然通風,還是機械通風,掌子面塵毒降至規定要求時方準進行掘進作業。

(2)各類鉆爆作業一律采用濕式鑿巖,嚴禁打干風槍,洞內出碴前必須進行噴水降塵。當水源缺乏,容易凍結或巖性不適于濕式鑿巖時可采用帶有捕塵設備的干式鑿巖,但所采用的防塵措施應達到規定的粉塵容許濃度,否則嚴禁干式鑿巖。

(3)瓦斯隧道施工前應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編制全隧道和各工區的施工通風設計,施工期間應建立瓦斯通風監控,檢測的組織系統,測定氣象參數,瓦斯濃度,風速,風量等參數。低瓦斯工區可用便攜式瓦斯儀,高瓦斯區和瓦斯突出工區除便攜式瓦檢儀外,還應配置高濃度瓦檢儀和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要求:

①瓦斯隧道裝藥爆破時,距爆破地點20m風流中瓦斯濃度必須小于1%;總回風道風流中瓦斯濃度應小于0.75%;開挖面瓦斯濃度大于1.5%時,所有人員必須撤離至安全地點。

②瓦斯隧道各工作面必須獨立通風,嚴禁任何兩個工作面之間串聯通風。同時,必須備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備用通風機,并經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態。

③施工中防止瓦斯積聚的風速不宜小于1m/s對瓦斯易于積聚處,應實施局部通風。

④瓦斯工區的通風機應設兩路電源,并裝設風電閉鎖裝置。當一路電源停止供電時,另一路應在15秒內接通,保證風機正常運轉。

⑤瓦斯隧道嚴禁火源進洞。任何人員在進入隧道前必須在洞口進行登記并接受檢查人員的檢查,進入瓦斯突出工區的作業人員必須攜帶個人自救器。

(4)、土石方、沙石料堆放產生的揚塵,一般采用表面適當淋水的降塵措施。

(5)、施工便道要經常灑水,使路面濕潤,保證路面不起浮土。裝載土方、渣土等易飛揚的材料時,裝載前一般應灑水降塵,防止飛塵。

(6)、攪拌站的揚塵控制一般采取將攪拌站區域進行硬化處理,攪拌機設有噴淋設施,攪拌站材料庫封閉或覆蓋,工人在傾倒水泥、砂子等易飛揚材料時,應輕拿輕倒。

(7)、從事塵毒作業的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配發防塵毒口罩、雨衣(褲)、水靴、手套、護目鏡等防護用品。

(四)、衛生保健措施。

1、接觸塵毒工人健康檢查,根據《粉塵作業人員醫療預防措施辦法》規定,從事粉塵作業工人必須進行就業前和定期健康檢查,脫離粉塵作業時還應做脫塵作業檢查。

(1)就業前檢查:在從事接塵作業之前,必須進行就業前體檢。體檢項目包括職業史,自覺癥狀和既往史,結核病接觸史。一般臨床檢查拍攝胸大片及必要的其他實驗室檢查,不滿18歲及有以下疾病者均不得從事塵毒作業:①活動性肺結核。②嚴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③顯著影響肺功能的胸部疾病。④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2)定期體檢:目地是及時發現塵肺并觀察病情變化。一般1-2年體檢一次。凡因故調離接塵作業的工人,在脫塵前進行一次脫塵作業健康檢查,記載職業史,拍胸片。建立塵毒作業人員健康監護檔案。

2、個人防護和個人衛生:在施工現場防、降塵措施難以使粉塵濃度降至國家衛生標準所要求的水平時,可佩帶防塵護具作為輔助防塵措施,效果好的有防塵安全帽,送風頭盔,送風口罩,適用于粉塵濃度高的環境。在粉塵濃度低的環境可佩帶防塵口罩,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增強個人體質,提高防病能力,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五)、做好塵毒監測,建立監測檔案。

根據集團公司職業病防治文件要求,凡1000米以上的長大隧道,必須購買塵毒監測儀器設備,并有專人負責監測,建立塵毒監測檔案,使隧道施工環境始終保持在國家規定標準以內,不得超標施工。

篇2:煤礦井下供電中單相接地過電壓危害規范

談煤礦井下供電中單相接地過電壓及其危害

礦山供電系統的電源中性點是嚴禁接地,即采用中性點不接地系統。在《煤礦安全規程》中有詳細的規定。由于煤礦企業生產的特殊性,其供電線路絕大多數采用電纜線路,所以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1)煤礦井下供電系統復雜,使用電壓等級比較多(如6KV、3.3KV、1.2KV、0.69KV),出現因單相接地過電壓的幾率較高,嚴重威脅著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影響電器設備的安全平穩運行。

(2)電纜供電線路多,電纜對地電容大,而單相接地電路較大,易在接地點形成間歇性電弧,所以易出現弧光接地過電壓。

(3)電纜接線頭和電纜的連結裝置不可能連接的非常好,因而絕緣較差。由于絕緣性能差,從而使其不能承受過大的過電壓。

(4)加之井下作業環境差,因而更容易發生單相接地的可能。由于單相地而出現過電壓的機會則更大。加上井下電纜受空氣潮濕和受意外硬壓擠碰的影響,使得電纜絕緣情況比地面條件下的更差,承受過電壓的能力就會更差。

通過上述說明和單相接地現象發生幾率大.對礦井出現兩相電即單相接地的過電壓要給予足夠高的重視,來保護煤礦井下供電系統的安全運行,保障礦區生產安全。

1.單相接地時易出現的過電壓及原因分析對于中性點不接地系統,單相接地時可能會出現的過電壓一般情況下有2種:即工頻電壓高和弧光接地過電壓。

(1)工頻電壓升高通過從一般的概念出發,可能認為在中性點不接地或不直接接地的電網中,一相接地時健全相的相對電壓將上升為、/3u(U為電源相電壓),即出現了、/3倍的過電壓;而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網中,一相接地時健全相的相電壓會仍保持為u。通過以上結論證明,只是在其電網的三相之間互相獨立,彼此毫不干擾時才是正確的。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電網中三相之間既存在著電的聯系又有磁的聯系,如在中性點不接地或不直接接地的電網系統中,一相接地時健全相的相電壓是趨向于無窮大。如在中性點不直接接地的系統中,可以計算出一相接地后,其余兩相的電壓情況。一相接地的情況可以看成兩種情況下疊加而成:一種是正常的三相電源電動勢作用的結果,此時電網三相對地都是相電壓另一種即假設除去三相電源而只是在接地點加上一個與相電壓相反的電動勢,兩種情況共同作用下使得對地電壓值為零,也就是其中一相接地的情況。

由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電纜線路的總長度經常不動,其參數滿足上述假設情況的可能性很大,故工頻電壓升高對線路和設備絕緣的破壞性是我們所不能夠忽視的。即使電纜參數不滿足上述假設情況。工頻電壓升高為、v/3u對線路和設備的絕緣也存在著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井下的電纜和設備易受潮和砸壓擠碰,絕緣情況比較差,、/3倍的過電壓對其也是有一定的危害性?;」饨拥仉妷涸趯嵺`中證明:在線路較短,接地電流很小的情況。單相接地電弧會迅速熄滅,電網自動恢復正常。而當線路較長時,接地電流大。電弧不容易很快熄滅且不太穩定,出現時熄時滅的情況,即出現間歇性電弧.此時的過電壓就比較嚴重了,這種情況的過電壓實質上就是前面所提高的弧光接地電壓。

弧光接地電壓與一相對地多次發弧所引起另外兩相對地電容上波動有關。正常情況下,各相導線的對地電容是保持在平衡狀態,彼此相等。一旦其中有一相出現故障便打破了此種平衡狀態,使得電容出現振蕩,從而使得三相對地電容上的總電荷不能為零,從而形成了其中一相出現較高的過電壓。

實際上由于每次發弧不一定在其工頻幅值,自然熄弧條件較差不一定能使電弧在通過高頻電流零點時熄滅。線路各相導線間還存在著線間電容,電弧中又有壓降,系統中損耗使振蕩衰減等因素,使得對因井下電纜線路和設備絕緣情況差的影響,而形成的威脅就較大了。

2.結語

由于煤礦生產的特殊性,尤其是井下,電網發生兩相電的情況又比較普遍,因而產生的過電壓發生的幾率就相應加大,加之礦井電纜和設備的絕緣情況比一般狀態更差,這種工頻電壓升高和弧光接地過電壓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因此,要加大重視,加強對礦井電網和設備的維護和檢查,使得各種保護裝置靈敏、可靠。保證煤礦井下供電系統的安全運行。

篇3:職業病危害告知警示工作規范

為規范全省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與警示工作,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7號)、《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GBZ/T2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等法律規章標準,制定本規范。?一、適用范圍*****行政區域內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適用本規范。二、職業病危害告知職業病危害告知是指用人單位應當將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及相關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告知的形式包括合同告知、培訓告知、公告欄告知、個人體檢結果書面告知以及作業崗位告知等。(一)合同告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勞動保健津貼、工傷保險等)等如實告知勞動者,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格式合同文本內容不完善的,可以增加附頁加以說明。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勞動者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并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變更后的工作崗位或工作內容存在或產生的所有職業病危害,應如實告知勞動者并寫入勞動合同。(二)培訓告知在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中,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教育,普及職業衛生知識,告知勞動者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等。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內容,學習職業病防護設施設備操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三)公告欄告知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在單位門口或者工作場所入口處等方便勞動者觀看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防治公告欄,公布職業病防治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求助和救援電話以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等。公告內容應準確、完整、字跡清晰,并及時更新;公告欄使用堅固材料制成,尺寸大小應滿足內容需要,高度應適合勞動者閱讀。(四)個人體檢結果書面告知用人單位應當將勞動者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結果書面如實告知勞動者,保存書面記錄并要求勞動者簽字認可。勞動者個人隱私應當依法受到保護。(五)作業崗位告知存在或產生高毒物品的作業崗位,應當按照《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GBZ/T203)的規定,在醒目位置設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應當載明高毒物品的名稱、外觀形態、主要成份、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護措施及應急處理、操作及儲存注意事項、廢棄處置方法、應急及急救電話等,儲存場所應載明儲存的數量。告知卡應字跡清楚、顏色醒目,告知卡外形尺寸及設置要求按照GBZ158規范執行。三、職業病危害警示職業病危害警示是指用人單位應當在工作場所設置可以使勞動者產生警覺并采取相應防護措施的圖形、線條、相關文字、信號、報警裝置及通訊報警裝置等。其中圖形、線條和相關文字統稱警示標識。警示標識分為圖形標識、警告線、警示語句和有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卡。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設施設備、材料和產品,應當按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等的要求,在醒目位置設置圖形、警示線、警示語句等警示標識或中文警示說明。根據工作場所實際,組合使用各類警示標識。(一)作業崗位警示對存在或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對存在或產生高毒物品的作業崗位,在醒目位置設置高毒物品告知卡。生產、銷售、使用、貯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場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明顯的放射性標志。(二)設施設備警示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施設備,前方或設施設備上醒目位置應當設置相應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名稱、設備型號、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三)材料和產品警示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中文說明書應當載明產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和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中文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應符合《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內容和項目順序》(GB/T16483),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上述材料的場所應當在入口處和存放處等規定的部位設置危險物品標識或者放射性警示標識。警示標識設置和使用按照GB6179標準執行。警示標識顏色要符合GBZ893規定,警示標識每半年至少檢查一次,如發現破損、變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時要及時修正或更換。作業崗位、設施設備及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等材料的警示標識的種類、規格、設置等具體要求參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四、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有違反本規范行為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二號)和《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47號)等法律規章規定,依法給予相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