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治水安全檢查規范

防治水安全檢查規范

2024-07-14 閱讀 4298

一查防治水機構是否到位。

是否建立防治水領導機構,

是否成立了地測防治水專門機構并做到“三定”(定機構、定人員、定職責),

是否成立了專職探放水隊伍,

防治水專業技術人員是否配備齊全,

防治水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建立齊全。

二查防治水基礎資料是否健全。

是否編制了防治水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是否編制完成了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并進行審定,

是否建立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氣象資料、探放水成果、水害預測預報、積水區域、井巷出水點等相關基礎臺賬。

三查探放水措施是否落實。

是否嚴格執行探掘分離制度;

是否配備了不低于200米的探水鉆,

探水超前距離能否保證30米以上;

探放水作業是否有專職探放水隊進行,

探放水隊專業人員是否培訓合格持證上崗;

是否編制了探放水設計,確定探水警戒線;

是否嚴格執行采掘工作面探水安全確認移交簽字制度。

四查隱患排查是否到位。

是否制訂了隱患排查制度并執行到位,

是否嚴格執行一周內由礦長組織不少于1次的隱患排查,

是否做到隱患排查發現的問題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

隱患排查整改是否實現閉合管理

五查是否深入開展防治水培訓。

是否開展全員安全教育培訓,相關培訓記錄檔案是否存檔;

培訓內容是否涉及《煤礦防治水規定》、新修訂的《煤礦安全規程》;

培訓內容是否有本礦水文地質情況、作業規程、施工組織設計等內容

是否制定了水害應急預案,

是否開展救災演練。

六查防治水責任是否落實到位。

是否嚴格執行礦領導、施工項目部負責人入井帶班跟班,

是否嚴格執行煤礦礦長、施工單位項目部經理、監理單位總監外出請假;

施工項目部安全管理機構設置是否到位,

施工項目部專業技術人員是否配備齊全,

施工項目部經理及班子成員相關資質是否有效,

勞動用工是否簽訂勞動用工合同;

施工組織設計及其安全技術措施、作業規程三方會審是否到位;

監理工程師是否配備齊全,

監理工程師相關資質是否有效,

監理日志、監理相關記錄是否規范。

篇2:預報跟蹤管理檢查等防治水技術管理制度

1、礦井水害防治是煤礦安全生產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礦長為第一責任者,礦總工程師為技術負責人。每年年初礦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礦長任組長、總工程師、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負責人任副組長,成員由各科正職擔任,下設防治水領導辦公室,制定明確的崗位職責。

2、每年必須編制年度防治水計劃,對中長期防治水計劃進行修改補充并由礦總工程師簽字,上報公司批復后下發執行。

3、礦井必須按規定留設各類防水煤柱,并報公司批復。

4、每年雨期前由水害防治中心編制《雨季“三防”工作實施方案》,成立防洪搶險隊伍,由綜合部和供應科負責準備必要的防汛工具,如:锨、鎬、雨衣、沙袋等,組織相關人員對地面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地面洪水進入井下。

5、礦井的排水能力和水倉容積,應嚴格按照《雨季“三防”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定期檢修排水設備和清挖水倉,并在雨季前進行一次聯合排水試驗。

6、礦井必須配備符合2016版《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防治水規定》和本礦實際需要的探放水工具,成立探放水隊伍,配備足夠的探放水水人員,探放水人員經過培訓合格做到持證上崗。

7、采掘工作,必須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

8、水害防治中心組織人員,定期對井田范圍內井下、下水文地質展開調查,準確掌握地表河流,井、泉水變化及井下各涌水點水量變化,并建立臺帳,記錄建檔。

9、必須定期把水文地質情況標注到相關圖紙上。

10、積極與鄰近煤礦協商,了解掌握其井下采空區的位置,在送巷時應注意留設各種防水煤柱,嚴禁挖采防水煤柱。

11、每月應定期對井下各出水點的水量、水溫、水質進行測量分析,建立臺帳,繪制水量變化曲線圖,為水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12、水情、水害預報應做到年有年報,月有月報,必要時做到臨時預報,并裝訂成冊。

13、預報人員必須認真收集現場一手資料,根據資料認真分析,對其所造成的影響加以說明,所報資料必須提前經技術負責人審查,否則嚴禁對外預報。

14、預報后必須掌握一手資料,一旦發現與預報情況不符,或有其它情況發生時,必須及時匯報領導進行補充修正。

15、為保證水害防治工作有序不間斷的開展,礦成立防治工作領導督察組和經過培訓的鉆探隊伍,根據作業規程和圖紙上圈定的積水線和探水警戒線位置,嚴格做好探放水工作。

16、水害防治中心主任全面負責防治水工作的具體實施與落實,明確責任人,若因失職造成水害事故,要按職責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