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檢查的目的方法

安全檢查的目的方法

2024-07-14 閱讀 9138

1、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員和操作人員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安全生產工作的目的是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維護企業的生產和發展;

2、安全檢查是及時發現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的重要途徑,是消除事故隱患,落實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傷害,改善勞動條件的重要方法;

3、預防事故傷害或把事故降低至最低水平,把事故傷害頻率和經濟損失降低到容許范圍和同行業的先進水平。

4、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和作業環境,達到最佳安全狀態;

5、通過安全檢查,可以發現施工中人、機、料、工、環的不安全狀態、不衛生問題,從而采取對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產;

6、通過安全檢查,進行一步宣傳、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7、檢查方法采取公司每雙月組織一次安全大檢查,各工程處專職安全員、資料員參加并按國家JGJ59-99評分標準,對各項目部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逐項進行檢查評分、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并存檔,年終進行各單位安全生產評價,根據評價得分情況進行獎、懲。

8、通過安全檢查總結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安全工作的發展。

9、定期檢查時間:工程處每月一次,項目每周六均應進行安全檢查;班組長、班組長兼職安全員班前對施工現場、作業場所、工具設備進行檢查、班中驗證考核,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篇2:裝飾公司工程項目的管理組織

裝飾公司工程項目的管理組織

1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1.1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建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精干、高效、多能的項目管理機構。

1.2實行項目經濟承包責任制,層層簽訂承包責任合同。項目經理與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簽訂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與各分包單位簽訂分包合同,明確合同當事人的責、權、利和獎罰條款,并能認真履行合同,形成項目內部的經濟責任體系。

1.3實行項目經濟核算制,建立以項目成本為中心的經濟核算體系和嚴密的項目核算制度,項目上的投入、產出均有科學的測算依據,成本核算有完整的臺帳,成本控制有切實可行的措施,能及時準確反映和有效控制項目的成本。

1.4形成生產要素市場(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資金),生產要素按工程項目的實際需要實行優化配置和動態管理。項目所需人、財、物等,有關職能部門或單位有條件提供并能與項目簽訂有關合同或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與權利并能嚴格履行。

1.5堅持管理層與作業層的兩層分離,逐步形成內部勞動力資源有序流動和重組的機制,培育作業層獨立發展能力。

1.6實行科學管理,建立項目管理班子和項目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以及各項管理制度和辦法,并有嚴格的考核辦法和獎罰措施。

2項目的管理模式與組織形式

2.1項目的管理模式現目前主要為一種:公司派項目部。

2.2公司派項目部,主要適用于大型工程項目或對公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工程項目。一般應由公司任命或公開招聘項目經理或項目班子,代表公司對工程施工實行全額全過程承包經營和管理。項目部通過內部招投標選擇若干專業公司或勞務公司作為分包單位承擔各項施工任務。

3項目的勞動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直接組織勞務,全部工程自行施工;二是自己組織勞務施工主體,其余工程全部分包;三是工程全部發包,只負責管理、監督、協調。

3.1直接組織勞務、承擔全部工程施工。即由公司派出的項目部,組織內(外)部勞務隊伍,承擔全部工程施工。

3.2自己組織勞務施工主體,其余工程全部分包。即由公司派出的項目部自己組織勞務施工主體工程,其余工程,如:鋼結構制安、暖通及設備安裝、玻璃幕墻、等按專業全部進行招標分包。

3.3工程全部發包。公司派出的項目部從工程開工到竣工,對工程的質量、進度、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進行監督、協調和管理,并對整個工程的經濟結算、財務資金進行嚴格控制和有效管理。

公司項目管理組織機構圖

項目部組織機構圖

篇3:物控定義目的規范

物控的定義和目的

物控

MC:物控是指物料控制,主要職能是物料計劃、請購、物料調度、物料的控制(壞料控制和正常進出用料控制)等。

物控員主要職責是:

對物料分析,使公司即不出現物料積壓占壓資金,又不出現停工待料。

物控工作的兩方面:

一、公司銷售靠接訂單生產。二、公司銷售訂單較少,靠生產出來后對市場分析然后再銷售。對于接訂單生產的企業。首先接到單后銷售要把單傳到物控部PC員。并注明要求送貨日期。PC員按排車間生產(有的是車間調度員安排,物控PC只傳單減庫存)。按排生產的數量是單上要求到貨數量加上動態庫存數量減去倉庫實際庫存數量。生產部按照要生產的數量進行排程,并把排程結果交給物控部MC員。MC員再計算該訂單是否需要采購物料。采購物料到貨日期就是生產訂單前一天。

物控的目的:

就是要控制好原料及其他物料的采購,不要出現近期生產不用卻采購回大批物資積壓在倉庫,造成倉庫庫存太多,也不要出現馬上該生產用原料了,而采購物資卻仍不到位。最好是達到恰好要用恰好就到貨,實現零庫存或接近零庫存的目的。”